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7296发布日期:2020-12-22 13:5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尤其涉及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经济发展,乡村生态发展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因此,乡村传统建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乡村传统建材主要有:竹材、生土等,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乡村建筑垃圾日益增长,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迫在眉睫。

竹材一直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竹材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特别重要的是竹材生长周期短,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为了适应现代工程建设需求,人们在传统竹材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绿色环保的新型建材-重组竹。重组竹是将原竹经疏解、碳化、浸胶和压制而成的,和传统竹木材相比,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生土也是我国传统建材之一,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建材,但传统的生土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将传统生土与现代胶凝材料结合,形成新型生态材料,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城镇化快速发展必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该剪力墙运用竹材、生土和建筑垃圾制备的新型墙体,该墙体实现环保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剪保温性能。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包括

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重组竹板和第二重组竹板,所述第一重组竹板和第二重组竹板之间设置有设定间距,所述第一重组竹板为外墙,所述第二重组竹板为内墙;

在所述第一重组竹板和第二重组竹板之间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工字型剪力墙骨架包括第三重组竹板、第四重组竹板和中间重组竹板,所述第三重组竹板和第四重组竹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重组竹板和第四重组竹板垂直第一重组竹板;所述中间重组竹板垂直第三重组竹板设置在第三重组竹板和第四重组竹板之间,所述中间重组竹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中间重组竹板相互平行;

在所述第一重组竹板与第二重组竹板之间设置有三层填充材料,由靠近第一重组竹板向靠近第二重组竹板依次为第一混合土层、防结露层和第二混合土层,所述防结露层包括生石灰层和保温棉;

所述第一混合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水泥10~20份、

生土30~40份、

石膏5~10份、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20~30份、

建筑垃圾再生粉体10~20份、

聚合物3~5份、

减水剂1~2份、

缓凝剂3~8份、

防水剂1~2份、

竹纤维1~2份、

秸秆纤维1~2份、

防水材料1~2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水泥10~20份、

生土30~40份、

石膏5~10份、

建筑垃圾再生粉体10~20份、

聚合物3~5份、

减水剂1~2份、

缓凝剂3~8份、

防水剂1~2份、

竹纤维1~2份、

秸秆纤维1~2份、

防水材料1~2份。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是硫酸铝水泥,生土为自然界黏土或黄土,石膏为工业废弃物混合石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废弃混凝土、黏土砖破碎而成,建筑垃圾再生粉体是由废弃混凝土、黏土砖破碎再研磨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物为聚丙烯酸酯类,减水剂为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缓凝剂为硼砂或硼酸,激发剂为氢氧化钠,防水剂为硫酸钙或硅酸钠。

进一步的,竹纤维为毛竹疏解、干燥、破碎形成的纤维,秸秆纤维为农作物秸秆干燥、破碎形成的纤维。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重组竹板一侧开设有由防结露层通向室外的孔,孔洞设有阀门,此阀门在晴天打开,通风干燥防结露层,或者连接通风设备,干燥防结露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结露层置于中间重组竹板之间。

进一步的,在相邻两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斜支撑,所述斜支撑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重组竹加工成薄板并用连接件和螺栓将其组装成工字型剪力墙骨架,将第一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吊装就位,用连接件将工字型剪力墙骨架上下端与梁锚固,然后间隔设定距离安装第二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工字型剪力墙骨架骨架之间用斜支撑连接加固;

s02将重组竹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在第一重组竹板上方开设一个圆孔,在圆孔上安装带有阀门的圆管,在板上安装吊装连接件,吊装并用螺栓将其与工字型剪力墙骨架连接锚固;

s03在靠近第一重组竹板的一侧浇筑填充第一混合土,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

s04在靠近第二重组竹板的一侧浇筑填充第二混合土,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

s05在工字型剪力墙骨架的两中间重组竹板之间设置防结露层,并平直延伸至两相邻工字型剪力墙骨架之间区域;

s06在防结露层底部安装导流槽。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1.利用重组竹做剪力墙骨架,承载性能好、抗震性能好;利用重组竹板作剪力墙的面板,抗剪能力强,舒适性好;2.利用生土和建筑垃圾再生材作剪力墙内部填充材料,保温隔热、隔声,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建材和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3.将秸秆回收再利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4.将多种材料复合,充分利用材料的优势互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图。

图2为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与图1所对应的a-a剖面图。

图3为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中骨架图。

图中:1、第一重组竹板,2、第二重组竹板,3、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01、第三重组竹板,302、第四重组竹板,303、中间重组竹板,4、第一混合土层,5、保温棉,6、生石灰,7、斜支撑,8、孔,9、导水槽,10、第二混合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中的一种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包括:第一重组竹板1(作为墙的外侧板)、第二重组竹板2(作为墙的内侧板)、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金属导水槽9、防结露层、第一混合土层4、第二混合土层。

所述第一重组竹板1和第二重组竹板2是由重组竹制作成的板材。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是由重组竹制成的截面为工字型的构件,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包括第三重组竹板301、第四重组竹板302和中间重组竹板303,第三重组竹板301和第四重组竹板302相对设置,且第三重组竹板301和第四重组竹板302垂直第一重组竹板1;中间重组竹板303垂直第三重组竹板301设置在第三重组竹板301和第四重组竹板302之间,中间重组竹板30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中间重组竹板303相互平行;先由工字型重组竹构件组成剪力墙骨架,承载着剪力墙受到的竖向和横向荷载,在骨架之间用斜支撑7连接加固,第一重组竹板1和第二重组竹板2以相对方向分别与工字型重组竹构件件用螺栓相连,形成剪力墙框架,在第一重组竹板1与相对的中间重组竹板303之间填充第一混合土层4,并以平行第一重组竹板1的方向延伸至两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之间,在第二重组竹板2与相对的中间重组竹板303之间填充第二混合土层,并以平行第二重组竹板2的方向延伸至两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之间,在两个中间重组竹板303之间设置填充防结露层,在两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之间,防结露层连接第一混合土层4和第二混合土层。

在防结露层底部设有导流槽,导流结露产生的水。剪力墙板的四周设有预埋件,用于与梁柱连接。

第一混合土层4由快凝快硬水泥、生土、石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建筑垃圾再生粉体、聚合物、减水剂、缓凝剂、激发剂、防水剂、竹纤维、秸秆纤维、防水层组成。各组成材料按质量比如下:水泥10%~20%、生土30%~40%、石膏5%~10%、建筑垃圾再生骨料20%~30%、建筑垃圾再生粉体10%~20%、聚合物3%~5%、减水剂1%~2%、缓凝剂3%~8%、防水剂1%~2%、竹纤维1%~2%、秸秆纤维1%~2%、表面防水层材料1%~2%。

第二混合土层由快凝快硬水泥、生土、石膏、建筑垃圾再生粉体、聚合物、减水剂、缓凝剂、激发剂、防水剂、竹纤维、秸秆纤维、防水层组成。各组成材料按质量比如下:水泥10%~20%、生土30%~40%、石膏5%~10%、建筑垃圾再生粉体10%~20%、聚合物3%~5%、减水剂1%~2%、缓凝剂3%~8%、防水剂1%~2%、竹纤维1%~2%、秸秆纤维1%~2%、表面防水层材料1%~2%。

快凝快硬水泥是硫酸铝水泥,生土为自然界黏土或黄土,石膏为工业废弃物混合石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废弃混凝土、黏土砖等破碎而成,建筑垃圾再生粉体是由废弃混凝土、黏土砖等破碎再研磨而成,聚合物为聚丙烯酸酯类,减水剂为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缓凝剂为硼砂或硼酸,激发剂为氢氧化钠,防水剂为硫酸钙或硅酸钠,竹纤维为毛竹疏解、干燥、破碎形成的纤维,秸秆纤维为农作物秸秆干燥、破碎形成的纤维,防水层为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防结露层包括保温棉层5和石灰层,靠近第二重组竹板2一侧铺有保温棉,靠近第一重组竹板1一侧填装生石灰6作为干燥剂,并在靠第一重组竹板1一侧上方开一个与室外联通的孔8,孔8洞设有阀门,此阀门在晴天打开,通风干燥防结露层,或者连接通风设备,干燥防结露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的重组竹保温防结露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重组竹加工成薄板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用连接件和螺栓将其组装成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将第一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吊装就位,用连接件将工字型剪力墙骨架上下端与梁锚固,然后间隔500mm安装第二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骨架之间应用斜支撑7连接加固。

s02将重组竹内板和外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在外板上方开设一个圆孔8,在圆孔8上安装带有阀门的圆管,在板上安装吊装连接件,吊装并用螺栓将其与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骨架连接锚固。

s03在靠外板一侧空洞内浇筑填充第一混合土层4,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

s04在靠内板一侧空洞内浇筑填充第二混合土层,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

s05在剪力墙板中间空心处设置防结露层,在靠第二重组竹板2一侧铺装保温棉,在靠第一重组竹板1一侧铺装生石灰6,在底部安装导流槽。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剪力墙不仅充分利用了重组竹优异的力学性能特点和良好的视觉舒适感,而且通过将生土与建筑垃圾再生材复合利用,形成保温隔热、隔音、防止结露的剪力墙体系。

本发明与现有国内外剪力墙相比,其显著的技术优点:1.利用重组竹做剪力墙骨架,承载性能好、抗震性能好;利用重组竹板作剪力墙的面板,抗剪能力强,舒适性好;2.利用生土和建筑垃圾再生材作剪力墙内部填充材料,保温隔热、隔声,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建材和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3.将秸秆回收再利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4.将多种材料复合,充分利用材料的优势互补功能。

实施例1

将重组竹加工成厚度为20mm薄板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用连接件和螺栓将其组装成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宽度240mm,高度根据现场梁间距离而定,将第一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吊装就位,用连接件将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上下端与梁锚固,然后间隔500mm安装第二个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之间应用斜支撑7连接加固。将重组竹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厚度20mm,在外板上方开设一个圆孔8,在圆孔8上安装带有阀门的圆管,吊装并用螺栓将其与工字型剪力墙骨架3连接锚固,形成剪力墙完整的框架。

制作第一混合土层4,取快凝快硬水泥、生土、石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建筑垃圾再生粉体、聚合物、减水剂、缓凝剂、激发剂、防水剂、竹纤维、秸秆纤维、等原材。各组成材料按质量比如下:快凝快硬水泥20%、生土30%、石膏5%、建筑垃圾再生骨料20%、建筑垃圾再生粉体10%、聚合物3%、减水剂2%、缓凝剂3%、防水剂2%、竹纤维2%、秸秆纤维1%、防水材料2%。在靠外板一侧空洞内浇筑填充第一混合土层4,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

制作第二混合土层,取快凝快硬水泥、生土、石膏、建筑垃圾再生粉体、聚合物、减水剂、缓凝剂、激发剂、防水剂、竹纤维、秸秆纤维、防水层等原材。各组成材料按质量比如下:水泥20%、生土32%、石膏10%、建筑垃圾再生粉体20%、聚合物5%、减水剂2%、缓凝剂3%、防水剂2%、竹纤维2%、秸秆纤维2%、表面防水层材料2%。

在靠第一重组竹板1一侧空洞内浇筑填充第一混合土,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在靠第二重组竹板2一侧空洞内浇筑填充第二混合土,夯实、自然养护待其凝结硬化。在两中间重组竹板303之间设置防结露层,在底部安装导流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所作的任何变化和更改,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