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5275发布日期:2019-08-03 10:5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

技术背景

国家对装配式的大力推广,让装配式建筑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阶段,使装配式建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装配式建筑中对预制构件的大量使用改善了传统现浇结构的浪费局面,特别是对叠合板的大量使用,既节省了模板的使用,又提高了结构的刚度与整体性。然而,对于叠合板的吊装安装目前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一般叠合板的吊装,需要考虑在安装叠合板的过程中与梁、墙上钢筋相碰,而不得不采取挪动钢筋的方法才能完成吊装安装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还有就是现有技术对叠合板厚度多少适宜存在异议,太薄,容易开裂;太厚,会增加荷载,在起吊时更加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通过将蜂窝梁肋直插预埋在预制板内,板内预制纵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外露钢板伸出叠合板与主梁搭接相连,避免吊装过程中与钢筋的碰撞。通过调整蜂窝梁肋的高度来控制叠合板的高度,即使增加蜂窝梁肋的高度也不会过多的增加自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所述叠合板下部为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上预埋有蜂窝梁肋,所述蜂窝梁肋包括外露钢板、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垂直于外露钢板置于水平中心线上,所述蜂窝梁肋为半蜂窝梁状,其上的梯形凸起及梯形凹槽交替排列,外露钢板和预埋钢板预制一体成型,所述预埋钢板竖直插在预制板上,所述预制板内等距布置有板内横向钢筋,所述蜂窝梁肋与预制板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所述空隙中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其上为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板的梯形凸起下端中部焊接有t型筋。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梁肋端部焊接有垫块和垫片,所述垫块和垫片插入预埋在叠合板侧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露钢板厚15mm,预埋钢板厚5mm。

进一步地,每个预制板上设置二到四个蜂窝梁肋,蜂窝梁肋与预制板组合结构高度90mm,预制板高度40mm。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底部设有一层板底保护层,其厚度为20mm;叠合板内布置的板上纵向钢筋和板内横向钢筋布置间距各为150mm。

所述的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蜂窝梁肋直插预埋在预制板内,并在预制板下预留一层保护层,布置预制层钢筋;

b.将蜂窝梁肋与预制板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和板内横向钢筋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每个预制板上设置二到四个蜂窝梁肋;

c.相邻两叠合板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所述的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的安装方法,所述叠合板上蜂窝梁肋的外露钢板预留边搭接在主梁上,叠合板与主、次梁连接缝处经板上连接钢筋连接,并延伸到主梁和次梁上,相邻叠合板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经板上连接钢筋连接,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相邻的叠合板经梁上连接钢筋相对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为n形连接钢筋,叠合板与主梁和次梁连接时,板上连接钢筋伸入叠合板板内750mm;两相邻叠合板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板上部连接钢筋伸入叠合板内6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通过把蜂窝梁肋与预制板预制在一起,蜂窝梁肋上面铺设一层钢板并伸出一段距离作为搭接端,再把搭接端搭接在梁上,最后进行现浇上层混凝土完成一个新型叠合板的安装。此方法设计新颖,便于叠合板的安装,同时避免了叠合板在安装过程中与梁、墙等构件发生钢筋碰撞,而不得不采取改变钢筋位置的方法才能完成安装的问题。其次更好的解决了叠合板厚度的问题,还能减少板的本身自重。本发明也很好解决了叠合板厚度问题,通过调整蜂窝梁肋的高度来控制叠合板的高度,即使增加蜂窝梁肋的高度也不会过多的增加自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蜂窝梁叠合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蜂窝梁叠合板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蜂窝梁叠合板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蜂窝梁叠合板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蜂窝梁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蜂窝梁叠合板及其与主次梁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蜂窝梁与t型筋锚固示意图。

其中1为叠合板,1-1为蜂窝梁肋,1-2为纵向连接筋,1-3为横向连接筋,1-4为预制板,1-1-1为外露钢板,1-1-2为预埋钢板,2为板间连接钢筋,3为板上连接钢筋,4为主梁,5为次梁,6为梁上连接钢筋,7为垫块,8为t型筋,9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方法,包括叠合板1、板间连接钢筋2、板上连接钢筋3、主梁4、次梁5,梁上连接钢筋6、垫块7、t型筋8、垫片9。

叠合板1由蜂窝梁肋1-1、板上纵向钢筋1-2、板内横向钢筋1-3、预制板1-4四部分组成;所述蜂窝梁肋1-1由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两部分组成,所述预埋钢板1-1-2垂直于外露钢板1-1-1置于水平中心线上,所述蜂窝梁肋1-1为半蜂窝梁状,其上的梯形凸起及梯形凹槽交替排列,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预制一体成型,所述预埋钢板1-1-2的梯形凸起下端中部焊接有t型筋8,增强锚固。所述蜂窝梁肋1-1端部焊接有垫块7和垫片9,垫块7和垫片9之间焊接,所述垫块7和垫片9插入预埋在叠合板1侧部,增强锚固。所述将蜂窝梁肋1-1直插预埋在预制板1-4上并在蜂窝梁肋1-1与预制板1-4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1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2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在叠合板1与主梁4、次梁5连接时,在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缝处放置板上连接n形钢筋3并延伸到主梁4和次梁5上,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6便于两个相邻的叠合板1相对搭接。所述蜂窝梁肋1-1与预制板1-4组合结构高度为90mm,预制板1-4的厚度为40mm。

所述叠合板1内布置的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布置间距各为150mm。预制板(14)下留一层20mm的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外露钢板1-1-1的钢板厚度为15mm。预埋钢板1-1-2的钢板厚度为5mm。

当俩块新型蜂窝梁肋叠合板1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板上部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内600mm。

所述叠合板1与主次梁4,5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所述一种直插型蜂窝梁叠合板的其制备方法:

a.先将蜂窝梁肋1-1预埋在预制板1-4内,并且在预制板1-4留一层20mm的保护层,布置预制层钢筋;

b.把蜂窝梁肋1-1插入到预制板1-4内,然后布置纵向连接筋1-2连接,横向连接筋1-3,为防止应力集中问题,每个预制板上设置俩到四个蜂窝梁肋1-1;

c.把蜂窝梁肋叠合板1上的外露钢板1-1-1搭接在主梁4上。

d.完成蜂窝梁肋叠合板的安装就位。

实施例1:

a.将蜂窝梁肋1-1预埋在预制板1-4内,在蜂窝梁肋端部上套上垫块7并且在预制板1-4留一层20mm的保护层,布置预制层钢筋;

b.把蜂窝梁肋1-1插入到预制板1-4内,然后布置纵向连接筋1-2连接,横向连接筋1-3,为防止应力集中问题,每个预制板上设置2-4个蜂窝梁肋1-1;

c.把蜂窝梁肋叠合板1上的外露钢板1-1-1搭接在主梁4上。

d.相邻两叠合板1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1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2,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所述蜂窝梁肋1-1与预制板1-4组合结构高度为90mm,预制板1-4的厚度为40mm;所述叠合板1内布置的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布置间距各为150mm。

所述外露钢板1-1-1的钢板厚度为15mm。预埋钢板1-1-2的钢板厚度为5mm。

当俩块新型蜂窝梁肋叠合板1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板上部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内600mm。

所述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与主、次梁安装时:

所述叠合板1上蜂窝梁肋1-1的外露钢板1-1-1预留搭接边,搭接边搭接在主梁4上,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缝处经板上连接钢筋3连接,并延伸到主梁4和次梁5上,相邻叠合板1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经板上连接钢筋3连接,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主梁4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6,相邻的叠合板1经梁上连接钢筋6相对搭接。所述连接钢筋3为n形连接钢筋,叠合板1与主梁4和次梁5连接时,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两相邻叠合板1横向或者纵向连接时,板上部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内600mm。

将预制板1-4与蜂窝梁肋1-1安装在一起,在预制板混凝土未凝结变硬时,蜂窝梁肋1-1端部套上垫块7和垫片9插入预制板1-4中,放入垫块7为了增大蜂窝梁肋与预制板的粘结力,为了使蜂窝梁肋1-1与预制板1-4受力均匀,在垫块7上焊上一个t型筋8,增强锚固,形成新式叠合板1。蜂窝梁肋上面铺设一层钢板并伸出一段距离作为搭接端,再把搭接端搭接在梁上;其次进行现浇上层混凝土完成一个新型叠合板的安装。通过调整蜂窝梁肋的高度来控制叠合板的高度,即使增加蜂窝梁肋的高度也不会过多的增加自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