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0715发布日期:2020-05-20 03:3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外保温层。



背景技术:

在北方,由于冬天气候寒冷,因而室内热量极易通过外墙传导向室外,因而需要通过改性建筑物外墙的材料和结构,而达到墙体保温的效果。为使建筑外墙体保温性能有较大的改善,通常采用由结构材料和高效保温材料而成的复合外墙体。目前,我国通常用的建筑保温结构为内保温层、中间夹心保温层和外保温层结构。

由于外保温层结构是直接将保温板安装于建筑的外墙上,在长时间的热应力、水和风压等的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易产生老化,此时老化的外保温板易产生碎裂而从外墙上脱落,此时脱落的外保温板易对行人产生伤害。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保温层,用于解决保温板老化之后会产生碎裂而掉落,对行人产生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保温层,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远离外墙的端面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远离保温板的端面的四角处均贯穿有锚固孔,所述保温板端面四角处贯穿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分别与一个锚固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孔和锚固孔内同时插接有锚栓,所述锚栓的外壁与锚固孔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板对保温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使保温板不会产生掉落,同时也使破碎的保温板仍能产生部分保温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于锚固孔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温板受热膨胀时不会直接与锚栓接触,此时保温板的连接孔处的应力不会过于集中,减少了保温板破裂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内均同轴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与连接孔内壁贴合,所述连接套的内径与锚固孔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套为弹性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套使水泥砂浆不会将连接孔与锚栓之间的间隙堵塞,同时在保温板受热膨胀时可使连接套产生变形,使保温板的受热变形不会受到影响,减少保温板破碎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远离保温板的端面贯穿有若干伸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槽增加了防护板可变形的空间,从而减少了防护板整体在受热膨胀时的变形程度,从而使安装了保温层的外墙外观不易产生较大变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垂直于外墙的四个侧壁与防护板垂直于外墙的四个侧壁不处于同一平面,当相邻防护板抵接时,所述防护板连接的保温板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相邻保温板之间不抵接,从而给予了保温板可变形的空间,使保温板在受热膨胀时相邻保温板之间不易产生接触,进而减少了相邻保温板接触而产生的应力,使保温板不易产生破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相互远离的两个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延伸块,所述保温板相邻于延伸块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延伸槽,当相邻防护板抵接时,所述延伸块插入相邻保温板的延伸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块和延伸槽的配合,减小相邻防护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保温板的保温效果不易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相邻所述防护板抵接且延伸块插入延伸槽内时,所述延伸块远离保温板的一端与延伸槽远离开口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块与延伸槽之间的间隙时保温板的热膨胀变形不会受到影响,使保温板不易产生破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和保温板之间设置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为帆布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纺布将伸缩槽和防护板进行分离,使破碎的防护板不易从伸缩槽内掉落,从而使防护板在碎裂之后其仍可起到保温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保温板碎裂之后利用防护板对保温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使保温板不易发生掉落而使行人产生危险;

2、在保温板碎裂之后,利用隔离层对细小的碎片进行限制,进一步对保温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使保温板在碎裂之后仍能起到部分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相邻保温板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保温板;11、连接孔;12、延伸块;13、延伸槽;2、防护板;21、锚固孔;22、伸缩槽;3、锚栓;4、连接套;5、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建筑外保温层,如图1所示,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为水泥发泡板。保温板1远离外墙的端面设置有铝合金材质的防护板2,防护板2与保温板1之间通过发泡聚氨酯粘合,防护板2远离保温板1的端面的四角处均贯穿有锚固孔21(见图3),保温板1端面四角处均贯穿有连接孔11,且连接孔11的轴线分别与一个锚固孔21的轴线重合,且连接孔11和锚固孔21内同时插接有锚栓3,锚栓3的外壁与锚固孔21的内壁抵接。在外保温层安装过程中,将保温板1远离防护板2的一端涂抹水泥砂浆,之后于与外墙贴合,等待水泥砂浆凝固之后利用锚栓3穿过锚固孔21进行进一步固定,在长时间使用而导致保温板1碎裂时,利用防护板2对保温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使保温板1不会产生掉落,同时也使破碎的保温板1仍能产生部分保温隔热效果。

如图3所示,由于保温板1在受热时易产生膨胀,此时膨胀的保温板1会直接与插置于连接孔11内的锚栓3抵接,锚栓3会对保温板1施加阻碍保温板1变形的力,此时保温板1与锚栓3接触处的应力会不断增加而导致保温板1出现碎裂。因此连接孔11的内径大于锚固孔21的内径,此时在保温板1受热膨胀时不会直接与锚栓3接触,此时保温板1的连接孔11处的应力不会过于集中,减少了保温板1破裂的几率。

如图3所示,由于在利用水泥砂浆将保温板1与外墙连接时,水泥砂浆会将连接孔11与锚栓3之间的间隙堵塞,此时会影响保温板1的受热膨胀时产生的变形。因此连接孔11内均同轴设置有连接套4,连接套4的外壁与连接孔11的内壁贴合,连接套4的内径与锚固孔21的内径相等,且连接套4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利用连接套4使水泥砂浆不会将连接孔11与锚栓3之间的间隙堵塞,同时在保温板1受热膨胀时可使连接套4产生变形,使保温板1的受热变形不会受到影响,减少保温板1破碎的几率。

为了减小防护板2在受热时的变形程度,如图1所示,防护板2远离保温板1的端面贯穿有若干的伸缩槽22,通过设置伸缩槽22增加了防护板2可变形的空间,从而减少了防护板2整体在受热膨胀时的变形程度,从而使安装了保温层的外墙外观不易产生较大变化。

如图2所示,由于保温层在受热膨胀时其整体的尺寸会增大,当受热膨胀的保温板1之间抵接时会使保温层互相挤压,此时增加了保温板1受到的应力,易使保温板1发生碎裂。因此保温板1垂直于外墙的四个侧壁与防护板2垂直于外墙的四个侧壁均不处于同一平面,且当相邻防护板2抵接时,防护板2连接的保温层之间留有间隙。通过使相邻保温板1之间不抵接,从而给予了保温板1可变形的空间,使保温板1在受热膨胀时相邻保温板1之间不易产生接触,进而减少了相邻保温板1接触而产生的应力,使保温板1不易产生破裂。

如图2所示,由于在防护板2接触时相邻保温板1之间留有间隙,此时会影响保温板1的保温效果。因此保温板1相互远离的两个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延伸块12,延伸块12靠近外墙的侧壁与保温板1远离防护板2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保温板1相邻于延伸块12的侧壁均开设有延伸槽13,延伸槽13将保温板1远离防护板2的端面贯穿,且延伸槽13的长度大于延伸块12的长度。当相邻防护板2抵接时,延伸块12插入相邻保温板1的延伸槽13内。利用延伸块12和延伸槽13的配合,减小相邻防护板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保温板1的保温效果不易受到影响。

为了使延伸块12和延伸槽13不会对保温的膨胀变形产生阻碍,如图2所示,相邻防护板2抵接且延伸块12插入延伸槽13内时,延伸块12远离保温板1的一端与延伸槽13远离其开口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且延伸块12远外墙的侧壁与延伸槽13朝向外墙的侧壁抵接,延伸块12靠近外墙的侧壁与延伸槽13背向外墙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利用延伸块12与延伸槽13之间的间隙时保温板1的热膨胀变形不会受到影响,使保温板1不易产生破裂。

为了在保温板1破碎之后,细小的碎片不易从伸缩槽22内掉落,如图3所示,防护板2和保温板1之间利用发泡聚氨酯黏连有阻隔层5,阻隔层5为无纺布。利用无纺布将伸缩槽22和防护板2进行分离,使破碎的防护板2不易从伸缩槽22内掉落,从而使保温板1在碎裂之后其仍可起到保温的作用。

工作原理:

在安装时将保温层使用水泥砂浆安装于外墙上,显示保温层排列呈一列,之后一列一列向上安装,在安装时先使延伸块12呈倾斜插入位于下方的保温板1的延伸槽13内,之后将保温板1上端朝向外墙推动使保温板1与外墙抵接,此时完成一块保温层的安装,等待水泥砂浆凝固之后,利用电钻在外墙开孔,将锚栓3穿过锚固孔21和连接孔11进行加固。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