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3121发布日期:2020-08-11 20:3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构造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实体墙:单一材料(砖、石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和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分层复合、粘土砖与焦渣分层复合等)砌筑的不留空隙的墙体;空体墙内留有空腔,如空斗墙。复合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墙体。

现在国家正积极的倡导绿色建筑,墙体的作用不仅仅只是遮阳挡雨,墙体朝向屋外的一侧经常会受到阳光的照射,普通墙体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好这些自然能源,导致能源白白的浪费,不符合国家绿色建筑的号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具有在墙体朝向屋外的一侧设置采能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起来,而且便于更换采能装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包括外墙体,所述外墙体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安装板靠近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设置有竖向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底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靠近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燕尾槽滑移连接的燕尾块,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设置有将燕尾块抵紧与燕尾槽内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墙体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能将照射在太阳能光伏板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起来;而且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滑移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墙体上,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牢靠,方便损坏太阳能光伏板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片以及设置在安装板顶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穿过压片,且与压片固定连接,所述压片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与燕尾块的顶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片从燕尾槽的槽口移开,此时燕尾块可沿燕尾槽滑入,实现将太阳能光伏板固定在安装板上,转动压片使压片抵紧燕尾块的顶面,有效减少燕尾块从燕尾槽槽口滑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片与燕尾块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的设置增大了压片与燕尾块抵接处的摩擦力,使得压片更加紧固的抵紧在燕尾块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片与防滑垫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呈t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的设置方便作业人员转动压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远离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安装板固定在外墙体上的紧固件,所述外墙体上设置有可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孔相互连通且同轴心设置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内设置有与紧固件螺纹连接固定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螺母锁紧紧固件将安装板固定在外墙体上,使得安装板可预先固定在外墙体上,方便后期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而且该连接方式相对便捷,方便后期安装板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孔上设置有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相对两侧的吊钩和连接块,所述吊钩位于连接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紧固孔的存在会影响外墙体的外观,利用紧固孔的存在通过设置吊钩进行填补,一方面对紧固孔进行填补,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墙体可以吊挂物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孔的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块的外周面设置有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块与紧固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连接块连接于紧固孔内使得吊钩悬挂于外墙体上,该连接方式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间隔排列设置为“田”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块太阳能光伏板布满了整个外墙体,提高了外墙体的采光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滑移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墙体上,能将照射在太阳能光伏板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起来;而且也方便损坏太阳能光伏板的更换;

2.固定组件的设置使得压片抵紧燕尾块的顶面,有效减少燕尾块从燕尾槽槽口滑落的情况发生;

3.挂钩组件的设置一方面对紧固孔进行填补,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墙体可以吊挂物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墙体;11、紧固孔;111、内螺纹;112、螺母;113、紧固件;12、安装孔;2、太阳能光伏板;21、燕尾块;3、安装板;31、燕尾槽;4、挂钩组件;41、吊钩;42、连接板;43、连接块;431、外螺纹;5、固定组件;51、压片;511、防滑垫;512、转动把手;513、第一连接杆;514、第二连接杆;52、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多功能节能墙体,包括外墙体1以及太阳能光伏板2,外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太阳能光伏板2通过安装板3固定在外墙体1上,太阳能光伏板2设置有四块,且间隔排列设置为“田”字型;外墙体1远离太阳能光伏板2的一侧设置有挂钩组件4。

如图2、3所示,挂钩组件4包括吊钩41、连接板42和连接块43,吊钩41位于连接板42远离外墙体1的一侧,连接块43位于连接板42靠近外墙体1的一侧;连接块43呈圆柱状且其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431,外墙体1上设置有位置与连接块43相对应的紧固孔11,紧固孔11内设置有内螺纹111,连接块43与紧固孔11螺纹连接。

如图2、3所示,紧固孔11远离连接块43的一端连通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与紧固孔11同轴心设置,且安装孔12的半径小于紧固孔11的半径;紧固孔11内设置有螺母112,安装板3(见图1)靠近外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紧固件113,紧固件113为螺栓;紧固件113远离安装板3(见图1)的一端穿过安装孔12与螺母112螺纹连接固定。同一安装板3(见图1)上设置有两个紧固件113,两个紧固件113间隔设置且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由此,安装板3(见图1)通过螺栓和螺母112固定在外墙体1上,而且挂钩组件4的存在一方面对紧固孔11进行填补,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墙体1可以吊挂物件的功能。

如图2、3所示,安装板3远离外墙体1的一侧开设有竖向的燕尾槽31,燕尾槽31的底端设置有封板;太阳能光伏板2靠近安装板3的一侧设置有燕尾块21,燕尾槽31与燕尾块21滑移连接。由此,太阳能光伏板2通过燕尾块21和燕尾槽31相互间的滑移连接固定在外墙体1上,该连接方式方便损坏太阳能光伏板2的更换。

如图2、3所示,安装板3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压片5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3顶端的转动杆52,转动杆52的一端与安装板3(见图1)转动连接,转动杆52远离安装板3的一端穿过压片51且与压片51固定连接,压片51的另一端靠近燕尾块21的顶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511,防滑垫511与燕尾块21的顶面相抵紧;压片51与防滑垫5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512,转动把手512呈t型,包括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一连接杆513和第二连接杆514,第一连接杆513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51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514远离第一连接杆513的一端与压片51远离防滑垫511的一侧固定。由此,转动t型的转动把手512,将压片51从燕尾槽31的槽口移开,此时燕尾块21可沿燕尾槽31滑入,实现将太阳能光伏板2固定在安装板3(见图1)上,转动压片51使防滑垫511抵紧燕尾块21的顶面,有效减少燕尾块21从燕尾槽31槽口滑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外墙体1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2,能将照射在太阳能光伏板2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起来;转动t型的转动把手512把压片51从燕尾槽31的槽口移开,将燕尾块21可沿燕尾槽31滑入,实现将太阳能光伏板2固定在安装板3上;转动压片51使压片51抵紧燕尾块21的顶面,有效减少燕尾块21从燕尾槽31槽口滑落的情况发生;通过燕尾块21和燕尾槽31的连接方式方便损坏太阳能光伏板2的更换。同时,挂钩组件4的存在一方面对紧固孔11进行填补,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墙体1可以吊挂物件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