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5059发布日期:2020-05-15 16:1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墙面装饰过程中,踢脚线在墙角的位置是通过在端部裁切成两个锐角进行拼接,技术安装的要求高难度大,工艺步骤复杂,施工时间长,并且一段时间后,墙角的踢脚线接缝位置经常会出现裂缝、错位变形,影响美观。此外,现有的墙面装修往往还有装饰墙板和阳角线,在墙角踢脚线和阳角线的衔接位置结构就更为复杂,需要较多的施工步骤及较高的施工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能很好的遮盖位于墙角的踢脚线和阳角线处的接缝,更加美观,安装步骤简单、安装难度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在踢脚线、阳角线和装饰墙板的连接处设置包角,所述包角包括横向的下盖板、顶板和纵向的上盖板、包角板a,上盖板设于顶板外侧且上盖板上端面高于顶板,包角板a设于下盖板和顶板内侧,包角板a的内侧设有插块,插块与包角板a之间具有间隙a。所述踢脚线包括背板a,背板a后侧端部设有插槽,前侧上部设有上支撑板,前侧底部设有下支撑板。所述阳角线包括背板b及两个包角板b。踢脚线的背板a与墙面相抵,阳角线的背板b与墙面阳角相抵,踢脚线的上支撑板呈l型,与背板a构成一道沟槽,装饰墙板下端置于上支撑板上,阳角线的两个包角板b也呈l型,分别覆盖两个装饰墙板的侧面及正面边缘,踢脚线的背板a端部插入到间隙a中,包角的插块插入到踢脚线插槽中,下盖板、上盖板和包角板a很好的对两踢脚线端部及阳角线底端进行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分为上顶板和下顶板,且上顶板的尺寸小于下顶板的尺寸,包角板a上端设于下顶板内侧。上顶板和下顶板互相平行且在外侧端面齐平,下顶板内侧部分超出上顶板,安装后,阳角线部分结构与上顶板相抵,踢脚线的上支撑板伸入下顶板与上盖板内超出上顶板的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提高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包角板a内侧的插块分为上下两组,相应的所述插槽也为上下两个,使得安装更稳定,插块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宽度减小的缩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下盖板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a,所述下支撑板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b,作用在于避免结构与地面产生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背板a和背板b上分别设有固定槽a和固定槽b,固定槽a和固定槽b截面呈梯形,用于安装固定螺丝。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包角板b之间设有阳角凸起,阳角凸起与包角板b之间具有间隙b。阳角凸起使得墙角更加美观,其造型有多种设计,如呈镜像的两个z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包角结构能很好的遮盖位于墙角的踢脚线和阳角线处的接缝,更加美观,安装步骤简单、安装难度低,装修效果更佳,并使结构更坚固,避免墙角结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包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包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包角后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隐藏装饰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角的一个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角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角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踢脚线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踢脚线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阳角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阳角线的立体图。

图中:1、包角;1.1、下盖板;1.2、上顶板;1.3、下顶板;1.4、上盖板;1.5、包角板a;1.6、插块;1.7、支撑板;1.8、凸沿a;1.9、间隙a;2、踢脚线;2.1、背板a;2.2、插槽;2.3、上支撑板;2.4、下支撑板;2.5、固定槽a;2.6、凸沿b;3、阳角线;3.1、背板b;3.2、包角板b;3.3、固定槽b;3.4、阳角凸起;3.5、间隙b;4、装饰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为: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在踢脚线2、阳角线3和装饰墙板4的连接处设置包角1。结合图5-7所示,包角1包括横向的下盖板1.1、上顶板1.2、下顶板1.3和纵向的上盖板1.4、包角板a1.5,上盖板1.4设于上顶板1.2和下顶板1.3外侧且上盖板1.4上端面高于上顶板1.2,上顶板1.2的尺寸小于下顶板1.3的尺寸,包角板a1.5设于下盖板1.1和下顶板1.3内侧,包角板a1.5的内侧设有上下两组插块1.6,插块1.6与包角板a1.5之间具有间隙a1.9。其中,上顶板1.2和下顶板1.3之间设有支撑板1.7,下盖板1.1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a1.8。

结合图8-9所示,踢脚线2包括背板a2.1,背板a2.1后侧端部设有上下两个插槽2.2,前侧上部设有上支撑板2.3,前侧底部设有下支撑板2.4。其中,下支撑板2.4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b2.6,背板a2.上设有固定槽a2.5。

结合图10-11所示,阳角线3包括背板b3.1及两个包角板b3.2,两个包角板b3.2之间设有阳角凸起3.4,阳角凸起3.4与包角板b3.2之间具有间隙b3.5。其中,背板b3.1上设有固定槽b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在踢脚线(2)、阳角线(3)和装饰墙板(4)的连接处设置包角(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1)包括横向的下盖板(1.1)、顶板和纵向的上盖板(1.4)、包角板a(1.5),上盖板(1.4)设于顶板外侧且上盖板(1.4)上端面高于顶板,包角板a(1.5)设于下盖板(1.1)和顶板内侧,包角板a(1.5)的内侧设有插块(1.6),插块(1.6)与包角板a(1.5)之间具有间隙a(1.9);

所述踢脚线(2)包括背板a(2.1),背板a(2.1)后侧端部设有插槽(2.2),前侧上部设有上支撑板(2.3),前侧底部设有下支撑板(2.4);

所述阳角线(3)包括背板b(3.1)及两个包角板b(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分为上顶板(1.2)和下顶板(1.3),且上顶板(1.2)的尺寸小于下顶板(1.3)的尺寸,包角板a(1.5)上端设于下顶板(1.3)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2)和下顶板(1.3)之间设有支撑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板a(1.5)内侧的插块(1.6)分为上下两组,相应的所述插槽(2.2)也为上下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1.1)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a(1.8),所述下支撑板(2.4)的外侧设有向下的凸沿b(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a(2.1)和背板b(3.1)上分别设有固定槽a(2.5)和固定槽b(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包角板b(3.2)之间设有阳角凸起(3.4),阳角凸起(3.4)与包角板b(3.2)之间具有间隙b(3.5)。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踢脚线与阳角线的包角结构,在踢脚线、阳角线和装饰墙板的连接处设置包角,所述包角包括横向的下盖板、顶板和纵向的上盖板、包角板a,上盖板设于顶板外侧且上盖板上端面高于顶板,包角板a设于下盖板和顶板内侧,包角板a的内侧设有插块,插块与包角板a之间具有间隙a;所述踢脚线包括背板a,背板a后侧端部设有插槽,前侧上部设有上支撑板,前侧底部设有下支撑板;所述阳角线包括背板b及两个包角板b。本实用新型的包角结构能很好的遮盖位于墙角的踢脚线和阳角线处的接缝,更加美观,安装步骤简单、安装难度低,装修效果更佳,并使结构更坚固,避免墙角结构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生;程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素一装饰艺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