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轻质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986发布日期:2020-05-12 19:4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吸声轻质隔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声轻质隔板。



背景技术:

目前轻质隔板由于质量较轻、便于安装,正被广泛运用到建筑室内装修中,轻质隔板的吸声效果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相关,单位面积质量越大,吸声效果越好,但室内用的轻质隔板大多为90毫米宽,如此宽度导致现有的轻质隔板的实际吸声效果不好,导致噪音无法被吸收,影响居住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轻质隔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轻质隔板的实际吸声效果不好,导致噪音无法被吸收,影响居住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吸声轻质隔板,包括隔板、陶粒颗粒、反射薄片、矩形挡片和吸声胶层,所述隔板具有吸声腔,所述吸声腔位于所述隔板的内部;所述陶粒颗粒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陶粒颗粒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吸声腔的两侧;所述反射薄片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声腔内,且位于两层所述陶粒颗粒之间,还位于所述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矩形挡片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反射薄片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反射薄片之间,所述矩形挡片的数量为多个,并两侧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柱体,所述多边形柱体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卡合;所述吸声胶层与所述多边形柱体固定连接,位于多个所述多边形柱体之间。

其中,所述陶粒颗粒具有孔隙,所述孔隙位于所述陶粒颗粒的表面,并伸入所述陶粒颗粒的内部,所述孔隙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交叉设置,形成多个通路。

其中,所述矩形挡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矩形挡片的侧面,并贯穿所述矩形挡片,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矩形挡片的侧面。

其中,所述反射薄片具有菱形凸起,所述菱形凸起位于所述反射薄片的侧面,并朝向所述陶粒颗粒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多边形柱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吸声轻质隔板还包括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板的远离所述反射薄片一侧。

其中,所述吸声轻质隔板还包括吸音涂料,所述吸音涂料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板的远离所述吸音棉一侧。

其中,所述吸声轻质隔板还包括橡胶颗粒,所述橡胶颗粒与所述吸音涂料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音涂料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声轻质隔板,通过声波到达所述隔板的表面,并穿透所述陶粒颗粒,在所述陶粒颗粒内折射,并在穿出所述陶粒颗粒时产生衍生波,且对声波进行减弱,衍生波进入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内,并继续在所述矩形挡片上进行折射,且强度继续衰减,所述反射薄片对衍生波进行反射,使声波再次进入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内,再次加长声波的传播路径,如此通过结构的改变使声波在所述隔板内被多次折射,增加声波的传播通路长度,使声波的衰减量更大,进而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隔板的吸声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内外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边形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粒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中:1-隔板、2-陶粒颗粒、3-反射薄片、4-矩形挡片、5-吸声胶层、6-吸音棉、7-吸音涂料、8-橡胶颗粒、11-吸声腔、21-孔隙、31-菱形凸起、41-多边形柱体、42-通孔、100-吸声轻质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声轻质隔板100,包括隔板1、陶粒颗粒2、反射薄片3、矩形挡片4和吸声胶层5,所述隔板1具有吸声腔11,所述吸声腔11位于所述隔板1的内部;所述陶粒颗粒2与所述隔板1固定连接,所述陶粒颗粒2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隔板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吸声腔11的两侧;所述反射薄片3与所述隔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声腔11内,且位于两层所述陶粒颗粒2之间,还位于所述隔板1的中间位置;所述矩形挡片4与所述隔板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反射薄片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隔板1和所述反射薄片3之间,所述矩形挡片4的数量为多个,并两侧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柱体41,所述多边形柱体41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卡合;所述吸声胶层5与所述多边形柱体41固定连接,位于多个所述多边形柱体4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1的材质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混凝土层,并为矩形体,中间具有所述吸声腔11,所述吸声腔11为矩形腔体,其腔内尺寸大小需对隔板1的抗压强度进行计算,所述陶粒颗粒2位于所述隔板1的内部,并与混凝土混合,由于所述陶粒颗粒2的密度低,且强度高,相对于混凝土,所述陶粒颗粒2的吸音性能更好,所述反射薄片3为金属材质,能很好地阻挡并反射声波,设置于所述隔板1的中间位置,并位于所述吸声腔11的中部,将所述隔板1在中间位置进行隔断,进而隔断所述隔板1两侧的声音,所述矩形挡片4位于所述反射薄片3和所述隔板1之间,并数量为多个,通过粘接剂相互粘接,形成多个所述多边形柱体41,所述多边形柱体41的截面为六边形,多个所述多边形柱体41的侧面相互卡合,形成蜂窝状,所述吸声胶层5的内部具有大量空隙,并位于所述矩形挡片4的侧面,两块所述矩形挡片4通过所述吸声胶层5相互连接,如此,声波到达所述隔板1的表面,并穿透所述陶粒颗粒2,在所述陶粒颗粒2内折射,并在穿出所述陶粒颗粒2时产生衍生波,且对声波进行减弱,衍生波进入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41内,并继续在所述矩形挡片4上进行折射,且强度继续衰减,所述反射薄片3对衍生波进行反射,使声波再次进入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41内,再次加长声波的传播路径,如此通过结构的改变使声波在所述隔板1内被多次折射,增加声波的传播通路长度,使声波的衰减量更大,进而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陶粒颗粒2具有孔隙21,所述孔隙21位于所述陶粒颗粒2的表面,并伸入所述陶粒颗粒2的内部,所述孔隙21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交叉设置,形成多个通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粒颗粒2的内部具有蜂窝状的所述空隙,所述空隙互相交叉连接,使所述陶粒颗粒2具有多个通路,进而使声波能够被所述陶粒颗粒2吸收,并部分穿透陶粒颗粒2,使声波更少地被反射回房间内,从而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挡片4具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位于所述矩形挡片4的侧面,并贯穿所述矩形挡片4,所述通孔42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矩形挡片4的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41为一个四周封闭,内部中空的柱体,由于声源位于多个位置,声波的传递也具有多个方向,所述矩形挡片4具有多个通孔42,进而使声波在蜂窝状的所述多边形柱体41内折射,并通过所述通孔42进入相邻的所述多边形柱体41内,对声波进行衍射,使声波的通路长度更长,进而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薄片3具有菱形凸起31,所述菱形凸起31位于所述反射薄片3的侧面,并朝向所述陶粒颗粒2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多边形柱体4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薄片3对声波进行反射,进而使声波再次进入所述多边形柱体41内,所述菱形凸起31位于所述反射薄片3的表面,通过对声波进行倾斜方向的折射,使声波以不同角度被反射,进而使声波通路长度更长,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还包括吸音棉6,所述吸音棉6与所述隔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板1的远离所述反射薄片3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棉6为无机纤维材料,纤维与纤维之间立体交叉,并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所述吸音棉6通过轻钢龙骨固定在所述隔板1的表面,通过使更多的声波进入所述吸音棉6内,并传递到所述隔板1内部,减少声波的反射,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还包括吸音涂料7,所述吸音涂料7与所述隔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隔板1的远离所述吸音棉6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涂料7由生物纤维和矿物纤维结合的喷涂料,具有大量孔隙21,厚度为2-10mm,使所述吸音涂料7喷涂在所述吸音棉6上,对声波进行吸收,使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的吸声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轻质隔板100还包括橡胶颗粒8,所述橡胶颗粒8与所述吸音涂料7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音涂料7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颗粒8的粒径很小,并大量地混合在所述吸音涂料7内,随所述吸音涂料7一起喷涂在所述吸音棉6的表面,所述橡胶颗粒8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对结构振动和噪声进行阻尼减震,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进而使所述吸音轻质隔板1的吸声效果更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