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4832发布日期:2021-02-09 11:4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自动停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造成车位紧张,现实中通过设置立体车库解决车位紧张的问题,但现有的立体车库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可用面积较少的情况下缺点较为突出,且城市地价较高,造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车库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两车库机构之间的用于将汽车输送至车库机构内停车位上的提升机构,所述的提升机构半藏于地下;
[0006]
所述的车库机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底盘、竖直设置于底盘顶部的支柱、设置于支柱顶部且竖直布置的外壳,所述的外壳为中空柱状筒体,两外壳相对布置且两外壳相对布置的一端设置成开口,外壳开口端同轴设置有第一车库构件、第二车库构件、第三车库构件,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同轴套设于第三车库构件外部,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同轴套设于第二车库构件外部,所述的外壳同轴套设于第一车库构件外部;
[0007]
所述的第三车库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外壳开口端的第三转盘、同轴设置于转盘朝向外壳内腔一侧的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二转轴悬置端的第四电机,所述的第四电机与外壳连接,所述的转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轴向平行第三转盘轴向,所述的第二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三转杆,所述的第三转杆背离外壳内腔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三停车板,所述的第三停车板延伸方向垂直第三转盘,第三转杆背离第三停车板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七齿轮,各第七齿轮外部啮合有第六链条,各第七齿轮通过第六链条实现连接传动,一第七齿轮背离第三转杆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的第四转轴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五外齿圈,第五外齿圈和第六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五链条,第五外齿圈和第六齿轮通过第五链条实现连接传动,第五外齿圈和第六齿轮直径相同,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同轴套设于第三转盘外部;
[0008]
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三转盘外部的第二转盘,所述的第二转盘中心处同轴开设有与第三转盘匹配的第二安置孔,第二转盘圆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贯穿孔,第三贯穿孔轴向平行第二转盘轴向,第三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临近第三停车板的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二停车板,第二停车板延伸方向平行第三停车板长度方向,第二转杆背离第二停车板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齿轮,各第三齿轮连接有同一个第四链条,各第三齿轮通过第四链条实现连接传动,一第三齿轮背离第二
转杆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的第四转轴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二连接筒,第二连接筒临近第二转盘的一端外部同轴设置有第三外齿圈,所述的第四齿轮和第三外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三链条,第四齿轮和第三外齿圈直径相等,第二连接筒背离第三外齿圈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四外齿圈,第四外齿圈一侧啮合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背离第二转盘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悬置端同轴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与外壳连接,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同轴套设于第二转盘外部;
[0009]
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二转盘外部的第一转盘,所述的第一转盘中心处同轴开设有与第二转盘匹配的第一安置孔,所述的第一转盘通过轴承与外壳连接,所述的第一转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轴向平行第一转盘轴向,第一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临近第二停车板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停车板,所述的第一停车板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转杆轴向,第一转杆背离第一停车板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圆周外部同轴开设有环槽,环槽内同轴套设有第六外齿圈,各第一齿轮连接啮合有同一个第一链条,各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链条实现连接传动,所述的第二连接筒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连接筒,第一连接筒临近第一转盘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外齿圈,所述的第一外齿圈和第六外齿圈直径相等,第一外齿圈和第六外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二链条,第一外齿圈和第六外齿圈通过第二链条实现连接传动,第一连接筒背离第一转盘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二外齿圈,第二外齿圈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悬置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外壳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两车库机构之间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半藏于地下,升降平台两端设置有引导车辆的引导板,升降平台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的圆槽内匹配设置有转盘,转盘顶面与最下方的第一停车板顶面平齐,所述的转盘顶部设置有用于搬运汽车的小推车,转盘底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一电机位于升降平台内部。
[0011]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停车板、第二停车板和第一停车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和临近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
[0012]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停车板、第二停车板和第一停车板顶部沿各自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防滑凸起,升降平台与第三停车板、第二停车板、第一停车板的水平距离为零。
[0013]
优选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外接电源。
[0014]
优选地,两车库机构底部半藏于地面。
[0015]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圆周面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升降平台和小推车电连接,且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升降平台和小推车。
[0016]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停车板、第二停车板和第一停车板背离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编号。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将汽车通过引导板开至转盘顶部并使小推车位于汽车下方,此时驾驶员下车,通过控制面板选取空闲车位,随后第一电机启动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转盘转动九十度,此时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同时转动,设置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目的在于为第
四电机增加动力,第四电机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三转盘转动,第三转盘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三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带动第三停车板、第二停车板、第一停车板绕第二转盘圆周运动,与此同时,第四转轴通过第五外齿圈、第五链条、第六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通过第六链条带动所有的第七齿轮同步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三转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三转杆带动第三停车板转动并使第三停车板保持水平,相同原理,第二停车板和第一停车板绕第二转盘圆周运动的同时保持水平,当未停车的第三停车板或第二停车板或第一停车板运动至最下方时,升降平台推动汽车向上运动并通过小推车将汽车搬运至空闲的第三停车板或第二停车板或第一停车板上。
[0019]
2.本发明占地面积小,可使用的车位多,极大地缓解了车位紧张的问题,且可自动停车,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车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的车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的车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2为本发明的车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3为本发明的车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4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0034]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车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7为本发明的转盘、第一转轴和第一电机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标号说明:
[0038]
10、提升机构;110、升降平台;120、引导板;130、圆槽;140、转盘;150、小推车;160、第一转轴;170、第一电机;20、车库机构;210、外壳;220、第一车库构件;221、第一转盘;2211、第一安置孔;2212、第一贯穿孔;2213、第一转杆;222、第一停车板;223、第一齿轮;2231、环槽;224、第二链条;225、第一外齿圈;226、第一连接筒;2261、第二外齿圈;2262、第二齿轮;227、第二转轴;228、第二电机;229、第一链条;230、第二车库构件;231、第二转盘;2311、第二安置孔;2312、第二转杆;232、第二停车板;233、第三齿轮;2331、第四齿轮;2332、第三链条;2333、第三外齿圈;234、第二连接筒;235、第四链条;236、第四外齿圈;237、第五齿轮;238、第三转轴;239、第三电机;240、第三车库构件;241、第三转盘;2411、第三转杆;
2412、第七齿轮;242、第三停车板;243、第六齿轮;244、第五链条;245、第六链条;246、第五外齿圈;247、第四转轴;248、第四电机;250、支柱;260、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如图1-17所示,一种立体车库自动停车装置,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车库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两车库机构20之间的用于将汽车输送至车库机构20内停车位上的提升机构10,所述的提升机构10半藏于地下。
[0042]
所述的车库机构20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底盘260、竖直设置于底盘260顶部的支柱250、设置于支柱250顶部且竖直布置的外壳210,所述的外壳210为中空柱状筒体,两外壳210相对布置且两外壳210相对布置的一端设置成开口,外壳210开口端同轴设置有第一车库构件220、第二车库构件230、第三车库构件240,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230同轴套设于第三车库构件240外部,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220同轴套设于第二车库构件230外部,所述的外壳210同轴套设于第一车库构件220外部。
[0043]
所述的第三车库构件240包括同轴设置于外壳210开口端的第三转盘241、同轴设置于转盘241朝向外壳210内腔一侧的第二转轴247、设置于第二转轴247悬置端的第四电机248,所述的第四电机248与外壳210连接,所述的转盘241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轴向平行第三转盘241轴向,所述的第二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三转杆2411,所述的第三转杆2411背离外壳210内腔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三停车板242,所述的第三停车板242延伸方向垂直第三转盘241,第三转杆2411背离第三停车板24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七齿轮2412,各第七齿轮2412外部啮合有第六链条245,各第七齿轮2412通过第六链条245实现连接传动,一第七齿轮2412背离第三转杆241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六齿轮243,所述的第四转轴247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五外齿圈246,第五外齿圈246和第六齿轮243之间设置有第五链条244,第五外齿圈246和第六齿轮243通过第五链条244实现连接传动,第五外齿圈246和第六齿轮243直径相同,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230同轴套设于第三转盘241外部。
[0044]
所述的第二车库构件230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三转盘241外部的第二转盘231,所述的第二转盘231中心处同轴开设有与第三转盘241匹配的第二安置孔2311,第二转盘231圆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贯穿孔,第三贯穿孔轴向平行第二转盘231轴向,第三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二转杆2312,第二转杆2312临近第三停车板242的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二停车板232,第二停车板232延伸方向平行第三停车板242长度方向,第二转杆2312背离第二停车板23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齿轮233,各第三齿轮233连接有同一个第四链条235,各第三齿轮233通过第四链条235实现连接传动,一第三齿轮233背离第二转杆2312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第四齿轮2331,所述的第四转轴247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二连接筒
234,第二连接筒234临近第二转盘231的一端外部同轴设置有第三外齿圈2333,所述的第四齿轮2331和第三外齿圈2333之间设置有第三链条2332,第四齿轮2331和第三外齿圈2333直径相等,第二连接筒234背离第三外齿圈2333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四外齿圈236,第四外齿圈236一侧啮合有第五齿轮237,第五齿轮237背离第二转盘23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转轴238,第三转轴238悬置端同轴设置有第三电机239,第三电机239与外壳210连接,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220同轴套设于第二转盘231外部。
[0045]
所述的第一车库构件220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二转盘231外部的第一转盘221,所述的第一转盘221中心处同轴开设有与第二转盘231匹配的第一安置孔2211,所述的第一转盘221通过轴承与外壳210连接,所述的第一转盘221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贯穿孔2212,第一贯穿孔2212轴向平行第一转盘221轴向,第一贯穿孔2212内匹配设置有第一转杆2213,第一转杆2213临近第二停车板232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停车板222,所述的第一停车板222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转杆2213轴向,第一转杆2213背离第一停车板22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223,第一齿轮223圆周外部同轴开设有环槽2231,环槽2231内同轴套设有第六外齿圈,各第一齿轮223连接啮合有同一个第一链条229,各第一齿轮223通过第一链条229实现连接传动,所述的第二连接筒234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连接筒226,第一连接筒226临近第一转盘221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外齿圈225,所述的第一外齿圈225和第六外齿圈直径相等,第一外齿圈225和第六外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二链条224,第一外齿圈225和第六外齿圈通过第二链条224实现连接传动,第一连接筒226背离第一转盘221的一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二外齿圈2261,第二外齿圈2261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2262,第二齿轮2262同轴设置有第二转轴227,第二转轴227悬置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电机228,第二电机228与外壳210连接。
[0046]
所述的提升机构10包括设置于两车库机构20之间的升降平台110,升降平台110半藏于地下,升降平台110两端设置有引导车辆的引导板120,升降平台110顶部开设有圆槽130,所述的圆槽130内匹配设置有转盘140,转盘140顶面与最下方的第一停车板222顶面平齐,所述的转盘140顶部设置有用于搬运汽车的小推车150,转盘140底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转轴160,第一转轴160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70,第一转轴160和第一电机170位于升降平台110内部;用于搬运汽车的小推车150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多于阐述。
[0047]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第三停车板242、第二停车板232和第一停车板22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和临近外壳210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
[0048]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第三停车板242、第二停车板232和第一停车板222顶部沿各自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防滑凸起。
[0049]
更为完善的,第一电机170、第二电机228、第三电机239和第四电机248均外接电源。
[0050]
更为完善的,两车库机构20底部半藏于地面。
[0051]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外壳210圆周面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170、第二电机228、第三电机239、第四电机248、升降平台110和小推车150电连接,且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70、第二电机228、第三电机239、第四电机248、升降平台110和小推车150。
[0052]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第三停车板242、第二停车板232和第一停车板222背离外壳
210的一端设置有编号。
[0053]
更为完善的,升降平台110与第三停车板242、第二停车板232、第一停车板222的水平距离为零。
[0054]
将汽车通过引导板120开至转盘140顶部并使小推车150位于汽车下方,此时驾驶员下车,通过控制面板选取空闲车位,随后第一电机170启动并通过第一转轴160带动转盘140转动九十度,此时第二电机228、第三电机239、第四电机248同时转动,设置第二电机228、第三电机239的目的在于为第四电机248增加动力,第四电机248转动带动第四转轴247转动,第四转轴247带动第三转盘241转动,第三转盘241带动第二转盘231转动,第二转盘231带动第一转盘221转动,第三转盘241和第二转盘231、第一转盘221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转杆2213、第二转杆2312、第三转杆2411带动第三停车板242、第二停车板232、第一停车板222绕第二转盘231圆周运动,与此同时,第四转轴247通过第五外齿圈246、第五链条244、第六齿轮243带动第七齿轮2412转动,第七齿轮2412通过第六链条245带动所有的第七齿轮2412同步转动,第七齿轮2412带动第三转杆2411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三转杆2411带动第三停车板242转动并使第三停车板242保持水平,相同原理,第二停车板232和第一停车板222绕第二转盘231圆周运动的同时保持水平,当未停车的第三停车板242或第二停车板232或第一停车板222运动至最下方时,升降平台110推动汽车向上运动并通过小推车150将汽车搬运至空闲的第三停车板242或第二停车板232或第一停车板222上。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