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旋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7250发布日期:2020-03-24 15: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筒旋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套筒扭转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旋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特别是进行桥梁等大型建筑的施工时,钢筋是用于支撑建筑的重要结构,而钢筋之间通常通过套筒进行相互连接。在通过套筒连接钢筋时,通常是采用人工将套筒套装在钢筋的接头处,然后通过手动的方式扳动扳手等器具人工扭转套筒,使套筒套装在钢筋的接头处。但是在建筑现场,需要进行连接的钢筋数量十分庞大,通过人工手动扭转套筒的方式进行钢筋连接的方式不仅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同时效率十分低下,人工扭转套筒所话费的时间较长。而且相邻的钢筋笼之间的间距较小,采用一般的电动扳手等工具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极为不便。因此,针对传统采用手动方式扭转套筒连接钢筋存在的耗费人力、效率低下、空间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旋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旋拧装置,自动快捷且连续地扭转套筒的功能,具有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空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套筒旋拧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靠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所述套筒旋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基座靠近套筒一端的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上设置有传动件和辊压轮;所述基座远离套筒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对应辊压轮设置有套筒抱紧装置。

工作原理:

基座靠近套筒的一端为工作端,基座远离套筒的一端为安装端,基座的工作端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用于旋拧套筒,基座的安装端设置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套筒旋拧装置。套筒旋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基座的工作端的从动转轴,从动转轴上同轴套设有传动件和辊压轮,传动件和辊压轮与从动转轴一体化设置或通过连接键进行连接。传动件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传动件为齿轮或皮带轮或链轮中的任意一种,若传动件为传动齿轮,则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为与传动齿轮匹配啮合的驱动齿轮;若传动件为传动链轮,则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为驱动链轮,且传动链轮和驱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若传动件为传动皮带轮,则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为驱动皮带轮,且传动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基座底部设置的套筒抱紧装置的抱紧端位于套筒的两侧,即套筒抱紧装置的抱紧端与辊压轮的轮缘构成套筒抱紧区。旋拧套筒时,移动整个装置,使套筒位于抱紧区之内,然后通过基座底部的套筒抱紧装置将套筒抱紧,使辊压轮的轮缘与套筒的外圆面贴紧,同时进行整个装置的定位,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进而带动从动转轴进行转动,从动转轴进而带动辊压轮进行转动,辊压轮转动时,辊压轮的轮缘与套筒的外圆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并带动套筒进行转动,对套筒进行旋拧,取代了人工旋拧套筒的方式,提高了套筒的旋拧效率,同时本装置的结构简单,避免了采用电动扳手需要空间进行扭转的问题,能够满足在钢筋笼之间的较小空间内使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靠近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两侧的套筒旋拧装置,且两侧的套筒旋拧装置同向转动。

基座的工作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即在基座的工作端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从动转轴,每一根从动转轴上均同轴套设有传动件和辊压轮,且两根从动转轴上的传动件均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即一个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同时驱动两个传动件,进而带动两根从动转轴进行同向同步转动,最终带动两个辊压轮进行同向同步转动,并通过两个辊压轮同向同步带动套筒进行旋拧,使旋拧力更大,旋拧更稳固。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从动转轴位于传动件的上下两侧分别套设有辊压轮。

在从动转轴的中部套装有传动件,在传动件上下两侧的从动转轴上分别套装有辊压轮,位于同一根从动转轴的上下两侧的辊压轮同步驱动套筒的上部与下部同时转动,避免单一辊压轮旋拧套筒时出现套筒上部与下部出现转速差,进而避免套筒的上部与下部转动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套筒卡死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之间通过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斜齿轮、第二传动斜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且转动设置在基座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装有第一传动斜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套装有第二传动斜齿轮,且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与第二传动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与传动件啮合。

基座的内部位于套筒旋拧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区域转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可在基座内自由转动。第一传动轴靠近驱动装置设置,第二传动轴靠近套筒旋拧装置设置。驱动装置启动时,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带动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斜齿轮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斜齿轮和第二传动斜齿轮相互啮合,因此第一传动斜齿轮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二传动斜齿轮进行转动,第二传动斜齿轮进而带动套筒旋拧装置中的传动件进行转动,最终实现带动辊压轮进行转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基座远离套筒的一端,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基座的内部并套装有驱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传动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相互啮合。

驱动电机安装在基座的安装端的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基座的侧板并延伸至基座的内部并位于第一传动轴的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驱动锥齿轮,第一传动轴上套装有与驱动锥齿轮啮合的传动锥齿轮。

驱动电机启动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锥齿轮进行转动,驱动锥齿轮进而带动传动锥齿轮进行转动,在实现传动的同时将传动方向由水平转动转化为竖直转动,传动锥齿轮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最终实现带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斜齿轮进行转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套筒抱紧装置包括夹杆、导轮、销轴、连杆、推拉装置;所述基座底部靠近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对称铰接有夹杆,所述夹杆的一端沿靠近套筒的方向延伸至基座的外侧并转动设置有导轮;所述基座的底部远离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中滑动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顶部与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销轴的底部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拉装置的推拉端转动连接。

夹杆的中部与基座的工作端转动铰接,使夹杆绕着铰接处构成可转动的杠杆结构,夹杆靠近套筒的一端为夹持端,夹持端延伸至工作端的外侧并位于套筒的一侧;夹杆的远离套筒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延伸至基座的内部并与销轴的顶部转动连接。推拉装置的推拉端朝向远离工作端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销轴在弧形槽内沿着远离套筒的方向滑动,销轴进而带动夹杆的连接端绕着与基座的铰接处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转动,夹杆的夹持端此时则绕着与基座的铰接处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转动,直到夹杆的夹持端上设置的导轮将套筒的外表面贴紧,实现对套筒的抱夹,使套筒与辊压轮之间贴合更加紧密。由于导轮可在夹杆的夹持端转动,因此被抱夹的套筒在被导轮和辊压轮贴紧的同时,能够在辊压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实现对套筒的旋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为斜齿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辊压轮的轮缘上沿周向设置有压齿。

为了增大辊压轮的轮缘与套筒的外圆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辊压轮的轮缘上沿周向设置有压齿,进而增大了辊压轮的轮缘与套筒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手柄。

在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手柄,通过手柄可便捷握持基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靠近套筒的一端转动设置从动转轴,并在从动转轴上套设传动件和辊压轮,在基座远离套筒的一端设置驱动装置,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传动件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转轴和辊压轮进行转动,并通过辊压轮的转动带动套筒进行旋拧,取代了人工手动旋拧套筒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且连续扭转套筒、节约人力、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的内部位于传动件和驱动装置之间平行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并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装第一传动斜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套装第二传动斜齿轮,第一传动斜齿轮和第二传动斜齿轮相互啮合构成传动装置,且第一传动斜齿轮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斜齿轮与传动件啮合连接,驱动装置通过带动第一传动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斜齿轮和第二传动轴转动,最终实现带动传动件和辊压轮转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平稳、输出扭矩大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的底部设置套筒抱紧装置,通过套筒抱紧装置将套筒底部的固定钢筋抱紧固定,以实现对基座和基座上的构件的固定,有效避免进行套筒旋拧时,基座发生晃动;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稳定的有益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靠近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套筒旋拧装置,且两组套筒旋拧装置中的传动件均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实现一组驱动装置同步带动两组套筒旋拧装置对套筒进行同步旋拧;且在每一个套筒旋拧装置中的从动转轴的中部套装传动件,在从动转轴位于传动件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辊压轮对套筒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同步驱动;本实新型具有套筒旋拧力大、套筒旋拧平稳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套筒旋拧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传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驱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套筒抱紧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套筒抱紧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1-基座;2-套筒旋拧装置;3-驱动装置;4-套筒抱紧装置;5-传动装置;21-从动转轴;22-传动件;23-辊压轮;31-驱动电机;32-驱动锥齿轮;33-传动锥齿轮;41-夹杆;42-导轮;43-销轴;44-连杆;45-推拉装置;51-第一传动轴;52-第二传动轴;53-第一传动斜齿轮;54-第二传动斜齿轮;0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套筒旋拧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靠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2,所述套筒旋拧装置2包括转动设置在基座1靠近套筒一端的从动转轴21,所述从动转轴21上设置有传动件22和辊压轮23;所述基座1远离套筒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与传动件22传动连接;所述基座1的底部对应辊压轮23设置有套筒抱紧装置4。

基座1为中空的盒状框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在顶板靠近套筒的一端和底板靠近套筒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工作端板构成工作端,在顶板远离套筒的一端和底板远离套筒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安装端板构成安装端,在顶板与底板的同一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侧板,构成盒装的框架结构。

基座1的工作端板上设置有开口供辊压轮23的轮缘伸出基座1的外侧,基座1的工作端的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转动安装有从动转轴21,从动转轴21上通过平键套设有传动件22或从动转轴2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传动件22,在从动转轴21上通过平键套设有辊压轮23或从动转轴2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辊压轮23。

基座1的安装端板的外侧面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贯穿安装端板并延伸至基座1的内部,且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与从动转轴21上的传动件22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传动件2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转轴21和从动转轴21上的辊压轮23转动。

基座1的底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套筒抱紧装置4,套筒抱紧装置4靠近套筒的一端为抱紧端,套筒抱紧装置4的抱紧端延伸至套筒的一侧。在进行套筒旋拧时,移动旋拧装置,使套筒位于套筒抱紧装置4的抱紧端和辊压轮23的轮缘之间,然后通过套筒抱紧装置4将套筒抱紧,对套筒进行限位,同时使套筒的外圆面与辊压轮23的轮缘紧密接触,然后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辊压轮23转动,辊压轮23的轮缘与套筒的外圆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并带动套筒转动,实现对套筒的旋拧。

传动件22可为齿轮、皮带轮、链轮中的任意一种,若传动件22为传动齿轮,则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为与传动齿轮匹配啮合的驱动齿轮;若传动件22为传动皮带轮,则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为驱动皮带轮,且传动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若传动件22为传动链轮,则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为驱动链轮,且传动链轮和驱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基座1靠近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3的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两侧的套筒旋拧装置2,且两侧的套筒旋拧装置2同向转动。

在基座1的工作端的两侧通过深沟球轴承分别转动设置有套筒旋拧装置2,即在基座1的工作端的两侧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转动设置有从动转轴21,在每一根从动转轴21上均套装有传动件22和辊压轮23,两侧的传动件22均与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即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同步驱动两侧的传动件22转动,进而实现同步驱动两侧的从动转轴21和从动转轴21上的辊压轮23进行转动,两侧的辊压轮23同步对套筒进行驱动,能提供比单个辊压轮23更大的驱动力。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从动转轴21的中部设置有传动件22,所述从动转轴21位于传动件22的上下两侧分别套设有辊压轮23。

从动转轴21的中部通过平键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有传动件22,在从动转轴21位于传动件22两侧的轴段上分别套设有辊压轮23,即在从动转轴2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辊压轮23,上部的辊压轮23和套筒的上部外圆面接触,下部的辊压轮23和套筒的下部外圆面接触,在驱动套筒进行转动时,通过上、下部的辊压轮23的同步驱动,可以保证对套筒的上部外圆面和下部外圆面的同步驱动,避免单个辊压轮23驱动造成套筒的上部外圆面和下部外圆面转动出现速度差而导致套筒卡死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件22和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之间通过传动装置5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5包括第一传动轴51、第二传动轴52、第一传动斜齿轮53、第二传动斜齿轮54;所述第一传动轴51和第二传动轴52相互平行且转动设置在基座1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轴51上套装有第一传动斜齿轮53,所述第二传动轴52上套装有第二传动斜齿轮54,且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53与第二传动斜齿轮54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传动轴51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54与传动件22啮合。

第一传动轴51和第二传动轴52相互平行设置在基座1的内部,第一传动轴51的顶部和第二传动轴52的顶部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与基座1的顶板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51的底部和第二传动轴52的底部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与基座1的底板转动连接。且第一传动轴51靠近基座1的驱动端安装,第二传动轴52靠近基座1的工作端安装。第一传动轴51上套装有第一传动斜齿轮53,且第一传动轴51上还套装有垫杯对第一传动斜齿轮53进行限位,防止第一传动斜齿轮53在第一传动轴51上发生轴向窜动。第二传动轴52上套装有第二传动斜齿轮54,且第二传动轴52上还套装有垫杯对第二传动斜齿轮54进行限位,防止第二传动斜齿轮54在第二传动轴52上发生轴向窜动。

第一传动斜齿轮53的齿数为20齿,第二传动斜齿轮54的齿数为30齿,第一传动斜齿轮53和第二传动斜齿轮54相互啮合。同时,第一传动斜齿轮53还与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斜齿轮54还与传动件2啮合连接。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传动斜齿轮53和第一传动轴51转动,第一传动斜齿轮53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斜齿轮54和第二传动轴52转动,第二传动斜齿轮54进而带动传动件2进行转动,最终实现传动件2带动辊压轮3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锥齿轮32、传动锥齿轮33;所述驱动电机31设置在基座1远离套筒的一端,且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延伸至基座1的内部并套装有驱动锥齿轮32;所述传动锥齿轮33套装在第一传动轴51上,且传动锥齿轮33与驱动锥齿轮32相互啮合。

驱动电机31为永磁电机,且驱动电机31安装在基座1的驱动端板的外侧上,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贯穿基座1的驱动端板并延伸至基座1的内部,且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套装有驱动锥齿轮32。

第一传动轴51上套装有传动锥齿轮33,且传动锥齿轮33和驱动锥齿轮32相互啮合,驱动电机31带动驱动锥齿轮32转动,驱动锥齿轮32进而带动传动锥齿轮33转动,传动锥齿轮33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51进行转动进行传动。

为了提升驱动电机31的输入扭矩,在基座1的安装端板上还设置有直角转向减速机,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与直角转向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直角转向减速机的输出轴贯穿基座1的安装端板并延伸至基座1的内部,且直角转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与传动锥齿轮33啮合的驱动锥齿轮32。通过直角转向减速机进行驱动电机31的驱动方向的九十度转变,同时增大了最终的输出扭矩。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套筒抱紧装置4包括夹杆41、导轮42、销轴43、连杆44、推拉装置45;所述基座1底部靠近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对称铰接有夹杆41,所述夹杆41的一端沿靠近套筒的方向延伸至基座1的外侧并转动设置有导轮42;所述基座1的底部远离套筒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槽01,所述弧形槽01中滑动设置有销轴43,所述销轴43的顶部与夹杆4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销轴43的底部与连杆4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4的另一端与推拉装置45的推拉端转动连接。

在基座1的工作端位于辊压轮2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杆41,且夹杆41的中部通过转销与基座1的工作端铰接。夹杆41靠近套筒的一端为夹持端,基座1的工作端板上设置有开口供辊压轮23和夹杆41的夹持端伸出,夹杆41的夹持端通过开口伸出基座1的工作端外侧并位于套筒的一侧,即套筒位于两侧的夹杆41的夹持端之间,夹杆41远离套筒的一端为连接端,夹杆41的连接端延伸至基座1的内部。基座1远离套筒的一端的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槽01,每个弧形槽01中均滑动设置有销轴43,销轴43的顶部与夹杆41的连接端转动连接,销轴43的底部向下延伸至基座1的外侧并与连杆44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两根连杆44的推拉端均与推拉装置45的推拉端转动连接。

上述推拉装置45为电动推杆、气缸、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推拉装置45的推拉端通过连接头与两根连杆44的推拉端转动连接,推拉装置45的推拉端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时,即带动连杆44的连接端沿着弧形槽01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销轴43沿着弧形槽01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互动,销轴43即带动夹杆41的连接端沿着弧形槽01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滑动,此时夹杆41的夹持端绕着与基座1的铰接处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移动,直到夹杆41的夹持端上转动设置的导轮42的轮缘将套筒的外表面接触压紧并使套筒的外表面与辊压轮23的轮缘贴紧,即实现两侧的夹杆41的夹持端将套筒抱紧,由于导轮42可自由转动,因此套筒在被夹杆41的夹持端抱紧的同时也能在辊压轮23的带动下转动进行旋拧。

套筒旋拧完成后,推拉装置45的推拉端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移动,即带动连杆44的连接端沿着弧形槽01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销轴43沿着弧形槽01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互动,销轴43即带动夹杆41的连接端沿着弧形槽01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滑动,此时夹杆41的夹持端绕着与基座1的铰接处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导轮42的轮缘与套筒的外表面分离并不再使套筒的外表面与辊压轮23的轮缘贴紧,实现两侧的夹杆41的夹持端松开套筒。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件22为斜齿轮。

传动件22为与第二传动斜齿轮54匹配啮合的斜齿轮,齿数为18齿。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辊压轮23的轮缘上沿周向设置有压齿。

为了增大辊压轮23与套筒的表面的摩擦力,因此在辊压轮23的轮缘上沿周向设置有压齿,进而增大了辊压轮23的轮缘与套筒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的顶部设置有手柄。

基座1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握持的手柄,且手柄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驱动装置3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按钮控制驱动装置3的启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