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366发布日期:2020-05-20 00:0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建筑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楼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了降低人们经过马路而产生的危险,同时节约人们经过马路时需要等红绿灯的时间,于是出现了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建筑建设越来越广泛,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集雨条件。

目前,露天式的人行天桥应用最为广泛,人行天桥一般由楼梯主体和人行道组成,楼梯主体可供人们上行或下行,人行道可供人们经过马路。楼梯主体主要由若干的踩踏板组成,用于供人们踩踏经过,且踩踏板的上端面与地面平行设置,在下雨天时,容易造成湿滑的现象,同时,下雨过后容易造成积水,为人们的踩踏和出行带来较大的不便,同时增大人们摔伤的概率。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楼梯,具有便于排水防滑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楼梯,包括连接有人行道的楼梯本体,所述楼梯本体包括若干梯层单元,所述梯层单元的上端面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脚踏板,所述梯层单元的上端面开有水槽,所述脚踏板与所述梯层单元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脚踏板的上端面贯通有若干排水孔,所述脚踏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梯本体位于人行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以便于人们通过楼梯本体及人行道经过马路,使得过马路更加方便;梯层单元为长方体,由若干梯层单元组成楼梯本体,以便于人们爬上楼梯,使得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在梯层单元的上端面设置排水装置,以便于将梯层单元上端面的积水排离梯层单元的上端面;通过在梯层单元的上端面沿梯层单元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脚踏板,使得脚踏板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更加简便;通过在梯层单元的上端面开设水槽,以便于梯层单元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经过排水孔口流入水槽内,以排离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进而减少脚踏板上端面因积水或雨水在表面流动而造成脚踏板上端面湿滑的情况,进而减小脚踏板上端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人们在脚踏板的上端面滑倒的概率;脚踏板上端面的排水孔为圆形,且均匀分布于脚踏板的上端面,有利于提高脚踏板上端面排水的均匀性,进而使得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能够同时排入水槽内,进而加快脚踏板上端面的排水速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人们在脚踏板上端面滑倒的概率;通过在脚踏板上端面设置增强摩擦力的防滑部,防滑部为若干筋条,且若干筋条均匀分布于脚踏板的上端面,且防滑部凸出于脚踏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利于均匀地增强脚踏板上端面摩擦力,能够更进一步减少人们在脚踏板上滑倒的情况。因此,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水槽和脚踏板上端面的排水孔,以便于将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从排水孔排至水槽内,以加快将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排离脚踏板的上端面的速度,进而减少脚踏板上端面积水的情况;同时通过将脚踏板与梯层单元的上端面滑动连接,使得脚踏板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更为简便;通过设置防滑部,以增强脚踏板上端面的摩擦力,有利于降低人们在脚踏板上滑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开有排水道,相邻所述梯层单元的所述排水道相互连通;所述水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中部高于所述导水板沿所述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梯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开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位于所述导水板的上方,所述导水孔朝向所述排水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梯层单元的上端面沿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开设排水道,且排水道位于水槽沿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最下端的排水道与地面相连通,以便于将积水或雨水排至地面,同时,相邻的排水道相互连通,以便于将上方的积水或雨水排至下一排水道内,最终排至地面,使得排水操作更加简便;导水板的中部高于导水板沿梯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从脚踏板上端面排入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能够沿着导水板的倾斜方向排至导水板沿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而使得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顺着位于导水板上方的导水孔排至排水道内,最终排至地面,有利于减少因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因积满而产生溢流的情况,同时有利于排水装置进行连续的排水操作,进而减少工作人员长期清理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的操作,有利于节省人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层单元的上端面开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梯层单元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燕尾槽与所述梯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相连通,所述脚踏板的下端面凸起有燕尾条,所述燕尾条与所述燕尾槽卡接滑动,所述燕尾槽对所述燕尾条进行周向限位;当所述脚踏板沿所述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侧面与所述梯层单元的侧面共面设置时,所述脚踏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梯层单元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燕尾槽和燕尾条,使得燕尾条与燕尾槽卡接滑动,以提高脚踏板卡接滑动的导向性,进而使得脚踏板的卡接滑动运动更加顺畅,有利于减少脚踏板与梯层单元分离的情况,使得脚踏板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更加稳定;进而当脚踏板沿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侧面与梯层单元的侧面共面设置时,通过螺栓将脚踏板与梯层单元螺纹连接,进而固定脚踏板,同时使得脚踏板的拆卸操作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板的下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为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刚度,有利于提高脚踏板的结构稳定性,通过设置若干支撑杆,支撑杆为圆柱体,若干支撑杆均匀分布于导水板的上端面,支撑杆的一端与导水板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脚踏板的上端面垂直设置,通过支撑杆与脚踏板的下端面抵接,有利于均匀地支撑脚踏板,进而使得脚踏板安装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减少因脚踏板与水槽接触而使得脚踏板产生弯曲变形的情况,同时降低人们因脚踏板支撑不稳定,而出现摔倒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与地面相接触的排水道的下端面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道相连通,所述排水管插入地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管与地面连通,且排水管远离排水道的一端与地面连通且朝下设置,且排水管靠近排水道的一端与排水道的端面共面设置,有利于将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顺着排水道的方向向下流动,最终顺着排水管的方向流进地下,有利于减少排水道的积水或雨水排至地面造成地面湿滑,进而增加人们在地面上滑倒的概率,从而提高人们在地面上步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道沿所述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凸出于所述排水道的端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水条,挡水条位于排水道沿梯层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凸出于排水道远离楼梯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利于减少从排水道远离梯层单元的侧面流出,而从高处下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道与地面平行设置的端面放置有植物盆,所述导水孔连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朝向所述植物盆的盆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盆内种植的植物为耐浇水的植被,通过在导水孔连通导水管,以便于将积水或雨水排至植物盆内,使得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可以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积水和雨水的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长期浇灌植物的次数,进而节省人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道与所述脚踏板的上端面平行设置的端面开有供所述植物盆放置的沉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排水道平行于脚踏板的上端面的端面上开设沉槽,以便于将植物盆放置于沉槽内,有利于减少植物盆因外力或风力影响,而产品倾倒的情况,进而提高植物盆放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脚踏板与梯层单元卡接滑动,使得脚踏板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更加简便;通过设置排水孔和水槽,以便于将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通过排水孔排至水槽内,使得排水装置的将脚踏板上端面的积水或雨水排离脚踏板的上端面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有利于减少脚踏板上端面湿滑的情况;通过设置防滑部,有利于增强脚踏板上端面的摩擦力,以减少人们在脚踏板上滑倒的情况;

2.通过设置导水板、导水孔和排水道,以便于将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顺着导水板的倾斜方向排至排水道上,有利于减少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积满而产生溢流的情况;

3.通过设置沉槽、植物盆和导水管,以便于将水槽内的水排至植物盆内进行浇灌,以提高水槽内的积水或雨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梯本体;2、梯层单元;21、排水装置;211、水槽;212、导水板;213、导水孔;214、导水管;215、支撑杆;216、燕尾槽;22、脚踏板;221、燕尾条;222、排水孔;23、排水道;231、挡水条;232、排水管;233、沉槽;24、防滑部;241、筋条;3、植物盆;4、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滑楼梯,包括两组支撑于地面的楼梯本体1,两组楼梯本体1之间连接有人行道4,楼梯本体1包括若干梯层单元2,梯层单元2为长方体,梯层单元2的长度方向与人行道4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若干梯层单元2经过倾斜固定形成楼梯本体1,梯层单元2的上端面安装有排除雨水的排水装置21,梯层单元2的上端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防滑部24。

如图2至图3所示,梯层单元2的上端面开有具有一定深度的水槽211,水槽211为长方体,梯层单元2的上端面开有两条燕尾槽216(如图3),燕尾槽216的长度方向与梯层单元2的长度方向一致。排水装置21包括脚踏板22,脚踏板22为长方体,脚踏板22的下端面凸起有两个燕尾条221(如图3),两个燕尾条221的位置与两个燕尾槽216的位置相互对齐设置,燕尾条221与燕尾槽216卡接滑动,燕尾槽216对燕尾条221进行周向限位,当脚踏板22与梯层单元2卡接滑动,至脚踏板22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侧面与梯层单元2的侧面共面设置时,脚踏板22通过螺栓与梯层单元2螺纹连接,以固定脚踏板22。

防滑部24包括若干筋条241,若干筋条241与脚踏板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脚踏板22的上端面开有若干与水槽211相连通的排水孔222,若干筋条241和排水孔222均均匀分布于脚踏板22的上端面。水槽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板212,导水板212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中部的高度高于导水板212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高度。导水板2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15,支撑杆215为圆柱体,若干支撑杆215沿梯层单元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支撑杆215的一端与导水板2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杆215的另一端与脚踏板22的下端面相互抵接,支撑杆21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脚踏板22的上端面设置。

梯层单元2的上端面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开设有排水道23(如图3),排水道23位于水槽211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两侧,同时,排水道23与楼梯本体1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侧面相连通,排水道23的横截面为类“l”型,且最下端的排水道23与地面相连通。排水道23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挡水条231,挡水条231凸出于排水道23设置。与地面相连通的排水道23的下端面连通有排水管232,排水管232朝下且插入地面设置。排水道23与地面平行设置的端面向下开有沉槽233(如图3),沉槽233为圆柱体,沉槽233内放置有植物盆3,沉槽233的内周面直径大于植物盆3的外径,植物盆3的盆口朝上设置。

水槽211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两个内侧壁均贯通有导水孔213,导水孔213位于导水板212的上方,导水孔213连通有导水管214,导水管214凸出于梯层单元2沿梯层单元2长度方向的侧面设置,导水管214水平朝向植物盆3的盆口设置。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

当下雨天或楼梯上端面有积水时,雨水或积水沿着梯层单元2上端面的排水孔222连续地将雨水或积水排入水槽211内,以便于将雨水或积水排离脚踏板22的上端面而减少因雨水或积水过多而产生湿滑的现象。然后,借助导水板212的导向性,将雨水或积水沿着导水板212的倾斜方向流向导水管214,以便于提高将水槽211内的雨水或积水的导向性,进而将雨水或积水排离水槽211,以减少因水槽211内雨水或积水过多而产生溢水的情况。

从导水管214内排出的雨水或积水流至植物盆3内,以便于给植物盆3内的植物进行浇水操作,植物盆3内种植的植物为耐浇水的植被,有利于增强植物盆3植物的生命力,雨水或积水经过植物盆3盆底的盆孔将雨水或积水流至沉槽233内,进而至沉槽233内积满雨水或积水后,雨水或积水从沉槽233内溢流至排水道23内,排水道23内的雨水或积水顺着若干排水道23的梯度逐级向下流至最下方的排水道23,雨水或积水通过与地面相接触的排水道23的排水管232排至地底下,以便以减少雨水或积水直接排至地面,而使得地面产生湿滑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