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8232发布日期:2020-01-21 23:41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管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辆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紧张,导致车位锁的使用也越来普遍。

现有的车位锁一般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下方的预埋筒、盖设在预埋筒上方的盖体及收容于预埋筒内部,可相对于预埋筒于竖直方向升降的活动筒及用于给活动筒提供升降力的动力系统等。

现有的车位锁内部的排气和吸气是通过铺设下水道或预埋管道连通到地面而实现的,采取这种方式需要布置出气口,而在布置出气口时需要面临下面较为棘手的问题:

一、出气口的位置很难确定,需要在地面找到合适的位置布置出气口;

二、施工时需要在地面开挖出较长的线槽,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对路面的损伤也大,实际安装过程也有较大的难度;

三、很难确定出气口的离地高度,若安装的出气口的离地面低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水淹没了,若安装的出气口的离地面高的时候,在地面上形成障碍物,不方便停放车辆。

因此,对于车位锁的现有技术亟待改进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位锁,可有效解决车位锁排气和吸气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位锁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下方的预埋筒、盖设于预埋筒上方且在其边缘设有出气口的盖体、收容于预埋筒内部且可相对于预埋筒于竖直方向升降的活动筒及所述收容筒具有用于储存气体的容置腔的收容筒,所述容置腔连通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容置腔连通于所述预埋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筒的上方安装有呼吸阀,所述呼吸阀包括头部、位于头部下方的连接部及位于头部和连接部之间的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筒的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呼吸阀的头部位于预埋筒与盖体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呼吸阀的连接部收容于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与气孔相连接形成一条排气和吸气的通道,所述呼吸阀的气孔位于凹槽下底面的上方,所述气孔与盖体的出气口形成一条排气和吸气的气道,收容筒中的气体从气孔及出气口的气道中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筒的容置腔内收容预埋筒内排出的多余的气体,将预埋筒内多余的气体排入收容筒内,或者将收容筒内的气体排出至出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筒的容置腔内收容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下气孔,所述气囊通过所述下气孔与所述预埋筒连通,所述下气孔将气囊中的气体排气至预埋筒内或者将预埋筒内多余的气体排入气囊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由弹性材质制成,当气囊内收容预埋筒内排出的气体时,气囊的体积增大,当气囊内将多余的气体排出时,气囊的体积缩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筒通过管道连接于预埋筒,所述管道包括用于连接收容筒的侧壁和呼吸阀的连接部末端的上管道及用于连接下气孔和预埋筒侧壁的下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筒内收容有气缸,所述气缸内包括运动的活动部,当气缸吸入预埋筒内的气体时,活动部向盖体的出气口的部分移动,当气缸排出气体时,活动部向气孔的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筒的上方安装有防水透气阀,所述凹槽的下底面设有若干个贯穿凹槽的穿孔,所述呼吸阀安装于凹槽的其中一个穿孔中,所述防水透气阀安装于凹槽的另外的穿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筒安装在所述预埋筒周缘的任意位置,所述收容筒由金属、塑胶材质制成,所述收容筒设置为正方形、矩形、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设置收容筒且该收容筒的容置腔与出气口和预埋筒相通设置,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预埋筒的排气和吸气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该出气口设置在盖体的边缘,其可集成在车位锁的固有结构之上,无需再单另设置预埋筒的出气口,能够有效简化车位锁的安装施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及组装有收容筒的正视图;

图5是图4圈中放大部分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及组装有另一结构的收容筒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收容筒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的收容筒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收容筒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盖体;10-出气口;2-预埋筒;20-凹槽;21-防水透气阀;22-呼吸阀;220-头部;221-连接部;2210-中空腔;222-气孔;23-管道;230-上管道;231-下管道;3-活动筒;4-收容筒;40-气囊;400-气体收容腔;401-下气孔;41-气缸;411-活动部;5-触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种车位锁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车位锁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车位锁还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车位锁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种车位锁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具体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描述了一种车位锁,该车位锁预埋在道路路边、停车场或者其他需要停车的适当位置。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在地面预留一个凹槽,将车位锁置入凹槽内,之后通过水泥或者胶剂之类的材质将车位锁进行封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位锁包括固定在地面下方且呈矩形结构的预埋筒2、盖设于预埋筒2上方且与地面齐平的盖体1及相对于预埋筒2于竖直方向可升降的活动筒3。其中,盖体的边缘设有出气口10,该出气口用于排放多余的气体。

其中,活动筒3采用冷轧钢板和方钢焊接或铆接而成,其内部呈封闭结构设置,因车位锁长期埋于地底下,对活动筒3的外表面进行防水防锈处理,以便在地底下长期使用。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预埋筒2周缘的任一位置组装有收容筒4,该收容筒4由金属或者塑胶材质制成,该收容筒4的内部呈密封状态,在密封的收容筒4内部收容有用于储存气体的容置腔(未标号),容置腔内收容有弹性材质制成的气囊40,该气囊40主要用于收容预埋筒2内的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气流,当气囊40内收容较多的气体时,气囊40的体积增大,当气囊40内将多余的气体排出时,气囊40的体积缩小。

其中,收容筒4可根据需求设置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不同的形状,气囊40可根据收容筒4的具体结构及排气和吸气的气量设置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不同的形状。

预埋筒2的上方设有一圈自预埋筒2的上顶面向下凹陷的凹槽20,该凹槽20的下底面为水平状的平面,在凹槽20的下底面设有若干个贯穿凹槽20的穿孔(未标号),上述的凹槽20的其中一个穿孔中安装有呼吸阀22,其他的穿孔中一一对应安装有防水透气阀21,防水透气阀21的安装数量比呼吸阀22的安装数量多。防水透气阀21可以有效阻隔凹槽20中的水进入预埋筒2内,也可以排出活动筒3在上升及下降时产生的少量的气体。

在距离收容筒4最近的位置处且位于凹槽20的穿孔中安装有呼吸阀22,该呼吸阀22包括头部220、位于头部220下方的连接部221及位于头部220和连接部221之间的气孔222。

上述呼吸阀22的头部220位于预埋筒2与盖体1之间的位置处,主要用于操作呼吸阀22,将呼吸阀22安装入凹槽20的穿孔(未标号)中。呼吸阀22的连接部221收容于凹槽20的穿孔(未标号)内,连接部221的尾部与管道23的一端连接,用于连接收容筒4与预埋筒2,连接部221的中部设有中空腔2210,该中空腔2210与气孔222相连接,形成一条排气和吸气的通道,呼吸阀22的气孔222位于凹槽20下底面的上方,该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一条易于排气的气道,以方便收容筒4中的气体从气孔222及出气口10的气道中排成。

上述气囊40还包括用于收容气体的气体收容腔400、位于气体收容腔400下方的下气孔401,该下气孔401主要用于将气囊40中的气体排气至预埋筒2内或者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吸入气囊40中,形成双向流动的气道。

上述管道23包括用于连接收容筒4的侧壁和呼吸阀22的连接部221末端的上管道230及用于连接下气孔401和预埋筒2侧壁的下管道231。上述的管道23可以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塑胶或者橡胶管,也可以采用结构较为复杂的液压管来实现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流动。

当车位锁开始工作时,位于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上升起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增大,需要补充空气,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吸入收容筒4内,收容筒4内的气压压缩气囊40的体积迅速缩小,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收容筒4的气囊40内的气体排放到预埋筒2内,预埋筒2内有足够的气压,方便活动筒3向上升起;当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下降低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减小,需要排出多余的气体,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的气囊40内,气囊40的体积迅速增大的同时,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排出至外界。

上述收容筒4内的气囊40的形状及气体的容积量可随预埋筒2内的排气和吸气而增大或者缩小,收容筒4的气囊40内可以随时接收或释放气体,在气囊40增大或者缩小的同时,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排出或者吸收外界新的气体到收容筒4内。

通过在预埋筒2的侧边组装收容筒4,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将外界的气体吸入收容筒4内或者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排出,通过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的气囊40内或者将气囊40内气体排入预埋筒2内,可有效解决预埋筒2的排气和吸气问题,无需再单另设置预埋筒的出气口,能够有效简化车位锁的安装施工。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收容筒4内未收容任何的元件。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位于预埋筒2的侧边安装有收容筒4,该收容筒4的内部呈密封状态,主要用于收容预埋筒2内的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气流的流动,收容筒4可根据需求设置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不同的形状,收容筒4内可收容预埋筒2内排出的多余的气体,也可以将收容筒4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不论收容筒4内的气体容积量的多少,收容筒4的体积不变。

上述收容筒4还包括位于收容筒4下方的下气孔401,该下气孔401主要用于将收容筒4中的气体排气至预埋筒2内或者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吸入收容筒4中,形成双向流动的气道。

上述管道23包括用于连接收容筒4的侧壁和呼吸阀22的连接部221末端的上管道230及用于连接收容筒4的下气孔401和预埋筒2侧壁的下管道231。上述的管道23可以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塑胶或者橡胶管,也可以采用结构较为复杂的液压管来实现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流动。

当车位锁开始工作时,位于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上升起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增大,需要补充空气,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吸入收容筒4内,收容筒4内有足够的气压,再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收容筒4内的气体排放到预埋筒2内,预埋筒2内有足够的气压,方便活动筒3向上升起;当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下降低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减小,需要排出多余的气体,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内,收容筒4内的气压饱和时,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排出至外界。

通过在预埋筒2的侧边组装收容筒4,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将外界的气体吸入收容筒4内或者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排出,通过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内或者将收容筒4内气体排入预埋筒2内,可有效解决预埋筒2的排气和吸气问题,无需再单另设置预埋筒的出气口,能够有效简化车位锁的安装施工。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的收容筒4收容有气缸41。

请参阅图9所示,在预埋筒2周缘的任一位置安装有收容筒4,该收容筒4由金属或者塑胶材质制成,收容筒4内收容有气缸41,该气缸41内包括可以左右运动的活动部411,当气缸41吸入的气体较多时,活动部411向气体较少的部分移动,当气缸41排出气体时,活动部411向排出气体的方向移动。收容筒4可根据需求设置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不同的形状,气缸41可根据收容筒4的具体结构设置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不同的形状。

上述气缸41还包括位于气缸41下方的下气孔401,该下气孔401主要用于将气缸41中的气体排气至预埋筒2内或者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吸入气缸41中,形成双向流动的气道。

上述管道23包括用于连接收容筒4的侧壁和呼吸阀22的连接部221末端的上管道230及用于连接气缸41的下气孔401和预埋筒2侧壁的下管道231。上述的管道23可以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塑胶或者橡胶管,也可以采用结构较为复杂的液压管来实现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流动。

当车位锁开始工作时,位于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上升起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增大,需要补充空气,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吸入收容筒4内,收容筒4内的气压增大,气缸41的活动部411向预埋筒2的方向运动,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收容筒4的气缸41内的气体排出至预埋筒2内,预埋筒2内有足够的气压,方便活动筒3向上升起;当预埋筒2内的活动筒3向下降低时,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减小,需要排出多余的气体,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的气缸41内,气缸41内的气压迅速增大,气缸41的活动部411向上管道230的方向运动,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排出至外界。

通过在预埋筒2的侧边组装收容筒4,通过呼吸阀22的气孔222与盖体1的出气口10形成的气道将外界的气体吸入收容筒4内或者将收容筒4内多余的气体排出,通过下管道23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内或者将收容筒4内气体排入预埋筒2内,可有效解决预埋筒2的排气和吸气问题,无需再单另设置预埋筒的出气口,能够有效简化车位锁的安装施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位锁还包括组装于活动筒3上方的触头组件5,当触头组件5组装完成后,当车位锁接到上升的指令后,活动筒3在上升的过程中,触头组件5也随之上升,触头组件5的顶部碰到汽车的底盘的最低位置时,触头组件5收到限位信号,触头组件5立即发出停止上升的指令,此时,活动筒3也随之停止上升,车位锁由上升状态处于停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位锁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车位锁预埋在道路路边、停车场或者其他需要停车的停车位的中间位置处,活动筒3收容于预埋筒2内,地平面、活动筒3与盖体1位于同一水平面,在车位锁的前方或者后方的地下预埋了一个地磁感应器(未图示),该地磁感应器可以检测到车位上前方或者后方是否有车辆进入。当车辆开进停车位之后,地磁感应器感应到车辆,并将车辆信号反馈给路边停车系统,系统设置延时参数,延时参数可以是不同的时间段,该时间段可以是15分钟,或者是其他的时间段。

然后,当延时参数的时间结束之后,系统通知车位锁的活动筒3上升,活动筒3从预埋筒2内伸出预定高度的第一行程,该活动筒3大约以50mm/min的速度升起,当活动筒3升起的同时,位于活动筒3顶部的触头组件5随之升起,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增大,需要补充空气,通过管道23的下管道231将收容筒4的气囊40或者气缸41内的气体抽出,气体排放到预埋筒2内,预埋筒2内有足够的气压,方便活动筒3向上升起,当触头组件5的上表面触碰到车底的最低位置时,位于触头组件5的限位开关闭合,发出停止上升的指令,活动筒3停止上升,此时,车位锁对车辆处于锁定状态,车辆进入计费时间。

最后,当车辆需要离开时,车主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结算付费,系统向车位锁的触头组件5的通讯模块发出开锁指令。通过控制活动筒3下降复位,活动筒3下降的同时触头组件5也随之下降复位,预埋筒2内密闭容积减小,需要多余的排出气体,通过管道23的上管道230、防水透气阀21将预埋筒2内多余的气体顺利排放到收容筒4的气囊40或者气缸41内。收容筒4的气囊40的形状及气体的容积量可随预埋筒2内的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流动而增大或者缩小,收容筒4的气囊40内可以随时接收或释放气体,让预埋筒2内的气体及时得到补充或找到排放之处;收容筒4的气缸41的体积不变,仅做气体的排气和吸气的双向流动,活动筒3恢复至初始状态,地平面、活动筒3与盖体1位于同一水平面,活动筒3回收到预埋筒2内以与盖体1齐平的第二行程,车辆可以顺利离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位锁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申请通过设置收容筒且该收容筒的容置腔与出气口和预埋筒相通设置,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预埋筒的排气和吸气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该出气口设置在盖体的边缘,其可集成在车位锁的固有结构之上,无需再单另设置预埋筒的出气口,能够有效简化车位锁的安装施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