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49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尤其是一种支撑体系与模板体系均独立的组合体系,属于工程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是独立的,但是后浇带的模板体系却往往是与周围的模板体系连接在一起。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部位的处理一般是先拆除后浇带部位和其周围部位的模板体系和支撑体系,然后再回撑一套独立的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先拆除再回撑的做法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拆除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的同时,后浇带部位的受力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对后浇带部位的结构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工程质量;二是先拆除再回撑,浪费了材料和人工,增加了施工成本,影响了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使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和模板体系同时与主体分开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包括独立支撑架体和模板体系,独立支撑架体用于支撑模板体系,其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支撑体系互相分离;模板体系为独立模板体系,其包括置于独立支撑架体上的中间模板,中间模板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侧边模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位于后浇带范围内;支撑体系用于支撑模板体系,模板体系作为浇筑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底模。

进一步的,还包括填充模板,填充模板与间隙适配,且与中间模板厚度一致。

优选的,在中间模板、填充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契口,中间模板与填充模板通过契口拼接。

优选的,间隙的宽度≥15cm。

优选的,在独立支撑架体与独立模板体系之间放置有方料,方料用于将浇筑时的上部荷载呈均匀分布传递至下部独立支撑体系。

优选的,独立支撑体系包括立杆和横杆,立杆和横杆交错固定。

具体施工流程为:

1、浇筑后浇带部位周围结构:搭设立杆和横杆->放置方料->支中间模板、侧边模板->放置填充模板->浇筑后浇带部位周围结构混凝土->保留后浇带部位独立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拆除其他部位的模板体系和支撑体系;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将填充模板推入中间模板与侧边模板的间隙中->浇筑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到龄期后,拆除模板支撑组合体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和模板体系同时与主体分开,方便后期模板支撑体系拆除后,能够保留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的完整性,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不再先拆除再回撑。

2、后浇带部位的模板与周围模板之间预留≥15cm的间隙,便于主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渗漏的水泥浆能够及时排出侧边模板,避免了污染后浇带钢筋和中间模板,方便后期后浇带清理,确保了后浇带的二次浇筑的质量。

3、可以节约大量模板,避免材料和人工浪费,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和工程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独立支撑架体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中独立模板体系的平面图;

图4是图1中独立模板体系的立面图;

图5是图1中中间模板和填充模板的平面图;

图中,1、独立支撑架体;2、独立模板体系;3、立杆;4、横杆;5、方料;6、中间模板;7、侧边模板;8、填充模板;9、契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上、下、左、右”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对“连接”的描述,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例如:插接、铰接等,或者通过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与主体(即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相互分离,如图1所示,包括独立支撑架体1和独立模板体系2,独立支撑架体1用于支撑独立模板体系2,其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支撑体系间保留有间隙;独立模板体系包括置于独立支撑架体1上的中间模板6,中间模板6为浇捣后浇带混凝土时的底模,中间模板6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侧边模板7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位于后浇带范围内;支撑体系用于支撑模板体系,模板体系作为浇筑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主体)的底模。

如图2所示,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提前排版布置钢管间距和步距,放置立杆3和横杆4,若干横杆4交错连接组成水平面,若干立杆3与水平面固定,作为水平面的支撑,从而形成与主体支撑体系分离的独立支撑架体1。

如图3所示,为便于主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渗漏的水泥浆能够及时排出侧边模板7,避免污染后浇带钢筋和中间模板6,方便后期后浇带清理,确保后浇带的二次浇筑的质量,对后浇带部位进行翻样设计,后浇带设计宽度为l,两边同时外延l1,后浇带范围内两边预留l2的间距,间距l2的宽度为15cm,依次放置方料5、中间模板6、侧边模板7在独立支撑架体1上。

为了将浇筑时的上部荷载呈均匀分布传递至下部支撑体系,独立支撑架体1与独立模板体系2之间、主体支撑体系与主体模板体系之间放置方料5,方料5应在填楞前根据现场情况单独布置,两边主体楼板的方料填楞伸进后浇带体系不小于20cm,防止中间模板6变形;侧边模板7是浇筑后浇带部位周围结构混凝土的底模。

如图4-5所示,在浇筑后浇带时,需要填充间距l2使之与中间模板6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设置填充模板8,其宽度与间距l2宽度一致,厚度与中间模板6厚度一致。中间模板6和填充模板8作为浇捣后浇带混凝土时的底模;当浇筑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主体)时,放置填充模板8于后浇带的中间模板6上;中间模板6和填充模板8边缘有契口9,契口用于拼接模板时避免模板水平方向滑动;当浇筑后浇带时,将填充模板8推入间距l2,使之与中间模板6形成一个整体模板。

整体体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浇筑混凝土。

具体施工流程为:

1、浇筑后浇带部位周围结构:搭设立杆和横杆,形成独立支撑架体1->放置方料5->支中间模板6、侧边模板7->放置填充模板8->浇筑后浇带部位周围结构混凝土->保留后浇带部位独立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拆除其他部位的模板体系和支撑体系;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将填充模板8推入中间模板6与侧边模板7的间距中->浇筑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到龄期后,拆除模板支撑组合体系。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独立支撑架体、独立模板体系与主体支撑体系、主体模板体系之间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两两互相分离,还可以是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所做的任何引申、变形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包括独立支撑架体和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独立支撑架体用于支撑模板体系,其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支撑体系互相分离;模板体系为独立模板体系,其包括置于独立支撑架体上的中间模板,中间模板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侧边模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位于后浇带范围内;支撑体系用于支撑模板体系,模板体系作为浇筑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底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模板,填充模板与间隙适配,且与中间模板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模板、填充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契口,中间模板与填充模板通过契口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间隙的宽度≥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独立支撑架体与独立模板体系之间放置有方料,方料用于将浇筑时的上部荷载呈均匀分布传递至下部独立支撑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独立支撑体系包括立杆和横杆,立杆和横杆交错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尤其是一种支撑体系与模板体系均独立的组合体系,属于工程施工领域。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组合体系,包括独立支撑架体和模板体系,独立支撑架体用于支撑模板体系,其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支撑体系互相分离;模板体系为独立模板体系,其包括置于独立支撑架体上的中间模板,中间模板与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侧边模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位于后浇带范围内;支撑体系用于支撑模板体系,模板体系作为浇筑后浇带周围结构混凝土的底模。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不再先拆除再回撑。2、确保了后浇带的二次浇筑的质量。3、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和工程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锋;钱勇;万平;凌代平;陈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联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