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749发布日期:2019-09-17 21:3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主体框架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制作梁柱,具有平面设计多样、整体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是,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弊端亦日益显著,诸如施工周期长、耗费污染严重等。基于上述原因,同时由于节能减排国策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同时由于先进技术在装配式结构中的普遍推广,装配式建筑逐渐被重视和推广。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首先在工厂预制生产单个构件,继而运至施工现场进行一系列的组装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在装配式建筑组装过程中,梁柱节点连接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现有的预制梁在工厂用统一模具浇筑而成,呈长方体状,这种预制梁吊装时重量大,不易吊装,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同时,上述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通过牛腿焊接连接,其连接节点中梁柱之间的整体性较差,抗震性能也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公布号为108049572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梁壳,包括混凝土层与混凝土层内部的钢筋笼,钢筋笼的下半部分埋在混凝土里,钢筋笼的上半部分裸露在外,叠合梁壳的端部设有“U”型的现浇缺口。这种预制梁通过在其端部设置现浇缺口来减轻其自重,同时增加梁柱节点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但该预制梁只有端部开设有现浇缺口,还是存在自重较大的问题,同时,该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仅通过所浇筑的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其节点处的抗震性能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和梁柱整体性能好,且自重小,方便吊装的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制柱和其中一端固定安装在预制柱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柱外并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梁内筒,在梁内筒伸出预制柱外的一端设有一个里端与其固定连接、外端伸出梁内筒外的梁外筒;所述梁内筒由两个槽口相向设置的槽钢组成,两槽钢之间具有一个间隙,所述梁外筒主要由底板和对称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侧板组成,且梁外筒伸出梁内筒一段的两侧板均面向梁中部方向折弯,形成折弯板,两折弯板之间形成一个与梁内筒上间隙相对应的混凝土浇筑口。这样,梁柱节点处的梁内筒一端置于预制柱内,一端伸出预制柱外,同时在梁内筒上设有一个里端与其固定连接的梁外筒,由于梁内筒为槽钢,梁外筒底板和两侧板组成,因此,两者相接后其强度极高,且梁内筒的一端置于预制柱内后,能够将一部分重力分担到预制柱内,使得该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和强度都极高。另外,梁外筒上设有与梁内筒中槽钢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混凝土浇筑口,在吊装钢梁时,只需将预制好的梁内筒和梁外筒吊装后再通过向梁外筒和梁内筒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钢-混凝土梁。由于上述间隙和混凝土浇筑口均设置在梁上方位置,因此,可直接浇筑混凝土而无需现场搭设脚手架安装模壳,减少了施工量,同时,由于是吊装完成后再浇筑混凝土,钢梁的自重更轻,吊装更加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梁外筒内侧与梁内筒外侧紧贴,在梁外筒里端的两侧板上均设有多个用于塞焊的焊接孔,梁外筒里端通过塞焊与梁内筒固定连接。这样,梁外筒与梁内筒之间通过塞焊的方式焊接固定,焊接工作量小,且焊接后连接稳固。

进一步的,在梁内筒与梁外筒之间设有两块用于固定连接梁内筒和梁外筒的连接盖板,所述连接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梁内筒其中一个槽钢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梁外筒的折弯板上。这样,设置连接盖板后,能够对梁内筒和梁外筒进一步固定,使梁外筒和梁内筒之间连接更为稳固。同时,将连接盖板设置两块,并固定在折弯板上,既便于梁外筒和梁内筒固定,又不会对混凝土浇筑口产生遮挡。

进一步的,在两槽钢与预制柱相贴的一面均设有多个塞焊缝孔。这样,槽钢与预制柱之间通过塞焊固定,焊接的工作量少,连接强度也足够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梁外筒里端的两侧板均呈扇形。这样,梁外筒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梁内筒中两槽钢之间的间隙为55mm - 60mm。这样,将间隙设为该数值后,不但便于混凝土从该间隙中顺畅又快速地进入到槽钢内,还不会影响梁内筒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梁内筒中两槽钢之间的间隙宽度。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流动通道宽度一致,不会出现流速的改变,使混凝土的流动更为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梁柱节点处的梁内筒一端置于预制柱内,一端伸出预制柱外,同时在梁内筒上设有一个与其固定连接的梁外筒,这种预制梁的安装方式不但能够增加梁柱节点处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且其安装方式也更为简单。

2、梁外筒和梁内筒均呈空心状,且在梁外筒和梁内筒上均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通道,施工时,先将梁内筒、梁外筒吊装后再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钢-混凝土梁节点,从而吊装时各个钢梁的部件都较轻,吊装十分方便,能有效减小吊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梁外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预制柱1、梁内筒2、槽钢21、间隙22、塞焊缝孔23、梁外筒3、底板31、侧板32、折弯板33、混凝土浇筑口34、焊接孔35、连接盖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节点安装结构,它包括预制柱1和其中一端固定安装在预制柱1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柱1外并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梁内筒2,在梁内筒2伸出预制柱1外的一端设有一个里端与其固定连接、外端伸出梁内筒2外的梁外筒3;所述梁内筒2由两个槽口相向设置的槽钢21组成,两槽钢21之间具有一个间隙22,所述梁外筒3主要由底板31和对称设置在底板31左右两侧的侧板32组成,且梁外筒3伸出梁内筒2一段的两侧板32均面向梁中部方向折弯,形成折弯板33,两折弯板33之间形成一个与梁内筒2上间隙22相对应的混凝土浇筑口34,所述混凝土浇筑口34呈矩形,沿梁长度方向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梁外筒3伸出梁内筒2的一段设计为矩形框状,并在梁外筒3上端面、远离间隙22处间隔设置多个沿预制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浇筑孔(相当于本申请中的混凝土浇筑口34),这样设计后,梁外筒3的强度更高,同时,也不会影响振捣棒的插入。

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柱1有多个矩形空心钢柱组装而成,在施工时,现将预制柱1固定焊接完成后,再依次吊装槽钢2和梁外筒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梁外筒3内侧与梁内筒2外侧紧贴,在梁外筒3里端的两侧板32上均设有多个用于塞焊的焊接孔35,梁外筒3里端通过塞焊与梁内筒2固定连接。当然,为了增加梁外筒3和梁内筒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在梁内筒2与梁外筒3之间设有两块用于固定连接梁内筒2和梁外筒3的连接盖板4,所述连接盖板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梁内筒2其中一个槽钢21的上端面上,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梁外筒3的折弯板33上。另,梁外筒3里端外沿处与梁内筒2侧壁之间通过满焊焊接固定。

同时,为增加梁内筒2与预制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两槽钢21与预制柱1相贴的一面均设有多个塞焊缝孔23。

本实施例中梁外筒3里端的两侧板32均呈扇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梁外筒3里端整体设计为U形。

另外,为了便于浇筑混凝土,所述梁内筒2中两槽钢21之间的间隙22为55mm - 60mm;所述混凝土浇筑口3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梁内筒2中两槽钢21之间的间隙22宽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