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8456发布日期:2021-01-15 13:5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组合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结构体系中,梁主要有纯钢梁、型钢混凝土梁、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根合的组合梁等形式。

纯钢梁主要为工字型、h型和箱型形式,不包含任何混凝土,存在用钢量大,钢梁刚度弱的缺点。型钢混凝土梁其混凝土外包在纯钢梁的四周,存在混凝土用量多,需要增加较多的钢筋用量,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筑困难的缺点。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根合的组合梁,是在工字型或矩形钢梁的上翼缘布置栓钉,上翼缘与楼板混凝土浇筑一起,存在刚度较弱,钢板腹板易凹陷,建筑处理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与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对称设置,且上钢板与下钢板相对一侧延伸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状凸条,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所述抗剪筋单元包括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所述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均由四根弧状钢筋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对边两根弧状钢筋交叉设置,所述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呈“v”型,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与弧状凸条贴合焊接。

优选的,所述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对边的两根弧状钢筋最大垂直距离与弧状凸条宽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上钢板、下钢板、抗剪筋单元以及混凝土,采用抗剪筋单元替代了混凝土钢梁中间腹板,上钢板、下钢板以及抗剪筋单元根合共同承受梁的弯矩以及抗压作用,而抗剪筋单元和混凝土根合后又能提高梁承受剪力,发挥钢材延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钢材的用量,并且由于取消了钢梁中间的腹板,故减少了钢梁翼缘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取消了钢梁腹板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

(2)本发明通过在上钢板与下钢板相对一侧延伸长度方向均设置弧状凸条,而抗剪筋单元包括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应用时,由于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均由四根弧状钢筋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对边两根弧状钢筋交叉设置,提高了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在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空间承载面积,提高了其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并且由于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呈“v”型,在受到梁受到压迫时,相邻抗剪筋单元侧边的弧状钢筋相互抵触能将力分解至整个梁的径向,进一步提高了梁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同时由于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与弧状凸条贴合焊接,当受到压迫时,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侧边的两个弧形钢筋的两端具有向两边移动的趋势,而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侧边的两个弧形钢筋的两端具有向两边移动的趋势会拉伸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使得抗剪筋单体一和抗剪筋单体二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将力分解至上钢板与下钢板的弧状凸条上,即上钢板与下钢板宽度方向,大大提高了梁的承载力,而在浇筑混凝土后,由于四根弧状钢筋向中间凸出,一方面提高混凝体之间的粘结性,另一方面当受压迫时,还能时力分解作用至梁的中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抗剪筋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2、抗剪筋单体一;3、上钢板;4、抗剪筋单体二;5、下钢板;6、弧状凸条;7、弧状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3与下钢板5,上钢板3与下钢板5对称设置,且上钢板3与下钢板5相对一侧延伸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状凸条6,上钢板3与下钢板5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抗剪筋单元包括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均由四根弧状钢筋7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对边两根弧状钢筋7交叉设置,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7呈“v”型,上钢板3与下钢板5之间布置有混凝土1,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7与弧状凸条6贴合焊接,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对边的两根弧状钢筋7最大垂直距离与弧状凸条6宽度相等。

工作原理:采用抗剪筋单元替代了混凝土钢梁中间腹板,上钢板3、下钢板5以及抗剪筋单元根合共同承受梁的弯矩以及抗压作用,而抗剪筋单元和混凝土根合后又能提高梁承受剪力,发挥钢材延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钢材的用量,并且由于取消了钢梁中间的腹板,故减少了钢梁翼缘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取消了钢梁腹板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由于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均由四根弧状钢筋7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对边两根弧状钢筋7交叉设置,提高了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在上钢板3与下钢板5之间空间承载面积,提高了其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并且由于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7呈“v”型,在受到梁受到压迫时,相邻抗剪筋单元侧边的弧状钢筋7相互抵触能将力分解至整个梁的径向,进一步提高了梁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同时由于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7与弧状凸条6贴合焊接,当受到压迫时,抗剪筋单体一和2抗剪筋单体二4侧边的两个弧形钢筋7的两端具有向两边移动的趋势,而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侧边的两个弧形钢筋7的两端具有向两边移动的趋势会拉伸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7,使得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7将力分解至上钢板3与下钢板5的弧状凸条6上,即上钢板3与下钢板5宽度方向,大大提高了梁的承载力,而在浇筑混凝土后,由于四根弧状钢筋7向中间凸出,一方面提高混凝土1之间的粘结性,另一方面当受压迫时,还能时力分解作用至梁的中心。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3)与下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3)与下钢板(5)对称设置,且上钢板(3)与下钢板(5)相对一侧延伸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状凸条(6),所述上钢板(3)与下钢板(5)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所述抗剪筋单元包括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所述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均由四根弧状钢筋(7)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对边两根弧状钢筋(7)交叉设置,四根所述弧状钢筋(7)向中间凸出,所述弧状钢筋(7)所述抗剪筋单体一(2)与抗剪筋单体二(4)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7)呈“v”型,所述上钢板(3)与下钢板(5)之间布置有混凝土(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位于顶部以及底部的弧状钢筋(7)与弧状凸条(6)贴合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筋单体一(2)和抗剪筋单体二(4)对边的两根弧状钢筋(7)最大垂直距离与弧状凸条(6)宽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与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对称设置,且上钢板与下钢板相对一侧延伸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弧状凸条,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本发明由于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均由四根弧状钢筋首位焊接而成,且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对边两根弧状钢筋交叉设置,提高了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在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空间承载面积,提高了其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并且由于抗剪筋单体一与抗剪筋单体二相邻一侧的弧状钢筋呈“V”型,在受到梁受到压迫时,相邻抗剪筋单元侧边的弧状钢筋相互抵触能将力分解至整个梁的径向,进一步提高了梁抗压以及抗弯矩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郭吉平;韩洪举;杨光华;冉茂学;张基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