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9963发布日期:2020-09-11 21:3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板材。



背景技术:

仿石材板材作为一种外观上较为接近自然石材的材料,在现代的建筑以及装修装饰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有着密度低、造价低、无辐射等优点。

仿石材板材也有着相较于石材而言强度较低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仿石材板材的厚度一般较厚,导致单位面积的重量较大。

公开号为twm561000u的仿石材层板结构改良专利采用多种材料层层复的方式制作仿石材板,形成具有自然逼真特殊石材纹理视觉效果,达到质感提升、易于清洁、抗磨耐刮且降低成本的效果。但是采用多种材料将导致材料的成本上升,同时工艺也变得复杂。

公开号为cn204920138u的仿石材装饰线条专利采用设置多个弧状凸起部,并且之间通过过渡曲线连接;在多个弧状凸起部以及过渡曲线内设置若干孔径不同的圆孔,以保证装饰效果和提升强度。但是此方案仅适用于特定范围的装饰线条中,装饰线条由于其造型的原因,通常其厚度较厚,成品具有较高的强度,没有提出一种薄板的结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板材,在相对较薄的厚度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板材自身的强度,降低板材整体的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建筑用板材,建筑用板材为单一仿石材材料制得;所述建筑用板材的截面上间隔的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主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

次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次加强通道的直径小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次加强通道包括两个独立通道;

两个独立通道与各自相邻的建筑用板材的板面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独立通道的圆心连线与板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强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板面距离与两个独立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相邻板面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强通道直径、独立通道直径和减震用板材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1:0.2~0.4:1.5~2.2。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强通道直径、独立通道直径和减震用板材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1:0.32:1.8。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的比值为1.3~1.6:5。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的比值为1.51:5。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间隔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之比为8.9~9.1:5。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用板材的背面上间隔的设有齿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在板材中间隔的设置仅单向的加强结构,同时加强结构设置为管状,可以保证板材在各个方向上的强度达到要求,加强结构设置为大小管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材料中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密度以及生产用料。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实施例1、2和3中建筑用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加强通道;2.独立通道;3.齿纹;4.正面;5.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建筑用板材采用单一仿石材材料制得,非多层层状结构;可以保证板材各个部分的受力条件相同,这样在后续设置加强结构时可以保证整体的强度。

仿石材材料可以为按照重量分数比的石膏70-90份、轻集料0.4-0.8份、缓凝剂0.2-0.4份、减水剂0.2-0.4份、引气剂0.05-0.1份制作得到。

所述建筑用板材的截面上间隔的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主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

次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次加强通道的直径小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

在板材中间隔的设置仅单向的加强结构,同时加强结构设置为管状,可以保证板材在各个方向上的强度达到要求,加强结构设置为大小管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材料中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密度以及生产用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加强通道包括两个独立通道;

两个独立通道与各自相邻的建筑用板材的板面距离相同。

保证板材正面和背面上的弯曲、抗压强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独立通道的圆心连线与板面垂直。

提高板材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板面距离与两个独立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相邻板面距离(b)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直径(c)、独立通道直径(d)和减震用板材的厚度(a)之间的比值为1:0.2:1.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e)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的比值为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间隔(f)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之比为8.9:5。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用板材的背面上间隔的设有齿纹。可以在粘贴板材的时候提高板材的附着面积以及增大附着力。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2所示,建筑用板材采用单一仿石材材料制得,非多层层状结构;可以保证板材各个部分的受力条件相同,这样在后续设置加强结构时可以保证整体的强度。

仿石材材料可以为按照重量分数比的石膏70-90份、轻集料0.4-0.8份、缓凝剂0.2-0.4份、减水剂0.2-0.4份、引气剂0.05-0.1份制作得到。

所述建筑用板材的截面上间隔的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主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

次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次加强通道的直径小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

在板材中间隔的设置仅单向的加强结构,同时加强结构设置为管状,可以保证板材在各个方向上的强度达到要求,加强结构设置为大小管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材料中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密度以及生产用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加强通道包括两个独立通道;

两个独立通道与各自相邻的建筑用板材的板面距离相同。

保证板材正面和背面上的弯曲、抗压强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独立通道的圆心连线与板面垂直。

提高板材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板面距离与两个独立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相邻板面距离(b)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直径(c)、独立通道直径(d)和减震用板材的厚度(a)之间的比值为1:0.4:2.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e)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的比值为1.6:5。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间隔(f)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之比为9.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用板材的背面上间隔的设有齿纹。可以在粘贴板材的时候提高板材的附着面积以及增大附着力。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2所示,建筑用板材采用单一仿石材材料制得,非多层层状结构;可以保证板材各个部分的受力条件相同,这样在后续设置加强结构时可以保证整体的强度。

仿石材材料可以为按照重量分数比的石膏70-90份、轻集料0.4-0.8份、缓凝剂0.2-0.4份、减水剂0.2-0.4份、引气剂0.05-0.1份制作得到。

所述建筑用板材的截面上间隔的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主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

次加强通道,为圆形,居中设置在建筑用板材中;次加强通道的直径小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

在板材中间隔的设置仅单向的加强结构,同时加强结构设置为管状,可以保证板材在各个方向上的强度达到要求,加强结构设置为大小管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材料中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而降低材料的整体密度以及生产用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加强通道包括两个独立通道;

两个独立通道与各自相邻的建筑用板材的板面距离相同。

保证板材正面和背面上的弯曲、抗压强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独立通道的圆心连线与板面垂直。

提高板材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板面距离与两个独立通道分别与建筑用板材的两个相邻板面距离(b)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直径(c)、独立通道直径(d)和减震用板材的厚度(a)之间的比值为1:0.32:1.8。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e)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的比值为1.5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间隔(f)与主加强通道的直径(c)之比为9.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用板材的背面上间隔的设有齿纹,齿纹的长度为4倍加强结构。可以在粘贴板材的时候提高板材的附着面积以及增大附着力。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减震用板材的厚度(a)为9毫米,独立通道距离板面距离(b)2毫米,加强通道直径(c)为5毫米,独立通道直径(d)为1.6毫米,主加强通道与独立通道的之间的距离(e)为1.51毫米,两个加强结构间隔距离为9.03毫米,相邻两个加强结构中的独立通道与主加强通道的间隔(g)为1.53毫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