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333发布日期:2020-02-28 07:1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美观差异化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需要对住房进行差异化设计,但是在住房的结构样式简单,户型的种类单一的住房建设中(例如社会性保障住房),不需要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在建造的过程中,简化施工流程和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通过一次浇筑可以完成房间的浇筑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且隧道模板能够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包括截面呈冂字形的间模板、外墙立板、侧架、横向堵板、以及竖向堵板;所述间模板用于在待浇筑房间平台上浇筑形成开间,所述间模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顶板、垂直于地面分别支撑在所述顶板底面两端的外墙板和内墙板、以及封堵所述间模板的一端端面的端板,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端与顶板固定;所述外墙立板与所述外墙板尺寸匹配,在安装时以预定间隔平行固定在所述外墙板的外侧以用于外墙浇筑;所述侧架包括操作板和护栏,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外墙立板的外壁作为操作台使用;所述横向堵板为与所述顶板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边缘位置,所述竖向堵板为与所述内墙板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内墙板的外边缘位置。

优选地,所述间模板由左半间模板和右半间模板固定组成,所述顶板包括左半顶板和右半顶板,所述端板包括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左半间模板由左半顶板、支撑在所述左半顶板底面的外墙板以及封堵左半间模板的端面的左端板组成;所述右半间模板由右半顶板、支撑在所述右半顶板底面的内墙板以及封堵所述右半间模板的端面的右端板组成。

优选地,所述左半顶板和所述右半顶板通过锁扣固定,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通过锁扣固定。

优选地,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所述两个支撑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半顶板底面与所述外墙板之间以及所述右半顶板底面与所述内墙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具有一个顶角和两个底角的直角三角形结构,两个支撑结构的顶角分别与所述左半顶板的底面和所述右半顶板的底面固定,两个支撑结构的与顶角不在同一垂线上的底角分别与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内墙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具有与连接端相对的行走端,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的行走端均设置有多个行走轮和用于顶升所述间模板的多个支撑螺杆;两个支撑结构的与顶角处于同一垂线上的底角处均设置有辅助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底面固定有横梁结构。

优选地,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用于与外墙固定的支撑板,在安装时支撑在所述侧架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延伸板,在安装时固定在待浇筑房间平台边缘,用于加长待浇筑房间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通过一次浇筑可以完成房间的浇筑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且隧道模板结能够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中的间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中左半间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中右半间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和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间模板2外墙立板

3侧架4横向堵板

5竖向堵板6顶板

7外墙板8内墙板

9端板10左半间模板

11右半间模板12左半顶板

13左端板14右半顶板

15右端板16支撑结构

17行走轮18支撑螺杆

19辅助行走轮20支撑板

21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隧道模板由于截面外形呈现隧道状,因此称之为隧道模板,隧道模板技术最早引用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美观差异化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隧道模板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但是在住房的结构样式简单,户型的种类单一的住房建设中,例如社会性保障住房等房屋建设中,不需要进行差异化的设计,适合使用隧道模板进行房屋建造,能够简化施工流程和降低施工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包括截面呈冂字形的间模板1、外墙立板2、侧架3、横向堵板4、以及竖向堵板5;所述间模板1用于在待浇筑房间平台上浇筑形成开间,所述间模板1包括平行于地面的顶板6、垂直于地面分别支撑在所述顶板6底面两端的外墙板7和内墙板8、以及封堵所述间模板1的一端端面的端板9,所述外墙板7和内墙板8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端与顶板6固定;所述外墙立板2与所述外墙板7尺寸匹配,在安装时以预定间隔平行固定在所述外墙板7的外侧以用于外墙浇筑;所述侧架3包括操作板和护栏,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外墙立板2的外壁作为操作台使用;所述横向堵板4为与所述顶板6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顶板6的上边缘位置,所述竖向堵板5为与所述内墙板8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内墙板8的外边缘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包括截面呈冂字形的间模板、外墙立板、侧架、横向堵板、以及竖向堵板,所述间模板在需要浇筑时吊装至待浇筑房间平台上,所述外墙立板、侧架、横向堵板以及竖向堵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间模板上的预设位置处,用于辅助所述间模板,通过一次浇筑即可形成一间房间的顶板和侧板,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了施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间模板1用于在待浇筑房间平台上浇筑形成开间,所述间模板1包括平行于地面的顶板6、垂直于地面分别支撑在所述顶板6底面两端的外墙板7和内墙板8、以及封堵所述间模板1的一端端面的端板9,所述外墙板7和内墙板8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端与顶板6固定,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其中,所述顶板6、所述外墙板7、所述内墙板8和所述端板9均由型钢边框和钢板焊接组成,结实可靠。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模板1由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固定组成,所述顶板6包括左半顶板12和右半顶板14,所述端板9包括左端板13和右端板15,所述左半间模板10由左半顶板12、支撑在所述左半顶板12底面的外墙板7以及封堵左半间模板10的端面的左端板13组成;所述右半间模板11由右半顶板14、支撑在所述右半顶板14底面的内墙板8以及封堵所述右半间模板11的端面的右端板15组成。

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均呈倒l形,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分别吊装至待浇筑房间平台上,将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进行对接;将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进行对接,使得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固定组成所述间模板1。将所述间模板1分为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分别进行吊装,降低了吊装的难度,提高的吊装的安全性,且组装工序简单易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通过锁扣固定,例如在所述左半顶板12与所述右半顶板14连接的边缘位置,沿着所述左半顶板12边缘设置多个能够绕连接轴转动的锁钩,在所述右半顶板14的对应连接位置设置有多个对应的锁柱。在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吊装至待浇筑房间平台准备浇筑时,将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对接,将多个所述锁钩旋转扣住对应的所述锁柱,使得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固定;在浇筑完成需要移走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时,将多个所述锁钩旋转松开对应的所述锁柱,使得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分离,拆装方便易于操作。

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通过锁扣固定,例如在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连接的边缘位置,沿着所述左端板13边缘设置多个能够绕连接轴转动的锁钩,在所述右端板15的对应连接位置设置有多个对应的锁柱。在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吊装至待浇筑房间平台准备浇筑时,将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对接,将多个所述锁钩旋转扣住对应的所述锁柱,使得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固定;在浇筑完成需要移走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时,将多个所述锁钩旋转松开对应的所述锁柱,使得所述左端板13和所述右端板15分离,拆装方便易于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两个支撑结构16,所述两个支撑结构16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半顶板12底面与所述外墙板7之间以及所述右半顶板14底面与所述内墙板8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使得所述支撑结构16能够分散受力,在浇筑时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所述右半间模板11不易变形。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16为具有一个顶角和两个底角的直角三角形结构,两个支撑结构16的顶角分别与所述左半顶板12的底面和所述右半顶板14的底面固定,两个支撑结构16的与顶角不在同一垂线上的底角分别与所述外墙板7和所述内墙板8固定。具体地,两个支撑结构16的顶角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螺栓结构分别与所述左半顶板12的底面和所述右半顶板14的底面固定;与顶角不在同一垂线上的底角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螺栓结构分别与所述外墙板7和所述内墙板8固定,固定牢固可靠,拆卸方便;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强,能够承受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并且在吊装过程中能够承受吊装的拉力,保证所述左半间模板10或所述右半间模板11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发生损坏,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外墙板7和内墙板8具有与连接端相对的行走端,所述外墙板7和内墙板8的行走端均设置有多个行走轮17和用于顶升所述间模板1的多个支撑螺杆18;两个支撑结构16的与顶角处于同一垂线上的底角处均设置有辅助行走轮19,具体地,所述多个行走轮17和所述辅助行走轮19均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安装。

在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吊至待浇筑房间平台上后,通过所述多个行走轮17和所述辅助行走轮19,能够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进行推动调整至预定位置,省力且使用方便;在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吊装推动至预定位置后,通过所述支撑螺杆18顶升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所述多个行走轮17和所述辅助行走轮19抬升离开待浇筑房间平台,使得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不易滑动,再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进行固定,以便于后续浇筑施工的进行。

其中,在所述外墙板7和内墙板8的行走端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用于分别安装所述多个支撑螺杆18并分别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撑螺杆18的平面螺头朝向待浇筑房间平台安装,可以通过旋转螺母调整所述支撑螺杆18的旋出长度,所述多个支撑螺杆18朝向待浇筑房间平台方向旋出,能够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顶升,为后续固定和浇筑做好准备;浇筑完成后,将所述支撑螺杆18背离待浇筑房间平台方向旋入,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下降,所述多个行走轮17和所述辅助行走轮19下降至待浇筑房间平台,能够通过推动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至吊装位置,进行移走吊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顶板6的底面固定有横梁结构,所述横梁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顶板6的强度,保证在浇筑的过程中,所述顶板6保持水平,保证了浇筑施工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墙立板2与所述外墙板7尺寸匹配,在安装时以预定间隔平行固定在所述外墙板7的外侧以用于外墙浇筑;在所述间模板1吊装完成后,将所述外墙立板2以预定间隔平行固定在所述外墙板7的外侧,在所述外墙立板2与所述外墙板7之间浇筑能够形成外墙,安装便捷,易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架3包括操作板和护栏,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外墙立板2的外壁作为操作台使用;操作人员可以站在所述侧架3上进行浇筑操作,或者对浇筑过程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操作板可以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所述外墙立板2的外壁上,所述护栏固定在所述操作板外边缘,用于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所述侧架3的底部与所述外墙立板2外壁之间可以设置斜撑,对所述侧架3形成支撑,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堵板4为与所述顶板6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顶板6的上边缘位置。在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从所述顶板6的上边缘溢出,在所述顶板6的上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顶板6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用于阻挡浇筑混凝土流动溢出,以形成房间的顶板。

所述竖向堵板5为与所述内墙板8的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在安装时固定在所述内墙板8的外边缘位置。在浇筑的过程中,两个相邻的房间的所述内墙板8之间保持预定距离设置,在两个所述内墙板8之间浇筑形成内墙,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从两个所述内墙板8之间溢出,因此在所述内墙板8的外边缘,设置与所述内墙板8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条形件,用于阻挡浇筑混凝土流动溢出,以形成房间的内墙。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用于与外墙固定的支撑板20,在安装时支撑在所述侧架3的底部,以分担所述侧架3的压力,保证了操作人员在所述侧架3上进行操作的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20由三角形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支撑板20的外边缘安装有防护栏,使得所述支撑板20也能够作为操作平台使用,能够满足不同高度施工操作的要求。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隧道模板还包括延伸板21,在安装时固定在待浇筑房间平台边缘,用于加长待浇筑房间平台。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的吊装位置,通常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的中央,因此在浇筑完成进行吊装时,需要将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向外移动,将吊装位置露出已浇筑完成的房间,以便进行吊装,在待浇筑房间平台的长度不足的情况下,在待浇筑房间平台边缘固定延伸板21,加长待浇筑房间平台,使得所述左半间模板10和右半间模板11能够顺利进行吊装。

所述左半顶板12和所述右半顶板14的中央位置分别预留有吊装孔,吊装装置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吊装孔,使用螺母进行固定,能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吊装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模板进行浇筑形成房屋顶板及侧板,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待浇筑房间平台;测量放样出房间位置;设置导墙模板进行导墙浇筑;吊装所述间模板1至对应的导墙上,将所述外墙立板2、所述侧架3、所述横向堵板4、所述竖向堵板5固定在对应位置上;在所述间模板1四周或所述外墙立板2外侧挂钢筋网,进行水电暖管预埋;在预设位置固定门窗模板;在所述间模板1四周进行浇筑以形成所述房屋的顶板和侧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理待浇筑房间平台,将待浇筑房间平台上的杂物清除,以便进行放线操作;且凿除清理待浇筑房间平台上的浮浆,并冲洗干净。

测量放样出房间位置,每栋楼第一层须使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出控制点,再用钢尺由控制点量测出各剪力墙边线位置;随后可以使用水准仪测出50线(即由每层的±0.00米位置往上量50cm的位置,用于控制本层的模板标高),并用记号笔标记在钢筋上。

设置导墙模板进行导墙浇筑;第一层楼需要单独施工导墙,导墙宽度与墙宽相同,高度为12cm,浇筑所述导墙使用的混凝土比浇筑墙体使用的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振捣密实;一层楼以上的各标准层施工时导墙与侧板一起浇筑,无需单独进行施工。

在所述间模板1四周或所述外墙立板2外侧挂钢筋网,进行水电暖管预埋;此项施工作业由专业水电工完成,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要求预留位置准确,固定牢固,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管外径不超过混凝土厚度的1/2,并列敷设的管子距离大于3cm,以避免混凝土形成孔洞,杜绝错埋和漏埋。

在预设位置固定门窗模板;将拼装好的门窗模板放入预留的钢筋洞内,进行临时固定;在所述间模板1安装就位后,将门窗模板使用螺栓固定在所述间模板1上,以便于拆卸,严禁焊接在钢筋上固定。

在所述间模板1四周进行浇筑以形成所述房屋的顶板和侧板。通常将一层楼的所有房间使用的所述间模板1均吊装就位,每个房间对应的所述间模板1上需要安装的所述外墙立板2、所述侧架3、所述横向堵板4和所述竖向堵板5均按照需要和规划进行固定安装,使得通过一次浇筑可以完成一层楼所有房间的浇筑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且各所述间模板1和相应的所述外墙立板2、所述侧架3、所述横向堵板4和所述竖向堵板5安装和拆除方便,可以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力墙结构隧道模板,通过一次浇筑可以完成房间的浇筑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且隧道模板能够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