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5665发布日期:2020-10-30 21:4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显著特征。目前,许多类似售楼营销中心这种临时搭建的房屋,其房屋使用时间比玻璃幕墙的使用寿命短,玻璃幕墙无需进行维修。

现有的公告号cn208792572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横梁闭腔式玻璃幕墙的安装结构,包括立柱、横梁、弹簧销钉、z形连接件、第一支撑件、第一外壳、第二支撑件、两个连接件、两个胶块、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玻璃,立柱固定设置,z形连接件包括:连接件前部和连接件后部,连接件前部舍友凸筋,连接件后部伸入限位槽口,弹簧销钉包括:固定杆部、弹性件和弹销头,立柱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横梁上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和第二支撑件螺栓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过程中,需要将z形连接件的连接件前部上的凸筋对准胶条槽口滑入,将z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上之后,将弹簧销钉的弹销头插入立柱上的凹槽当中,使弹簧销钉的固定杆部突出出来,然后将横梁水平抬起,使横梁内部的限位槽口对准z形连接件的连接件后部,同时使横梁内部的钉线对准弹簧销钉的固定杆部,同时将横梁向靠近立柱的方向移动,使固定杆部插入钉线当中,z形连接件后部插入横梁内的限位槽口内。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多次的对准,操作步骤繁琐,操作精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达到了立柱与横梁连接过程,操作步骤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包括立柱、固定于立柱两侧的横梁、用以连接立柱与横梁的安装机构和固定于立柱两侧的玻璃幕墙,所述横梁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供玻璃幕墙嵌入的限位槽,所述立柱与横梁相互垂直,且玻璃幕墙覆盖立柱与横梁围成的区域,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于横梁两端的连接块、将两根横梁相互靠近的连接块固定的连接结构和供连接块嵌入的通槽,当两块连接块相互固定时,所述两根横梁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立柱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横梁向立柱靠近,两块连接块嵌入通槽,连接结构将两块连接块固定,两根横梁的侧壁抵接在立柱的侧壁,通过通槽限制横梁只能沿另一根横梁所在方向移动,通过两横梁侧壁与立柱的侧壁抵接,限制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移动,将横梁与立柱形成固定,玻璃幕墙滑入横梁上的限位槽,与横梁抵接,同时玻璃幕墙固定在立柱的两侧,完成玻璃幕墙、立柱和横梁三者的固定。立柱与横梁的安装过程,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将横梁与立柱固定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垂直立柱方向开设于连接块的第一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的第一连接杆、沿垂直第一滑槽方向开设于连接块的第二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第二连接杆和铰接于连接块上表面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覆盖在第二滑槽槽口,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以斜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横梁相互靠近当两连接块相互抵接时,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相互向远离彼此的一侧推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向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移动,此时第二连接杆将转动板顶起,直至将转动板固定在立柱的内侧壁。进一步限制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移动,加强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相互靠近的两连接块的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包括一端固定于连接块的推动杆,右连接部包括沿垂直立柱侧壁方向开设于连接块的第三滑槽、沿垂直第三滑槽方向开设于连接块的第四滑槽和滑移连接于第四滑槽的限位块,推动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推动杆的侧壁垂直开设有第五滑槽,限位块靠近第四滑槽一端设置有倒角,限位块与第四滑槽槽底之间抵接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杆向第三滑槽槽底滑移,先通过斜面传动,使限位块向第四滑槽槽底推动,推动杆继续推动至与第三滑槽槽底抵接时,第五滑槽与第四滑槽处于同一竖线上,限位块由第四滑槽进入第五滑槽内,将两块横梁相互固定,且通过通槽限制横梁只能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与玻璃幕墙之间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框和压板,所述固定框与立柱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框与压板分别抵接在玻璃幕墙的两侧表面并通过螺栓拉紧,所述固定框与玻璃幕墙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胶条,所述压板与玻璃幕墙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胶条,所述固定框与压板之间的设置有隔热条,所述螺栓的螺帽固定于中心槽内,所述螺栓的杆体穿过隔热条和压板,且通过螺母将压板与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上螺母的旋紧将固定框与压板靠近玻璃幕墙两侧,同时隔热条支撑压板在螺栓拉紧时,不易变形,第一胶条与第二胶条抵接在玻璃幕墙两侧,对玻璃幕墙形成固定,将玻璃幕墙固定在立柱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远离固定框的一侧卡接有扣盖,所述扣盖将压板覆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扣盖防止室外杂物进入玻璃幕墙内,保持玻璃幕墙的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的中部均设置有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风力较大,形成对玻璃幕墙的风压,空腔具有缓压作用,防止因压强过大损坏玻璃幕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与螺栓的固定处涂有一层固定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栓与压板固定,防止压板与螺栓之间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表面均设有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热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与玻璃幕墙的共同作用,防止室内与室外大部分的热传递,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设置两横梁与立柱的安装结构,只需将两横梁插入立柱侧壁的通槽,两侧相互挤压,即可形成固定,无需进行定位,安装时间短,安全性能高;

通过在第一胶条与第二胶条各自的中部位置设置空腔,当外界风压较大时,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可通过空腔进行小范围的变形,具有缓压作用,防止压强过大损坏玻璃幕墙;

通过在压板与螺栓的固定处涂有一层固定胶,防止压板与螺母之间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横梁之间的安装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的部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部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梁;3、安装机构;4、固定结构;41、固定框;42、压板;43、第一胶条;44、第二胶条;45、空腔;46、中心槽;47、螺栓;48、隔热条;49、固定胶;410、扣盖;5、玻璃幕墙;6、连接块;7、连接结构;71、左连接部;711、推动杆;712、第五滑槽;72、右连接部;721、第三滑槽;722、第四滑槽;723、限位块;725、弹簧;8、限位结构;81、第一滑槽;82、第一连接杆;83、第二滑槽;84、第二连接杆;85、转动板;9、通槽;10、固定框;1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总成,包括立柱1、固定于立柱1两侧的横梁2、用以连接立柱1与横梁2的安装机构3和将玻璃幕墙5固定在立柱1两侧的固定结构4,横梁2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供玻璃幕墙5嵌入的限位槽11,其中玻璃幕墙5由两块玻璃层叠而成,两块玻璃之间设有夹空层。立柱1与横梁2相互垂直,玻璃幕墙5覆盖立柱1与横梁2围成的区域。

参见图2和图3,固定结构4包括固定框41和压板42,固定框41与立柱1一体成型,固定框41与压板42分别抵接在玻璃幕墙5的两侧表面并通过螺栓47拉紧。固定框41与玻璃幕墙5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胶条43,压板42与玻璃幕墙5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胶条44,第一胶条43与第二胶条44的中部均开设有空腔45,用以缓冲风压。固定框41的中部穿设于两块玻璃幕墙5之间,且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中心槽46,固定框41与压板42之间的设置有隔热条48,隔热条48、第一胶条43、第二胶条44表面均设有隔热层,隔热条48、第一胶条43、第二胶条44和玻璃幕墙5共同作用,隔绝室内与室外的热传递。螺栓47的螺帽固定于中心槽46内,螺栓47的杆体穿过隔热条48和压板42,并在端部连接有螺母,螺母抵接于压板42,且通过螺母将压板42与螺栓47固定,压板42与螺母之间覆盖有一层固定胶49,防止螺栓47的松动。压板42远离固定框41的一侧卡接有扣盖410,扣盖410将压板42覆盖。

参照图4和图5,安装机构3包括固定于横梁2两端的连接块6、沿横梁2长度方向贯穿于立柱1侧壁的通槽9、将两根横梁2相互靠近的两端相互固定的连接结构7和将横梁2固定于立柱1的限位结构8。两块连接块6嵌入通槽9,通过连接结构7和限位结构8共同将两连接块6限制在通槽内,当两块连接块6相互固定时,两根横梁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立柱1抵接,实现横梁与立柱的固定。

参见图5和图6,限位结构8包括沿垂直立柱1方向开设于连接块6的第一滑槽81、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81的第一连接杆82、沿垂直第一滑槽81向上开设于连接块6的第二滑槽83、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83的第二连接杆84和铰接于滑移块表面的转动板85,转动板85覆盖第二滑槽83槽口,第一滑槽81与第二滑槽83连通,第一连接杆8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84的一端以斜面抵接。当两连接块6相互抵接时,两根第一连接杆82的一端相互向远离彼此的一侧推动,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远离第一连接杆82的一侧滑移,此时第二连接杆84将转动板85顶起,直至将转动板85固定在立柱1的内侧壁。

参见图5和图7,连接结构7包括分别设置于相互靠近的两连接块6的左连接部71和右连接部72,通过左连接部71与右连接部72的配合,将两根横梁2相互固定,限制两横梁2沿垂直方向的移动。

参见图5和图7,左连接部71包括一端固定于连接块6的推动杆711和沿推动杆711侧壁竖直向上设有第五滑槽712,右连接部72包括沿垂直立柱1侧壁方向开设于连接块6的第三滑槽721、沿垂直第三滑槽721向上开设于连接块6的第四滑槽722和滑移连接于第四滑槽722的限位块723,推动杆711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限位块723靠近第四滑槽722一端设置有倒角,限位块723与第四滑槽722槽底之间抵接有弹簧725。推动杆711向第三滑槽721槽底滑移,先通过倒角抵接将限位块723向第四滑槽722槽底推动,推动杆711继续推动至第五滑槽712与第四滑槽722处于同一竖线上,限位块723由第四滑槽722进入第五滑槽712内,形成固定。

工作原理:

立柱1通过预埋件固定在墙体内。手动将两横梁2的连接块6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插入立柱1的通槽9内,两根横梁2的侧壁抵接在立柱1的两侧壁上,两根第一连接杆82相互抵接,相背运动,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上运动,同时推动杆711进入第三滑槽721内,通过推动杆711一端的倒角,将限位块723顶入第四滑槽722;第二连接杆84带动转动板85翻转,将转动板85固定在立柱1侧壁,此时,推动杆711抵接在第三滑槽721槽底,第四滑槽722与第五滑槽712位于同一竖直线,限位块723由第四滑槽722进入第五滑槽712,形成对推动杆711的固定,转动板85与横梁2侧壁共同抵接在立柱1上,将两横梁2与立柱1的固定。玻璃幕墙5一端沿限位槽11滑入,抵接在横梁2上,玻璃幕墙5的一侧通过固定结构4与立柱1固定。采用上述方法,将相互靠近的两根横梁2的一端固定在两根横梁2之间的立柱1侧壁,玻璃幕墙5安装在横梁2与立柱1围成区域,实现大面积玻璃幕墙5的安装。横梁2与立柱1的安装过程,操作简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