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2662发布日期:2020-02-07 23:2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的基础为高密度聚乙烯和木质纤维,决定了其自身具有塑料和木材的某些特性。随着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木塑复合材料的塑料原料,除了有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以外,还有聚氯乙烯和ps。工艺也由最早的单螺杆挤出机发展成第二代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再到由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初步造粒,再由锥形螺杆挤出成型,可以弥补难以塑化,抗老化性差、抗蠕变性差、色彩的一致性和持久性差和拉伸强度等。

木塑板作为当下时兴的建筑材料风靡一时,但是其大多只是依靠彼此之间的拼接卡装在一起,不够牢固且安装强度较低,抗压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木塑板作为当下时兴的建筑材料风靡一时,但是其大多只是依靠彼此之间的拼接卡装在一起,不够牢固且安装强度较低,抗压能力差,进而提出的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表面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下端均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两个所述螺杆上依次地共同套设有多个木塑板本体,且两个所述螺杆的上端均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

优选的,所述木塑板本体由木塑基层、保温层、隔音层构成,所述木塑基层上对称开设有供两个螺杆穿插的两个通孔,所述保温层与木塑基层之间粘接,所述隔音层与保温层之间粘接。

优选的,所述隔音层外涂覆有一层防腐隔离层。

优选的,所述隔音层内设置有密布的微孔。

优选的,所述基板为铝合金制品。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两个螺杆上依次地共同套设有多个木塑板本体,之后在两个螺杆的上端依次旋上两个第二螺母形成对木塑板本体的紧固效用,多个木塑板本体均与基板紧贴设置,基板能够在木塑板本体受到重压时起到足够的支撑效用,大大增加了木塑板本体在墙面上的安装强度,确保木塑板本体之间足够的抗压能力;

2、保温层起到对房屋的保温效果,隔音层上密布的微孔起到隔音的效果,防腐隔离层起到隔离防腐蚀的效果,三者配合大大增加了木塑板本体的实用性,提高了木塑板本体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木塑板本体的俯视结构分层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支板、3螺杆、4第一螺母、5木塑板本体、51木塑基层、52保温层、53隔音层、54防腐隔离层、6第二螺母、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包括基板1,基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板2,支板2的上表面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螺杆3,两个螺杆3的下端均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4,两个螺杆3上依次地共同套设有多个木塑板本体5,且两个螺杆3的上端均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6。

木塑板本体5由木塑基层51、保温层52、隔音层53构成,木塑基层51上对称开设有供两个螺杆3穿插的两个通孔7,保温层52与木塑基层51之间粘接,隔音层53与保温层52之间粘接。

隔音层53外涂覆有一层防腐隔离层54,防腐隔离层54起到隔离防腐蚀的作用。

隔音层53内设置有密布的微孔,密布的微孔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基板1为铝合金制品,铝合金制品质轻且耐腐蚀。

保温层52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安装牢固的木塑墙板中,两个螺杆3上依次地共同套设有多个木塑板本体5,之后在两个螺杆3的上端依次旋上两个第二螺母6形成对木塑板本体5的紧固效用,这里将基板1通过膨胀螺丝安装在墙面上,多个木塑板本体5均与基板1紧贴设置,基板1能够在木塑板本体5受到重压时起到足够的支撑效用,大大增加了木塑板本体5在墙面上的安装强度,确保木塑板本体5之间足够的抗压能力;

保温层52起到对房屋的保温效果,隔音层53上密布的微孔起到隔音的效果,防腐隔离层54起到隔离防腐蚀的效果,三者配合大大增加了木塑板本体5的实用性,提高了木塑板本体5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