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防旋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332发布日期:2020-02-28 07:14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防旋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防与康复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防旋鞋。



背景技术:

在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操作或手术后(如骨折牵引、髋关节置换术后等),在防旋的同时,还需要防止压力性损伤。对于瘫痪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还需要预防足下垂。现有的方法是使用防旋鞋,即穿着防旋鞋。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显著地缺陷就是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

现有的用于下肢防旋以及预防足下垂的装置为呈板条状的肢具,这种肢具同样具有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的缺陷。此外,这种板条状的肢具还有穿脱不变和舒适度较差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起到防旋作用,并且预防足下垂,又可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且提高患者穿着舒适度,便于患者进行穿脱的防旋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防旋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包括鞋体,还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内侧和足跟部的内侧;

防旋装置,所述防旋装置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跟部的外侧,所述防旋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扩展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鞋体连接,所述扩展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扩展板与所述固定板为转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所述气囊为一体式气囊,所述气囊呈“凹”形或“口”形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内侧。

优选地,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所述气囊为分体式气囊;

所述气囊为三个,三个所述气囊呈“凹”形排列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内侧;或

所述气囊为四个,四个所述气囊呈“口”形排列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内侧。

优选地,还包括: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气囊远离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为硅胶垫。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气囊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囊与所述鞋体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内侧;

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气囊靠近所述鞋体的足踝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旋装置与所述鞋体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三连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跟部的外侧;

第四连接装置,所述第四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旋装置的所述固定板的靠近所述鞋体的足跟部的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鞋体的足跟部的外侧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与所述防旋装置的两所述扩展板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扩展板与所述固定板进行铰接连接或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口展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合页或铰链进行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利用气囊和缓冲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脚踝进行包裹,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保持患者脚部舒适度;防旋装置可以进行扩展和收纳,使患者穿着多功能防旋鞋即可进行行走或躺卧,无须进行换鞋操作,提高便利性;既能够防旋,又能防足下垂,又可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且提高患者穿着舒适性,便于患者进行穿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鞋体1;气囊2;防旋装置3;缓冲装置4;限位装置5;;第一连接装置6;第二连接装置7;第三连接装置8;第四连接装置9;气口201;固定板301;扩展板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包括鞋体1、气囊2、防旋装置3、缓冲装置4和限位装置5,气囊2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防旋装置3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缓冲装置4设置在气囊2的内侧,限位装置5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鞋体1可以是普通的运动鞋,也可以是特制的康复鞋,也可以是脚用固定装置。

在鞋体1的足踝部,气囊2为一体式气囊,气囊2包括气口201,使用时,气口201设置在气囊2的上侧,通过气口201可以向气囊2内充气以扩张气囊2,充气完成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密封装置可以是密封盖或密封塞。

进一步地,气囊2覆盖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即气囊2呈“凹”形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

进一步地,气囊2也可以覆盖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即气囊2呈“口”形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

进一步地,气囊2还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气囊2可以仅覆盖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的后侧,也可以覆盖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在鞋体1的足跟部,气囊2为一体式气囊。

防旋装置3包括一个固定板301和两个扩展板302,固定板301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即固定板301与鞋体1连接,两个扩展板302对称地设置在固定板301的左侧和右侧,并且两个扩展板302分别与固定板301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扩展板302与固定板301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或者进行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防旋装置3可以与鞋体1的底部平行(图中未示出),即与水平面平行,也可以与鞋体1的底部垂直,即与水平面垂直。

缓冲装置4设置在气囊2远离鞋体1的足踝部的一侧,形成一三明治结构,即形成鞋体1-气囊2-缓冲装置4结构。

进一步地,缓冲装置4为硅胶垫。

进一步地,缓冲装置4与气囊2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或卡扣式连接。

限位装置5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的左侧和右侧,用于分别与防旋装置3的两个扩展板302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5为卡槽,可以夹住扩展板302,以固定扩展板302。

在本实用新型中,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于人体的足踝部的内踝和外踝。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防旋鞋的使用方法,包括两种使用方式:

第一种使用方式:如图2所示,本使用方式为病患穿着多功能防旋鞋可以进行走动。具体的,患者将脚放入防旋鞋内,然将密封气口201的密封装置取下,通过气口201对气囊2进行充气,充气到气囊2能够包裹患者脚踝时,停止充气,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将防旋装置3的两扩展板302分别与限位装置5进行限位连接,防止扩展板302处于扩展位,此时,患者即可穿着多功能防旋鞋进行四处走动。

第二种使用方式:如图3所示,本使用方式为病患以仰卧位方式躺在床上。具体的,患者将脚放入防旋鞋内,然将密封气口201的密封装置取下,通过气口201对气囊2进行充气,充气到气囊2能够包裹患者脚踝时,停止充气,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将防旋装置3的两扩展板302分别与限位装置5进行分离,使扩展板302处于扩展位,此时,防旋装置3即可固定多功能防旋鞋的位置,避免多功能防旋鞋倾斜。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气囊和缓冲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脚踝进行包裹,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保持患者脚部舒适度;防旋装置可以进行扩展和收纳,使患者穿着多功能防旋鞋即可进行行走或躺卧,无须进行换鞋操作,提高便利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包括鞋体1、气囊2、防旋装置3、缓冲装置4、限位装置5、第一连接装置6、第二连接装置7、第三连接装置8和第四连接装置9,气囊2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气囊2通过第二连接装置7与鞋体1的第一连接装置6进行连接,防旋装置3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防旋装置3通过第四连接装置9与鞋体1的第三连接装置8进行连接,缓冲装置4设置在气囊2的内侧,限位装置5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鞋体1可以是普通的运动鞋,也可以是特制的康复鞋,也可以是脚用固定装置。

在鞋体1的足踝部,气囊2为分体式气囊,即气囊2包括多个子气囊,每个子气囊包括气口201,使用时,气口201设置在气囊2的上侧,通过气口201可以向气囊2内充气以扩张气囊2,充气完成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密封装置可以是密封盖或密封塞。

进一步地,气囊2包括三个子气囊,三个子气囊分别覆盖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即三个子气囊呈“凹”形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

进一步地,气囊2包括四个子气囊,四个子气囊分别覆盖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即四个子气囊呈“口”形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

进一步地,气囊2还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气囊2可以仅覆盖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的后侧,也可以覆盖鞋体1的足跟部的内侧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在鞋体1的足跟部,气囊2为分体式气囊。

第一连接装置6设置在鞋体1的足踝部的内侧,第二连接装置7设置在气囊2的每个子气囊靠近鞋体1的足踝部的一侧,第二连接装置7与第一连接装置6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装置6和第二连接装置7为子母贴,气囊2与鞋体1进行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装置6为卡槽(或卡扣),第二连接装置7为卡扣(或卡槽),气囊2与鞋体1进行卡扣式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快速地对某一个子气囊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要。

防旋装置3包括一个固定板301和两个扩展板302,固定板301设置在鞋体1的的足跟部的外侧,即固定板301与鞋体1连接,两个扩展板302对称地设置在固定板301的左侧和右侧,并且两个扩展板302分别与固定板301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扩展板302与固定板301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或者进行铰链连接。

第三连接装置8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第四连接装置9设置在防旋装置3的固定板301靠近鞋体1的足跟部的一侧,第四连接装置9与第三连接装置8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装置8和第四连接装置9为子母贴,防旋装置3与鞋体1进行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装置8为卡槽(或卡扣),第四连接装置8为卡扣(或卡槽),防旋装置3与鞋体1进行卡扣式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快速地对防旋装置3(选取不同厚度的防旋装置3)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要。

缓冲装置4设置在气囊2的每个子气囊远离鞋体1的足踝部的一侧,形成一三明治结构,即形成鞋体1-气囊2-缓冲装置4结构。

进一步地,缓冲装置4为硅胶垫。

进一步地,缓冲装置4与每个子气囊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或卡扣式连接。

限位装置5设置在鞋体1的足跟部的外侧的左侧和右侧,用于分别与防旋装置3的两个扩展板302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5为卡槽,可以夹住扩展板302,以固定扩展板30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防旋鞋的使用方法,包括两种使用方式:

第一种使用方式:如图5所示,本使用方式为病患穿着多功能防旋鞋可以进行走动。具体的,患者将脚放入防旋鞋内,根据治疗需要,选取不同规格的子气囊,将子气囊通过第二连接装置7与鞋体1的第一连接装置6进行连接,然将每个密封气口201的密封装置取下,通过气口201对气囊2的每个子气囊进行单独充气,充气到满足治疗需要时,停止充气,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将防旋装置3的两扩展板302分别与限位装置5进行限位连接,防止扩展板302处于扩展位,或者将将第四连接装置9与第三连接装置8进行分离,防旋装置3直接取下,此时,患者即可穿着多功能防旋鞋进行四处走动。

第二种使用方式:如图6所示,本使用方式为病患以仰卧位方式躺在床上。具体的,患者将脚放入防旋鞋内,根据治疗需要,选取不同规格的子气囊,将子气囊通过第二连接装置7与鞋体1的第一连接装置6进行连接,然将每个密封气口201的密封装置取下,通过气口201对气囊2的每个子气囊进行单独充气,充气到满足治疗需要时,停止充气,并使用密封装置对气口201进行密封;根据治疗需要,选取一定厚度的防旋装置3,将防旋装置3通过第四连接装置9与鞋体1的第三连接装置8进行连接,将防旋装置3的两扩展板302分别与限位装置5进行分离,使扩展板302处于扩展位,此时,防旋装置3即可固定多功能防旋鞋的位置,避免多功能防旋鞋倾斜。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和第四连接装置,可以快速便捷地对气囊、防旋装置进行更换或取下,便于满足不同的治疗需要和使用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