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6947发布日期:2020-08-11 21:5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属于水泥砂浆用混料搅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砂浆是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加水和成,砂浆是由胶凝材料和细骨料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在砂浆的加工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搅拌混合设备,但是现今大部分的砂浆搅拌机,结构单一,这样的搅拌机往往会导致搅拌的不彻底,混料箱中由于搅拌不均匀易残留大量混合料块,不利于后续清理和原材料利用最大化,同时致使,后续下料,容易堵塞,混料箱内壁没有防护结构,易粘黏,长时间使用,导致内侧壁磨损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今大部分的砂浆搅拌机,结构单一,这样的搅拌机往往会导致搅拌的不彻底,混料箱中由于搅拌不均匀易残留大量混合料块,不利于后续清理和原材料利用最大化,同时致使,后续下料,容易堵塞,混料箱内壁没有防护结构,易粘黏,长时间使用,导致内侧壁磨损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混料箱顶端开设有入料口且靠近于电机的一侧,所述混料箱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搅拌柱,所述混料箱的底端设有下料端且与电机相远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料箱包括内侧壁和内衬板,所述内侧壁和内衬板相靠近,所述内衬板相对搅拌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内衬板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透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端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下料端与混料箱连接处,所述下料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激振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搅拌柱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与搅拌柱上下两个相邻的搅拌杆之间相对应,所述固定杆为圆柱状,所述内侧壁采用螺旋溜槽设计,所述内衬板采用耐磨防粘板,所述内侧壁和内衬板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该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通过设有内衬板,降低搅拌时,水泥砂浆原料的冲击力,内衬板设有的固定杆,在搅拌杆转动时,提高搅拌密度,利于搅拌均匀,内衬板设有若干个通透口,便于合格水泥砂浆流入,将较大的黄泥等块状物阻离,再次搅拌,对混料箱内侧壁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内侧壁磨损。

2、该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通过混料箱内侧壁采用螺纹溜槽设计,提高流动性,避免水泥砂浆堆积粘黏,不利于后续排料。

3、该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通过下料端设有激振器,对下料端进行振动,利于排料,避免堵塞。

整体结构合理,搅拌均匀,不易残留大量混合料块,避免后续清理不便,将原材料利用最大化,后续下料顺畅,不易堵塞,提高加工质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料箱;2、电机;3、入料口;4、搅拌柱;5、下料端;11、内侧壁;12、内衬板;121、固定杆;122、通透口;51、阀门;52、激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1,混料箱1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混料箱1顶端开设有入料口3且靠近于电机2的一侧,混料箱1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搅拌柱4,混料箱1的底端设有下料端5且与电机2相远离。

混料箱1包括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相靠近,内衬板12相对搅拌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121,内衬板1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透口122,下料端5包括阀门51,阀门51安装在下料端5与混料箱1连接处,下料端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激振器52,搅拌柱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2的输出端上,搅拌柱4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杆,固定杆121与搅拌柱4上下两个相邻的搅拌杆之间相对应,固定杆121为圆柱状,内侧壁11采用螺旋溜槽设计,内衬板12采用耐磨防粘板,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之间设有间隙。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先将水泥砂浆混合原料从混料箱1的入料口3倒入,然后驱动电机2带动搅拌柱4转动,由若干个搅拌杆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杆配合固定杆121,搅拌时,增强搅拌密度,使水泥砂浆混合原料搅拌的更加均匀,搅拌过程中,水泥砂浆撞击在内衬板12上,内衬板12采用耐磨防粘板,材质采用高分子聚乙烯,具有良好防粘性、耐磨、自润滑、抗冲击和耐腐蚀性,固定杆121为圆柱状,可避免砂浆积攒粘结,水泥砂浆撞击内衬板12,内衬板12降低冲击力,水泥砂浆流入内衬板12的通透口122至内侧壁11,内侧壁11采用螺旋溜槽设计,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利于后续下料不粘结,水泥砂浆搅拌完成后,打开下料端5的阀门51,使水泥砂浆顺利下料,驱动激振器52对下料端5进行振动,利于下料顺畅,避免堵塞,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箱(1),所述混料箱(1)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混料箱(1)顶端开设有入料口(3)且靠近于电机(2)的一侧,所述混料箱(1)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搅拌柱(4),所述混料箱(1)的底端设有下料端(5)且与电机(2)相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箱(1)包括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所述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相靠近,所述内衬板(12)相对搅拌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121),所述内衬板(1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透口(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端(5)包括阀门(51),所述阀门(51)安装在下料端(5)与混料箱(1)连接处,所述下料端(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激振器(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柱(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2)的输出端上,所述搅拌柱(4)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1)与搅拌柱(4)上下两个相邻的搅拌杆之间相对应,所述固定杆(121)为圆柱状,所述内侧壁(11)采用螺旋溜槽设计,所述内衬板(12)采用耐磨防粘板,所述内侧壁(11)和内衬板(12)之间设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该水泥砂浆用混料装置,通过设有内衬板,降低搅拌时,水泥砂浆原料的冲击力,内衬板设有的固定杆,在搅拌杆转动时,提高搅拌密度,利于搅拌均匀,内衬板设有若干个通透口,便于合格水泥砂浆流入,将较大的黄泥等块状物阻离,再次搅拌,对混料箱内侧壁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内侧壁磨损,通过混料箱内侧壁采用螺纹溜槽设计,提高流动性,避免水泥砂浆堆积粘黏,不利于后续排料,通过下料端设有激振器,对下料端进行振动,利于排料,避免堵塞,整体结构合理,搅拌均匀,不易残留大量混合料块,避免后续清理不便,将原材料利用最大化,后续下料顺畅,不易堵塞,提高加工质量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中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