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飘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722发布日期:2020-10-28 11:2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飘窗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飘窗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飘窗模具。



背景技术:

飘窗模具是用于将设计的飘窗结构通过浇注物料一体成型的结构,通常通过浇注混凝土成型,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模具之一。

但是在现有的预制飘窗模具中,浇注时在模具底部承受的压力往往比模具顶部的压力大,造成模具受力不均匀,导致制成的飘窗尺寸不准确,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预制飘窗模具中制成的飘窗尺寸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飘窗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飘窗模具,用于浇注物料以成型飘窗,包括底板、外膜、内膜及至少一顶持组件,所述外膜、内膜及顶持组件定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外膜设于所述内膜外周侧,所述飘窗成型于所述外膜与所述内膜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顶持组件至少设于所述外膜靠近所述底板一端,且所述顶持组件设于所述外膜背离所述内膜一侧,所述顶持组件与所述外膜侧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外膜。

优选地,所述预制飘窗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架,所述至少一固定架一端定位于所述外膜背离所述底板一侧,所述固定架相对一端定位于所述内膜背离所述底板一侧。

优选地,所述预制飘窗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所述制孔件定位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上,用于在成型的飘窗上预留孔位。

优选地,所述外膜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中至少一者设有至少一向所述内膜方向凸起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内膜至少一侧包括至少两个成型板,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

优选地,所述内膜背离所述外膜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顶持组件包括顶持部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定位部可相对所述底板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所述顶持部与所述定位部螺纹连接,所述顶持部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飘窗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在飘窗模具领域,通过在外膜和/或内膜底部设置所述顶持组件,以对模具底部的膜层进行支撑,防止模具底部受力过大而变形,提高了浇注过程中的模具之间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预制飘窗模具制造成型的飘窗的尺寸精度。

2、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背离所述底板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架进行固定,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顶持组件的配合实现对预制飘窗模具的多点固定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预制飘窗模具的稳定性。

3、所述预制飘窗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所述制孔件定位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背离所述底板一端上,用于在成型的飘窗上预留孔位。

4、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之间可拆卸连接,实现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之间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多种尺寸飘窗的制作,使得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5、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内膜在单一侧面设置多个成型板,使得每一成型板具有更小的尺寸,使用时可适配更小尺寸,具有适配性更高的特点。同时,通过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使得每两个拼接的所述成型板之间通过斜面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高。

6、所述内膜背离所述外膜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支撑固定内膜的各个侧面的稳定性。

7、通过设置所述顶持部,转动所述顶持部,以调节所述顶持部相对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的距离,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外膜和/或内膜的支撑。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部可相对所述底板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使得所述定位部可调节不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飘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飘窗模具制出的飘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飘窗模具中顶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制飘窗模具;

11、底板;

12、外膜;121、前侧摸;1211、凸台;122、后侧膜;123、左侧膜;124、右侧膜;

13、内膜;131、成型板;132、加强筋;

14、顶持组件;141、顶持部;142、定位部;

15、固定架;16、制孔件;

100、飘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飘窗模具1,用于浇注物料以成型飘窗100,所述预制飘窗模具1包括底板11、外膜12、内膜13及至少一顶持组件14,所述外膜11、内膜12及顶持组件14定位于所述底板13上,所述外膜11设于所述内膜12外周侧,所述飘窗100成型于所述外膜12与所述内膜1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顶持组件14设于所述外膜12靠近所述底板13一端,且所述顶持组件14设于所述外膜12背离所述内膜11一侧,所述顶持组件14与所述外膜12侧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外膜12。

可以理解,所述顶持组件14还可以设于所述内膜11背离所述外膜12的任一侧,用于支撑内膜11靠近底板13一端,使得所述顶持组件14设于所述预制飘窗模具1的底部,并对模具底部的膜层进行支撑,防止模具底部受力过大而变形,提高了浇注过程中的模具之间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预制飘窗模具1制造成型的飘窗100的尺寸精度。

可以理解,所述顶持组件14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多个,只要可以使多数顶持组件14支撑所述外膜12和/或内膜13的底部并且不影响飘窗100的成型即可,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持组件14的数量为8个,分别设于内膜13及外膜14的四个侧面的底部。

请参阅图3,所述顶持组件14包括顶持部141及定位部142,所述定位部142与所述底板11连接,所述定位部142可相对所述底板11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所述顶持部141与所述定位部142螺纹连接,所述顶持部141与所述外膜12和/或内膜13接触。

具体地,转动所述顶持部141,以调节所述顶持部141相对于所述外膜12和/或内膜13的距离,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外膜12和/或内膜13的支撑。

可以理解,所述定位部142与所述底板1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部142可相对所述底板11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例如,所述定位部142与所述底板11通过滑轨连接,所述定位部142通过滑轨移动,并通过一夹紧装置进行固定;或所述定位部142也可以通过螺栓定位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底板11开设多个孔为,使得所述定位部142可调节不同位置,只要可以使所述定位部142可相对所述底板11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所述预制飘窗模具1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架15,所述至少一固定架15一端定位于所述外膜12背离所述底板11一侧,所述固定架15相对一端定位于所述内膜13背离所述底板11一侧,也即所述内膜13和所述外膜12背离所述底板11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架15进行固定,通过所述固定架15与所述顶持组件14的配合实现对预制飘窗模具1的多点固定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预制飘窗模具1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所述固定架1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5的数量为6个,分别固定所述外膜12与内膜13的四个侧面。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预制飘窗模具1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16,所述制孔件16定位于所述外膜12和/或内膜13背离所述底板11一端上,用于在成型的飘窗100上预留孔位。

可以理解,所述制孔件16为位于所述外膜12和/或内膜13背离所述底板11一端的延伸结构,用于延伸至外膜12与内膜13之间的空间内,通过一预制的柱状结构向下延伸,使得在浇注物料时,通过该柱状结构在成型的飘窗100上留下与所述柱体匹配的孔位,该孔位可以是通孔或沉头孔,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外膜1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多种不同位置的孔位,实现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之间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多种尺寸飘窗100的制作,使得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具体地,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中至少一者设有至少一向所述内膜13方向凸起的凸台1211,所述凸台1211用于在飘窗100上形成不同的阶梯状结构,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所述凸台1211的位置和大小。

可以理解,所述左侧膜123、前侧膜121、右侧膜124及后侧膜122均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槽钢拼接固定组成,用户可根据需要调整槽钢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形成所述凸台1211,凸台1211的结构不做限定,用户可根据需要调整多个所述凸台1211的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内膜13至少一侧包括至少两个成型板131,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131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所述成型板131用于与注入的物料接触成型。所述内膜13在单一侧面设置多个成型板131,使得每一成型板131具有更小的尺寸,使用时可适配更小尺寸,具有适配性更高的特点。同时,通过两个成型板131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使得每两个拼接的所述成型板131之间通过斜面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高。

可以理解,所述成型板131在所述内膜13的一侧设置的数量为3块,也可以为4块、5块或者多块,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内膜13背离所述外膜12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132,所述加强筋用于支撑固定内膜13的各个侧面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32的数量为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飘窗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在飘窗模具领域,通过在外膜和/或内膜底部设置所述顶持组件,以对模具底部的膜层进行支撑,防止模具底部受力过大而变形,提高了浇注过程中的模具之间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预制飘窗模具制造成型的飘窗的尺寸精度。

2、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背离所述底板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架进行固定,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顶持组件的配合实现对预制飘窗模具的多点固定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预制飘窗模具的稳定性。

3、所述预制飘窗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所述制孔件定位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背离所述底板一端上,用于在成型的飘窗上预留孔位。

4、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之间可拆卸连接,实现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之间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多种尺寸飘窗的制作,使得所述左侧膜、前侧膜、右侧膜及后侧膜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5、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内膜在单一侧面设置多个成型板,使得每一成型板具有更小的尺寸,使用时可适配更小尺寸,具有适配性更高的特点。同时,通过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使得每两个拼接的所述成型板之间通过斜面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高。

6、所述内膜背离所述外膜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支撑固定内膜的各个侧面的稳定性。

7、通过设置所述顶持部,转动所述顶持部,以调节所述顶持部相对于所述外膜和/或内膜的距离,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外膜和/或内膜的支撑。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部可相对所述底板移动至任意位置并固定,使得所述定位部可调节不同位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