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及实施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7074发布日期:2020-02-11 13:2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带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及实施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构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定位杆装置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及实施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社会总体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又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建筑墙体保温可细分为墙体外保温、墙体内保温和复合自保温墙体三种体系。鉴于大部分建筑保温材料强度低、耐候性差、可燃的物理特性,使得建筑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体系在应用中都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为了增加墙体保温材料的耐候性及防火性能,墙体外侧不燃保护层应>50mm,夹芯式复合自保温墙体是一种趋于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厚度>50mm的保护层的结构稳定性和降低自重,现有的一部分技术使用轻质无机材料作为保护层,并使用外置铆钉进行钩挂,但普通轻质无机材料同样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的潜在问题,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类夹心式复合墙体使用较多的是钢丝网架保温体系,该体系物理保护层受力均匀、稳定性较好,但其网架结构加工繁复、生产成本高、需要配备大型焊接插丝机加工,其中的缺点是钢丝网架板斜插腹丝必须穿透保温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带来的后果就是热量传导点太多,大大降低了保温材料应用的保温性能,穿透腹丝密集现场操作不便,而且使用现场浇筑时因其腹丝过多造成即无法振捣混凝土,即便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仍存在整体施工质量可控度低、操作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部分现有技术将其演变为工厂预制钢丝网架复合板后期再安装至墙体,虽整体复合板质量可控,但切割、搬运、安装过程也是极为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些无腹丝的现浇复合墙体方案,但其中还存在多处有待解决的问题:1、网片连接件功能受限,所使用的连接配件只局限于配套单一规格电焊钢丝网,变换网片规格必须更换主要连接件;2、纯金属连杆贯穿墙体和保温层后造成热量流失大,并容易引导墙体外侧的渗水浸入内墙面;3、电焊钢丝网片的连接采取夹持形式并都集中于单向条丝中部,着力点远、局部力矩长、稳固性差;4、现有的技术中,加固网片搭接一直沿用附加网片辅佐搭接,搭接辅料消耗量大,存在漏搭接或加固不合理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出了全新的设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属于复合自保温墙体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技术。解决了现有建筑保温墙体现存问题,同时做到墙体外侧防护结构稳定,抗拉伸、抗变形、抗脱落。提供了一种耐久性好、施工工艺简便、一种构件多种功效、适应性广的系统性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包括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保温层、现浇混凝土内页墙、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所述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内部设置有加固网片所述的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贯穿于整个墙体,长度与墙体厚度相等,包括现浇墙体顶杆,所述现浇墙体顶杆两端分别设置外侧阻位器和内侧阻位器,所述外侧阻位器包括端部网片定位器、止水保温层定位器,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和止水保温层定位器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侧紧固管槽和网片节点束位销,所述网片节点束位销上设有卡接网片的固位卡槽;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上设计端部定位座;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上设置有与现浇墙体顶杆相配合的内侧紧固管槽;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中心设置有止水壁阻隔,两侧紧固管槽互不贯通;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上设置定位止水挡片;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可针对多种加固网片使用,着力点在网肋的交叉点处,约束力更强,安装方便。并同时起到定位墙体各构件位置,代替现浇墙体水泥定位块的作用。该定位杆部分组件为低热传导的有机型材,墙体保温能效更高。而且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设置有止水壁、止水挡片,有效抑制墙体渗水的可能性。

本墙体系统方案中的保温层经过表面防水界面剂、界面胶浆的喷涂覆盖,更好和使其与现浇混凝土捏合成一体,有效防止存水、剥离,并能在材料存放时起到防火、防晒、防老化作用。

本申请提供了非水泥预制件装配式工艺,降低了生产资金投入、设备投入、能源消耗、生产周期,提高了资金周转率,进一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了创新性的加固网片连接方案和整体的施工工艺,配合现有新型高精度铝模板,通过降低辅材消耗、管线一次性布设完成、墙体免找平抹灰等新技术工艺,施工质量可控度高,整体施工周期短、造价成本低,更加绿色环保低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剪力墙构造截面图

图2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填充墙构造截面图

图3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4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5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6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1截面示意图

图7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1对接示意图

图8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

图9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2截面示意图

图10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实施例2对接示意图

图11组合保温模块布局示意图

图12组合保温模块对接示意图

图13a标注处放大图

图14墙体转角处加固网片搭横截面接示意图

图中:

1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

2保温层

3现浇混凝土内页墙

4加固网片

5钢筋网笼

10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

10-1外侧阻位器

10-2现浇墙体顶杆

10-3内侧阻位器

10-10端部网片定位器

10-20止水保温层定位器

10-30顶杆阻位器

10-101外侧紧固管槽

10-102网片节点束位销

10-103端部定位座

10-110固位卡槽

10-111斜向支脚

10-201内部紧固管槽

10-202止水壁

10-203定位止水挡片

10-301阻位器紧固管槽

10-302阻位座

11可调定位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带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包括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1、保温层2、现浇混凝土内页墙3、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所述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1内部设置有加固网片4所述的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贯穿于整个墙体,长度与墙体厚度相等,包括现浇墙体顶杆10-2,所述现浇墙体顶杆10-2两端分别设置外侧阻位器10-1和内侧阻位器10-3,所述外侧阻位器10-1包括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和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侧紧固管槽10-101和网片节点束位销10-102,所述网片节点束位销上设有卡接网片的固位卡槽10-110;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上设计端部定位座10-103;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有与现浇墙体顶杆10-2相配合的内侧紧固管槽10-201;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中心设置有止水壁10-202阻隔,两侧紧固管槽互不贯通;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定位止水挡片10-203;

如图1所示,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页墙3为承重剪力墙,内置钢筋网笼5;所述的现浇墙体顶杆10-2水平帮扎在钢筋网笼5上;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阻位器10-3为顶杆阻位器10-30,所述顶杆阻位器10-30上设有与顶杆相配合的阻位器紧固管槽10-301、阻位座10-302;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位于顶杆一侧设置可调定位卡片11;

如图2所示,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页墙3为内围护墙,也就是填充墙,内部设置有加固网片4;所述内侧阻位器10-3为包括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和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侧紧固管槽10-101和网片节点束位销10-102,所述网片节点束位销上设有卡接网片的旋转固位卡槽10-110;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上设计端部定位座10-103;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有与顶杆相配合的内侧紧固管槽10-201;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中心设置有止水壁阻隔10-202,两侧紧固管槽互不贯通;所述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定位止水挡片10-203;

进一步,所述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定位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墙体采用小骨料混凝土浇筑,其中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24.5mm,强度等级>c2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外页围护墙1厚度为30mm-90mm,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页墙3厚度为50-120mm;所述的加固网片3距墙体最近表面15mm-50mm;所述的加固网片3,其特征在于,施工连接采用网片间重叠搭接,重叠宽度为50-200mm,具体连接方式为网肋经丝绕接、锁扣套接、绑扎或者焊接其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加固网片3,其特征在于,为高强耐腐蚀gfrp网、cfrp网、afrp网、电焊钢丝网、钢板斜拉网、钢板打孔网的一种;所述的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为eps、xps、seps、sxps、硬泡聚氨酯憎水性岩棉的一种。所述的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表面喷涂有防水界面剂、界面胶浆。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所述内侧阻位器10-1、外侧阻位器10-2为高强度耐腐蚀工程塑料、耐腐蚀树脂制品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端部网片定位器10-10、顶杆阻位器10-30设置有外部斜向支脚10-111;所述的现浇墙体顶杆14,其特征在于,为耐腐蚀gfrp钢筋、cfrp钢筋、afrp钢筋、螺纹钢筋、圆钢筋的一种。

所述的紧固管槽10-101、10-201、10-301的紧固连接方式为旋转螺纹紧固、倒锁紧固、化学粘接紧固、栓塞紧固、卡销紧固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应力强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外侧租位器(10-1)和内侧阻位器(10-3)两段部件端部设置的底座(10-103、10-302),能更好的在模板支护加固时加大定位杆(10)两端受力面,防止墙体顶杆受外力挤压偏斜以致无效放置;同时阻止模板位移,达到精准控制墙体厚度。底座上增设的斜向支脚(10-111),增加底座支撑力;由此形成的囚笼状结构,也使得混凝土灌注后,阻位器(10-1、10-3)能更好的结合在墙体内部,增加定位杆(10)的整体约束力。

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所述的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为金属耐腐蚀工艺制品,表面有耐腐蚀保护层;

所述的止水保温定位器10-20和现浇墙体顶杆14为一体式部件。

上述带有定位杆装置的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系统的实施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①根据图纸排板定尺,确定分板尺寸规格、材料规格;

②网片保温层喷界面剂,组合安装,组合模块编号;

③组合模块、配材进场;

④墙体钢筋网笼绑扎定位;

⑤组合模块安置,配件安装,绑扎固定

⑥加固网片连接、加固;

⑦墙体预埋管线铺设;

⑧内外模板支护固定;

⑨内外页墙体同时浇筑混凝土;

⑩混凝土凝固硬化,拆除内外模板;

混凝土墙体养护;

后续墙面处理,施工完成。

所述的止水保温定位器10-20和现浇墙体顶杆14为一体式部件时,其安装工序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保温层2、加固网片4均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定位、紧固。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与墙体厚度相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置留在现浇有网复合保温墙体内部。

图1为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实施例应用剪力墙构造中示意图,保温层2通过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的定位止水挡片10-203和可调定位卡片11定位;加固网片4为外单侧网;现浇墙体顶杆10-2绑扎在钢筋网笼5上。

图2为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实施例应用填充墙构造中示意图,保温层2通过两侧的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定位;加固网片4为双侧网。

图3、4为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的构造示意图。

图5-7所示的实施例1的束网方式是将网片节点束位销10-102设置在加固网片定位器10-10上,对应的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上设置有外侧紧固管槽10-101,穿过加固网片4网间孔洞将网肋交叉节点束缚住并紧固于止水保温层定位器10-20外侧紧固管槽10-101内。

图8-10中所示的实施例2是网片节点束位销10-102、外侧紧固管槽10-101在不同位置设置的另外一种实施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与实施例1有同等作用功效。

本系统实施需系统材料供货方与设计单位、施工方密切配合,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施工。施工前保温系统提供方和建设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供货方获得建筑外墙图纸并对外墙保温系统安置位置、结合点、对拉螺栓孔节点位置等要素进行排板计算,经与施工单位核对后,针对每一单块组合模块的尺寸、编号进行确定。单块组合模块规格确定后在工厂内首先进行保温层2的裁切,其材质及厚度按照图纸设计规定实施,长、高按照既定组合模块块的尺寸确定,裁切完成后对保温层材料表面进行界面剂喷涂覆盖。加固网片间连接,采用重叠搭接的方式,组合模块安装连接位置的加固网片单边裁切预留区长度大于配套保温层50-100mm如图11所示,阴阳角部分单侧预留长度大于包角折线50-200mm如图14所示,以便后期相互连接。就绪后组装组合模块块,包括加固网片4、保温层2及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束位连接部件,每平方米板面平均安装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数量为6-10套,位置距离保温层平面及阴阳折角边界大于120mm如图11所示。通过技术交底,定位杆安放位置避免与模板对拉孔位置相干扰。填充墙组合模块还要一并安装现浇墙体顶杆10-2。组合模块安装完毕编号存放。

保温系统的安装在剪力墙钢筋网笼5施工完毕后进行。现场施工时,剪力墙施工时先将组合模块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放置稳妥,在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束位连接件上安装现浇墙体顶杆14、顶杆阻位器15,所有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不得漏装配件,并逐一进行相连加固网片4的网肋经丝绕接图12-13所示,安装后要逐一检查各部件连接牢固程度。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安装最后一步是现浇墙体顶杆10-2与墙体钢筋网笼绑扎固定如图1所示。填充墙施工时只需将填充墙保温组合模块安置到位即可进行后续环节施工。

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抗拉强度检测标准为≥0.6kn。

加固网片连接点的抗拉强度≥0.33kn

之后的施工步骤为墙体预埋管线铺设→内外模板支护固定→内外页墙体同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硬化→拆除内外模板→混凝土墙体养护→后续墙面处理,施工完成。

其中内外模板支护固定过程中,模板加固平整到位内侧壁均匀受力顶实内置网片交叉节点定位杆10两端的定位座和阻位座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