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6506发布日期:2020-07-04 04:4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鞍形屋面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网架、钢桁架、斜拉网壳、拱支网壳等。张拉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与传统体育场屋盖结构形式相比,有如下具体优势: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充分利用了索的抗拉、压杆抗压、环梁受压承载能力,建筑效果更加轻盈、流畅、动感,自重轻、便于运输、工业制造和装配,耗材少、可持续性发展等等。由于其自身优势,在近些年的体育建筑作品中频繁得到应用。

在双鞍形屋面的张拉结构中,屋面排水直接影响着屋面的使用安全性,一方面,雨水在天沟内过度聚集会增加屋面的重量,加大屋面的载荷;另一方面,天沟内长时间过量积水,容易造成天沟和其他钢结构件的腐蚀。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装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性能良好的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包括天沟、集水井及连通所述天沟和所述集水井的溢流管道,所述天沟设置于所述双鞍形屋面内外两侧,所述天沟的侧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溢水口,所述溢流管道安装于所述溢水口上,所述溢流管道的截面呈矩形,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不锈钢板层、保温岩棉层及镀锌钢板层,所述集水井底端设置有虹吸漏斗。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道与所述溢水口连接的一端向外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天沟的侧壁满焊。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板层的厚度为3mm;所述保温岩棉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镀锌钢板层的厚度为1.5mm。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道的四个边角处还设有四根镀锌钢管,所述镀锌钢板层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镀锌钢管上,所述镀锌钢管为100*100*4的方形管。

优选的,所述屋面内天沟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0.6mm厚压型铝板、15mm厚三元乙丙垫片、0.3mm厚隔汽膜、150mm厚保温玻璃棉、5mm厚三元乙丙隔热垫片、0.6mm厚压型铝板、2.0mm厚铝单板、1.5mm厚epdm黑色防水卷材、1.5mm厚epdm白色防水卷材、2mm厚u型穿孔铝板;所述屋面外天沟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3mm厚不锈钢天沟、1.5mm厚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及150mm厚玻璃棉。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道末端沿竖直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溢流管道末端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溢流管道外周边的铝合金格栅及固定于所述铝合金格栅的铝格栅,所述铝格栅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格栅和所述铝格栅表面均采用氟碳喷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中,包括天沟、集水井及连通所述天沟和所述集水井的溢流管道,所述天沟设置于所述双鞍形屋面内外两侧,所述天沟的侧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溢水口,所述溢流管道安装于所述溢水口上,所述溢流管道的截面呈矩形,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不锈钢板层、保温岩棉层及镀锌钢板层,所述集水井底端设置有虹吸漏斗,所述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排水系统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溢流管道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屋面内天沟溢水口的节点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屋面外天沟溢水口的节点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屋面内天沟上溢水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屋面外天沟上溢水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100,包括天沟10、溢流管道20及集水井30,所述溢流管道20连通所述天沟10和所述集水井30。

所述天沟10设置于所述双鞍形屋面内外两侧,具体的,所述天沟包括屋面内天沟110和屋面外天沟120。

所述屋面内天沟110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0.6mm厚压型铝板、15mm厚三元乙丙垫片、0.3mm厚隔汽膜、150mm厚保温玻璃棉、5mm厚三元乙丙隔热垫片、0.6mm厚压型铝板、2.0mm厚铝单板、1.5mm厚epdm黑色防水卷材、1.5mm厚epdm白色防水卷材、2mm厚u型穿孔铝板。其中,所述压型铝板作为支撑层;所述隔汽膜作为防潮层;所述保温玻璃棉作为保温层,其采用三道错缝铺设,容重32kg/立方;所述铝单板作为找平层;所述黑色防水卷材和所述白色防水卷材均作为防水层,需要进行满粘;所述u型穿孔铝板作为防火覆盖层,其穿孔率为10%。

所述屋面外天沟120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3mm厚不锈钢天沟、1.5mm厚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及150mm厚玻璃棉。

所述天沟10的侧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溢水口11,即所述屋面内天沟110和所述屋面外天沟120上均设有所述溢水口11。优选的,所述溢水口11距离所述天沟10集水面的高度为180-220mm。当所述天沟10内的水位低于溢水口11时,雨水从所述天沟10内直接排除进入屋面排水系统内,当所述天沟10内的水位或高于所述溢水口11时,一部分雨水从所述天沟10内直接排除,另一部分雨水从所述溢水口11内排除,加大了所述天沟10的排水能力,避免了雨水的过度聚集。

所述溢流管道20安装于所述溢水口11上,用于将所述天沟10内溢出的雨水疏导至所述集水井30内。

所述溢流管道20的截面呈矩形,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不锈钢板层210、保温岩棉层220及镀锌钢板层230,其中,所述不锈钢板层210的厚度为3mm;所述保温岩棉层220的厚度为100mm;所述镀锌钢板层230的厚度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道20的四个边角处还设有四根镀锌钢管240,所述镀锌钢板层210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镀锌钢管240上,从而实现所述溢流管道20的整体固定。优选的,所述镀锌钢管为100*100*4的方形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道20与所述溢水口11连接的一端向外设有翻边21,所述翻边21与所述天沟10的侧壁满焊,可以保证所述溢流管道20与所述天沟10的连接牢靠性,避免漏水。

所述溢流管道20末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溢流管道20末端的排水装置40,所述排水装置40包括设置于所述溢流管道20外周边的铝合金格栅41及固定于所述铝合金格栅的铝格栅42,所述铝格栅4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30-60°,可以缓冲所述溢流管道20内水流的冲击力,避免对其他管道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格栅41和所述铝格栅42表面均采用氟碳喷涂,防腐性能良好。

所述集水井30的底端设有虹吸漏斗31,所述虹吸漏斗31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所述集水井30内的水抽出,避免雨水的过度聚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中,包括天沟、集水井及连通所述天沟和所述集水井的溢流管道,所述天沟设置于所述双鞍形屋面内外两侧,所述天沟的侧壁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溢水口,所述溢流管道安装于所述溢水口上,所述溢流管道的截面呈矩形,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不锈钢板层、保温岩棉层及镀锌钢板层,所述集水井底端设置有虹吸漏斗,所述双鞍形屋面溢流系统的排水系统良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