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2593发布日期:2020-05-12 15: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防潮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潮建筑物。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雨水较多,空气潮湿,长期处于潮湿空气中的建筑容易受潮,从而造成墙体腐蚀、脱落、发霉等情况,影响建筑的美观,且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建筑物中设置吸湿层来防止建筑物潮湿,但吸湿层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防潮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吸湿层逐渐饱和,吸湿层不再能解决建筑物潮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建筑物难以长时间防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潮建筑物,包括墙体、屋顶和地板,所述防潮建筑物还包括: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墙体、所述屋顶和所述地板中,所述腔体结构为连通结构;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所述进风装置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引入所述腔体结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连通所述腔体结构与室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潮建筑物,在地板、墙体和屋顶中设置腔体结构,进风装置和排风管分别于腔体结构连通,通过进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到腔体结构中,并通过排气口将空气排出,从而使腔体结构中的空气流动,防止地板、墙体和屋顶潮湿,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潮建筑物,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回风管路,所述回风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排风管与所述进风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潮建筑物还包括: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腔体结构与室内;

回风口,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腔体结构与室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潮建筑物还包括:

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所述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

回风口风量调节装置,所述回风口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回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潮建筑物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的尾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风管,所述风管贯穿于所述进风装置,所述风管的一端为进风口,所述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风机模块,所述风机模块设置在所述风管的所述一端;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设置在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腔体结构之间;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除湿模块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结构包括:第一空腔层,所述第一空腔层设置在所述地板中;第二空腔层,所述第二空腔层设置在所述墙体中,所述第二空腔层与所述第一空腔层连通;第三空腔层,所述第三空腔层设置在所述屋顶中,所述第三空腔层与所述第二空腔层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还包括:第一装饰层;加热层,所述第一空腔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和所述加热层之间;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和所述加热层之间;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还包括:第二装饰层;第二基层,所述第二空腔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中间;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中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屋顶还包括:第三装饰层;第三基层,所述第三空腔层设置在所述第三装饰层和所述第三基层的中间;第三肋板,所述第三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三装饰层和所述第三基层的中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潮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潮建筑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地板、11:第一装饰层、12:加热层、13:第一肋板、14:第一基层;

20:墙体、21:排风管、22:出风口、23:回风口、24:出风口调节装置、25:回风口调节装置、26:第二装饰层、27:第二基层、28:第二肋板;

30:屋顶、31:第三装饰层、32:第三基层;

40:腔体结构、41:第一空腔层、42:第二空腔层、43:第三空腔层;

50:进风装置、51:风管、511:进风口、52:风机模块、53:除湿模块、54:净化模块;

60:回风管路;

70:室内;

8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潮建筑物,包括地板10、墙体20、屋顶30、腔体结构40、进风装置50和排风管21,其中,腔体结构40设置在地板10、墙体20和屋顶30中,腔体结构40为连通结构;进风装置50与腔体结构40连通,进风装置50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引入腔体结构40;排风管21连通腔体结构40与室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潮建筑物,在地板10、墙体20和屋顶30中设置腔体结构40,进风装置50和排风管21分别与腔体结构40连通,通过进风装置50将室外空气引入到腔体结构40中,并通过排气口26将空气排出,从而使腔体结构40中的空气流动,防止地板10、墙体20和屋顶30潮湿,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进风装置50和排风管21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墙体20的上端、下端或者中部,优选地,将进风装置50和排风管21设置在防潮建筑物的两侧,且将进风装置50设置在墙体20的上端、排风管21设置在墙体20的下端或者将进风装置50设置在墙体20的下端、排风管21设置在墙体20的上端,以使室外空气尽量流过腔体结构40的每个角落,保证防潮建筑物不会发生潮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潮建筑物还包括回风管路60,回风管路60的两端分别连接排风管21与进风装置50。室外空气由进风系统50进入腔体结构40中,经由排风管21排出腔体结构40,回风管路60将排风管21排出的空气引回进风装置50,从而使空气在腔体结构40中循环。另外,在回风管路60上设有风量调节阀门(图中未示出),以便于控制回风管路60的风量,通过风量调节阀门关闭或开启还可以断开或连通排气管21和回风管路60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潮建筑物还包括出风口22和回风口23,出风口22设置在墙体20上,出风口22连通腔体结构40与室内70,回风口23设置在墙体20上,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23回到腔体结构40中,通过在墙体20上设置进风口21和回风口23,使进入腔体结构40的空气能够从进风口21流入室内70,并由回风口23再流回腔体结构40中,最终流入排风管21,从而使室内70的空气流通,实现新风系统的功能。

进一步地,防潮建筑物还包括: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4和回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5,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4设置在出风口22,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4用于调节出风口22的风量大小,回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5设置在回风口23,回风口调节装置25用于调节回风口23的风量大小,通过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4和回风口风量调节装置25调节进入室内70空气的风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潮建筑物还包括阀门80,阀门80设置在排风管21的尾端,通过开启阀门80可以使室内排出的空气从排风管21排出室外,调节阀门80可以调节排出室外的气体量,关闭阀门80后可以打开风量调节阀门使室内排出的气体从回风管路60回到进风装置50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潮建筑物还包括排风装置,排风装置与排风管21连接,阀门80设置在排风装置与回风管路60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风装置50包括:风管51、风机模块52、除湿模块53和净化模块54,风管51贯穿于进风装置50,风管51的一端为进风口511,风管51的另一端与腔体结构40连通;风机模块52,风机模块52设置在风管51的一端,风机模块52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引入腔体结构40;除湿模块53设置在风机模块52和腔体结构40之间,除湿模块53用于对引入的空气进行除湿,以保证将干燥的空气引入腔体结构40内。

进一步地,进风装置50还包括净化模块54,净化模块54设置在风机模块52与除湿模块53之间,净化模块54用于净化进入室内的空气,具体地,净化模块可以是除霾装置或者等离子净化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风装置50还包括杀菌模块(图中未示出),杀菌模块设置在除湿模块53之前,杀菌模块用于对引入室内70的空气进行杀菌,以保证引入无菌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腔体结构40包括:第一空腔层41、第二空腔层42和第三空腔层43,其中,第一空腔层41设置在地板10中,第二空腔层42设置在墙体20中,第三空腔层43设置在屋顶30中,第一空腔层41与第二空腔层42连通,第二空腔层42与第三空腔层43连通,以保证地板10、墙体20和屋顶30都能够通风,防止地板10、墙体20和屋顶30潮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地板10还包括:第一装饰层11、加热层12、第一肋板13和第一基层14,其中第一空腔层41设置在第一装饰层11和加热层12之间,第一肋板13的一端与第一装饰层11连接,第一肋板13的另一端与热层12连接,第一肋板13用于支撑第一装饰层11,保证第一装饰层11的强度,第一基层14设置在加热层12的下方,加热层12用于对第一空腔层41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在冬天可以作为地暖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墙体20还包括:第二装饰层26和第二基层27,第二空腔层42设置在第二装饰层26和第二基层27的中间,第二肋板28支撑在第二装饰层26和第二基层27的中间,用于保证墙体20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屋顶30还包括:第三装饰层31和第三基层32,第三空腔层43设置在第三装饰层31和第三基层32的中间,第三肋板(图中未示出)支撑在第三装饰层31和第三基层32的中间,用于连接第三装饰层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防潮建筑物的大小可以设置一个出风口22,也可以设置多个出风口2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防潮建筑物的大小可以设置一个回风口23,也可以设置多个回风口23。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