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1885发布日期:2020-06-30 19: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粒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陶粒是一种陶瓷质地的人造颗粒,综合强度高、防火性能好、耐风化等各项功能,陶粒是最优良的轻质建筑材料,陶粒可解决重量、防火、隔热、保温等工程上的难题,轻质粘土陶粒制成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称为陶粒砖,它具有防火、质轻、高强、隔热、防潮等优点,可用于天面隔热、砌内外墙、隔音屏等。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1442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墙砖,砖包括墙砖本体、墙砖凸台,墙砖本体为长方体,墙砖本体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在墙砖本体侧面平行且长度相等的突起的一条或多条墙砖凸台;该墙砖通过设置墙砖凸台,使得直接铺装本墙砖时,会自然产生等距的距离出来,解决了现有墙砖铺装固定前需要计算砖与砖之间距离的缺陷,简化了铺装过程。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在砌墙时,由于砖与砖之间是通过灰浆彼此连接在一起,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高低温的交替,墙体受到周围环境温度及湿度变化的影响,导致墙体热胀冷缩,容易使墙体出现裂纹或裂缝,进而雨水会顺着裂缝和相邻两个墙砖之间的缝隙进入瓷砖与墙面之间,进而墙体受潮容易脱落,保温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其优点是:有效的防止雨水由外墙向内墙渗透,避免墙体脱落,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性能,延长了墙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包括若干墙砖本体,所述墙砖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布的防霉层、保温层以及防水涂料层,所述保温层为陶粒隔热层,所述陶粒隔热层内设有两相对的保温空腔,两相邻所述墙砖本体的两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相配合导水抗渗件,若干所述墙砖本体的底壁设有两相对的燕尾榫,所述墙砖本体的顶壁设有与燕尾榫相配合且与保温空腔相连通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榫为的侧壁设有密封件贴合在燕尾槽的槽壁,所述墙砖本体的周壁均设有向导水抗渗件倾斜的引流坡面,两相邻所述引流坡面围合形成有呈v型的填料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燕尾榫插入燕尾槽内,利用密封件使得燕尾榫堵住燕尾槽,对保温空腔进行密封,进而对室内外的冷热空气起到阻隔的作用,使得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减轻了墙砖的重量,方便安装;利用防水涂料层,可避免雨水通过陶粒隔热层渗透至保温空腔内部,防霉层的设置,可避免保温空腔内壁受潮生霉;当雨水渗透至相邻两个墙砖本体之间的缝隙内时,利用导水抗渗件,可避免雨水渗透至墙砖本体的内部,同时对缝隙内的雨水起到导流效果,并通过引流坡面流向填料槽内,最终排出墙砖本体外;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拼接结构,方便安装,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性能,有效的防止雨水由外墙向内墙渗透,避免墙体脱落,延长了墙砖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砖本体的一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抗渗槽,所述导水抗渗件为设置在墙砖本体背离抗渗槽的侧壁且沿其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首尾相连的第一锯齿以及设置在抗渗槽内并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若干所述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组合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导流坡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部的雨水直接从缝隙处渗透至抗渗槽内后,利用阶梯状的导流坡面,对雨水起到导流的作用,从而雨水通过填料槽排出,避面雨水堆积在抗渗槽内,防止墙体受潮脱落,实现了抗渗效果,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件为包覆在燕尾榫周壁上的密封防水垫以及涂刷在密封防水垫上并与燕尾槽相贴合的环氧树脂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燕尾榫插入燕尾槽内后,利用环氧树脂胶粘接强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可将密封防水垫紧紧粘贴在燕尾槽的槽壁上;再利用密封防水垫良好的密封效果,可避免雨水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槽之间的缝隙进入保温空腔内部,加强了墙砖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霉层为涂刷在保温空腔内壁上的聚硅氧烷防潮涂料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聚硅氧烷涂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可有效的防止墙砖本体受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涂料层为涂刷在陶粒隔热层上的聚氨酯防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对基层变形的适应能力强,进而使得墙砖本体具有防水的效果,避免雨水通过墙砖本体内的毛细孔渗透至内部,延长了墙砖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的相对侧壁上均渗透结晶防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具有自动修复缺陷、防水效果好和环保性能好等特点,当雨水进入两个墙砖本体之间的缝隙内后,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才能够产生二次结晶,避免雨水渗透至墙砖本体内部,导致墙砖本体受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料槽位于两相邻引流坡面的交界处涂刷有遇水膨胀止水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止水胶浸水后自身体积膨胀,可填补填料槽与两个相邻墙砖本体之间的缝隙,避免雨水渗透至缝隙之间,从而达到止水的效果,加强了墙体的抗渗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料槽位于两相邻引流坡面的自由端部之间填充有抗裂砂浆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抗裂砂浆的抗拉程度高,易施工,加强了相邻两个墙砖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温空腔的设置,对室内外的冷热空气起到阻隔的作用,使得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减轻了墙砖的重量,方便安装;利用防水涂料层,可避免雨水通过陶粒隔热层渗透至保温空腔内部,防霉层的设置,可避免保温空腔内壁受潮生霉;当雨水渗透至相邻两个墙砖本体之间的缝隙内时,利用导水抗渗件,可避免雨水渗透至墙砖本体的内部,同时对缝隙内的雨水起到导流效果,并通过引流坡面流向填料槽内,最终排出墙砖本体外,实现了抗渗的效果;

2、当外部的雨水直接从缝隙处渗透至抗渗槽内后,利用阶梯状的导流坡面,可将雨水由高到低排出抗渗槽外,起到导流的作用,避免雨水堆积在抗渗槽内,实现了抗渗效果,避免表面墙体受潮脱落;

3、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具有自动修复缺陷、防水效果好和环保性能好等特点,当雨水进入两个墙砖本体之间的缝隙内后,渗透结晶防水才能够产生二次结晶,避免雨水渗透至墙砖本体内部,导致墙砖本体受潮,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砖本体;2、防霉层;21、聚硅氧烷防潮涂料层;3、保温层;31、陶粒隔热层;4、防水涂料层;41、聚氨酯防水层;5、保温空腔;6、导水抗渗件;61、第一锯齿;62、第二锯齿;7、燕尾榫;8、燕尾槽;9、密封件;91、密封防水垫;92、环氧树脂胶层;10、引流坡面;11、填料槽;12、抗渗槽;13、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14、遇水膨胀止水胶;15、抗裂砂浆层;16、导流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陶粒砖的抗渗拼接结构,参照图1,包括4个相互拼接的墙砖本体1,墙砖本体1呈矩形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墙砖本体1包括由内层向外侧依次排布的防霉层2、保温层3以及防水涂料层4,保温层3为陶粒隔热层31,陶粒隔热层31内设有两相对的保温空腔5,防霉层2设置在保温空腔5内壁;由于陶粒具有防火、防潮、质轻、高强度、隔热等优点,可避免墙体受潮脱落,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保温空腔5的设置,对室内外的冷热空气起到阻隔的作用,使得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减轻了墙砖的重量,方便安装;利用防水涂料层4,可避免雨水通过陶粒隔热层31渗透至保温空腔5内部,防霉层2的设置,可避免保温空腔5内壁受潮生霉,进而对墙砖本体1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了墙砖本体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防霉层2为涂刷在保温空腔5内壁上的聚硅氧烷防潮涂料层21;聚硅氧烷涂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可有效的防止墙砖本体1受潮。

参照图2,防水涂料层4为涂刷在陶粒隔热层31上的聚氨酯防水层41;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对基层变形的适应能力强,进而使得墙砖本体1具有防水的效果,避免雨水通过墙砖本体1内的毛细孔渗透至内部,延长了墙砖本体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墙砖本体1的底壁设有两相对的燕尾榫7,墙砖本体1的顶壁设有与燕尾榫7相配合的燕尾槽8,燕尾槽8与保温空腔5相连通,燕尾榫7的周壁设有密封件9贴合在燕尾槽8的槽壁上,两个相邻墙砖本体1的两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相互配合的导水抗渗件6;

利用导水抗渗件6,可将两个墙砖本体1缝隙之间的雨水排出墙砖本体1外,同时可避免墙砖本体1受潮;燕尾槽8和燕尾榫7的配合,方便工作人员拼接两个墙砖本体1,利用密封件9使得两个墙砖本体1固定连接,避免雨水通过燕尾榫7进入保温空腔5内,同时对保温空腔5起到密封作用,加强了保温性能;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拼接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性能,能够有效的防止雨水由外墙向内墙渗透,避免墙体脱落,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墙砖本体1的一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抗渗槽12,导水抗渗件6为设置在墙砖本体1背离抗渗槽12的侧壁且沿其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首尾相连的第一锯齿61以及设置在抗渗槽12与其槽口相对槽壁上的第二锯齿62,第一锯齿61和第二锯齿62相啮合,若干第一锯齿61和第二锯齿62组合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导流坡面16;当外部的雨水直接从缝隙处渗透至抗渗槽12内后,利用阶梯状的导流坡面16,可对雨水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雨水由上至下排出抗渗槽12外,避免雨水堆积在抗渗槽12内,实现了抗渗效果,避免表面墙体受潮脱落,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第一锯齿61和第二锯齿62的相对侧壁上均涂刷有渗透结晶防水层13;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具有自动修复缺陷、防水效果好和环保性能好等特点,当雨水进入两个墙砖本体1之间的缝隙内后,渗透结晶防水才能够产生二次结晶,避免雨水渗透至墙砖本体1内部,导致墙砖本体1受潮。

参照图2和图3,密封件9为包覆在燕尾榫7周壁上的密封防水垫91以及涂刷密封防水垫91外壁上的环氧树脂胶层92,环氧树脂胶层92与燕尾槽8的槽壁贴合;安装时,先将燕尾榫7插入燕尾槽8内,由于环氧树脂胶具有粘接强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进而可将密封防水垫91紧紧粘贴在燕尾槽8的槽壁上;再利用密封防水垫91良好的密封效果,可避免雨水通过燕尾榫7和燕尾槽8之间的缝隙进入保温空腔5内部,加强了墙砖的保温效果。

参照图1和图4,墙砖本体1的四周侧壁端部均设有引流坡面10,两个相邻的引流坡面10围合形成有呈v型的填料槽11,填料槽11位于两个引流坡面10的交界处向导水抗渗件6延伸,填料槽11位于两个相邻引流坡面10相对侧壁之间的交界处填充有遇水膨胀止水胶14;由于遇水膨胀止水胶14浸水后自身体积膨胀,可填补填料槽11与两个相邻墙砖本体1之间的缝隙,避免雨水渗透至缝隙之间,从而达到止水的效果,加强了墙体的抗渗性能。

参照图4,填料槽11位于两个相邻引流坡面10靠近聚氨酯防水层41的相对侧壁之间填充有抗裂砂浆层15,抗裂砂浆的抗拉程度高,易施工,加强了相邻两个墙砖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