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716发布日期:2019-12-31 16:02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行业预制钢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马凳筋,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



背景技术:

目前,当前建筑施工由于进度快,板上层筋固定不牢,上层筋容易脱落,导致上下两层钢筋重合在一起、上层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且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用马凳筋对上下钢筋进行支撑。现浇混凝土楼板上下层钢筋网间通常采用短钢筋弯制成几字形马凳,通过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网绑扎,将上层钢筋网铺垫至设计标高。上下层钢筋网布置过程中由于放样或绑扎可能存在偏差,造成钢筋间距与设计不符;且由于几字形马凳构造的原因,上层钢筋网在踩踏、浇筑过程中会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造成位移,容易脱落,导致上下两层钢筋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限位、支撑等功能于一体的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由一根横向连接筋和若干小单元马凳组成,各小单元马凳依次与所述横向连接筋连接,所述小单元马凳由短钢筋和分别焊接于短钢筋两端的两个u型撑脚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u型撑脚为棒状或板状材料制成,优选为棒状钢筋制成。

进一步地,两个u型撑脚的开口方向相反,分别朝向远离短钢筋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u型撑脚的底部外侧焊接于短钢筋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筋连接于各小单元马凳的短钢筋上,并与短钢筋垂直。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筋连接于各小单元马凳的短钢筋中部,并与短钢筋垂直。

所述小单元马凳在横向连接筋上的间距根据楼板钢筋网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马凳筋在使用时,每个小单元马凳的两个u型撑脚的u型口分别卡在楼板钢筋网的节点上,从而对楼板钢筋网起支撑和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小单元马凳的短钢筋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u型撑脚的u型口的口径大小及高度以刚好能够卡入楼板钢筋网的节点为准。

本实用新型中,小单元马凳的高度和小单元马凳在横向连接筋上的分布距离是根据楼板钢筋网的网孔尺寸及上下层钢筋网的间距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的使用方式是:首先将楼板下层钢筋网铺设好,再将本实用新型的马凳筋的所有u型撑脚的下部的u型口均卡在下层钢筋网的节点上并放置在楼板面上,然后采用镀锌铁丝将u型撑脚与钢筋网绑扎牢固;最后铺设上层钢筋网,使上层钢筋网的节点均卡在u型撑脚上部的u型口中,绑扎牢固,浇筑混凝土。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每个u型撑脚还可以替换为放射状撑脚,所述放射状撑脚由两个形状相同的u型撑脚相互垂直连接而成。

所述放射状撑脚由两个u型撑脚的底部呈直角焊接而成,两个u型撑脚的u型口开口方向相同。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u型撑脚由底部中间分为两半,分别焊接于另一个u型撑脚底部的两侧形成所述的放射状撑脚。

所述的放射状撑脚在使用时,放射状撑脚的开口端分别卡在楼板钢筋网的节点上,放射状撑脚的四根钢筋分别卡在形成节点的钢筋组分成的四个区域中,从而对楼板钢筋网起到更好的支撑和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马凳筋的u型撑脚的形状还可以替换为半圆形、v字型及上述两个相同形状的撑脚按照同向开口方向垂直焊接而成的放射状。这些形状的撑脚的口径和高度只要能够卡在楼板钢筋网的节点上即可,都能够对楼板钢筋网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对楼板钢筋网的节点钢筋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改进型u型撑脚和改进型放射状撑脚,具体是在u型撑脚和放射状撑脚的端部均连接一段向内弯曲的弧形段,弧形段之间的开口间距大于或等于楼板钢筋网的钢筋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段与u型撑脚和放射状撑脚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连接筋可以为一根,也可以是首位分别连接于相邻小单元马凳的短钢筋中部的多根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楼板钢筋网的节点是指钢筋网中的纵横钢筋焊接的交汇点。

本实用新型的u型撑脚、放射状撑脚及其改进的形状可以卡在楼板钢筋网的节点钢筋形成的分区中,从而能够防止浇筑过程中倾倒混凝土冲击钢筋网造成位移,影响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严格控制每个小单元马凳筋布置间距,可确保楼板钢筋上下层、水平分布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且分布均匀,节省分布筋放线工序,防止钢筋踩踏、浇筑位移。与传统几字形马凳筋相比,本实用新型马凳筋型号统一,现场可加工、焊接好后运输至面板上,绑扎固定好可确保钢筋网水平及竖向间距,省去了楼板钢筋放样、复核工序,施工过程中可防止踩踏造成的上层钢筋网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小单元马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小单元马凳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小单元马凳使用状态图。

图4为第二种小单元马凳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小单元马凳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各部件附图标记为:

1-横向连接筋、2-小单元马凳、201-短钢筋、202-u型撑脚、203-放射状撑脚、204-改进型放射状撑脚、205-弧形段、3-上层钢筋网、4-下层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小单元马凳,包括一根短钢筋201和连接于短钢筋201两端的两个u型撑脚202,u型撑脚202的u型凹槽底部外侧焊接于短钢筋201的端部,两个u型撑脚202的u型口开口方向相反并均朝向远离短钢筋201的方向。

具体地,第一种小单元马凳采用直径6mm的hrb335钢筋弯曲、焊接而成,两端u型撑脚202的u型口内径为10mm,高度为15mm,上下两个u型口间距通过楼板厚度计算得出,100mm楼板采用70mm间距,120mm间距采用90mm间距。

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小单元马凳,包括一根短钢筋201和连接于短钢筋201两端的两个放射状撑脚203,放射状撑脚203的凹槽底部外侧焊接于短钢筋201的端部,两个放射状撑脚203的开口方向相反并均朝向远离短钢筋201的方向。该放射状撑脚203为两个u型撑脚202底部相互垂直焊接而成,两u型撑脚202的u型口方向保持一致。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u型撑脚202由底部中间分为两半,分别焊接于另一个u型撑脚202底部的两侧。

图3所示为以第二种小单元马凳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马凳筋的使用方法,该图中,横向连接筋1是由首位分别连接于相邻小单元马凳2的短钢筋201中部的多根组成,由直径6mm的hrb335钢筋制作而成,短钢筋201上下两端的放射状撑脚203的四个分支分别卡在楼板上层钢筋网3和下层钢筋网4节点钢筋形成的四个区域内,楼板上层钢筋网3和下层钢筋网4间距为200mm,小单元马凳2的布置距离为283mm,马凳筋按照钢筋网的对角线进行均匀布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对上下两层钢筋网同时起到很好的支撑和限位作用。

图4所示为改进型放射状撑脚204,该结构中,弧形段205连接于放射状撑脚的端部,弧形段205之间的开口间距大于楼板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弧形段与放射状撑脚焊接而成。从图5可看出,改进型的放射状撑脚204的弧形段端部能够较好地卡在楼板钢筋网的钢筋节点上,对钢筋进行卡锁和限位,防止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