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池池体施工缝渗漏处理的双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9029发布日期:2019-12-03 19:2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池池体施工缝渗漏处理的双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水池池体施工缝渗漏处理的双面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给水厂、污水处理厂均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无论给水厂,还是污水处理厂,均包含多个水池,对于大容量、有盖水池,施工时,不可避免需要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一般采取埋置橡胶止水带,或者在上一层混凝土终凝前,对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下一层混凝土施工时,清理干净接触面,铺设同配比砂浆后再浇筑混凝土,无论哪种做法,均给施工带来难度,极易造成质量问题,导致水池出现池体渗漏现象,同时,水池投入使用后,由于地基沉降及外界环境温差等作用,也易导致施工缝处开裂、橡胶止水带断裂,造成水池池体出现渗漏。

施工缝渗漏处理一直是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无法避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池池体施工缝渗漏处理的双面防水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池池体的施工缝渗漏处理双面防水结构,包括铜止水、封堵材料和填缝材料,所述的填缝材料填充设置在施工缝中,施工缝两侧的池体上凿设有凹槽,填缝材料的两端延伸至施工缝外并位于凹槽内,施工缝所在位置的凹槽中设有铜止水,铜止水紧贴于凹槽底面以及填缝材料底部设置,铜止水上设有封堵材料,池体上设有罩面层,罩面层覆盖设置在施工缝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填缝材料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施工缝缝宽小于10mm时,所述的填缝材料的嵌入深度与施工缝缝宽相等;

所述的施工缝缝宽大于10mm时,所述的填缝材料的嵌入深度为施工缝缝宽的50%-6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凹槽凿设深度与池体内的池体钢筋到池壁之间间距相同,铜止水通过与池体钢筋之间焊接固定在凹槽内。

一种用于水池池体的施工缝渗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渗漏点施工缝为中心,对渗漏点施工缝内外两侧的池体混凝土进行凿除,凿除宽度为15-20cm,凿除长度不小于20cm,凿除厚度根据池体钢筋距离池壁的距离确定,完成开凿作业并形成凹槽后,清理施工缝以及池体混凝土面;

2)在池体其中一面上设置铜止水,铜止水与凹槽内露出的池体钢筋之间进行焊接;

3)由池体另一面的施工缝处填充填缝材料;

4)填缝材料填充完成之后,在该面上设置铜止水,并将铜止水与露出的池体钢筋之间进行焊接;

5)渗漏点施工缝两侧的铜止水均设置完毕之后,利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施工并抹平;

6)封堵材料达到龄期之后,在池壁上进行罩面层施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步骤3)中,填充填缝材料时,保证原橡胶止水带完整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封堵材料采用与池体混凝土标号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封堵材料的坍落度小于1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罩面层采用与池体相同的水泥砂浆。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铜止水采用多段弯折结构,铜止水垂直于池体的部分尺寸不大于凿设的凹槽高度,铜止水与池体混凝土面接触的部分长度不大于凿除宽度,铜止水与填缝材料接触的部分长度与施工缝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水池池体施工缝渗漏处理的双面防水结构,通过在渗漏点施工缝处填充填缝材料、铜止水覆盖、封堵材料封堵及罩面层施工,有效解决水池池体的渗漏问题,延长了污水池使用寿命,防水结构的构造简捷、合理,处理施工步骤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铜止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铜止水1,封堵材料2,填缝材料3,池体钢筋4,池体混凝土5,原橡胶止水带6,罩面层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中,一种用于水池池体的施工缝渗漏处理双面防水结构,包括铜止水1、封堵材料2和填缝材料3,所述的填缝材料3填充设置在施工缝中,施工缝两侧的池体上凿设有凹槽,填缝材料3的两端延伸至施工缝外并位于凹槽内,施工缝所在位置的凹槽中设有铜止水1,铜止水1紧贴于凹槽底面以及填缝材料3底部设置,铜止水1上设有封堵材料2,池体上设有罩面层7,罩面层7覆盖设置在施工缝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填缝材料3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施工缝缝宽小于10mm时,所述的填缝材料3的嵌入深度与施工缝缝宽相等;

所述的施工缝缝宽大于10mm时,所述的填缝材料3的嵌入深度为施工缝缝宽的50%-60%。

本例中,填料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对金属及混凝土等材质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在连续伸缩、振动及温度变化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和防水性,且耐油、耐溶剂、耐久性好,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入施工缝的深度可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且不浪费。

优选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凹槽凿设深度与池体内的池体钢筋4到池壁之间间距相同,铜止水1通过与池体钢筋4之间焊接固定在凹槽内。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一种用于水池池体的施工缝渗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渗漏点施工缝为中心,对渗漏点施工缝内外两侧的池体混凝土5进行凿除,凿除宽度为15-20cm,凿除长度不小于20cm,凿除厚度根据池体钢筋4距离池壁的距离确定,完成开凿作业并形成凹槽后,清理施工缝以及池体混凝土5面;

2)在池体其中一面上设置铜止水1,铜止水1与凹槽内露出的池体钢筋4之间进行焊接;

3)由池体另一面的施工缝处填充填缝材料3;

4)填缝材料3填充完成之后,在该面上设置铜止水1,并将铜止水1与露出的池体钢筋4)之间进行焊接;

5)渗漏点施工缝两侧的铜止水1均设置完毕之后,利用封堵材料2进行封堵施工并抹平;

6)封堵材料2达到龄期之后,在池壁上进行罩面层7施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步骤3)中,填充填缝材料3时,保证原橡胶止水带6完整性。

本例中,凿除宽度为15-20cm,凿除长度不小于20cm,凿除厚度根据池体钢筋4距离池壁的距离确定,使渗漏点施工缝周边混凝土凿除的宽度、长度及厚度,均大于渗漏点范围,能有效堵住渗漏点,且材料使用较少,成本较低,操作简单。

步骤2)-4)中,施工缝一侧的铜止水1与池体钢筋4焊接连接,在另一侧填充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填充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时,不破坏原橡胶止水带6,填充完成后,再进行施工缝另一侧的特制铜止水1与池体钢4筋焊接连接。

上述操作工序中对铜止水1、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施工步骤予以明确,有利于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灌入和使用剂量的确定,且有利于操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的封堵材料2采用与池体混凝土5标号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封堵材料2的坍落度小于1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罩面层7采用与池体相同的水泥砂浆。

封堵材料2及罩面层7可有效保护铜止水1及填缝材料3,且可以恢复修补处的外观与其他部位一致。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的铜止水1采用多段弯折结构,铜止水1垂直于池体的部分(1-1、1-3)尺寸不大于凿设的凹槽高度,铜止水1与池体混凝土5面接触的部分(1-2)长度不大于凿除宽度,铜止水1与填缝材料3接触的部分(1-4)长度与施工缝宽度相同。

铜止水1根据凿除混凝土面的尺寸定制,达到有效覆盖整个施工缝的目的,且便于后续封堵材料及罩面层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