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1442发布日期:2020-06-30 19:3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铝型材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通常采用简单的螺栓及连接板连接上、下侧立柱,该连接方式使上、下骨架的稳定性较差,当螺栓或连接板被腐蚀后,容易出现上、下骨架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并且现有技术中,转角位置存在结构柱无结构梁与外墙骨架连接的连接难点,以及存在当下骨架装配完成后,上骨架吊起后难以与下骨架进行连接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转角位置的结构柱无结构梁与外墙骨架连接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上侧第一待连接部和上侧第二待连接部转角的上转角连接部、用于连接下侧第一待连接部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转角的下转角连接部、呈阶梯状的挡水条和两个立柱连接件,所述上侧第二待连接部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上侧立柱,所述下侧第二待连接部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下侧立柱;

所述立柱连接件用于装设于一一对应的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的内部,实现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的连接;

所述挡水条的第一阶梯面贯穿所述上转角连接部和下转角连接部间,第二阶梯面用于装设于所述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间。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立柱插芯、连接板和螺栓组,所述螺栓组和连接板用于设置于所述下侧立柱外侧,所述螺栓组用于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和下侧立柱侧壁与所述立柱插芯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立柱连接件的连接板形成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插芯大小与所述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形状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插芯为空心矩形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结构钢柱,所述连接板一端用于与所述下侧立柱外侧连接,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结构钢柱侧壁,使所述下侧立柱与结构钢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角连接部和下转交连接部结构相同,均包括转角连接件、两个一一对应的直边连接件和角钢,两个所述直边连接件的第一侧边分别装设于所述转角连接件两端,以形成转角结构;

两个所述直边连接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角钢的第一外侧面连接;

所述角钢上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相邻的第二外侧面用于连接上侧立柱或下侧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立柱连接件以连接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能够提升上、下侧立柱的稳定性,上下立柱通过立柱连接件连接,以在转角处由立柱连接件取代了梁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角位置的结构柱无结构梁与外墙骨架连接的缺陷,同时立柱连接件解决了当下骨架装配完成后,上骨架吊起后难以与下骨架进行连接的问题;设置挡水条,能够对下侧立柱和下侧待连接部的接缝间起到防水的作用;设置转角连接部,使第一待连接部能够快速装设于第二待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组装,能够提高上、下侧立柱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插芯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侧第一待连接部;11、上侧立柱;

2、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1、下侧立柱;

3、上转角连接部;31、第一转角连接件;32、上侧直边连接件;33、第一角钢;

4、下转角连接部;41、第二转角连接件;42、下侧直边连接件;43、第二角钢;

5、挡水条;51、第一台阶面;52、第二台阶面;53、第一纵板;54、第二纵板;55、第一横板;56、第二横板;

6、立柱连接件;60、第二垫片;61、立柱插芯;62、连接板;63、螺栓组;

7、结构钢柱;

8、下侧第一待连接部;

9、下侧第二待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5,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上侧第一待连接部1和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转角的上转角连接部3、用于连接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转角的下转角连接部4、呈阶梯状的挡水条5和两个立柱连接件6,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上侧立柱11,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下侧立柱21;

立柱连接件6用于装设于一一对应的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的内部,实现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的连接;

挡水条5的第一阶梯面51贯穿上转角连接部3和下转角连接部4间,第二阶梯面52用于装设于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将两个立柱连接件一端分别装设于下侧立柱相邻两侧内,并分别通过一个立柱连接件固定;

挡水条的第一阶梯面装设于下侧待连接部顶部,第二阶梯面装设于下侧立柱顶部;

下侧第一待连接部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装设于下转角连接部转角处并由下转角连接部与下侧立柱连接以形成下骨架;

上侧第一待连接部和上侧第二待连接部装设于上转角连接部转角处并由上转角连接部与上侧立柱连接以形成上骨架;

通过吊装的方式将上骨架移动至与下骨架对应的位置,随后将上骨架下降,使两个立柱连接件插入上骨架,而完成装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立柱连接件以连接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能够提升上、下侧立柱的稳定性,上下立柱通过立柱连接件连接,以在转角处由立柱连接件取代了梁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角位置的结构柱无结构梁与外墙骨架连接的缺陷,同时立柱连接件结局了当下骨架装配完成后,上骨架吊起后难以与下骨架进行连接的问题;设置挡水条,能够对下侧立柱和下侧待连接部的接缝间起到防水的作用;设置转角连接部,使第一待连接部能够快速装设于第二待连接部上。

进一步的,立柱连接件6皆包括立柱插芯61、连接板62和螺栓组63,螺栓组63和连接板62用于设置于下侧立柱21外侧,螺栓组63用于依次穿过连接板62和下侧立柱21侧壁与立柱插芯6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螺栓组和连接板用于连接下侧立柱和立柱插芯,使立柱插芯被装设于下侧立柱内,进而使上侧立柱能够通过立柱插芯装设于下侧立柱上。

进一步的,两个立柱连接件的连接板62间形成的夹角为90°。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夹角呈90°的连接板能够使下侧立柱稳定装设于结构钢柱的转角处,提升下侧立柱与结构钢柱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上侧立柱与下侧立柱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立柱插芯61大小与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形状大小相匹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立柱插芯与上、下侧立柱相匹配,能够进一步加固上、下侧立柱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使上骨架通过吊装便可安装于下骨架上,解决上下骨架难以装配的问题。

进一步的,立柱插芯61为空心矩形管状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空心矩形管状结构,便于螺栓组将立柱插芯与下侧立柱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结构钢柱7,连接板62一端用于与下侧立柱21外侧连接,另一端插设于结构钢柱7侧壁,使下侧立柱21与结构钢柱7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结构钢柱用于使上、下侧立柱固定装设于建筑主体的转角处,加固下侧立柱与建筑主体的紧固度。

进一步的,上转角连接部3和下转交连接部4结构相同,均包括转角连接件、两个一一对应的直边连接件和两个角钢,两个上侧直边连接件的第一侧边分别装设于转角连接件两端,以形成转角结构;

两个直边连接件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分别与对应的角钢的第一外侧面连接;

角钢上与第一外侧面相邻的第二外侧面用于连接上侧立柱或下侧立柱。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角连接件、两个直边连接件和两个角钢连接,能够形成转角结构,使第一待连接件能够快速通过该转角结构装设于第二待连接件上,两个直边连接件分别通过一个角钢与立柱连接,用于使第一待连接件通过上转角连接部与上侧立柱连接。

实施例一:

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上侧第一待连接部1和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转角的上转角连接部3、用于连接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转角的下转角连接部4、呈阶梯状的挡水条5和两个立柱连接件6,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上侧立柱11,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根下侧立柱21;

立柱连接件6用于装设于一一对应的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的内部,实现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的连接;

挡水条5的第一阶梯面51贯穿上转角连接部3和下转角连接部4间,第二阶梯面52用于装设于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间。

其中,上侧第一待连接部1、上侧第二待连接部2、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

其中,挡水条5包括第一纵板53、第二纵板54、第一横板55和第二横板56;

其中,第一阶梯面51由第一纵板53和第一横板55组成;第二阶梯面52由由第二纵板54和第二横板

具体的,参照图5,第一纵板53、第一横板55、第二纵板54和第二横板56由上之下依次一体成型地连接,第二横板56与第二纵板54相互垂直,第一横板56倾斜装设于第二纵板54和第一纵板53间;

其中,第二纵板54通过紧固件装设于下侧立柱21前,第一横板55盖设于下钢管立柱61与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的接缝处,第一纵板53压靠于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前侧;

参照图1-图3,立柱连接件6皆包括立柱插芯61、连接板62和螺栓组63,螺栓组63和连接板62用于设置于下侧立柱21外侧,螺栓组63用于依次穿过连接板62和下侧立柱21侧壁与立柱插芯61连接。

优选的,连接板62为pl.8连接板;

参照图1,立柱插芯61两端分别插设于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内。

参照图4,立柱插芯61大小与上侧立柱11和下侧立柱21形状大小相匹配;

具体的,参照图4,立柱插芯61两侧与上侧立柱11间分别夹设有第一垫片,立柱插芯61两侧与下侧立柱21间分别夹设有第二垫片60;

参照图4,立柱插芯61为空心矩形管状结构。

参照图1和图2,还包括结构钢柱7,连接板62一端用于与下侧立柱21外侧连接,另一端插设于结构钢柱7侧壁,使下侧立柱21与结构钢柱7连接。

参照图1-图2,上转角连接部3包括第一转角连接件31、两个上侧直边连接件32和两个第一角钢33,两个上侧直边连接件32分别装设于第一转角连接件31两端,以形成转角结构;

两个上侧直边连接件32侧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角钢33连接。

参照图1-图2,下转角连接部4包括第二转角连接件41、两个下侧直边连接件42和两个第二角钢43,两个下侧直边连接件42分别装设于第二转角连接件41两端,以形成转角结构;

两个下侧直边连接件42侧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角钢43连接。

具体的,其中一个下侧直边连接件42两侧分别与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立柱21连接,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立柱21转角的一侧相对设置;

另一个下侧直边连接件42两侧分别与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和下侧立柱21连接,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和下侧立柱21转角处的另一侧相对设置,使下侧第一待连接部8和下侧第二待连接部9间夹角呈90°;

优选的,第一角钢33和第二角钢43规格为l100×61×5;

具体的,参照图2,两个第二角钢43一侧分别焊接于对应的下侧立柱21侧壁,两个第二角钢43另一侧分别与对应的下侧直边连接件42通过自攻钉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限定了立柱连接件的装配方式。

参照图2,两个立柱连接件的连接板62形成的夹角为90°。

其中,结构钢柱7为矩形空心钢柱,结构钢柱7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分别插设有一个连接板62,两个下侧立柱21顶部分别插设有一个立柱插芯61;

具体的,连接板62两端分别与结构钢柱7和下侧立柱21连接,连接板62通过螺栓组装设于下侧立柱21外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材骨架的连接结构,设置两个连接板和两个立柱插芯,两个连接板间夹角呈90°,形成直角结构能够使下侧立柱更加稳定装设于结构钢柱转角处,并且进一步加固上侧立柱和下侧立柱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使上下骨架能够快速装配,解决了转角位置无施工条件的缺陷,挡水条用于防止水进入下侧待连接部与下侧立柱的接缝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在连接上下侧立柱的同时还能够增加上下侧立柱间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