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7221发布日期:2019-12-24 22:0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圆管状全断面注浆管虽然开始应用,但也具有一定缺点。其一,传统的全断面注浆管一般是在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注浆管用钉子固定在墙板两侧的两层钢筋之间,但现实中两层钢筋之间很难使用锤子或射钉枪等工具,可操作性较差。其二,目前施工应用的全断面注浆管外径主要在2cm左右,施工缝出现的渗透裂纹很容易绕过注浆管,从而能达不到预期的注浆止渗漏效果。其三,目前施工应用的全断面注浆管内径主要在0.8cm左右,人工操作不当或在浆液中添加速凝材料很容易造成材料堵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包括方钢组,所述方钢组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内部中空的方钢,每个所述方钢的侧壁及上壁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方钢之间固定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方钢的侧壁之间的通孔连通,方钢的下壁为完整钢板;

所述方钢组长轴两外侧对称设置翼板;

所述方钢组的长轴两端上部开设注浆孔,注浆孔固定连接注浆管,注浆管为中空管,其管腔与所述方钢组的内腔构成连通的通道,注浆管的轴线与所述方钢组的上表面垂直。

所述方钢为dn15镀锌钢管;所述方钢长度为6100mm;每个所述方钢组上两个所述注浆孔的轴线间距为6000mm;所述注浆管为∅30*2.5的无缝钢管;

注释:

1、钢材之间焊接需满焊,若大批量生产可以不采用方钢焊接组合,满足稳定性及注浆需求即可。本注浆管组件可设计为每6.1m长作为一个单体,对其两端封口,每个单体两端各设有注浆入口,并带内丝,其长度可根具板厚设计。

3、尼龙网以及无纺布滤布与钢材之间用满足强度要求的结构胶粘贴封口。

4、注浆口处安装球阀,球阀处再安装满足注浆机自带注浆管的注浆接头。

优选为,所述方钢组每根所述方钢的长轴相互平行,且所述方钢组每根所述方钢长轴的两个端面齐平;

所述方钢组的长轴两端均为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封闭用的钢板。

优选为,所述翼板包括水平部及弯折部,所述水平部为与所述方钢组外侧面固定连接的水平板,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远离所述方钢组一侧、且向下倾斜;

所述水平部和弯折部的内角为135°。

所述翼板的板厚为3mm厚的止水钢板。

优选为,所述注浆管的顶端设置内螺纹,注浆管顶端螺纹连接闷盖,所述闷盖周边设置对应所述注浆管顶端的外螺纹,所述闷盖的顶部设置内六方凹孔。

优选为,所述方钢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无纺布滤布层及尼龙丝网。

优选为,与所述注浆管远离所述方钢组的一端均设置有球阀,其中一个球阀一端连通所述注浆管,另一端通过注浆接口与注浆机的出料口连通。

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的施工方法,

s1、预埋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

s2、一次浇筑混凝土:将模具安装好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浇筑混凝土过程布料口不能直冲注浆管,造成注浆管构造破坏以及位置偏移;一次浇筑后,注浆管约一半高度外露与浇筑后的混凝土面上;

s3、拆模:等s2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具,拆模时应仔细小心,防止破坏注浆管;拆模后进行凿毛,凿毛应小心,宜采用专用凿毛工具,不可破坏注浆管,离钢筋根部1cm范围内不凿毛;

s4、在外露一半注浆管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混过凝土过程布料口不能直冲注浆管,造成注浆管构造破坏以及位置偏移;二次浇筑后,注浆管的上端面与混凝土上端面齐平;

s5、检查施工缝处渗漏水:等s4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清除施工缝附近的垃圾及污渍,仔细观察并做渗漏水情况记录;

s6、拌置浆液: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浆液质量;

s7、进行注浆:根据所述s5观测的渗漏水情况,选择对应的注浆管进行注浆;

s8、注浆完成后关闭球阀,等注浆材料凝固,除去球阀,用快干水泥将注浆管处抹平。

优选为,所述s1预埋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具体方法为,根据图纸设计及现场施工要求,在施工缝位置预埋若干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若干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沿长轴方向相邻直线阵列排布,且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焊接固定在建筑结构的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前全面检查,确保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无破损处以及注浆管处闷盖安装正常,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流入管内,造成注浆管堵管;出现施工过程被破坏处应及时对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进行修补。

优选为,所述s7进行注浆时,首先拧出所述闷盖,每个所述注浆管均连接球阀,将球阀一端与注浆管连接;

注浆时,同一个所述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上的一个球阀安装注浆接头且与注浆机的出料口连通,另一个球阀打开;

注浆时的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0.4mpa范围内;注浆开始后,从未安装注浆机头的球阀观察出浆情况,直至冒出浆液与拌置浆液类似后关闭球阀,压力偏大时可以暂停1分钟,再进行注浆,若压力仍偏大即可关闭球阀,停止注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施工工艺具有注浆堵漏效果好,操作简单的特点。

截面为矩形的带状全断面注浆管增加注浆管与砼裂缝的接触的机会,大大提高注浆堵漏效果。在施工缝处与裂缝接触可能性增加,注浆充分,效果好;提前预埋,不受两层钢筋之间狭小空间影响,可操作性强;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材料普通、廉价。

本带状全断面注浆管采用墙板两面其中一面钢筋绑扎完即可焊接预埋,不需要像传统施工中第一次砼浇筑后,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用工具在有限空间内操作安装。

本带状全断面注浆管可以在每6米设置两个个注浆孔,其中一个注浆孔可以兼做浆液观察孔,排出管道中水后关闭浆液观察孔球阀进行注浆封堵,若注浆管中间出现堵管,可以再观察孔注浆堵漏,确保注浆堵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闷盖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方钢组;2、翼板;3、注浆管;4、闷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包括方钢组1,方钢组1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内部中空的方钢,每个方钢的侧壁及上壁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方钢之间固定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方钢的侧壁之间的通孔连通,方钢的下壁为完整钢板;

方钢组1长轴两外侧对称设置翼板2;

方钢组1的长轴两端上部开设注浆孔,注浆孔固定连接注浆管3,注浆管3为中空管,其管腔与方钢组的内腔构成连通的通道,注浆管3的轴线与方钢组1的上表面垂直。

方钢为dn15镀锌钢管;方钢长度为6100mm;每个方钢组上两个注浆孔的轴线间距为6000mm;注浆管3为∅30*2.5的无缝钢管;

注释:

1、未特殊说明单位以mm计。

2、钢材之间焊接需满焊,若大批量生产可以不采用方钢焊接组合,满足稳定性及注浆需求即可。本注浆管组件可设计为每6.1m长作为一个单体,对其两端封口,每个单体两端各设有注浆入口,并带内丝,其长度可根具板厚设计。

3、尼龙网以及无纺布滤布与钢材之间用满足强度要求的结构胶粘贴封口。

4、注浆口处安装球阀,球阀处再安装满足注浆机自带注浆管的注浆接头。

方钢组1每根方钢的长轴相互平行,且方钢组1每根方钢长轴的两个端面齐平;

方钢组1的长轴两端均为封闭端,固定连接有封闭用的钢板。

翼板2包括水平部及弯折部,水平部为与方钢组1外侧面固定连接的水平板,弯折部朝向远离方钢组1一侧、且向下倾斜;

水平部和弯折部的内角为135°。

翼板2的板厚为3mm厚的止水钢板。

注浆管3的顶端设置内螺纹,注浆管3顶端螺纹连接闷盖4,闷盖4周边设置对应注浆管3顶端的外螺纹,闷盖4的顶部设置内六方凹孔。

方钢组1外侧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无纺布滤布层及尼龙丝网。

与注浆管3远离方钢组1的一端均设置有球阀,其中一个球阀一端连通注浆管3,另一端通过注浆接口与注浆机的出料口连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的施工方法,

s1、预埋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

s2、一次浇筑混凝土:将模具安装好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浇筑混凝土过程布料口不能直冲注浆管,造成注浆管构造破坏以及位置偏移;一次浇筑后,注浆管约一半高度外露与浇筑后的混凝土面上;

s3、拆模:等s2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具,拆模时应仔细小心,防止破坏注浆管;拆模后进行凿毛,凿毛应小心,不可破坏注浆管;

s4、在外露一半注浆管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混过凝土过程布料口不能直冲注浆管,造成注浆管构造破坏以及位置偏移;二次浇筑后,注浆管的上端面与混凝土上端面齐平;

s5、检查施工缝处渗漏水:等s4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清除施工缝附近的垃圾及污渍,仔细观察并做渗漏水情况记录;

s6、拌置浆液: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浆液质量;

s7、进行注浆:根据s5观测的渗漏水情况,选择对应的注浆管3进行注浆;

s8、注浆完成后关闭球阀,等注浆材料凝固,除去球阀,用快干水泥将注浆管3处抹平。

s1预埋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具体方法为,根据图纸设计及现场施工要求,在施工缝位置预埋若干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若干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沿长轴方向相邻直线阵列排布,且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焊接固定在建筑结构的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前全面检查,确保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无破损处以及注浆管3处闷盖4安装正常,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流入管内,造成注浆管3堵管;出现施工过程被破坏处应及时对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进行修补。

s7进行注浆时,首先拧出闷盖4,每个注浆管3均连接球阀,将球阀一端与注浆管3连接;

注浆时,同一个带状全断面注浆管组件上的一个球阀安装注浆接头且与注浆机的出料口连通,另一个球阀打开;

注浆时的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0.4mpa范围内;注浆开始后,从未安装注浆机头的球阀观察出浆情况,直至冒出浆液与拌置浆液类似后关闭球阀,压力偏大时可以暂停1分钟,再进行注浆,若压力仍偏大即可关闭球阀,停止注浆。

实际情况中由于注浆管截面积相对较大,抗堵管性能相对较强,根据渗漏情况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注浆浆液,保证注浆效果最优化,如单液浆(水泥浆)、双液浆(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液)、塞柏斯渗透结晶、环氧树脂等。

带状全断面注浆管无纺布滤层可以改进成与注浆施工中已经采用的弹性单向孔发泡条相同材料,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向孔打开,可以注浆,注浆压力消失后,单项孔关闭,浆液无法流动。在注浆结束后可以冲洗管道为后期再注浆提供前提条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