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3793发布日期:2020-08-05 00:2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孔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经常性产物。这种污泥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并且含有二噁英、细菌、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城市污泥烧结页岩多孔砖研制和推广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已较为广泛地推广应用,即将污泥与页岩混合作为原料应用于多孔砖的生产制造中,更加节能环保。

在使用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堆砌墙体时,常需人工对准各砖体进行堆砌,效率较为低下,因此各厂在砖体相对的两抵接面上分别设置槽体和凸块进行定位,但是该设置仅可针对砖体横向拼接堆砌进行定位,在高度方向对砖体进行叠加堆砌时,常需将一砖体对半堆砌于下方相邻两砖体的上方中部,需人工对准,且因人工操作,堆砌准确度不高,无法准确对半堆砌,无法进行快速定位,影响堆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以实现砖体在竖向堆砌时可快速定位,提高堆砌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相对的两承重面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砖体的一承重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另一砖体的第一定位凸起部和第二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砖体承重面的长度方向一侧边,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砖体承重面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相垂直,所述砖体的另一承重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相接成t字形,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的一段形成第一定位角,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的另一段形成第二定位角。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砖体的一承重面上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部和第四定位凸起部;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砖体承重面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边,所述第四定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砖体承重面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相垂直,所述砖体的另一承重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凹槽部、与所述第四定位凸起部相适配的第四定位凹槽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定位凸起部相接成t字形,所述第四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的一段形成第三定位角,所述第四定位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部的另一段形成第四定位角。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通孔均为横截面呈长条状的通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内壁四角处圆弧过渡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砖体的一抵接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砖体的另一抵接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砖体相对的两粉刷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浅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通过在砖体一承重面上的长度方向一侧边设置第一定位凸起部、在该承重面的中部设置垂直于第一定位凸起部的第二定位凸起部,即使砖体上承重面形成左侧承重面和右侧承重面,同时,在砖体的另一承重面上对应地设置第一定位凹槽部和第二定位凹槽部,在将一砖体堆砌于下方的砖体上时,通过将该上方砖体的第一定位凹槽部对齐第一定位凸起部、第二定位凹槽部对齐第二定位凸起部,即将上方砖体的下承重面左侧堆砌于下方砖体的右侧承重面、上方砖体的下承重面右侧堆砌于下方砖体的左侧承重面,使上方砖体准确对半堆砌于下方砖体,定位快捷、准确,可减小因人工堆砌时对半堆砌存在的误差,并提高墙体堆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堆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砖体;10、通孔;11、第一定位凸起部;12、第二定位凸起部;13、第一定位凹槽部;14、第二定位凹槽部;101、第一定位角;102、第二定位角;15、第三定位凸起部;16、第四定位凸起部;17、第三定位凹槽部;18、第四定位凹槽部;103、第三定位角;104、第四定位角;105、限位槽;106、限位块;107、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页岩烧结环保多孔砖,包括砖体1,砖体1相对的两承重面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0,砖体1的一承重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另一砖体1的第一定位凸起部11和第二定位凸起部12,第一定位凸起部11设置于砖体1承重面的长度方向一侧边,第二定位凸起部12设置于砖体1承重面的中部并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1相垂直,使得该砖体1承重面形成位于第二定位凸起部12左侧的左侧承重面、位于第二定位凸起部12右侧的右侧承重面,砖体1的另一承重面上的外缘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1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部13、与第二定位凸起部12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部14,第一定位凹槽部13设置于承重面的长度方向侧边,第二定位凹槽部14设置于承重面的宽度方向侧边,第一定位凹槽部13和第二定位凹槽部14相连通且相互垂直设置,砖体承重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部13和第二定位凹槽部14。在堆砌砖体时,将上方砖体下承重面一端边缘的第一定位凹槽部13对齐第一定位凸起部11一段、第二定位凹槽部14对齐第二定位凸起部12一侧,将上方砖体下承重面另一端边缘的第一定位凹槽部13对齐第一定位凸起部11另一段、第二定位凹槽部14对齐第二定位凸起部12另一侧,即将上方砖体1的下承重面左侧堆砌于下方砖体1的右侧承重面上、上方砖体2的下承重面右侧堆砌于下方砖体的左侧承重面上,使上方砖体准确对半堆砌于下方砖体,定位快捷、准确,可减小因人工堆砌时对半堆砌存在的误差,并有效提高墙体堆砌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凸起部11与第二定位凸起部12相接成t字形,第二定位凸起部12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1的一段形成第一定位角101,第二定位凸起部12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1的另一段形成第二定位角102,便于将上方一砖体一角定位于下方砖体第一定位角101、将上方另一砖体一角定位于下方砖体第二定位角102。

为进一步提高砖体堆砌定位效率,进一步地,砖体1的一承重面上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部15和第四定位凸起部16,第三定位凸起部15设置于砖体1承重面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边,第四定位凸起部16设置于砖体1承重面的中部并与第三定位凸起部15相垂直,砖体1的另一承重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三定位凸起部15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凹槽部17、与第四定位凸起部16相适配的第四定位凹槽部18,第三定位凹槽部17和第四定位凹槽部18相连通且相互垂直设置,砖体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三定位凹槽部17和第四定位凹槽部18。第三定位凸起部15和第四定位凸起部16与第一定位凸起部11和第二定位凸起部12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凸起部15与第四定位凸起部16相接成t字形,第四定位凸起部16与第三定位凸起部15的一段形成第三定位角103,第四定位凸起部16与第三定位凸起部15的另一段形成第四定位角104。便于上方砖体一端快速定位堆砌于下方砖体的上承重面的第一定位角和第三定位角之间,上方另一砖体快速定位堆砌于下方砖体的上承重面的第二定位角和第四定位角之间,堆砌定位更加准确快速。

为提高砖体强度,进一步地,若干个通孔10均为横截面呈长条状的通孔,相邻两通孔10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使得通孔10之间形成的分隔壁结构为弯曲的曲线式,可提高砖体结构强度,且热传导距离较长,可提高砖体保温隔音性能。

进一步地,若干个通孔10的内壁四角处圆弧过渡设置,改善应力,进一步改善通孔之间形成的分隔壁结构的结构强度。

为便于砖体1横向堆砌时的定位,进一步地,砖体1的一抵接面上设置有限位槽105,砖体1的另一抵接面上设置有限位块106,限位块106与限位槽105相适配,便于砖体横向堆砌定位。

为便于墙体粉刷时粉料的附着,进一步地,砖体1相对的两粉刷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浅槽10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