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1997发布日期:2020-09-23 01:0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是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安装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挖出的土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需要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装置,现有的防护装置多为固定结构,不能够进行折叠,由于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运输。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外侧一体成型连接有四组凸台,所述固定柱上且位于上端两组所述凸台之间和下端两组所述凸台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左侧共同焊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固定柱上且位于中间两组所述凸台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右侧焊接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后侧下端均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杆,所述限位螺栓杆包括螺栓部和光杆部,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与光杆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后侧中部均通过铰接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套接于支撑筒内,所述支撑筒一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筒下端焊接有底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供第一地钉穿过的第一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位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后半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接紧固螺栓相匹配的紧固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第二地钉穿过的第二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前侧面均粘接有反光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进行防护,通过限位螺栓杆将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固定,通过支撑杆和支撑筒对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进行辅助支撑,保证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结构的稳定性;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能够以固定柱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得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能够进行折叠,支撑杆能够收入支撑筒内,支撑杆和支撑筒能够向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折叠,减少占地面积,使得装置便于携带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柱、3凸台、4第一套筒、5第一连接块、6第一防护板、7第二套筒、8第二连接块、9第二防护板、10连接板、11限位螺栓杆、12支撑杆、13支撑筒、14紧固螺栓、15底板、16第一地钉、17第二地钉、18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供第一地钉16穿过的第一通孔,通过第一地钉16固定于地下,可将底座1固定。

底座1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上外侧一体成型连接有四组凸台3,固定柱2上且位于上端两组凸台3之间和下端两组凸台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5,两组第一连接块5左侧共同焊接有第一防护板6,通过第一套筒4在固定柱2上转动,使得第一防护板6能够转动。固定柱2上且位于中间两组凸台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7,第二套筒7右侧焊接有第二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8右侧焊接有第二防护板9,通过第二套筒7在固定柱2上转动,使得第二防护板9能够转动。具体设置时,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8分别位于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7的后半部,使得第二防护板9和第二防护板9均能够旋转90度,进行折叠,减少所占空间,便于携带。

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后侧下端均焊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杆11,限位螺栓杆11包括螺栓部和光杆部,底座1上端开设有与光杆部相匹配的凹槽,使用时,将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旋转至同一平面时,转动限位螺栓杆11,使得限位螺栓杆11向下移动,将限位螺栓杆11的光杆部插进凹槽内,即可将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固定。

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后侧中部均通过铰接座铰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下端套接于支撑筒13内,支撑筒13一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在支撑杆12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接紧固螺栓14相匹配的紧固槽,支撑筒13下端焊接有底板15,底板15上开设有供第二地钉17穿过的第二通孔,通过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对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结构的稳定性。折叠时,可将支撑杆12收进支撑筒13内,减少所占空间,通过旋转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进入支撑杆12上端的紧固槽内,可将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相对固定,防止运输时,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发生相对移动;使用时将支撑筒13向后下方拉至最长点,然后旋转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进入支撑杆12下端的紧固槽内,将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相对固定,将底板15位于底面上端,砸动第二地钉17,使得第二地钉17伸入地下,即可将支撑筒13固定。

具体的,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前侧面均粘接有反光条18,可在夜间起到警示行人的作用。

具体的,使用时,将装置位于基坑前侧,砸动第一地钉16,将其伸入于地下,从而将底座1固定,转动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使得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位于底座1上端,然后转动限位螺栓杆11,使得限位螺栓杆11向下移动,将限位螺栓杆11的光杆部插进凹槽内,即可将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固定,将支撑筒13向后下方拉至最长点,然后旋转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进入支撑杆12下端的紧固槽内,将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相对固定,再将底板15位于底面上端,砸动第二地钉17,使得第二地钉17伸入地下,即可将支撑筒13固定,通过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对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结构的稳定性;折叠时,将第一地钉16和第二地钉17从地下取出,拧松紧固螺栓14,向上移动支撑筒13,将支撑杆12收入支撑筒13内,再拧紧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进入支撑杆12上端的紧固槽内,可将支撑杆12和支撑筒13相对固定,支撑杆12通过铰接座铰接于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后侧,使得支撑杆12和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向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折叠,反向旋转限位螺栓杆11,将限位螺栓杆11向上移动,使得限位螺栓杆11的光杆部脱离凹槽,即可向前侧旋转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将第一防护板6和第二防护板9折叠,便于携带运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