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9680发布日期:2020-02-04 09:4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辅助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地中,楼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楼板混凝土厚度是一个行业难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而现在行业内通常用于控制楼板混凝土厚度的方法采用拉线法,所谓“拉通线”,即在柱筋上用红油漆标识结构标高控制线,通过标高控制线标识拉通线测量混凝土浇筑完成面标高。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明了,可一眼看出板厚是否有误差,但经过实测分析后发现,这种板厚控制做法存在极大的隐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会发现板底模板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偏差,直接导致看似平整的板面由于板底模板的影响,出现不合格的情况。除此之外,柱的竖向钢筋在施工时可能会在外部施工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较小的偏位等,最终导致标高控制线不准、通线晃动等不良影响,这直接导致板厚控制出现偏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具有提高浇筑楼板厚度精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包括板底钢筋厚度板、板面钢筋厚度板以及板厚控制柱,所述板底钢筋厚度板水平固定在浇筑模板的上表面,所述板厚控制柱竖直固定在板底钢筋厚度板的上表面,所述板面钢筋厚度板水平套设固定在板厚控制柱上,所述板底钢筋厚度板上表面供下侧钢筋放置,所述板面钢筋厚度板上表面供上侧钢筋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板底钢筋厚度板放置在浇筑模板的上表面进行固定,并且将钢筋架上的下侧钢筋放置在板底钢筋厚度板的上表面,而上侧钢筋放置在板面钢筋厚度板上,通过板底钢筋厚度板的厚度来控制下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而通过板面钢筋厚度板到板厚控制柱上端的距离控制上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并且通过板厚控制柱的高度控制整个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底钢筋厚度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浇筑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底钢筋厚度板通过螺丝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浇筑模板上,从而减少板底钢筋厚度板在浇筑混凝土楼板过程中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底钢筋厚度板上表面开设有供下侧钢筋放置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嵌放在板底钢筋厚度板上的嵌槽中,提高钢筋放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等距开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多个嵌槽可以适配不同距离的钢筋放置,从而提高板底钢筋厚度板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厚控制柱的周向侧壁竖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厚控制柱周向设置加强筋,提高板厚控制柱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板厚控制柱预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厚控制柱上端水平放置有斜撑底座,所述板厚控制柱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斜撑底座通过螺栓与板厚控制柱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楼板浇筑好后,板厚控制柱预埋在混凝土楼板上,斜撑底座通过螺杆固定在板厚控制柱上,从而减少对混凝土楼板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保护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厚控制柱上的螺纹孔通过保护盖进行保护,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到螺纹孔内,影响斜撑底座的固定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将板底钢筋厚度板放置在浇筑模板的上表面进行固定,并且将钢筋架上的下侧钢筋放置在板底钢筋厚度板的上表面,而上侧钢筋放置在板面钢筋厚度板上,通过板底钢筋厚度板的厚度来控制下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而通过板面钢筋厚度板到板厚控制柱上端的距离控制上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并且通过板厚控制柱的高度控制整个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其二,当混凝土楼板浇筑好后,板厚控制柱预埋在混凝土楼板上,斜撑底座通过螺杆固定在板厚控制柱上,从而减少对混凝土楼板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保护盖与板厚控制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板厚控制器与斜撑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底钢筋厚度板;2、板面钢筋厚度板;3、板厚控制柱;4、嵌槽;5、加强筋;6、斜撑底座;7、螺纹孔;8、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三合一板厚控制器,如图1所示,包括板底钢筋厚度板1、板面钢筋厚度板2以及板厚控制柱3,板底钢筋厚度板1用于水平固定在浇筑模板的上表面,板厚控制柱3竖直固定在板底钢筋厚度板1的上表面,板面钢筋厚度板2水平套设固定在板厚控制柱3上,本实施例中的板底钢筋厚度板1、板面钢筋厚度板2以及板厚控制柱3一体成型,板底钢筋厚度板1上表面供下侧钢筋放置,板面钢筋厚度板2上表面供上侧钢筋放置。将板底钢筋厚度板1放置在浇筑模板的上表面进行固定,并且将钢筋架上的下侧钢筋放置在板底钢筋厚度板1的上表面,而上侧钢筋放置在板面钢筋厚度板2上,通过板底钢筋厚度板1的厚度来控制下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而通过板面钢筋厚度板2到板厚控制柱3上端的距离控制上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保护层的厚度,并且通过板厚控制柱3的高度控制整个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如图1所示,板底钢筋厚度板1通过螺丝固定在浇筑模板上,板底钢筋厚度板1通过螺丝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浇筑模板上,从而减少板底钢筋厚度板1在浇筑混凝土楼板过程中发生偏移。在其它实施例中板底钢筋厚度板1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

如图1所示,板底钢筋厚度板1上表面开设有供下侧钢筋放置嵌槽4,钢筋嵌放在板底钢筋厚度板1上的嵌槽4中,提高钢筋放置的稳定性。且嵌槽4等距开设有多个,开设多个嵌槽4可以适配不同距离的钢筋放置,从而提高板底钢筋厚度板1的适配性。且板厚控制柱3的周向侧壁竖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5,在板厚控制柱3周向设置加强筋5,提高板厚控制柱3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板厚控制柱3预埋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板厚控制柱3上端水平放置有斜撑底座6,板厚控制柱3上端开设有螺纹孔7,斜撑底座6通过螺栓与板厚控制柱3的螺纹孔7螺纹连接。当混凝土楼板浇筑好后,板厚控制柱3预埋在混凝土楼板上,斜撑底座6通过螺杆固定在板厚控制柱3上,从而减少对混凝土楼板的破坏。板厚控制器均匀的分布在浇筑模板上,为了增加斜撑底座6安装的稳定性,将斜撑底座6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板厚控制柱3上。

如图1所示,为了对板厚控制柱3上的螺纹孔7进行保护,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到螺纹孔7内,影响斜撑底座6的固定安装,从而将螺纹孔7螺纹连接保护盖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