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475发布日期:2020-02-18 14:2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立柱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立柱托换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设计、施工缺陷,自然界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的损伤导致立柱强度偏低或需要提升使用要求等原因而使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故大量的工程结构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结构托换技术是通过改变荷载传递路径的方式实现结构安全托换,该技术在建筑物顶升纠偏工程、建筑物大空间改造工程、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工程托换包括柱托换和墙体托换。

在实际工程中,托梁换柱加固法通常用于柱混凝土强度偏低以及局部混凝土有严重缺陷的加固处理。随着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托梁换柱加固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托梁换柱加固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通常施工方法为,首先利用支撑装置对柱所承担的荷载进行卸载,其次置换缺陷部分混凝土,最后待置换部分混凝土到达规范要求强度时进行卸载,整个施工过程即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震动对其支顶托换结构产生影响的的立柱托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柱托换装置,其包括:

适于与梁支撑抵触的l型支撑部和竖直连接于l型支撑部底端的立柱,以及适于驱动所述立柱作升降运动的驱动部;

所述l型支撑部的水平段与其竖直段或所述立柱之间连接设有刚性支撑杆,所述刚性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竖直段或所述立柱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水平段底部的基座相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适于所述刚性支撑杆滑移的圆轴,所述圆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刚性支撑杆在所述圆轴上滑移时,使得所述弹簧拉伸或收缩。

优选地,上述的立柱托换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底部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所述圆轴,所述圆轴之间连接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两端分别设有适于套设于所述圆轴上的圆孔,所述弹簧分别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移件相连接,所述刚性支撑杆与所述滑移件的中部相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立柱托换装置,其中该立柱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顶单元和下支顶单元;

所述下支顶单元包括适于连接所述上支顶单元的连接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平台下方分布于立柱四侧的所述驱动部,该驱动部为液压升降立柱,所述液压升降立柱通过支撑座支撑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的底部;

所述上支顶单元包括分布于立柱四侧的所述l型支撑部,所述l型支撑部通过所述立柱支撑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的上端,且相邻所述l型支撑部相互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立柱托换装置,其中相邻所述l型支撑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件,所述l型支撑部通过丝杆与中间连接件相连接,旋转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所述丝杆适于带动所述l型支撑部移动。

优选地,上述的立柱托换装置,其中所述液压升降立柱的相邻外侧设有斜向支撑柱,所述斜向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平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活动铰接,所述斜向支撑柱与所述液压升降立柱组合构成三角支撑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立柱托换装置,其中所述斜向支撑柱的内侧还设有斜支撑的副支撑柱,该副支撑柱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平板弹簧。

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技术方案通过在l型支撑部的水平段与其竖直段或立柱之间连接设置刚性支撑杆,并结合弹簧阻尼结构,使得刚性支撑杆在圆轴上滑移时,弹簧可被拉伸或收缩,其一方面起到结构支撑加固作用,另一方面,由弹簧支接承受内力,能够耗散大量震动能量,弹簧阻尼发挥耗能作用,并且依靠弹簧的自回复力,震动后可恢复,提高支撑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2)该技术方案中设置上下层叠的上支顶单元和下支顶单元,其下支顶单元主要用于连接液压升降立柱,液压升降立柱作上下升降运动,带动连接平台上方的上支顶单元支撑于梁,上支顶单元采用相互连接的l型支撑部结构,结构稳固,能够起到有效支顶作用。

另外,相邻l型支撑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件,l型支撑部通过丝杆与中间连接件相连接,旋转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丝杆带动l型支撑部移动,如此可以实现相邻l型支撑部之间间距可调,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装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滑移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及图3所示,一种立柱托换装置,其包括:

适于与梁300支撑抵触的l型支撑部10和竖直连接于l型支撑部10底端的立柱11,以及适于驱动所述立柱11作升降运动的驱动部;

所述l型支撑部10的水平段10a与其竖直段10b或所述立柱11之间连接设有刚性支撑杆16,所述刚性支撑杆16一端与所述竖直段10b或所述立柱11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水平段10a底部的基座12相连接,所述基座12上设有适于所述刚性支撑杆16滑移的圆轴13,所述圆轴13上套设有弹簧14,所述刚性支撑杆16在所述圆轴13上滑移时,使得所述弹簧14拉伸或收缩。

该技术方案通过在l型支撑部的水平段与其竖直段或立柱之间连接设置刚性支撑杆,并结合弹簧阻尼结构,使得刚性支撑杆在圆轴上滑移时,弹簧可被拉伸或收缩,其一方面起到结构支撑加固作用,另一方面,由弹簧支接承受内力,能够耗散大量震动能量,弹簧阻尼发挥耗能作用,并且依靠弹簧的自回复力,震动后可恢复,提高支撑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具体地,所述基座12底部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所述圆轴13,分别为圆轴13a和圆轴13b,所述圆轴(13a,13b)之间连接有滑移件15,所述滑移件15两端分别设有适于套设于所述圆轴(13a,13b)上的圆孔15a,所述弹簧14分别一端与所述基座1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移件15相连接,所述刚性支撑杆16与所述滑移件15的中部相连接。

另外,该立柱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支顶单元100和下支顶单元200;

所述下支顶单元200包括适于连接所述上支顶单元100的连接平台24,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平台24下方分布于立柱400四侧的所述驱动部,该驱动部为液压升降立柱20,所述液压升降立柱20通过支撑座25支撑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24的底部;

所述上支顶单元100包括分布于立柱400四侧的所述l型支撑部10,所述l型支撑部10通过所述立柱11支撑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24的上端,且相邻所述l型支撑部10相互连接。

具体地,相邻所述l型支撑部10之间设有中间连接件17,所述l型支撑部10通过丝杆18与中间连接件17相连接,旋转所述中间连接件17,通过所述丝杆18适于带动所述l型支撑部10移动。

该技术方案中设置上下层叠的上支顶单元和下支顶单元,其下支顶单元主要用于连接液压升降立柱,液压升降立柱作上下升降运动,带动连接平台上方的上支顶单元支撑于梁,上支顶单元采用相互连接的l型支撑部结构,结构稳固,能够起到有效支顶作用。

另外,相邻l型支撑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件,l型支撑部通过丝杆与中间连接件相连接,旋转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丝杆带动l型支撑部移动,如此可以实现相邻l型支撑部之间间距可调,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装位置调节。

所述液压升降立柱20的相邻外侧设有斜向支撑柱21,所述斜向支撑柱21的底端与支撑平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25活动铰接,所述斜向支撑柱21与所述液压升降立柱20组合构成三角支撑结构。

所述斜向支撑柱21的内侧还设有斜支撑的副支撑柱22,该副支撑柱2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平板弹簧2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