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台以及桥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8593发布日期:2019-10-15 21:2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台以及桥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台以及桥切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桥切机,主要包括两边梁、可沿纵向移动地架设在两边梁上的横梁、可沿横向移动地设置于横梁上的移动座、可沿垂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移动座上的升降架、设置于升降架下端的刀架、设置于升降架上连接驱动刀架中的锯片转动的主电机、设置于刀架下方的石材工作台、设置于边梁与横梁之间的纵向移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座与横梁之间的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座与升降架之间的垂直移动机构和分别与各移动机构、主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采用这类桥式切石机进行石材切割时,由于工作台为固定的工作台,需要通过人工将板材吊装放置在工作台上,之后通过控制刀架沿着轨迹移动进行石材的加工,而人工摆放的板材的精准度,其依赖于人工经验,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石材加工的精确度也易受到影响,同时由于人工排版,不可避免地导致石材的损耗也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旋转翻转的工作台以及应用该工作台的桥切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作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旋转座和台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台座转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桥切机,包括上述的工作台,所述桥切机还包括两个的边梁、可沿纵向移动地架设在两个边梁上的横梁、可沿横向移动地设置于横梁上的移动座以及沿垂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移动座上的切割机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台座的转动,能够根据需要,实现粗调或者细调;亦或者满足工作台在板材放置带台座上后,通过其中一个的旋转机构进行板材放置的角度矫正的调节,另一个的旋转机构进行切割时的角度调节,使得两个旋转机构之间不会互相干扰,保证成品的精度;且采用双旋转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工作台的切割机头无需旋转,即不需要额外的转轴,简化切割机头结构,同时切割机头也不会由于震动而产生精度的下降,进一步的提升产品的切割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桥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工作台的台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工作台的旋转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工作台的旋转座的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1、工作台;11、底座;111、支脚;12、旋转座;121、框架;1211、容纳槽;1212、支撑筒体;1213、第二限位组件;122、旋转盘;1221、第一限位组件;1222、旋转筒体;1223、第一轴承;1224、第二轴承;1225、第三轴承;1226、卡块往复件;1227、卡块;1228、卡槽块;123、第一旋转机构;124、第二旋转机构;125、编码器;126、滚轮支撑座;13、台座;131、柔性支撑条;132、刚性支撑条;133、固定盘;134、第一限位块;135、第二限位块;1351、摩擦部;1352、连接部;1353、加强肋;136、环形支撑件;137、旋转轴;138、限位件;14、顶升件;15、弹性垫;2、边梁;3、横梁;4、移动座;5、切割机头;6、视觉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工作台1,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1、旋转座12和台座13,所述旋转座12转动连接在底座11上;

所述旋转座12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123和第二旋转机构124,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和第二旋转机构124分别带动台座13转动。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旋转机构123和第二旋转机构124分别带动台座13的转动,能够根据需要,实现粗调或者细调;亦或者满足工作台1在板材放置带台座13上后,通过其中一个的旋转机构进行板材放置的角度矫正的调节,另一个的旋转机构进行切割时的角度调节,使得两个旋转机构之间不会互相干扰,保证成品的精度;且采用双旋转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工作台1的切割机头5无需旋转,即不需要额外的转轴,简化切割机头5结构,同时切割机头5也不会由于震动而产生精度的下降,进一步的提升产品的切割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座12包括框架121和旋转盘122,所述旋转盘122转动连接在框架121上;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设置框架121上并带动旋转盘122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4设置在旋转盘122上;所述旋转盘122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1221;

所述台座13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旋转机构124配合固定盘133以及与第一限位组件1221配合的第一限位块134。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带动旋转盘122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134与第一限位组件1221配合。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在旋转盘122上的第一限位组件1221与第二旋转机构124,实现第一限位组件1221、第二旋转机构124与旋转盘122的随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4与固定盘133配合带动台座13的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带动旋转盘122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134与第一限位组件1221配合使得第一限位块134与旋转盘122相互固定,带动旋转盘122转动,进而带动台座13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盘122上还设置有编码器125,所述编码器125与固定盘133配合,所述编码器125与第二旋转机构124电性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编码器125的设置,能够读取固定盘133的转动量,同时反馈控制控制第二旋转机构124的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4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固定盘133为齿轮盘,旋转盘122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带动第二输出齿轮与齿轮盘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精密减速机。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精密减速机的使用,能够保证第二旋转机构124调节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包括旋转液压杆,所述旋转液压杆的一端转动固定在框架121上,另一端转动固定在旋转盘122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包括第一旋转动力源和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为电机或者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固定在框架121上,所述旋转盘122的外周设置轮齿,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通过第一齿轮与轮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和第一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减速机。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旋转动力源和第一输出齿轮设置减速器,仅需满足粗调的要求,进而减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21上设置有容纳旋转盘122的容纳槽1211,所述容纳槽1211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旋转盘122的滚轮支撑座126,所述滚轮支撑座126的滚轮与旋转盘122下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台座13的下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旋转轴137,所述旋转盘122和容纳槽1211上分别设置有供旋转轴137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盘122朝向容纳槽1211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筒体1222,所述旋转筒体1222与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1211上设置有支撑筒体1212,所述旋转筒体122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设置有第一轴承1223,所述容纳槽1211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1224,所述第一轴承1223和第二轴承1224分别与旋转轴137配合;

所述旋转筒体1222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若干个的第三轴承1225,所述支撑筒体1212套设在第三轴承1225和第二轴承1224外。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轴承1223、第二轴承1224和第三轴承1225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旋转机构123和第二旋转机构124带动台座13的旋转,保证旋转的速度与精度,同时降低噪音以及旋转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137伸出容纳槽1211通孔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件138,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138配合时,所述限位件138与第二轴承1224相抵。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限位槽与限位件138的设置,能够保证台座13通过旋转轴137固定在旋转座12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为螺纹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螺纹槽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于调节限位件138与第二轴承1224相抵的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1223、第二轴承1224和第三轴承1225为回转支承。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采用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2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座13的滚轮支撑座126。

进一步的,所述台座1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滚轮支撑座相对应的环形支撑件136。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支撑件136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第一限位块134;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221有多组;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221包括限位往复件、摩擦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22上,所述限位往复件设置在连接座上带动摩擦块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23带动旋转盘122转动时,所述弧形板与摩擦块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21上设置有多组与第一限位组件1221相同的第二限位组件1213,所述台座13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组件1213相对的第二限位块135。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限位组件1213和第二限位块135的设置,能够进行切割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1213和第二限位块135相互配合实现旋转座12与台座13的相互固定,保证切割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135包括与连接部1352与摩擦部1351,所述连接部1352连接在台座13的下表面上,所述摩擦部1351连接在连接部1352上,所述摩擦部1351包括与摩擦块配合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部1352连接的加强肋1353,所述第一表面为弧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加强肋1353的设置,能够保证连接部1352与摩擦部1351的连接强度,避免由于摩擦部1351的长期受力而导致过度的形变,进而无法满足摩擦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所对应的中心轴、环形支撑件136的中心轴、弧形板所对应的中心轴、旋转盘122的中心轴以及固定盘133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座12还包括预设角度固定组件,所述预设角度固定组件包括卡块1227往复件1226、卡块1227和多个与卡块1227配合的卡槽块1228,所述卡块1227往复件1226固定在旋转盘122上,所述卡块1227往复件1226带动卡块1227运动,多个所述块设置在框架121的不同位置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预设不同卡槽块1228的位置,能够在旋转盘122旋转到预设的位置时,通过卡块1227往复件1226带动卡块1227与卡槽块1228配合,实现卡合,进而工作台1在切割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座12包括翻转边,所述翻转边通过两个的铰链与底座11铰接;

所述工作台1还包括顶升件14,所述顶升件1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1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座12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顶升件14的设置,使得台座13在在0°-90°之间的角度翻转,方便板材的放置的取料,并且能够通过旋转座12将板材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使其满足工作台1不同的切割方向,节省劳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的弹性垫15,所述旋转座1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弹性垫15相对且相同的弹性垫15。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弹性垫15的设置,能够保证工作台1的稳定性,避免刚性碰撞而导致板材的损坏或者工作台1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还包括支脚111,所述支脚111上设置有调节槽与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台座13包括面层与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朝向旋转座12的一层,所述面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柔性支撑条131;

所述支撑层包括多条刚性支撑条132,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132组成格栅。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柔性支撑条131的设置,能够均匀的吸收板材的重量,避免局部受力过大,通过刚性支撑条132组成格栅状的支撑层,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减低功耗。

一种桥切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上述的工作台1,所述桥切机还包括两个的边梁2、可沿纵向移动地架设在两个边梁2上的横梁3、可沿横向移动地设置于横梁3上的移动座4以及沿垂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移动座4上的切割机头5。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仅在垂直方向运动切割机头5,在切割过程中,能够避免锯片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扭矩会直接传递到传统旋转切割机头5的转轴上,进而避免造成切割机头5的产生轻微的抖动,使得切割的间隙更小,继而使得加工精度更高,产品切割缝隙大,加工消耗小,同时也避免反作用力影响切割电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桥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用于采集板材信息的视觉识别装置6,所述视觉识别装置6连接在边梁2上并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所述视觉识别装置6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接收视觉识别装置6采集的信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对工作台1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实施例一

一种工作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旋转座和台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台座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15°~15°;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0°~90°。

所述旋转座包括框架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转动连接在框架上;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框架上并带动旋转盘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盘和两个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盘与第二旋转机构配合;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组件配合。

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固定盘配合,所述编码器与第二旋转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固定盘为齿轮盘,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带动第二输出齿轮与齿轮盘啮合。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精密减速机。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动力源和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为电机;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旋转盘的外周设置轮齿,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通过第一齿轮与轮齿啮合。

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和第一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减速机。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容纳旋转盘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旋转盘的滚轮支撑座,所述滚轮支撑座的滚轮与旋转盘下表面相接触。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盘和容纳槽上分别设置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盘朝向容纳槽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与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上设置有支撑筒体,所述旋转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容纳槽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旋转轴配合;

所述旋转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二个的第三轴承,所述支撑筒体套设在第三轴承和第二轴承外。

所述旋转轴伸出容纳槽通孔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配合时,所述限位件与第二轴承相抵。所述限位槽为螺纹槽。

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回转支承。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座的滚轮支撑座。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滚轮支撑座相对应的环形支撑件。

所述环形支撑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有多组;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往复件、摩擦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所述限位往复件设置在连接座上带动摩擦块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弧形板与摩擦块配合。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三组与第一限位组件相同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组件相对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与连接部与摩擦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台座的下表面上,所述摩擦部连接在连接部上,所述摩擦部包括与摩擦块配合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部连接的加强肋,所述第一表面为弧形。

所述第一表面所对应的中心轴、环形支撑件的中心轴、弧形板所对应的中心轴、旋转盘的中心轴以及固定盘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所述旋转座还包括预设角度固定组件,所述预设角度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往复件、卡块和多个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块,所述卡块往复件固定在旋转盘上,所述卡块往复件带动卡块运动,多个所述块设置在框架的不同位置上。

所述旋转座包括翻转边,所述翻转边与底座铰接;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座上。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的弹性垫,所述旋转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弹性垫相对且相同的弹性垫。

所述底座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调节槽与固定孔。

所述台座包括面层与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朝向旋转座的一层,所述面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柔性支撑条;

所述支撑层包括多条刚性支撑条,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组成格栅。

实施例二

一种工作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旋转座和台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台座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360°;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360°。

所述旋转座包括框架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转动连接在框架上;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框架上并带动旋转盘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盘和两个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盘与第二旋转机构配合;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组件配合。

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固定盘配合,所述编码器与第二旋转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固定盘为齿轮盘,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带动第二输出齿轮与齿轮盘啮合。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精密减速机。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液压杆,所述旋转液压杆的一端转动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转动固定在旋转盘上。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容纳旋转盘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旋转盘的滚轮支撑座,所述滚轮支撑座的滚轮与旋转盘下表面相接触。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盘和容纳槽上分别设置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盘朝向容纳槽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与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上设置有支撑筒体,所述旋转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容纳槽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旋转轴配合;

所述旋转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若干个的第三轴承,所述支撑筒体套设在第三轴承和第二轴承外。

所述旋转轴伸出容纳槽通孔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配合时,所述限位件与第二轴承相抵。所述限位槽为螺纹槽。

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回转支承。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座的滚轮支撑座。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滚轮支撑座相对应的环形支撑件。

所述环形支撑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有多组;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往复件、摩擦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所述限位往复件设置在连接座上带动摩擦块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弧形板与摩擦块配合。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三组与第一限位组件相同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组件相对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与连接部与摩擦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台座的下表面上,所述摩擦部连接在连接部上,所述摩擦部包括与摩擦块配合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部连接的加强肋,所述第一表面为弧形。

所述第一表面所对应的中心轴、环形支撑件的中心轴、弧形板所对应的中心轴、旋转盘的中心轴以及固定盘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所述旋转座还包括预设角度固定组件,所述预设角度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往复件、卡块和多个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块,所述卡块往复件固定在旋转盘上,所述卡块往复件带动卡块运动,多个所述块设置在框架的不同位置上。

所述旋转座包括翻转边,所述翻转边与底座铰接;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座上。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的弹性垫,所述旋转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弹性垫相对且相同的弹性垫。

所述底座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调节槽与固定孔。

所述台座包括面层与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朝向旋转座的一层,所述面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柔性支撑条;

所述支撑层包括多条刚性支撑条,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组成格栅。

实施例三

一种工作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旋转座和台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台座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15°~15°;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台座转动范围为0°~90°。

所述旋转座包括框架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转动连接在框架上;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框架上并带动旋转盘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盘和两个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盘与第二旋转机构配合;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组件配合。

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固定盘配合,所述编码器与第二旋转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固定盘为齿轮盘,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带动第二输出齿轮与齿轮盘啮合。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液压杆,所述旋转液压杆的一端转动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转动固定在旋转盘上。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容纳旋转盘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旋转盘的滚轮支撑座,所述滚轮支撑座的滚轮与旋转盘下表面相接触。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盘和容纳槽上分别设置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盘朝向容纳槽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与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上设置有支撑筒体,所述旋转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容纳槽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旋转轴配合;

所述旋转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若干个的第三轴承,所述支撑筒体套设在第三轴承和第二轴承外。

所述旋转轴伸出容纳槽通孔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配合时,所述限位件与第二轴承相抵。所述限位槽为螺纹槽。

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回转支承。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座的滚轮支撑座。

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滚轮支撑座相对应的环形支撑件。

所述环形支撑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有多组;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往复件、摩擦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所述限位往复件设置在连接座上带动摩擦块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转动时,所述弧形板与摩擦块配合。

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三组与第一限位组件相同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台座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组件相对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与连接部与摩擦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台座的下表面上,所述摩擦部连接在连接部上,所述摩擦部包括与摩擦块配合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连接部连接的加强肋,所述第一表面为弧形。

所述第一表面所对应的中心轴、环形支撑件的中心轴、弧形板所对应的中心轴、旋转盘的中心轴以及固定盘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所述旋转座还包括预设角度固定组件,所述预设角度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往复件、卡块和多个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块,所述卡块往复件固定在旋转盘上,所述卡块往复件带动卡块运动,多个所述块设置在框架的不同位置上。

所述旋转座包括翻转边,所述翻转边与底座铰接;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座上。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的弹性垫,所述旋转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弹性垫相对且相同的弹性垫。

所述底座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调节槽与固定孔。

所述台座包括面层与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朝向旋转座的一层,所述面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柔性支撑条;

所述支撑层包括多条刚性支撑条,多条所述刚性支撑条组成格栅。

实施例四

一种桥切机,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所述的工作台,所述桥切机还包括两个的边梁、可沿纵向移动地架设在两个边梁上的横梁、可沿横向移动地设置于横梁上的移动座以及沿垂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移动座上的切割机头。

所述桥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用于采集板材信息的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连接在边梁上并设置在工作台上方;所述视觉识别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接收视觉识别装置采集的信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对工作台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