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1498发布日期:2020-01-10 21:0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墙面石材干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



背景技术:

石材瓷砖是一种常见的装修材质,常铺设于墙面作为装饰墙面,传统的石材瓷砖施工过程中有石材短侧槽干挂、石材背栓干挂、挂铜丝贴砖等施工方式。这些施工方法存在地震抗位移差、安装定位容易崩裂、装饰线条窗口收口难度大、板材耗损系数高、更换板材难度大、安全隐患大的缺陷,且工人现场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对安装工人技术要求较高。另外,现有的干挂石材在安装过程中只能固定在墙面,无法在安装过程中进行位置调节,影响装饰墙面的美观度。

石材饰面是现有装饰材料的主要材料,因此解决石材瓷砖施工安全、节约损耗、提高效率是现阶段装饰行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包括墙体基层和干挂在所述墙体基层上的装饰墙面,所述装饰墙面包括若干块拼接的石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墙面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对称的金属配件,上下相邻两块所述石材之间设有金属挂件,上下两个所述金属配件之间、或所述金属配件与相邻的所述金属挂件之间、所述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挂件之间设有石材滑轨;

所述石材上下两侧设有内凹的底槽,所述底槽滑入所述石材滑轨内,并由固定胶固定在所述金属配件或金属挂件上;

所述金属配件和所述金属挂件均通过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墙体基层上。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件设有向外凸出的配件装配槽,所述配件装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装饰墙面所在一侧,所述装饰墙面的上侧和下侧套在所述配件装配槽中。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挂件上设有两个向外凸出的挂件装配槽,两个所述挂件装配槽的开口分别朝向上下两侧,上下相邻两块所述石材分别套在两个所述挂件装配槽中。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件上设有配件限位槽,所述自攻螺丝经由所述配件限位槽滑入所述金属配件的固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限位槽的截面呈v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限位槽位于所述金属配件的固定孔开口处。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挂件上设有挂件限位槽,所述自攻螺丝经由所述挂件限位槽滑入所述金属挂件的固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挂件限位槽的截面呈v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挂件限位槽位于所述金属挂件的固定孔开口处。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件和所述金属挂件分别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件包括配件贴合部、配件固定部以及配件支撑部,所述配件固定部和所述配件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配件贴合部的两端:

所述自攻螺丝穿过所述配件固定部与所述墙体基层固定连接;

所述配件支撑部的前端设有内扣的配件固定板,所述配件固定板、所述配件支撑部以及所述配件贴合部之间形成内凹的配件装配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所述配件装配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槽到所述石材内侧的宽度小于所述配件装配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支撑部的后端凸出于所述配件贴合部形成配件支撑板,所述配件支撑板与所述墙体基层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配件固定部的截面呈门字形,其端头与所述配件贴合部连接,其顶部与所述墙体基层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配件固定部的深度与所述配件支撑板的长度相同。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挂件包括挂件贴合部、挂件固定部以及挂件支撑部,两个所述挂件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挂件贴合部的两端,所述挂件支撑部位于所述挂件贴合部的中央位置:

两个自攻螺丝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挂件固定部与所述墙体基层固定连接;

所述挂件支撑部的前端与挂件固定板的中央位置连接,所述挂件固定板与所述挂件支撑部、所述挂件贴合部形成两侧开口向背的挂件装配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挂件沿着所述挂件固定部轴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底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挂件装配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槽到所述石材内侧的宽度小于所述挂件装配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挂件固定部的后端凸出于所述挂件贴合部形成挂件支撑板,所述挂件支撑板与所述墙体基层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挂件固定部的截面呈门字形,其内侧端头与所述挂件贴合部连接,其顶部与所述墙体基层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挂件固定部的深度与所述挂件支撑板的长度相同。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底槽的底角、配件固定板的端头以及挂件固定板的端头均设有圆角。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其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墙体基层上找到所述石材的安装位置,并对所述石材的安装位置弹线;

(2)通过所述自攻螺丝将所述金属配件和/或所述金属挂件固定在所述墙体基层上;

(3)将在工厂加工好底槽的所述石材滑入石材滑轨内;

(4)调整所述石材的位置,并用固定胶进行固定;

(5)完成所述装饰墙面的固定。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使石材瓷砖板面材料施工综合成本降低,施工工业化厂家开槽节能环保,节省了原料成本,并且干挂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安全系数更高,抗震系数高于传统干挂,同时提升饰面板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金属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金属配件的尺寸标注图。

图5为金属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金属挂件的尺寸标注图。

图7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在图中,10、墙体基层;

201、上金属配件;202、下金属配件;21、配件贴合部;22、配件固定部;23、配件限位槽;24、配件支撑部;25、配件支撑板;26、配件固定板;

30、金属挂件;31、挂件贴合部;32、挂件固定部;33、挂件限位槽;34、挂件支撑部;35、挂件支撑板;36、挂件固定板;

40、自攻螺丝;

50、石材;51、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可调节的石材干挂系统,包括墙体基层10和干挂在墙体基层10上的装饰墙面,装饰墙面包括若干块拼接的石材50。装饰墙面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对称的金属配件(包括上金属配件201和下金属配件202),上下相邻两块石材50之间设有金属挂件30,金属配件和金属挂件30均通过自攻螺丝40固定在墙体基层10上。

如图1、图3所示,上金属配件201和下金属配件202结构对称,以上金属配件201为例,其上设有配件限位槽23,自攻螺丝40经由配件限位槽23滑入金属配件的固定孔中。优选的,配件限位槽23的截面呈v字形,保证自攻螺丝40能顺利滑入穿孔中并进行中心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配件限位槽23位于金属配件的固定孔开口处。如图5所示,金属挂件30上设有挂件限位槽33,自攻螺丝40经由挂件限位槽33滑入金属挂件30的固定孔中。优选的,挂件限位槽33的截面呈v字形,保证自攻螺丝40能顺利滑入穿孔中并进行中心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挂件限位槽33位于金属挂件30的固定孔开口处。

上下两个金属配件之间、或金属配件与相邻的金属挂件30之间、上下相邻两个金属挂件30之间设有石材滑轨。石材50上下两侧设有内凹的底槽51,底槽51滑入石材滑轨内,并由固定胶固定在金属配件或金属挂件30上。具体的:

金属配件设有向外凸出的配件装配槽,配件装配槽的开口朝向装饰墙面所在一侧,装饰墙面的上侧和下侧套在配件装配槽中;金属挂件30上设有两个向外凸出的挂件装配槽,两个挂件装配槽的开口分别朝向上下两侧,上下相邻两块石材50分别套在两个挂件装配槽中。

如图2、图3、图4、图7所示,金属配件包括配件贴合部21、配件固定部22以及配件支撑部24,配件固定部22和配件支撑部24分别位于配件贴合部21的两端,其中:

配件贴合部21作为整个金属配件的支撑主体,其靠近或贴合石材50,实现石材50的支撑。

自攻螺丝40穿过配件固定部22上的穿孔与墙体基层10固定连接。优选的,配件固定部22的截面呈门字形,其端头与配件贴合部21连接,其顶部与墙体基层10接触,保证配件固定部22能够稳定的贴合在墙体基层10的表面,增加产品的支撑强度。

配件支撑部24的前端设有内扣的配件固定板26,配件固定板26、配件支撑部24以及配件贴合部21之间形成内凹的配件装配槽。优选的,底槽51的深度h3大于配件装配槽的深度h11,使得底槽51能沿着金属配件顺利滑动;底槽51到石材50内侧的宽度w3小于配件装配槽的宽度w1,使得石材50能够前后调整位置,以便适应不同的墙体基层10,进而保证装饰墙面的平整及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配件支撑部24的后端凸出于配件贴合部21形成配件支撑板25,配件支撑板25与墙体基层10接触,通过配件支撑板25对配件贴合部21的两端进行受力支撑,保证配件贴合部21的支撑及贴合的紧密度,同时增加整个金属配件的支撑稳定性。配件固定部22的深度h12与配件支撑板25的长度l1相同,保证整个金属配件的支撑主体为两端平行的结构,保证了石材50的贴合美观度。

如图2、图5、图6、图8所示,金属挂件30包括挂件贴合部31、挂件固定部32以及挂件支撑部34,两个挂件固定部32分别位于挂件贴合部31的两端,挂件支撑部34位于挂件贴合部31的中央位置,其中:

挂件贴合部31作为整个金属挂件30的支撑主体,其靠近或贴合石材50,实现石材50的支撑。

两个自攻螺丝40分别穿过两个挂件固定部32上的穿孔与墙体基层10固定连接。优选的,挂件固定部32的截面呈门字形,其内侧端头与挂件贴合部31连接,其顶部与墙体基层10接触。

挂件支撑部34的前端与挂件固定板36的中央位置连接,挂件固定板36与挂件支撑部34、挂件贴合部31形成两侧开口向背的挂件装配槽。优选的,底槽51的深度h3大于挂件装配槽的深度h21,使得底槽51能沿着金属挂件30顺利滑动;底槽51到石材50内侧的宽度w3小于挂件装配槽的宽度w2,使得石材50能够前后调整位置,以便适应不同的墙体基层10,进而保证装饰墙面的平整及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挂件固定部32的后端凸出于挂件贴合部31形成挂件支撑板35,挂件支撑板35与墙体基层10接触,通过挂件支撑板35对挂件贴合部31的两端进行受力支撑,保证挂件贴合部31的支撑及贴合的紧密度,同时增加整个金属挂件30的支撑稳定性。挂件固定部32的深度h22与挂件支撑板35的长度l2相同,保证整个金属挂件30的支撑主体为两端平行的结构,保证了石材50的贴合美观度。

优选的,金属配件和金属挂件30分别一体成型,并且金属配件各个位置的厚度相同,金属挂件30各个位置的厚度相同,减少了两者的生产开模成本,同时保证结构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底槽51的底角、配件固定板26的端头以及挂件固定板36的端头均设有圆角,增加了石材50装配时滑动的便利度,且不易造成石材50表面的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挂件30沿着挂件固定部32轴对称,使得金属挂件30的上半部分与下金属配件202的结构相同,金属挂件30的下半部分与上金属配件201的结构相同,金属配件和金属挂件30在整个结构上对称分布,保证了整个干挂系统的结构均衡性。

如图1、图9所示,在日常施工过程中,会涉及一层或多层的石材50安装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金属配件201和下金属配件202之间只有一层石材50,此时,该石材50固定在上金属配件201的配件装配槽和下金属配件202的配件装配槽形成的石材滑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金属配件201和下金属配件202之间设有两层石材50,两层石材50之间通过金属挂件30连接,此时,上金属配件201的配件安装槽和金属挂件30的上侧挂件安装槽之间形成一道石材滑轨,金属挂件30的下侧挂件装配槽与下金属配件202的配件装配槽之间形成另一道石材滑轨,两层石材50分别装配在两道石材滑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金属配件201和下金属配件202之间设有不少于三层的石材50,上下相邻两层石材50之间通过金属挂件30连接,此时,上金属配件201的配件安装槽和相邻的金属挂件30的上侧挂件安装槽之间形成一道石材滑轨,位于上侧的金属挂件30的下侧挂件装配槽与位于下侧的金属挂件30的上侧挂件安装槽之间形成中间的石材滑轨,最下侧的金属挂件30的下侧挂件装配槽与下金属配件202的配件装配槽之间形成另一道石材滑轨,石材50分别装配在各道石材滑轨中。

本发明的实现过程中,先将金属配件和/或金属挂件30固定在墙体基层10中,在将开好底槽51的石材50打胶挂入金属配件和/或金属挂件30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墙体基层10上找到石材50的安装位置,并对石材50的安装位置弹线;

(2)通过内六角自攻螺丝40将金属配件和/或金属挂件30固定在墙体基层10上,在该步骤中,可以采用手动或电动方式进行固定,安装方式自由选择;

(3)将在工厂加工好底槽51的石材50滑入石材滑轨内;

(4)调整石材50的前后左右位置,实现表面美观的效果,调整好位置后用固定胶进行固定;

(5)完成整个装饰墙面的固定。

本发明使得石材50安装过程中对工具及材料的要求简单,石材50通过工业化要求厂家开好底槽51现场直接挂接在墙体基层10上,减少干挂件的数量,且现场建设石材50加工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另外,石材50通过打胶加卡槽增加安全性;石材50的底槽51与金属挂件30/金属配件可左右前后调节,实现石材50表面的美观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