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7421发布日期:2020-09-18 18:5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吊装临边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建筑的吊装过程中,钢梁9钢柱框架施工过程中、楼板施工完成前需要工人在已经吊装好的h型钢梁9上走动进行焊接和其它作业,由于在钢梁9上行走属于高空作业,因此,必须有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如图1所示,现有的临边防护包括两根防护钢管8,两根防护钢管8分别焊接于h型钢梁9两个端头,在两根防护钢管8上连接有两根钢丝81,工人作业时,通过身上连接的安全绳的挂钩与钢丝81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工人能够在h型钢梁9上安全的来回走动。

而在现场的实际作业中,由于吊装前需要在地面将每一根h型钢梁9上,都焊接两根防护钢管8,作业效率低,后期还需将防护钢管8进行切除,工作量较大;此外,如果防护钢管8与h型钢的焊接强度不足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拆卸与安装,更加安全的钢梁临边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其优点该装置便于拆卸与安装,而且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包括两个c形件,所述两个c形件从h型钢梁的两侧进行扣合;c形件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的竖板;所述顶板位于h型钢梁上翼缘板的上方,顶板的底部设置有使得防护装置沿h型钢梁长度方向行走的滑轮;两块顶板上下相互搭接,搭接部位设置竖向的穿孔;固定管穿过两块顶板的穿孔后与顶板连接,此时,两个c形件连接,所述竖板与翼缘板的边缘有行走间隙,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贴近翼缘板的下表面;安全绳环套在固定管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梁吊装前,在地面将防护装置安装在钢梁上,吊装完成后,工人在钢梁上行走时,将安全绳环套在固定管上,防护装置可以跟随工人移动,发生坠落时,c形件卡在钢梁上,从而将工人挂在空中,防止坠至地面,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该装置便于拆卸与安装,而且由于通过c形件咬合在钢梁上受力,所以相比焊接的防护钢管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为螺纹孔,所述固定管底端设置外螺纹,固定管拧入两块顶板的螺纹孔内,将两块c形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方便安装,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穿孔处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底端焊接在两块顶板中位于上部的顶板的上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增加了固定管与顶板的连接长度,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筒与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连接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固定套筒与顶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筒和固定管的管壁上的相对位置均开设有水平的销孔,固定管穿过两块顶板后,用螺栓穿过销孔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定位后,一方面防止固定管从顶板的穿孔内拔出,另一方面防止固定管插入太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管的外周面固接限位块,固定管穿过两块顶板后,限位块的底面抵接在固定套筒的上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能够防止固定管插入太深,而且便于观察固定管是否已经穿过两块顶板,实现两个c形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位于h型钢梁上翼缘板的下表面,所述底板朝向h钢梁腹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轮,两个c形件扣合后,第二滑轮抵接在腹板的表面能够沿腹板滚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防护装置在行走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l形加强板,l形加强板包括竖向的连接于c形件的竖向连板和伸入h型钢梁下翼缘板下方的加强横板,所述加强横板的上表面贴近于下h型钢梁下翼缘板的下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了防护装置的结构安全性,提供双重保障,同时,当工从坠落时,能够起到更好的防纵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管靠近其顶端处的外周面固接有防脱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安全绳从固定管的顶端滑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拆装方便,属于机械连接,相比焊接不需使用专门工具,而且不受天气影响,由于防护装置通过咬合在钢梁上实现连接,而且可以成品化加工,安全性更有保障;此外,防护装置跟随工人移动,不占用工人在钢梁上的行走空间,工人可以握着固定管行走,更加安全。

2、固定套筒和螺栓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固定管与c形件的连接强度,增加了安全性;

3、第二滑轮的设置,使得防护装置的移动更加顺畅;

4、限位块的设置方便了固定管的安装,而且插入深度可控,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焊接防护钢管上连接钢丝的现有防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防护装置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当工人发生坠落时防护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防护装置在钢梁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防护装置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防护装置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中安装在钢梁上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c形件;12、第二c形件;13、顶板;131、第一顶板;132、第二顶板;133、台阶;14、底板;141、第二滑轮;15、竖板;2、滑轮;21、条形钢板;3、安全绳;4、固定管;41、防脱块;5、固定套筒;51、加强连接板;52、螺栓;53、限位块;6、l形加强板;61、竖向连板;62、加强横板;7、槽钢;8、防护钢管;81、钢丝;9、钢梁;91、上翼缘板;92、下翼缘板;93、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两个c形件1,两个所述c形件1分别为第一c形件11和第二c形件12,两个c形件从h型钢梁9的两侧进行扣合。c形件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13和底板14,以及连接顶板13和底板14的竖板15。第一c形件11的第一顶板131和第二c形件12的第二顶板132相互搭接,第一顶板131位于第二顶板132上,第二顶板132位于h型钢梁9上翼缘板91的上方。第二顶板132的底部设置有使得防护装置沿h型钢梁9长度方向行走的滑轮2,具体地,在第一顶板131的下表面垂直固接两对条形钢板21,两对条形钢板21分别位于h型钢梁9腹板93中心的两侧,每对条形钢板21的两端设置有水平轮轴,轮轴上安装有滑轮2。两块c形件扣合后,第二顶板132的端头抵接在第一顶板131的竖板15的内侧,两块顶板13的中部均开设有竖向的穿孔,穿孔为螺纹孔,固定管4底端设置外螺纹,固定管4拧入两块顶板13的螺纹孔内,将两块c形件连接。此时,第一竖板15和第二竖板15均与h型钢梁9的上翼缘板91的边缘有5-10mm的行走间隙,第一底板14与第二底板14的上表面贴近上翼缘板91的下表面,间距可以是5-10mm。使用时,安全绳3的环套在固定管4上。为了防止安全绳3从固定管4顶端滑脱,所述固定管4靠近其顶端处的外周面固接有防脱块41,安全绳3套在防脱块41下方。钢梁9吊装前,在地面将防护装置安装在钢梁9上,并将防护装置临时固定,可以是绑扎在吊绳上,防止钢梁9吊装过程中,防护装置在钢梁9上滑动。如图4所示,吊装完成后,工人在钢梁9上行走时,将安全绳3环套在固定管4上,防护装置可以跟随工人移动,当工人不小心坠落时,安全绳3的环套沿固定管4滑至固定管4底部,从而将工人挂在半空,防止坠落。此外,安全绳3压在一侧的顶板13上,整个防护装置发生倾斜,底板14的顶面与上翼缘板91的底面贴合,产生抵紧力,从而防止防护装置沿钢梁9的纵向移动,从而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如图5所示,每个钢梁9上至少安装一个防护装置,平时防护装置位于钢梁9的端头,当工人行走至钢梁9的端头拐角时,可以将安全绳3环套在另外一个防护装置的固定管4上,从而实现在不同钢梁9上的行走和作业。当楼板施工时,将固定管4从穿孔内拧出,从钢梁9两侧拆下两个c形件,从而将防护装置拆除。该防护装置不仅拆装方便,效率高,而且由于固定管4与c形件螺纹连接,只要保证拧入深度,即可保证固定管4与c形件的连接强度,相比背景技术中的防护钢管焊接,连接质量更加可控。此外,该防护装置相比背景技术中的方案不会影响工人在钢梁9上的行走空间,使得工人的安全更有保障。使用时,工从可以推着防护装置行走,相比背景技术中工人手握钢丝,更加安全。

实施例2: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c形件的底板14位于钢梁9下翼缘板92的底部。

实施例3: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顶板131与第二顶板132较薄,且在两块顶板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搭接的台阶133,台阶133范围内设置有穿孔。第一顶板131的的穿孔处设置有固定套筒5,固定套筒5的底端焊接在第一顶板131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套筒5与顶板13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连接板51。所述固定套筒5和固定管4的管壁上的相对位置均开设有水平的销孔,固定管4穿过两块顶板13后,用螺栓52穿过销孔固定。固定管4的外周面固接用于定位固定管4插入深度的限位块53,固定管4穿过两块顶板后,限位块53的底面抵接在固定套筒5的上端面。较薄的顶板13减小了整个防护装置的重量,固定套筒5增加了固定管4与c形件1的插接长度;安装时直接将固定管4穿入穿孔内,相比螺纹连接更加方便;螺栓52穿过销孔后,可以防止固定管4被拔出;限位块53不仅能够防止固定管4插入太深,而且能够直观的证明固定管4已经穿过第二顶板132,实现了两个c形件1的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14朝向h钢梁腹板93的一面水平固接有成对的凸耳,每对凸耳中间安装有第二滑轮141,两个c形件扣合后,第二滑轮141抵接在腹板93的表面能够沿腹板93滚动。第二滑轮141能够有效减小防护装置在行走过程中的摩擦,使得防护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此外,为了使防护装置更加结实安全,还可以设置l形加强板6,l形加强板6包括竖向的连接于c形件的竖向连板61和伸入h型钢梁9下翼缘板92下方的加强横板62,所述加强横板62的上表面贴近于下h型钢梁9下翼缘板92的下表面。防护装置发生倾覆时,底板14和加强横板62均能够提供由于翼缘板上,从而防止防护装置发生纵向滑移,同时l形加强板6增加了二道防护,使得整个防护装置更加结实耐用。

实施例4:一种钢梁临边防护装置,如图7与图8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两块顶板13的搭接部以外的顶板13其它部分可以是由方钢管形成的框架结构,底板14、竖板15和l形加强板6均为方钢管组成的框架结构。从而进一步减轻整个防护装置的重量,方便安装和拆卸以及维修。此外,如图中所示,顶板13上固接开口朝下的槽钢7,在槽钢7内安装滑轮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