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5542发布日期:2019-08-17 02:2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结构,具体涉及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房屋建造技术也得到提升,由于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装配式建筑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预制构件结构。例如,cn208235787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面板,其包括连接成桁架的承重钢骨架和附加钢骨架;承重钢骨架包括水平梁和钢支撑杆件,水平梁的端部开设有螺栓孔,钢支撑杆件包括竖向支撑杆和斜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一端与水平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梁的端部之间连接斜向支撑杆;侧连接板连接于水平梁、斜向支撑杆以及附加钢骨架的交汇处,侧连接板与第二柱连接板连接;下连接板连接于竖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以及附加钢骨架的交汇处,水平梁的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板;承重钢骨架和附加钢骨架的周围绑扎钢筋网,承重钢骨架、附加钢骨架和钢筋网被墙板基体包覆。墙面板将建筑物的承重钢骨架中的水平梁、支撑等受力构件与围护墙融为一体,以提高墙面板的装配化率。

如上所述,目前在装配化建筑领域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装配率的提高,而对于防火性能,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材料,并且通过结构设计来提升防火性能仍存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并通过特定的防火材料,在提高装配化率的同时大大提高防火性能。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其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混凝土层和第二保护层;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且所述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所述水泥砂浆中;

所述混凝土层包括发泡水泥构成的加固层,在所述加固层的内部具有防火层和承重骨架,其中所述防火层包含发泡聚氨酯或自熄性挤塑聚苯板,且设置于所述承重骨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自熄性挤塑聚苯板的原料包含65-10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0.5-1.5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10重量份填料、5-10重量份发泡剂和0.1-5重量份磷类多异氰酸酯。

优选地,所述磷类多异氰酸酯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p为磷原子,h为氢原子,c为碳原子,n为氮原子;x为亚烷基;r为合成所采用的异氰酸酯原料中的亚烷基或亚芳基。

优选地,所述自熄性挤塑聚苯板的原料进一步包含3-5重量份的有机磷酸酯或磷酸酐。

优选地,所述承重骨架包括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支撑件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柱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钢梁以及所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于所述钢梁、第一钢柱和/或第二钢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梁为工型钢,其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且所述上端面构成所述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内墙板结构的底部由外向内依次为底部保护层和底部混凝土层,且所述底部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底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50m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生产线的模台上放线,并根据墙板的尺寸支设侧模,其中,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顶部的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钢梁上端面贴合,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底部的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贴合;

(2)在底模上施加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一保护层;

(3)将承重骨架的焊接体吊装入模板中,使所述钢丝网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15-25mm,在模板内浇筑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初凝后施加包含发泡聚氨酯或自熄性挤塑聚苯板的防火层,并进一步浇筑发泡混凝土,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包埋承重金属框架和防火层;

(4)发泡混凝土初凝后施加水泥砂浆并压入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二保护层;

(5)拆侧模,蒸养,得到成品。

优选地,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底部的位置,移动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贴合的侧模使其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之间保持20-40mm的间隙,在该间隙内施加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使侧模与混凝土之间保持20-40mm的间隙,在该间隙内施加水泥砂浆形成底部保护层。

本发明防火内墙板可用于构成新的装配体系,打破传统思维,将承重受力框架与外墙围护部分融为一体,形成板(内墙板)架(承重受力框架)合一的装配式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凡是有围护墙的地方,内部均为钢骨架且全部设置特殊钢支撑,结构刚度和抗侧刚度大,结构抗震性能好。本发明的防火内墙板具有特定的防火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示例性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正面视图。

图3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侧面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则否本发明的附图中表示长度的单位均为mm。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保护层、200-第二保护层、300-混凝土层、400-底部混凝土层、500-底部保护层、30-承重骨架、31-钢梁、32-第一钢柱、33-第二钢柱、34-支撑件、35-钢丝网、241-第一支撑件、342-第二支撑件、343-第三支撑件、344-第四支撑件、314-中间部、161-第一固定板、162-第二固定板、163-第三固定板、311-上端面、312-下端面、313-连接部、40-防火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为基于重量的百分数。

本发明的术语“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是指用于装配大型建筑物的预制构件,是能够被单独使用、运输的模块化结构,其不同于建筑物及其部分结构。本发明中有时简称为“本发明的内墙板结构”或“本发明的内墙板”。本发明的内墙板为大型墙板结构,优选地,本发明的内墙板构成建筑物内部竖向的侧墙。

本发明的术语“固定连接”包括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或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包括螺栓连接等。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包括焊接等。本发明优选的固定连接为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本申请的“燃点温度”通过下述方法测定:使用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进行测定实验。具体地,将待测材料磨成细粉颗粒,并称重,将固定质量的试样装入容器,3个容器为1组。将1组容器逐一放入铜锭炉中,盖上预热盖,启动秒表。将点火火焰置于盖的喷嘴上方2mm处晃动。如果在开始5分钟内,喷嘴没有(或有)连续5秒的火焰,则每次将炉温升高(或降低)10℃,用新的试样重新试验,直到测得喷嘴上出现连接5秒以上火焰时的最低温度为止,并记录此温度。每个预定的温度做3个试样,若有2个没有5秒以上的火焰,则将炉温提高10℃,再做3个试样,如有2个出现5秒以上火焰的最低温度,即为该材料的点燃温度。

本申请的辐射引燃实验如下进行:火灾早期特性实验台由不锈钢型材和围护焊接构成,采用对开式发热炉体,通过调节输也功率以研究材料在不同热流环境作用下燃烧特性。实验台采用开放式炉体,实验时,炉体加热产生的热辐射直接作用于试样,模拟试样在火灾环境中的受辐射引燃现象。实验时,将样品放在实验台上,所有样品具有相同尺寸,并进行不同热辐射条件下的引燃实验,研究点燃性能。试样大小为10cm×10cm×2.2cm。实验中待测材料的侧面包裹一层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外再贴上一层铝箔从而可以减少侧面受到的热辐射,因此,待测材料只有上表面受到热辐射。实验时,通过调节辐射热板的输出功率为20%、40%和90%,可以得到不同的变热流条件下不同的热辐射。利用水冷辐射热流计校准各输出功率下保温材料表面辐射强度。

[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其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混凝土层和第二保护层。本文中可将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统称为保护层。

保护层

本发明的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它们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层的两侧。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可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本文所述的水泥砂浆可使用1:3重量比的水泥和砂浆的混合物。耐碱玻纤网可内贴于水泥砂浆层中。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为10-20mm,优选10-15mm。第二保护层的组成和厚度范围与第一保护层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混凝土层包括发泡水泥构成的加固层。在加固层的内部具有防火层和承重骨架,其中防火层包含发泡聚氨酯或自熄性挤塑聚苯板,且设置于承重骨架之间。本发明的加固层的厚度一般为160-180mm,优选165-175mm。该厚度包括内部包埋的承重骨架和防火层的厚度。

防火层

本发明的防火层优选包含发泡聚氨酯或自熄性挤塑聚苯板,且防火层设置在混凝土层的内部,并至少填充于承重金属框架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本发明的自熄性挤塑聚苯板的原料包含65-10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0.5-1.5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10重量份填料、5-10重量份发泡剂和0.1-5重量份磷类多异氰酸酯。

本发明中,作为防火材料的原料,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的用量为65-100重量份,优选70-9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75-90重量份。基于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的总重量,聚苯乙烯树脂单体的含量一般为60重量%以上,优选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80重量%以上,更优选90%以上,甚至100重量%。本发明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还可包含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可与苯乙烯单体共聚的乙烯基单体。此类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腈、马来酸二甲酯、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乙酯。优选地,其他分成的含量小于50重量%,进一步优选30重量%以下,更优选10重量%以下,例如5重量%以下。

本发明中,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含量为0.5-1.5重量份,优选0.6-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7-0.8重量份。上述范围内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用量有利于得到所需强度的板状材料。如果用量过低或过低,则得到的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者变脆。

本发明中,填料的用量一般为1-10重量份,优选2-8重量份,进一步优选3-7重量份,更优选4-6重量份。填料的实例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菱镁矿、碳酸钙、碳酸钙镁石、滑石、硅灰石、各种粘土、玻璃粉、炭黑、二氧化钛和氧化铁。本发明可使用上述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本发明的填料为氢氧化铝和碳酸钙。过高或过低的填料均不利于得到高性能防火材料。

本发明中,发泡剂的用量一般为5-10重量份,优选6-9重量份,进一步优选6-8重量份。发泡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等脂肪族烃,以及乙醇和/或二氧化碳等。本发明可使用上述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本发明的发泡剂为乙醇和/或二氧化碳。

本发明中,磷类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一般为0.5-5重量份,优选1-4重量份,更优选2-4重量份。本发明发现该磷类异氰酸酯能够大大提高本发明材料的防火性。优选地,其实例包括具有下式所述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p为磷原子,h为氢原子,c为碳原子,n为氮原子;x为亚烷基;r为亚烷基或亚芳基。本发明中,x或r中的“亚烷基”优选为c1-c10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c1-c6的亚烷基,更优选c2-c4的亚烷基。

除了上述成分外,防火材料的原料还可包含有机磷酸酯或磷酸酐,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阻燃性。有机磷酸酯的用量一般为3-5重量份,优选3-4重量份。有机磷酸酯可促使可燃物脱水炭化,阻止或减少可燃气体产生。有机磷酸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磷酸三甲苯酯、二苯基磷酸甲苯酯和磷酸三苯酯。磷酸酐在热解时还可形成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促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起到阻燃作用。磷酸酐的用量一般为3-5重量份。

本发明的复合防火材料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由上述原料制备得到。优选地,本发明的复合防火材料通过将原料经挤压过程制造得到。

承重骨架

本发明的承重骨架包括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支撑件和钢丝网。第一钢柱的一端与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钢柱的一端与钢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有时将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统称为钢柱。

本发明的钢梁位于内墙板结构水平方向的一侧,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支撑内墙板结构。优选地,本发明的钢梁为工型钢,其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优选地,上端面构成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上端面可用于例如与其他墙体的钢部件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另外,上端面还可用于例如与加强件固定连接,例如焊接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内墙板结构。优选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具有相同的长度,进一步优选地,该长度对应于楼层标高。还优选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分别垂直于所述钢梁,且平行地固定于钢梁的同一平面侧。优选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的水平距离对应于钢梁的长度,且对应于所需的墙体的长度。钢柱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只要具有支撑主体结构和围护所需的承重的性能即可,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钢方管、工型钢、钢圆管和矩形管等型材。本发明优选使用方管作为钢柱。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钢柱使用250*8方管作为钢柱。

虽然本发明仅提及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但本发明的的钢柱不排除包括其他钢柱,例如,第三钢柱、第四钢柱等,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目的实现即可。

本发明的支撑件用于连接钢梁以及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支撑件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可使用任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方管、工型钢、钢圆管和矩形管等型材。本发明优选使用方管。

本发明中,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支撑件以倾斜方式设置。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支撑件以倾斜方式设置。优选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和第二支撑件的长度相同,更优选地分别大于第一钢柱或第二钢柱的长度。优选地,第一支撑件与钢梁的固定连接点与第二支撑件与钢梁的固定连接点重合。更优选地,第一支撑件与第一钢柱的固定连接点位于第一钢柱的末端,第二支撑件与第二钢柱的固定连接点位于第二钢柱的末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钢梁的中间部”并非指钢梁的绝对中间位置,而是指相对于钢梁末端而言的相对中间位置。例如,中间部可以是距钢梁一末端1/6至1/2的任何部位。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可以“八”字型、“人”字型或“×”字型固定于钢梁和钢柱之间。

本发明的支撑件优选还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钢柱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末端。更优选地,第三支撑件平行于钢梁。

本发明的支撑件优选还进一步包括第四支撑件。第四支撑件的一端与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优选地,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钢丝网固定连接于钢梁和钢柱。钢丝网可使用钢丝网片。优选地,本发明的钢丝网包埋于混凝土中,从而避免钢丝网受外界环境影响,进而保证钢骨架的防锈要求、防火要求、防冷桥要求等。钢丝网的层数不限定,可以一层,也可以是双层,其分别固定(例如,焊接)于承重骨架的两个侧面。优选地,本发明的钢丝网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第一钢丝网与混凝土和第一保护层之间的界面的距离为20-40mm,优选25-35mm。第二钢丝网与混凝土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的界面的距离为20-40mm,优选25-35mm。

连接点

本发明的连接点是指钢梁末端与钢柱末端之间的连接位点。其包括钢梁的一端与第一钢柱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以及钢梁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之间的第二连接点。

本发明的内墙板属于全装配式的建筑结构体,此类建筑结构除需要内墙板本身的要求外,还需要由其装配得到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从而保证建筑物整体的承重和各种应力。因此内墙板之间以及内墙板与其他墙板或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关键。本发明的连接点属于焊接连接点。本发明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无论是否相同本文均可统称为本发明的连接点。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连接点包括第一贯穿环板、第二贯穿环板和连接方管。第一贯穿环板、连接方管和第二贯穿环板从上而下依次设置。具体地,第一贯穿环板固定于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且第一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的边缘,第一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贯穿环板固定于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且第二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的边缘,第二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连接点可大大增加承重骨架的结构。

优选地,本发明的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包括顶部和底部。顶部的上面表面包括工型钢的上端面以及混凝土层和保护层的截面。本发明的底部由外向内依次为底部保护层和底部混凝土层,且底部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mm,底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50mm。底部保护层可与本发明的保护层具有相同的组成。底部混凝土层可与上述混凝土层具有相同的组成。

[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有时简称为“本发明的方法”,其为工业化批量生产方法,可在车间内批量生产特定尺寸和规格的内墙板。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生产线的模台上放线,并根据墙板的尺寸支设侧模,优选地,侧模支设的位置与墙板的尺寸一致。即至少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顶部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钢梁上端面贴合。可选地,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的底部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贴合。

(2)在底模上施加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一保护层。

(3)将承重骨架的焊接体吊装入模板中,使所述钢丝网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15-25mm,在模板内浇筑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初凝后施加包含发泡聚氨酯或自熄性挤塑聚苯板的防火层,并进一步浇筑发泡混凝土,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包埋承重金属框架和防火层。

(4)发泡混凝土初凝后施加水泥砂浆并压入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二保护层。

(5)拆侧模,蒸养,得到成品。

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6)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底部的位置,移动与第三支撑件贴合的侧模使其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之间保持20-40mm的间隙,在该间隙内施加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使侧模与混凝土之间保持20-40mm的间隙,在该间隙内施加水泥砂浆形成底部保护层。步骤(6)为用于形成内墙板的底部结构的步骤。优选地,步骤(6)在步骤(4)之后进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除了上述步骤外,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还可包括其他步骤。这些其他步骤可以在上述步骤(1)-(6)之间,也可在上述步骤(1)之前或步骤(5)之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示例性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

图1为本实施例的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板架合一防火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100、混凝土层300和第二保护层200。

第一保护层100和第二保护层200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层300的两侧。第一保护层100和第二保护层200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

混凝土层300的内部包埋有承重骨架30和防火层40。防火层40设置于承重骨架30之间。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层由发泡水泥构成,其中发泡水泥为110mm厚的500kg/m3发泡水泥。防火层为发泡聚氨酯。

在内墙板结构的底部包括从外向内的底部保护层500和底部混凝土层400,从而将承重骨架包埋于内墙板结构的内部。由此,可进一步保证钢骨架的防锈要求、防火要求和防冷桥要求。

图2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30的正面视图。如图2所示,承重骨架30包括钢梁31、第一钢柱32、第二钢柱33、支撑件34和钢丝网35。第一钢柱32的一端焊接于钢梁31的一端,第二钢柱33的一端焊接于钢梁32的另一端,支撑件34焊接于钢梁31以及第一钢柱32和第二钢柱33,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支撑件34包括第一支撑件341、第二支撑件342、第三支撑件343和第四支撑件344。其中第一支撑件341的一端与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一支撑件341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方末端焊接。第二支撑件342的一端与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二支撑件342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方末端焊接。第一支撑件341的长度大于第一钢柱32的长度,且第二支撑件342的长度大于第二钢柱33的长度。第三支撑件343平行于钢梁31设置,且第三支撑件343的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端焊接。第三支撑件343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端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一端与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343的中间部焊接。

在中间部314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61。第一支撑件341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方末端焊接,并且在该下方末端设置第二固定板162。第二支撑件342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方末端焊接,并且在该下方末端设置第三固定板163。第三支撑件343平行于钢梁31设置,且第三支撑件343的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端以及第二固定板162焊接。第三支撑件343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端以及第三固定板163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一端与钢梁31的中间部314以及第一固定板161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343的中间部焊接。即,第一固定板161用于加强钢梁31与第一支撑件341、第二支撑件342和第四支撑件344之间的焊接。第二固定板162用于加强第一钢柱32、第一支撑件341和第三支撑件343之间的焊接。第三固定板163用于加强第二钢柱33、第二支撑件342和第三支撑件343之间的焊接。

图3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钢梁31为工型钢,其包括上端面311、下端面312和连接部313。连接部313将上端面311和下端面312固定连接。上端面311构成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一部分,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钢丝网35形成网片,网片的四边与承重骨架30焊接。本实施例中钢丝网35为两层,分别焊接于承重骨架3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钢丝网为钢丝网片。

实施例2

除了防火层变为挤塑聚苯板以外,其余结构及组成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挤塑聚苯板的制备方法如下:

9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1.0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6重量份氢氧化铝、8重量份丙烷和5重量份含磷的多异氰酸酯:其中x、r分别为亚乙基。

本实施例的防火材料板的加工工艺如下:

1.将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母料、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填料、含磷的多异氰酸酯投至已80℃预热的挤出机中并挤出,挤出机的温度区设置在170-190℃之间。

2.将发泡剂通过发泡剂管路连通至挤出机,挤出头加热泵进行加热,使发泡剂喷出的频率为10hz;

3.向步骤1的挤出机中注入步骤2得到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发泡剂;

4.使步骤3处理并经挤出机出料的围护进入成型机进行成型;

5.对步骤4的围护进行切割等操作,得到防火材料板。

经测定防火材料板的点燃温度为376℃。20%加热效率时,2800秒内未引燃,40%加热效率时,500秒时引燃,90%加热效率时,230秒时引燃。防火材料板的辐射引燃温度为380℃。

比较例1

除了防火材料不同外,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比较例的防火材料的原料及制备如下:

9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颗粒、1.0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6重量份氢氧化铝、8重量份丙烷、5重量份磷酸三甲苯酯。

防火材料板的加工工艺如下:

1.将上述原料投至已80℃预热的挤出机中并挤出,挤出机的温度区设置在170-190℃之间。

2.将发泡剂通过发泡剂管路连通至挤出机,挤出头加热泵进行加热,使发泡剂喷出的频率为10hz;

3.向步骤1的挤出机中注入步骤2得到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发泡剂;

4.使步骤3处理并经挤出机出料的围护进入成型机进行成型;

5.对步骤4的围护进行切割等操作,得到防火材料板。

经测定防火材料板的点燃温度为390℃。20%加热效率时,3800秒内未引燃,40%加热效率时,790秒时引燃,90%加热效率时,370秒时引燃。防火材料板的辐射引燃温度为420℃。

经测定防火材料板的点燃温度为330℃。20%加热效率时,2340秒内未引燃,40%加热效率时,420秒时引燃,90%加热效率时,150秒时引燃。防火材料板的辐射引燃温度为334℃。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