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02611发布日期:2020-05-12 15:5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主要通过加工厂预制结构构件,现场拼接,并通过各种施工方式保证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而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在节点附近的区域由于其混凝土部分多数为后浇混凝土,在浇筑结束后后浇混凝土收缩,加上混凝土受较大的弯矩作用,在实际建成后容易出现开裂问题。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开裂问题将大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提升该处的抗裂性能对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所述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有利于防止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在节点附近的负弯矩区开裂,且施工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包括: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由普通混凝土制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吊装在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上,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钢筋,其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与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相交的区域形成为节点区,在所述节点区所述第二钢筋互相搭接,且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钢筋邻近所述节点区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后浇段,所述后浇段包括浇筑于所述节点区以及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区域的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通过在第二钢筋的邻近节点区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可以将第二钢筋与高性能混凝土隔离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二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之间粘结,断绝了第二钢筋和后浇段混凝土之间的传力,使得第二钢筋受力均匀,成为拉力的主要承担部分,同时不会将内部的拉力传递给高性能混凝土,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应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件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且所述隔离件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或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橡胶件或者聚乙烯类塑料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的开口,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并由带状部件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为缠绕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塑料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还包括: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与所述节点区相连,且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与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由普通混凝土制成;其中,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于所述普通混凝土,所述高性能混凝土包括uhpc和ecc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s1:施工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步骤s2: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到设计指定位置;步骤s3:在节点区搭接第二钢筋;步骤s4:在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钢筋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外侧设置隔离件;步骤s5:支模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后浇段;步骤s6:施工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其中,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所述高性能混凝土包括uhpc和ecc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且所述隔离件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或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橡胶件或者聚乙烯类塑料件,其中,所述隔离件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的开口,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或者,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并由带状部件固定;或者,所述隔离件为缠绕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塑料件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通过“抗放结合”“物尽其用”的新思路,局部破坏钢筋(例如第二钢筋等)与混凝土(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等)之间的粘结,断绝了所述钢筋与所述混凝土之间的传力,使得所述钢筋受力均匀,成为拉力的主要承担部分,同时不会将内部的拉力传递给混凝土,从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应力。

其二,通过在易开裂的位置使用高抗拉性能的混凝土,提高了该处的抗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造价较高,但将其应用在适当的位置,既大大提高了抗裂性能,又不会过多提高造价。

其三,低弹模材料件的隔离件价格低廉,施工时不需要过多的额外工作,易于保证工程质量。

其四,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方案,受力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不会对施工、造价等产生过多的影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沿a-a线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

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

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第一钢筋11,

普通混凝土2,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第二钢筋31,

节点区4,隔离件5,后浇段6,高性能混凝土7,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所述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采用局部无粘结技术,具有受力分配合理、物尽其用、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优点。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包括: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以及后浇段6。

具体而言,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11,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由普通混凝土2制成。例如,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具有第一钢筋11,第一钢筋1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钢筋11可以包括多个(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第一钢筋11可以沿周向间隔开布置,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可以由普通混凝土2制成,这样有利于控制成本。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吊装在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钢筋31,其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相交的区域形成为节点区4,在所述节点区4,第二钢筋31互相搭接,且位于顶部的第二钢筋31邻近节点区4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5。

例如,在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上可以吊装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具有第二钢筋31,第二钢筋31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相交的区域可以形成为节点区4,在所述节点区4,第二钢筋31互相搭接,并且,位于顶部的第二钢筋31邻近节点区4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5。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不是一个整体,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可以包括两个梁板,一般是左边有一个,右边有一个,其中,每个梁板在端部都外伸一段钢筋(例如第二钢筋31),然后把梁板搭在柱子上,搭接这两个梁板的第二钢筋31。

后浇段6包括浇筑于节点区4以及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的高性能混凝土7。例如,后浇段6可以包括节点区4以及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所述后浇段6可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7进行浇筑。由此,通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7浇筑后浇段6,有利于提高后浇段6处的抗拉性能,并且将高性能混凝土7应用在后浇段6,既大大提高了抗裂性能,又不会过多提高造价。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可以超出隔离件5的最外端的位置处,或者,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可以与隔离件5的最外端的位置处平齐。这里的“外端”指的是隔离件5远离节点区4的一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的描述只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对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实际应用中邻近节点区4的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应性设置,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通过在位于顶部的第二钢筋31邻近节点区4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5,可以将第二钢筋31与高性能混凝土7隔离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二钢筋31和高性能混凝土7之间粘结,断绝了第二钢筋31和后浇段混凝土之间的传力,使得第二钢筋31受力均匀,成为拉力的主要承担部分,同时不会将内部的拉力传递给高性能混凝土7,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7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有利于防止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3在节点区附近的负弯矩区开裂,且施工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隔离件5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并且隔离件5的弹性模量低于普通混凝土2的弹性模量或高性能混凝土7的弹性模量。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并且隔离件5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普通混凝土2的弹性模量。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并且隔离件5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高性能混凝土7的弹性模量。

进一步地,隔离件5可以为橡胶件或者聚乙烯类塑料件。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为橡胶件例如高性能橡胶件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也可以为聚乙烯类塑料件。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离件5的弹性模量可以远低于普通混凝土2的弹性模量或高性能混凝土7的弹性模量。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概是30gpa,隔离件5(例如橡胶件)的弹性模量大概是0.01gp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中隔离件5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沿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套管的开口,所述套管适于通过开口扣设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

例如,隔离件5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隔离件5可以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以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可以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设置,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并由带状部件固定。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为分体式的结构,隔离件5可以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可以由带状部件进行固定。这样,通过所述带状部件可以将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固定在第二钢筋31的外侧,可靠性好。

其中,所述带状部件可以为例如胶带、绳子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的结构可以对称,例如,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的结构可以相同;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5为缠绕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塑料件层。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离件5可以为缠绕于第二钢筋31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者塑料件层。所述橡胶件层或者所述塑料件层可以包括缠绕在第二钢筋31外侧的一圈或多圈,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隔离件5的具体结构的描述只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还可以包括: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与节点区4相连,且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由普通混凝土2制成。例如,参照图1,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可以设于节点区4的上方,并且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8可以由普通混凝土2制成,这样有利于控制成本。

高性能混凝土7的抗拉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2,高性能混凝土7可以包括uhpc和ecc中的一种。例如,高性能混凝土7的抗拉强度可以高于普通混凝土2,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性能混凝土7可以包括uhpc;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性能混凝土7可以包括ecc。

其中,uhpc,即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超高性能混凝土,也称作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powderconcrete),是过去三十年中具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实现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

uh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的超高强水泥基材料。它的基本配制原理是:通过提高组分的细度与活性,不使用粗骨料,使材料内部的缺陷(孔隙与微裂缝)减到最少,以获得超高强度与高耐久性。

uhpc堪称耐久性很好的工程材料,适当配筋的uhpc力学性能接近刚结构,同时uhpc具有优良的耐磨、抗爆性能。因此,uhpc特别适合用于大跨径桥梁、抗爆结构(军事工程、银行金库等)和薄壁结构,以及用在高磨蚀、高腐蚀环境。目前,uhpc已经在一些实际工程中应用,如大跨径人行天桥、公路铁路桥梁、薄壁筒仓、核废料罐、钢索锚固加强板、atm机保护壳等等。

ecc,即engineeredcementitiouscomposite,工程用水泥基增强复合材料,它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延展性和严格的裂缝宽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100,通过在位于顶部的第二钢筋31邻近节点区4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5,可以将第二钢筋31与高性能混凝土7隔离开,从而可以防止第二钢筋31和高性能混凝土7之间粘结,断绝了第二钢筋31和后浇段混凝土之间的传力,使得第二钢筋31受力均匀,成为拉力的主要承担部分,同时不会将内部的拉力传递给高性能混凝土7,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7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s1:施工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步骤s2: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到设计指定位置;步骤s3:在节点区搭接第二钢筋;步骤s4:在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钢筋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外侧设置隔离件;步骤s5:支模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后浇段;步骤s6:施工上层钢筋混凝土柱墙。

其中,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所述高性能混凝土包括uhpc和ecc中的一种。

这里,所述后浇段可以包括节点区以及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且所述隔离件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或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并且隔离件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并且隔离件的弹性模量可以低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橡胶件或者聚乙烯类塑料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为橡胶件例如高性能橡胶件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也可以为聚乙烯类塑料件。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离件的弹性模量可以远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或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概是30gpa,隔离件(例如橡胶件)的弹性模量大概是0.01gp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其中,所述隔离件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的开口,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隔离件可以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以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可以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设置,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第二钢筋的外侧。

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并由带状部件固定。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为分体式的结构,隔离件可以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第二钢筋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可以由带状部件进行固定。这样,通过所述带状部件可以将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固定在第二钢筋的外侧,可靠性好。

其中,所述带状部件可以为例如胶带、绳子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的结构可以对称例如,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的结构可以相同;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为缠绕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塑料件层。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可以包括缠绕于第二钢筋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者塑料件层。所述橡胶件层或者所述塑料件层可以包括缠绕在第二钢筋外侧的一圈或多圈,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通过“抗放结合”“物尽其用”的新思路,局部破坏钢筋(例如第二钢筋等)与混凝土(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等)之间的粘结,断绝了所述钢筋与所述混凝土之间的传力,使得所述钢筋受力均匀,成为拉力的主要承担部分,同时不会将内部的拉力传递给混凝土,从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应力。

其二,通过在易开裂的位置使用高抗拉性能的混凝土,提高了该处的抗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造价较高,但将其应用在适当的位置,既大大提高了抗裂性能,又不会过多提高造价。

其三,低弹模材料件的隔离件价格低廉,施工时不需要过多的额外工作,易于保证工程质量。

其四,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方案,受力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不会对施工、造价等产生过多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所述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关键步骤:首先施工下层结构柱墙,当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将节点区钢筋进行搭接(例如,将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搭接),然后在邻近节点区的位于顶部的第二钢筋的外侧设置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有利于保证钢筋和后浇混凝土之间不粘结,最后采用抗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节点(例如后浇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采用局部无粘结技术,通过破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第二钢筋与后浇段的粘结,避免第二钢筋的拉应力传递至混凝土,从而减少混凝土内拉应力,同时在负弯矩区使用抗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提高该部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综合提升其抗裂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方法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