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的张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1682发布日期:2020-05-08 17:23阅读:2579来源:国知局
拉索的张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索结构建筑经过多年的使用,有些拉索已经需要检测、维护、甚至更换。由于拉索在建筑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受力构件,就需要准确地测得拉索索力,让索力不会因为更换而发生变化是换索成功的重要标志,此时为保证环索成功就必须对拉索进行张拉。但是由于一些结构中没有考虑拉索锚头后端张拉空间,使得采用现有的张拉设备和张拉方法无法进行张拉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张拉空间不足时使用的张拉拉索的方法。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拉索从索导管穿出,将锚圈旋入锚杯;

2)将组装后的张拉短拉杆和补芯旋入到锚杯的张拉螺纹内;

3)将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旋合到位;

4)将组装后的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与张拉螺母连接;

5)操作千斤顶进行张拉,旋紧锚圈,千斤顶回程,调整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的旋合长度,旋紧张拉螺母,完成一次张拉;

6)重复操作步骤5)直至张拉完成。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锚杯具有外螺纹,锚圈具有内螺纹,锚圈与锚杯螺纹连接。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张拉短拉杆的上部和下部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锚杯的张拉螺纹为内螺纹,将张拉短拉杆的上部与补芯螺纹连接,将补芯与锚杯螺纹连接。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外撑脚具有内螺纹,内撑脚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千斤顶具有外螺纹和中心内孔,内撑脚与外撑脚螺纹连接,千斤顶与内撑脚螺纹连接。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在安装张拉螺母时,先将张拉短拉杆的下端伸入组装后的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中,此时张拉短拉杆的下端穿过千斤顶的中心内孔,然后将张拉螺母螺纹连接在张拉短拉杆的下部外表面。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利用千斤顶和张拉短拉杆为拉索提供张拉力,可小量多次对拉索进行张拉,直至达到拉索索力要求,所需张拉空间小,适用于张拉空间不足时对拉索进行张拉的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对拉索进行张拉的初始装态的示意图;

图2为利用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对拉索进行张拉的最终装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拉索7从索导管8穿出,将锚圈10旋入锚杯9;其中,锚杯9具有外螺纹,锚圈10具有内螺纹,锚圈10与锚杯9螺纹连接。

2)将组装后的张拉短拉杆5和补芯4旋入到锚杯9的张拉螺纹内,并将张拉短拉杆5的上端与拉索7连接;其中,张拉短拉杆5的上部和下部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锚杯9的张拉螺纹为内螺纹,将张拉短拉杆5的上部与补芯4螺纹连接,将补芯4与锚杯9螺纹连接。

3)将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旋合到位;外撑脚1具有内螺纹,内撑脚2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千斤顶3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具有外螺纹和中心内孔,内撑脚2与外撑脚1螺纹连接,千斤顶3与内撑脚2螺纹连接。旋合到位的标准是:外撑脚1的上端面与锚板101的下端面接触,将内撑脚2旋入外撑脚1最深,将穿心千斤顶3旋入内撑脚2最深,保证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整体高度最短。

4)将组装旋合到位后的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与张拉螺母6连接,旋紧张拉螺母6使张拉螺母6的上端面紧贴千斤顶3的下端面;在安装张拉螺母6时,先将张拉短拉杆5的下端伸入组装后的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中,此时张拉短拉杆5的下端穿过千斤顶3的中心内孔,然后将张拉螺母6螺纹连接在张拉短拉杆5的下部外表面。

5)操作千斤顶3进行张拉,旋紧锚圈10,千斤顶3回程,调整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的旋合长度,旋紧张拉螺母6,完成一次张拉;

6)重复操作步骤5)直至张拉完成。

结合图1、图2所示,张拉时,千斤顶3的活塞带动张拉螺母6及张拉短拉杆5向下运动,对拉索7进行张拉,此时,锚圈10上端面与锚板11下端面的分离,千斤顶3回程,之后再旋紧锚圈10使锚圈10的上端面与锚板11的下端面接触,使外撑脚1的上端面与锚板11的下端面接触,旋紧张拉螺母6使张拉螺母6的上端面紧贴千斤顶3的下端面,启动穿心千斤顶3,继续张拉,由于采用小行程的千斤顶3,需要对拉索反复张拉,本方法中采用小行程的千斤顶3配合缩短的张拉短拉杆5,占用空间小,在张拉空间不足时也能对拉索进行张拉,实现拉索的检测、维修和更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拉索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拉索(7)从索导管(8)穿出,将锚圈(10)旋入锚杯(9);

2)将组装后的张拉短拉杆(5)和补芯(4)旋入到锚杯(9)的张拉螺纹内;

3)将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旋合到位;

4)将组装后的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与张拉螺母(6)连接;

5)操作千斤顶(3)进行张拉,旋紧锚圈(10),千斤顶(3)回程,调整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的旋合长度,旋紧张拉螺母(6),完成一次张拉;

6)重复操作步骤5)直至张拉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索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锚杯(9)具有外螺纹,锚圈(10)具有内螺纹,锚圈(10)与锚杯(9)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索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张拉短拉杆(5)的上部和下部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锚杯(9)的张拉螺纹为内螺纹,将张拉短拉杆(5)的上部与补芯(4)螺纹连接,将补芯(4)与锚杯(9)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索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外撑脚(1)具有内螺纹,内撑脚(2)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千斤顶(3)具有外螺纹和中心内孔,内撑脚(2)与外撑脚(1)螺纹连接,千斤顶(3)与内撑脚(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索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安装张拉螺母(6)时,先将张拉短拉杆(5)的下端伸入组装后的内撑脚(2)、外撑脚(1)和千斤顶(3)中,此时张拉短拉杆(5)的下端穿过千斤顶(3)的中心内孔,然后将张拉螺母(6)螺纹连接在张拉短拉杆的下部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包括步骤:将拉索从索导管穿出,将锚圈旋入锚杯;将组装后的张拉短拉杆和补芯旋入到锚杯的张拉螺纹内;将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旋合到位;将组装后的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与张拉螺母连接;操作千斤顶进行张拉,旋紧锚圈,千斤顶回程,调整内撑脚、外撑脚和千斤顶的旋合长度,旋紧张拉螺母,完成一次张拉;重复操作直至张拉完成。本发明拉索的张拉方法,可在张拉空间不足时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刘伟;禹洪楷;张跃平;杨继洲;刘冰;刘帅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