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8535发布日期:2020-04-14 19:1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脚手架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脚手架连接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

在脚手架的安装过程中,会用到脚手架的同向钢管的连接件;申请号为cn201721842266.6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脚手架连接件,包括两个卡箍,分别为卡箍一和卡箍二,卡箍一和卡箍二均包括半圆形的枢接部,枢接部径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部一,连接部一沿枢接部径向外延设置,连接部一上开设有螺栓孔,卡箍一的枢接部圆弧顶点处沿卡箍一长度方向设置有连接部二,连接部二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通过在螺栓孔中设置螺栓将卡箍一和卡箍二紧固连接。其存在以下问题:

1、只通过了卡箍一和卡箍二对对接的两根脚手架钢管进行夹紧,但没有从内部往外的支撑,在稳定性上仍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脚手架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脚手架连接件,用于两根脚手架钢管的对接,包括:

用于从内向外撑的内部组件;内部组件两端分别插入两根脚手架钢管内部,并从内向外撑两根脚手架钢管;

用于从外向内夹的外部组件;外部组件的两端分别夹持两根脚手架钢管的外壁。

具体地,内部组件包括:

第一内衬板;

第二内衬板;

第三内衬板;

第四内衬板;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第三内衬板和第四内衬板均形成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圆弧板状结构;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相对设置,第三内衬板、第四内衬板相对设置,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置于第三内衬板和第四内衬板的上端,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第三内衬板和第四内衬板插入脚手架钢管时,与脚手架钢管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把、第一螺杆、第一轴承、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导向杆、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二导向杆;第一内衬板和第三内衬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螺杆穿过的间隙;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板的中心,第一螺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中心,第一螺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螺杆旋入第一螺孔,第一螺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转把连接,第一螺杆穿过第一内衬板和第三内衬板之间的间隙水平设置,且均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垂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均水平设置,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内衬板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内衬板的内壁连接,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下端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内衬板的内壁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内衬板的内壁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均水平设置,第一导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设置,第二导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设置,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水平设置;第一转把往一侧转动时候,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并用于抵紧一脚手架钢管的内侧,第三内衬板和第四内衬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并用于抵紧另一脚手架钢管的内侧。

具体地,外部组件包括:

第一外夹板;

第二外夹板;第一外夹板和第二外夹板均形成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圆弧板状结构;第一外夹板和第二外夹板相对设置,第一外夹板和第二外夹板对脚手架钢管进行夹持时,第一外夹板和第二外夹板的上端用于一根脚手架钢管的夹持;第一外夹板和第二外夹板的下端用于另一根脚手架钢管的夹持;

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把、第二螺杆、第二轴承;第二螺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转把连接,第二螺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一外夹板的中心,在第二外夹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二螺杆旋入第二螺孔,第二螺杆与第一外夹板或第二外夹板垂直;第二螺杆置于第一螺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连接件;

1、通过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第三内衬板、第四内衬板和第一连接组件组合后完成对两根对接的脚手架钢管的内部支撑;通过第一外夹板、第二外夹板及第二连接组件组合后完成对两根对接的脚手架钢管的外部夹持支撑,内外配合支撑使得两根对接的脚手架钢管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轴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内衬板;2-第二内衬板;3-第三内衬板;4-第四内衬板;61-第一转把;62-第一螺杆;63-第一轴承;64-第一连接板;641-第一连接杆;642-第三连接杆;643-第一导向杆;65-第二连接板;651-第二连接杆;652-第四连接杆;653-第二导向杆;654-第一螺孔;7-第一外夹板;8-第二外夹板;81-第二螺孔;91-第二转把;92-第二螺杆;93-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脚手架连接件,用于两根脚手架钢管的对接,包括:

用于从内向外撑的内部组件;内部组件两端分别插入两根脚手架钢管内部,并从内向外撑两根脚手架钢管;

用于从外向内夹的外部组件;外部组件的两端分别夹持两根脚手架钢管的外壁。

实施例2,如图1、2、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部组件包括:

第一内衬板1;

第二内衬板2;

第三内衬板3;

第四内衬板4;第一内衬板1、第二内衬板2、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均形成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圆弧板状结构;第一内衬板1、第二内衬板2相对设置,第三内衬板3、第四内衬板4相对设置,第一内衬板1和第二内衬板2置于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的上端,第一内衬板1、第二内衬板2、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插入脚手架钢管时,与脚手架钢管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把61、第一螺杆62、第一轴承63、第一连接板64、第一连接杆641、第二连接杆651、第一导向杆643、第二连接板65、第三连接杆642、第四连接杆652、第二导向杆653;第一内衬板1和第三内衬板3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螺杆62穿过的间隙;第一连接板64和第二连接板65均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轴承63安装在第一连接板64的中心,第一螺孔654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5的中心,第一螺杆62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63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螺杆62旋入第一螺孔654,第一螺杆62的第二端与第一转把61连接,第一螺杆62穿过第一内衬板1和第三内衬板3之间的间隙水平设置,且均与第一连接板64和第二连接板65垂直;第一连接杆641、第二连接杆651、第三连接杆642、第四连接杆652均水平设置,第一连接杆6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64的上端连接,第一连接杆641的另一端与第一内衬板1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杆65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65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杆651的另一端与第二内衬板2的内壁连接,第三连接杆64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64的下端连接,第三连接杆642的另一端与第三内衬板3的内壁连接,第四连接杆65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65的下端连接,第四连接杆652的另一端与第四内衬板4的内壁连接;第一导向杆643、第二导向杆653均水平设置,第一导向杆643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4上,在第二连接板65上设置有通孔,第一导向杆643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连接板65上的通孔设置,第二导向杆653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5上,在第一连接板64上设置有通孔,第二导向杆653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板64上的通孔设置,第一导向杆643和第二导向杆653水平设置;第一转把61往一侧转动时候,第一内衬板1和第二内衬板2之间的距离增大并用于抵紧一脚手架钢管的内侧,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之间的距离增大并用于抵紧另一脚手架钢管的内侧。

实施例3,如图1、3、4、6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外部组件包括:

第一外夹板7;

第二外夹板8;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均形成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圆弧板状结构;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相对设置,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对脚手架钢管进行夹持时,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的上端用于一根脚手架钢管的夹持;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的下端用于另一根脚手架钢管的夹持;

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把91、第二螺杆92、第二轴承93;第二螺杆9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把91连接,第二螺杆92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93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轴承93安装在第一外夹板7的中心,在第二外夹板8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螺孔81,第二螺杆92旋入第二螺孔81,第二螺杆92与第一外夹板7或第二外夹板8垂直;第二螺杆92置于第一螺杆62的下端。

本申请工作时候,是首先抓住第一内衬板1和第三内衬板3,通过往一个方向转动第一转把61,第一螺杆62转动,因为第一螺杆62与第一螺孔654的螺纹匹配作用,且第一螺杆62的一端是通过第一轴承63与第一连接板64连接,所以使得第二连接板65往前进,进一步使得第二内衬板2和第四内衬板4前进,所以使得第一内衬板1和第二内衬板2、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之间的间距变小;首先抓住第一外夹板7,往一个方向转动第二转把91,因为第二螺杆92与第二螺孔81的螺纹匹配作用,且第二螺杆92的一端是通过第二轴承93与第二外夹板8连接,使得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之间的间距变大;这个时候就预留出了足够的将第一内衬板1和第二内衬板2插入上部脚手架钢管内部的空间、将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插入下部脚手架钢管内部的空间;预留出了将上部脚手架钢管及下部脚手架钢管插入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之间的空间;

做好夹紧状态准备后,则反向旋转第一转把61和第二转把91,因为第一螺杆62与第一螺孔654的螺纹匹配作用,且第一螺杆62的一端是通过第一轴承63与第一连接板64连接,所以第一螺杆62只转动,使得第二连接板65往后退,进一步使得第二内衬板2和第四内衬板4后退,所以使得第一内衬板1和第二内衬板2、第三内衬板3和第四内衬板4之间的间距变大,直至分别抵紧上部脚手架钢管及下部脚手架钢管的内壁即可完成对脚手架钢管内部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导向杆643、第二导向杆653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各内衬板发生偏转;

往一个方向转动第二转把91,因为第二螺杆92与第二螺孔81的螺纹匹配作用,且第二螺杆92的一端是通过第二轴承93与第二外夹板8连接,所以第二螺杆92只转动,使得第一外夹板7往前走,使得第一外夹板7和第二外夹板8之间的间距变小,直至夹紧上部脚手架钢管及下部脚手架钢管的外壁。

本申请只采用了第一转把61和第二转把91即可完成对上部脚手架钢管及下部脚手架钢管的夹紧,必要时候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再进一步地旋紧第一转把61和第二转把9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