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848发布日期:2020-05-26 17:0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是根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工程施工下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等四个明细,在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时,通常采用满挂密目防护网的临时防护装置将施工人员、施工机械与既有的铁路沿线隔离开来,以防止施工人员或施工设备误进入铁路沿线而带来安全事故。

但现有的技术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进行安装,但邻近铁路线旁边的地面下存在大量的石子,因此安装较为费时费力,从而间接的耽误了工程施工的进程,较为不便。

(2)、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密目防护网悬挂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这样的方式较为繁琐,并且容易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拆卸的时候,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在安装的时候,一般采用人工安装,较为费时费力,和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上悬挂密目防护网,容易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不方便后续的拆卸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左右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有密目防护网,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对方均设有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内部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底端贯穿所述金属外壳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固定锥,所述金属外壳的上表面中心处焊接固定有筒套,所述筒套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筒套的内部且与两个所述筒套活动连接,所述筒套的内部下表面中心处固定有触发按钮。

优选的,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套的内部对称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分别位于所述触发按钮的两侧,且所述伸缩弹簧的底端与所述筒套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均固定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转动连接轴杆,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对称固定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远离所述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比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进出口,所述密目防护网的一端穿过所述进出口收卷在所述轴杆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密目防护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表面顶部中心处和内表面底部中心处均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杆的两端分穿接在两个所述轴承的内部,且所述轴杆通过两个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将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后,通过按压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向下运动,并触碰到筒套中的触发按钮,从而可以使两个电机开启,通过两个电机带动两个螺旋轴的转动,进而可以使两个螺旋轴底部的固定锥深深地插入到地面中,从而完成对防护装置的安装,相较于传统的安装方式,该方式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2)、本实用新型中的密目防护网的一端收卷在第一支撑杆内部的轴杆中,当需要对防护装置进行拆卸的时候,可以将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从地面下拔出后,在两个发条弹簧的作用下,会带动轴杆的反转,从而可以将密目防护网收回到第一支撑柱中,相较于传统的防护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不用对密目防护网进行悬挂,同时在拆卸的时候,直接将密目防护网收回到第一支撑柱中,方便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外壳;2、筒套;3、第一支撑柱;4、照明灯;5、第二支撑柱;6、密目防护网;7、电机;8、螺旋轴;9、固定锥;10、伸缩弹簧;11、触发按钮;12、轴承;13、发条弹簧;14、进出口;15、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邻近铁路线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之间设有密目防护网6,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的下对方均设有金属外壳1,金属外壳1的内部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电机7,电机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旋轴8,螺旋轴8的底端贯穿金属外壳1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固定锥9,金属外壳1的上表面中心处焊接固定有筒套2,筒套2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的底端分别位于两个筒套2的内部且与两个筒套2活动连接,筒套2的内部下表面中心处固定有触发按钮11,在对防护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上后,通过按压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使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向下运动,并最终触碰到筒套2中的触发按钮11,从而开启位于金属外壳1内部的电机7,通过电机7带动螺旋轴8的转动,进而可以将位于螺旋轴8底端的固定锥9深深的插入到地面中,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固定住,相较于传统的安装方式,该方式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同时较为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触发按钮11与电机7电性连接,通过触发按钮11可以控制电机7的启闭工作。

进一步的,筒套2的内部对称设有伸缩弹簧10,伸缩弹簧10分别位于触发按钮11的两侧,且伸缩弹簧10的底端与筒套2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伸缩弹簧10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当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固定住后,停止继续按压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在伸缩弹簧10的作用下,可以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顶起,从而可以使电机7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的顶端均固定有照明灯4,照明灯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照明灯4可以为靠近防护装置旁的施工提供光亮,同时可以对过往的火车起到警示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柱3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第一支撑柱3的内部转动连接轴杆15,轴杆15的外表面对称固定有发条弹簧13,发条弹簧13远离轴杆1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3的内比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3的一侧开设有进出口14,密目防护网6的一端穿过进出口14收卷在轴杆15的外表面上,且密目防护网6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当将防护装置进行拆卸后,在两个发条弹簧13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轴杆15的反转,从而可以将密目防护网6收回到第一支撑柱3中,方便下次继续使用,相较于传统的防护装置,该装置在拆卸的时候,不用将密目防护网6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上拆卸下来,更加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拆卸,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不用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悬挂密目防护网6。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柱3的内表面顶部中心处和内表面底部中心处均固定有轴承12,轴杆15的两端分穿接在两个轴承12的内部,且轴杆15通过两个轴承12与第一支撑柱3转动连接,通过两个轴承12,可以使轴杆15更加顺畅的进行转动。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在对防护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上后,通过按压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使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向下运动,并最终触碰到筒套2中的触发按钮11,从而开启位于金属外壳1内部的电机7,通过电机7带动螺旋轴8的转动,进而可以将位于螺旋轴8底端的固定锥9深深的插入到地面中,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固定住,相较于传统的安装方式,该方式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同时较为省时省力,当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固定住后,停止继续按压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在伸缩弹簧10的作用下,可以将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5顶起,从而可以使电机7停止转动,当将防护装置进行拆卸后,在两个发条弹簧13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轴杆15的反转,从而可以将密目防护网6收回到第一支撑柱3中,方便下次继续使用,相较于传统的防护装置,该装置在拆卸的时候,不用将密目防护网6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上拆卸下来,更加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拆卸,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不用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悬挂密目防护网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