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360发布日期:2019-12-17 20:4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道路修筑工地以及肥料、饲料、酿造等行业,都需要拌制物料。目前常用的搅拌方式有:1、人工拌合:但此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拌合不均匀等诸多缺陷。2、人工加料、搅拌机拌合:此法由人工或者人工辅助上料,劳动强度也很大,且搅拌机固定和转场不便,这些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3专用固定搅拌机拌合:这种方式只能专机专用,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4、搅拌站和搅拌车:这种方式需要专用场地和很大的设备投入,且只能固定使用,对于使用半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在混凝土装运时通常使用更加快捷的装载机,然而传统的装载机只能进行简单的铲装和运输,且没有搅拌功能,功能比较单一。因此一些生产商对装载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得传统的装载机具备了混凝土搅拌功能,但这种产品由于所有物料均通过一个铲斗进行铲装,因此物料配比不好掌握,而且其卸料位置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设备物料配比不好掌握、卸料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包括铰接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前车体上设有搅拌斗及上料机构,所述搅拌斗内设有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后车体上设有驾驶室;

所述搅拌斗的前端底部开有放料口,所述搅拌斗的下方还设有与放料口相适配的放料门,通过放料门控制所述放料口的开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车体上设有水平转盘,所述水平转盘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所述搅拌斗安装于所述水平转盘上并随其同步旋转;

所述放料口处设有固定在搅拌斗下表面上的放料管,所述放料管向前下方延伸,所述放料口打开后,搅拌斗内的混凝土从放料口、放料管卸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斗的下表面上铰接有放料杠杆,所述放料杠杆的一端伸入所述放料管内并固定连接所述的放料门,所述放料杠杆另一端铰接有放料油缸,所述放料油缸驱动放料杠杆动作,实现放料口的开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斗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一铰接轴连接在水平转盘上,所述搅拌斗的后端底部通过顶升油缸铰接在水平转盘上;

所述顶升油缸伸长时,所述搅拌斗向前倾翻;

所述顶升油缸缩短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搅拌斗的后端底部与所述水平转盘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搅拌机构包括旋转设置在搅拌斗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由设置在搅拌斗外的液压马达驱动旋转;

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至少一个中间拨轮,所述中间拨轮上固定有绕搅拌轴旋转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横截面呈l形,其上开有若干梯形缺口;

所述螺旋叶片旋转对物料进行搅拌的同时,还能够驱动物料沿搅拌轴的延伸方向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斗的前端底部对称固定有安装基座,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对应铰接在安装基座上的大臂,所述大臂的前端设有上料铲斗,大臂由上料油缸驱动,实现上料铲斗的上料;

所述放料管从两个安装基座之间伸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斗的内壁及放料门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可拆卸的耐磨块,所述后车体上还设有位于驾驶室一侧的水箱。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通过上料机构将物料上料至搅拌斗内进行搅拌,从而实现混凝土的生产,待搅拌完成后,利用车体运至施工地点,打开搅拌斗前端底部的放料口,将混凝土通过放料口直接排至施工地点,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将搅拌斗设置在前车体上的水平转盘上,能够在水平面内对其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改变搅拌斗下表面的放料管的朝向,实现将混凝土排放至车体两侧的施工地点,这种情况能够在不改变车体朝向的前提下将混凝土排至一侧,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将搅拌斗的后端底部通过顶升油缸连接,能够在放料时,利用该顶升油缸将搅拌斗顶升起来,使其内部的混凝土向前端的放料口移动,快速、彻底地排放混凝土。而在顶升油缸复位后,搅拌斗的后端又落至水平转盘上,顶升油缸不再承受压力,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搅拌机构通过搅拌轴、中间拨轮和螺旋叶片实现对混凝土的搅拌,而且通常情况下,上料机构只能够将物料上料至搅拌斗的一端,此时的螺旋叶片不仅用于搅拌物料,还能够推动物料向搅拌斗的后方移动,从而确保搅拌斗内充满物料,在卸料时,再将搅拌轴反向旋转,从而在搅拌物料的同时,还能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向放料口推动,加快卸料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实施例向正前方卸料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该实施例向一侧卸料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该实施例向一侧卸料时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搅拌斗部分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7为搅拌斗的底部示意图;

图中:1-前车体;2-后车体;3-搅拌斗;4-驾驶室;5-放料口;6-放料门;7-水平转盘;8-放料管;9-放料杠杆;10-放料油缸;11-第一铰接轴;12-顶升油缸;13-搅拌轴;14-液压马达;15-中间拨轮;16-螺旋叶片;17-梯形缺口;18-安装基座;19-大臂;20-上料铲斗;21-上料油缸;22-耐磨块;23-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不同状态的示意图,该实施例首先包括一个可移动的车体,车体由前车体1和后车体2铰接连接而成,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较小的转弯半径,在狭小、空间有限的施工场所非常方便。前车体1上设置搅拌斗3、搅拌机构、上料机构等主要的动作单元,后车体2上设置驾驶室4和水箱23,方便驾驶员对车体进行控制,水箱23能够为混凝土的制作提供水源。

如图2和图6所示,在搅拌斗3的内部设有水平的搅拌轴13,搅拌轴13的延伸方向与车体的前后方向一致,在搅拌斗3的前后端面上均安装有液压马达14,通过液压马达14能够驱动搅拌轴13旋转,在搅拌轴13上固定有两个中间拨轮15,中间拨轮15的两侧均固定有绕搅拌轴13旋转的螺旋叶片16,当搅拌轴13旋转时,通过中间拨轮15能够驱动螺旋叶片16同步旋转,从而能够对搅拌斗3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此处的物料主要包括沙子、水泥、石子等制作混凝土的原料。螺旋叶片16的横截面呈l形,其上开有若干梯形缺口17,该结构不仅能够增强螺旋叶片16的机械强度,使其能够在搅拌混凝土时,能够承受物料的强大阻力,而且还能够产生较大的搅拌作用力,使得物料在搅拌斗3内上下翻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螺旋叶片16在旋转时,还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13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上料时,物料通常都只能上料至搅拌斗3的前部,因此,螺旋叶片16旋转时,将物料向后推动,使得物料能够得到平摊开来,搅拌斗3内充满混凝土,而在搅拌完成进行卸料时,再将搅拌轴13反向旋转,使得螺旋叶片16也反向旋转,这时,螺旋叶片16不仅仍然会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而且还能够将混凝土向前推动,使其从前部的放料口5排出。此外,由于搅拌时,物料对搅拌斗3的内壁会造成一定的磨损,因此,该实施例还在搅拌斗3的内壁上设置了耐磨块22。下面即对放料口5处的结构做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放料口5开设在搅拌斗3的前部下端,在搅拌斗3的前部下端还铰接有一个放料杠杆9,放料杠杆9的一端固定有放料门6,放料门6的内壁上也固定有耐磨块22,放料杠杆9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有一个放料油缸10,通过放料油缸10的动作,可以将放料门6堵在放料口5上,从而实现放料口5的开合。此外,在搅拌斗3的前端下部还固定有放料管8,该放料管8正好扣罩在放料口5上,同时放料杠杆9上设有放料门6的一端也伸入到放料管8内,放料门6在放料管8内运动,当放料门6打开后,搅拌斗3内的物料会通过放料口5卸出至放料管8内,并通过放料管8卸料至指定施工地点。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地点通常都是随时变化的,为此,需要根据需要随时变换放料管8的朝向,以向不同的施工地点排放混凝土,因此,该实施例在前车体1上设置了水平转盘7,水平转盘7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同时搅拌斗3安装于所述水平转盘7上并随其同步旋转,通常来说,水平转盘7的旋转角度为左右各60°即可满足要求,如图4和图5所示,这种情况即是卸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其能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卸料至车体的一侧,在不改变车体朝向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卸料的效率。

此外,该实施例还将搅拌斗3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一铰接轴11连接在水平转盘7上,后端底部通过顶升油缸12铰接在水平转盘7上,这种结构是为了在卸料时,利用顶升油缸12将搅拌斗3顶升起来并向前倾翻,使其内部的混凝土向放料口5移动,再配合螺旋叶片16对混凝土的向前推动作用,提高卸料的速度。而且,当顶升油缸12缩短至最短时,搅拌斗3的后端底部会落在水平转盘7上,此时的顶升油缸12不会承受压力,以保证其不会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如图5和图7所示,对于该实施例的上料机构来说,其主要包括对称固定在搅拌斗3前端底部的两个安装基座18,安装基座18上均铰接有大臂19,该大臂19也能够随着水平转盘7的旋转而旋转,两个大臂19通过上料油缸21实现抬升或下降,在大臂19的前端设有上料铲斗20,利用上料铲斗20能够将地面上的物料上料至搅拌斗3内,而且,放料管8从两个安装基座18之间伸出来,卸料时,需要将大臂19抬升起来,以保证放料管8卸料的顺利进行(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过程是:首先在图1所示状态下,驾驶员驾驶车辆前进,将堆积在地上的物料(例如石子、水泥、沙子等)铲入上料铲斗20内,然后抬升大臂19,将物料从上料铲斗20的后部开口卸至搅拌斗3内,当然,上料铲斗20的后部是设有斗门的,上料过程中关闭以防止物料泄露,大臂20抬升到位后,斗门再打开,物料在自重的作用下即落入搅拌斗3内。如此,一边上料,一边搅拌,甚至是在车体前进的过程中都可进行搅拌,待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将车体开至施工地点,通过旋转水平转盘7调整好放料管8的朝向,打开放料门6,顶升油缸12将搅拌斗3向前顶升,混凝土即可通过放料口5、放料管8卸出,非常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铰接式自动上料混凝土强制搅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完成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卸料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