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43853发布日期:2021-03-27 02: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规划和建设标准的落后,建筑年代久远的小区或其他工作生活场所,停车位预留不足。车辆乱停放、违建、景观设置不合理导致地上空间拥挤,民众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的既有建筑增设停车库大多选择加建地下停车库的形式,该技术需要在既有建筑周围开挖基坑重建车库,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低、对周围建筑影响大,投资高、工期长、不环保、对该区域的民众工作、生活影响大。少部分加建地上或半地下停车库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很难操作,因为对底层住户影响大,且空间狭小加建难度大,现浇致使成本高,在解决一部分停车问题的同时很难实现外部资本引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可以解决现有小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且工期短,可节省成本。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5.于原建筑物旁的原地面上选定待加建地上停车库的位置;
6.于选定位置的原地面内打入基础桩;
7.于所述基础桩的桩头部位施工基础承台,所述基础承台的顶面与原地面齐平;
8.于所述基础承台的上方加建地上停车库。
9.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于原建筑物的顶部加建新建筑物。
10.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加建所述地上停车库的同时同步或提前进行所述新建筑物的加建施工。
11.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原建筑物和所述新建筑物为层高一致的楼层结构,且加建的楼层结构的层数不少于所述地上停车库顶标高以下的原楼层结构的层数。
12.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地上停车库的顶标高与原建筑物的第一层楼层结构的顶标高齐平,于所述原建筑物的顶部加建至少一层所述楼层结构。
13.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基础桩为预制桩,采用静压法沉桩方式施工,所述基础承台为预制承台,装配连接于所述预制桩的顶部;加建所述地上停车库的步骤包括:
14.于所述预制承台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柱;
15.于所述预制柱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梁;
16.于所述预制梁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顶板。
17.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基础桩上施工所述基础承台之前,预
先破除所述基础桩的桩头至原地面以下一定标高处,于破除桩头后的所述基础桩的顶部施工所述基础承台。
18.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在加建所述地上停车库时,还包括:在所述地上停车库的第一侧侧面开设供机动车出入的通道口,在所述地上停车库的第二侧顶面与原地面之间施工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的坡道,所述坡道以一定坡度自所述原地面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地上停车库的顶面。
19.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地上停车库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通道口位于所述地上停车库远离原建筑物的一侧上。
20.作为本发明建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在加建所述地上停车库时,还包括:在所述地上停车库的顶面覆土并种植绿化。
21.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利用原建筑物旁空余的原地面空间加建地上停车库,同时在原建筑物的顶部加建新建筑物,新建筑物的加建施工与地上停车库的加建施工互不干预,可同步进行,也可更加实际情况先后或穿插进行,不会造成工期叠加,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3.2、根据地上停车库加建后的顶标高,将原建筑物中位于该顶标高以下的楼层悉数加建至原建筑物的顶层,原建筑物被覆盖的底层可用作储物间或自行车停车库,也可在原底层外加建电梯;
24.3、地上停车库采用装配式结构构建,全部由预制桩、预制承台、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顶板等装配式构件安装完成,安装方便,建设工期短,成本低,对周围工作、生活影响小;
25.4、在地上停车库的一侧与原地面之间设置坡道,可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方便居民休闲和出行,车辆在地上停车库内行驶,实现人车分离,解决安全隐患;
26.5、在地上停车库的顶面及坡道上种植绿化带,可大大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的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的施工原理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建完成后的地上停车库的横向结构立面图。
31.图4为图3中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建完成后的地上停车库的纵向结构立面图。
33.图6和图7为不同角度下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建地上停车库与原地面的立体效果图。
3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建地上停车库前的建筑物的示意图。
3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建地上停车库后的建筑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基坑开挖即可在地面加建停车库方法,该类型车库为全预制装配结构,满足现有地下停车库一切功能的同时,将地上除景观外一切附属建筑在加建停车库中得以保留并使其处于地下空间中。在满足停车库停车要求的同时,节约地上空间,增加地上绿化面积和文娱设施,实现人车分流,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该方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施工影响小等一系列优点,为老旧小区停车和环境整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1.首先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s1:于原建筑物20旁的原地面10上选定待加建地上停车库1的位置;
43.步骤s2:于选定位置的原地面10内打入基础桩11;
44.步骤s3:于基础桩11的桩头部位施工基础承台12,该基础承台12的顶面与原地面10齐平;
45.步骤s4:于该基础承台12的上方加建地上停车库1。
46.较佳地,上述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还包括步骤:于原建筑物20的顶部加建新建筑物30,并且在加建地上停车库1的同时同步或提前进行该新建筑物30的加建施工。
47.因此,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主要利用原建筑物20旁空余的原地面10空间加建地上停车库,同时在原建筑物20的顶部加建新建筑物30,新建筑物30的加建施工与地上停车库的加建施工互不干预,可同步进行,也可更加实际情况先后或穿插进行,不会造成工期叠加,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48.较佳地,上述原建筑物20和新建筑物30为层高一致的楼层结构,且加建的楼层结构的层数不少于地上停车库1顶标高以下的原楼层结构的层数。根据地上停车库1加建后的顶标高,将原建筑物20中位于该顶标高以下的楼层悉数加建至原建筑物20的顶层,原建筑物20被覆盖的底层可用作储物间或自行车停车库,也可在原底层外加建电梯。
49.在本实施例中,地上停车库1的顶标高与原建筑物20的第一层楼层结构21的顶标高齐平,于原建筑物20的顶部加建至少一层楼层结构,作为新建筑物30。如图8所示的加建前原建筑物20为六层楼房,如图9所述的加建后的新建筑物为七层楼房,将一楼居民安置在
顶层的加建楼层上,或按小区情况额外建设一层住房。
50.配合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采用装配式工艺进行地上停车库的加建施工,其中,基础桩11为预制桩,采用静压法沉桩方式施工,基础承台12为预制承台,装配连接于预制桩11的顶部。
51.加建地上停车库的步骤包括:
52.于预制承台12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柱13;
53.于预制柱13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梁14;
54.于预制梁14的上方装配连接预制顶板15。
55.并且,在于基础桩11上施工基础承台12之前,预先破除基础桩11的桩头至原地面以下一定标高处,于破除桩头后的基础桩11的顶部施工基础承台12。
56.因此,本发明的地上停车库采用装配式结构构建,全部由预制桩、预制承台、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顶板等装配式构件安装完成,安装方便,建设工期短,成本低,对周围工作、生活影响小,
57.参见图5和图9,在本实施中,在加建地上停车库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地上停车库的第一侧侧面开设供机动车出入的通道口191,在地上停车库的第二侧顶面与原地面之间施工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的坡道192,该坡道192以一定坡度自原地面向上倾斜延伸至地上停车库的顶面。
58.其中,上述地上停车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地上停车库的相对的两侧,且通道口191位于地上停车库远离原建筑物的一侧上,坡道191的入口位于靠近建筑物的一侧,便于居民出行。较佳地,还可以在加建地上停车库时,在地上停车库的顶面覆土并种植绿化。
59.因此,通过在地上停车库的一侧与原地面之间设置坡道,可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方便居民休闲和出行,车辆在地上停车库内行驶,实现人车分离,解决安全隐患;进一步通过在地上停车库的顶面及坡道上种植绿化带,可大大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60.本发明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加建地上停车库的建造方法,可得到一种加建地上装配式停车库,如图3~5所示,该加建地上装配式停车库包括基础桩11、基础承台12、预制柱13、预制梁14和预制顶板15,全部采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之间可选择性地采用灌浆套筒或预留钢筋搭接连接。
61.其中,基础桩11打入原地面10内,基础桩11可采用混凝土方桩,采用静压法沉桩的方式打入原地面10内,打入深度根据加建车库、原建筑物及原地面的重量、材料、软硬程度等决定。
62.基础桩11的桩头破除后安装基础承台12,基础承台12亦埋入原地面10,且基础承台12的顶面应与原地面10齐平。预制柱13安装在基础承台12上方,预制柱13与基础承台12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每个基础承台12的下方连接于多根预制桩11。基础承台12与预制桩11之间、基础承台12与预制柱13之间均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在基础桩11的顶部、基础承台12的顶部预留钢筋,与相应的基础承台12底部、预制柱13底部预留的灌浆套筒连接。原地面浇筑成现浇地面16,预制柱13的底部埋设在现浇地面16内,加强预制柱12的稳固性。
63.预制梁14安装于预制柱13的顶部,预制顶板15采用全预制板,安装于预制梁14上方,并且,预制顶板15应与原楼层顶板齐平,如与原建筑物一楼的楼层顶板齐平。于现浇地面16与预制顶板15之间形成车库空间,可供机动车停放。其中,预制梁14与预制柱13之间、
预制梁14与预制顶板15之间亦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参照预制承台12与预制柱13之间的连接方式。
64.进一步地,为了将车库空间进行封闭,还可以设置预制墙板17,将车库空间围挡在预制墙板17内,预制墙板17的底部浇筑在现浇地面16内,预制墙板17的顶部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于预制顶板15,若遇预制梁,则将预制墙板17的顶部与预制梁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预制墙板17进一步可与预制柱连接,以利用预制柱增强预制墙板的强度,预制墙板在与预制柱连接时,可采用预留钢筋搭接,后期在搭接部分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刚性结构。在预制墙板17上开设有供机动车出入的通道口191,车辆可从该通道口191驶入或驶出地上停车库的内部空间。
65.参阅图4显示了加建完成后的加建车库的标高变化,h1为原地面标高,h2为加建后地上停车库的预制顶板15的顶标高,本实施例中,预制顶板15的标高为原建筑物一楼的层顶标高。加建车库的高度与原一楼的层高一致,可以通过在原建筑的顶层向上加建楼层,如图8和图9所示,加建前的建筑物为六层楼房,加建后的建筑物为七层楼房,将一楼居民安置在顶层的加建楼层上,或按小区情况额外建设一层住房,车辆在原地面标高行驶并可以通过通道口191直接进入到车库空间,如图5和图9所示,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在加建后的车库预制顶板15的上方行走,为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从原地面标高行走到车库预制顶板标高,可以在车库空间旁的原地面采用覆土或混凝土找坡形成第一斜坡181,沿着第一斜坡181上设置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的坡道192,坡道192以一定坡度自原地面延伸至预制顶板的顶面。如此设计,可以实现人车分流,避免安全隐患。
66.较佳地,在预制顶板15的顶面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图中未标示),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的上方找坡形成与坡道192的坡度一致的第二斜坡182,坡道192向上延伸至第二斜坡182顶部,使第一斜坡181和第二斜坡182构成完整的斜坡面,如图5所示,h3为新地面标高,居民在新地面上活动,车辆在标高为h1的原地面行驶,地上停车库的顶标高为h2。
67.如图5所示,车库空间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所在第一斜坡的一侧设置有预制墙板17,可在预制墙板外侧布置防水结构,用于隔断车库空间与外部的第一斜坡的覆土或混凝土,避免水土入侵到车库空间内,该预制墙板17的高度低于相邻的预制柱13的高度,该预制墙板17的顶部与临近的预制柱13的顶部之间的预制梁和预制顶板15呈倾斜设置。
68.较佳地,在第一斜坡181和第二斜坡182上可布置防水结构、覆盖种植土、种植绿化带,大大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对于第一斜坡181上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所在位置无需覆盖种植土和种植绿化带,改为浇筑混凝土形成路面,便于行走。
69.如图6和图7所示为不同角度下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建地上装配式停车库1与原地面10的立体效果图,图中未示出原建筑物。围绕着原建筑物在原地面均匀打入基础桩11,应满足支撑要求。配合图3~5,基础桩11桩头破除后安装基础承台12,基础承台12上方安装预制柱13,预制柱13顶部安装预制梁14,在预制梁14上方安装预制顶板15。层底标高为原地面,层顶标高为一层楼顶。将一层居民安置在原楼栋加建顶一层或两层,或按小区情况额外建设一层住房。车辆通过机动车出入口直接进去地上车库,另外次出入口建向上人、自行车通道,实现人车分流。
70.在基础桩11、基础承台12、预制柱13、预制梁14和预制顶板15装配完成后,将原地面平整,浇筑混凝土成形车库的现浇地面,在车库空间内划停车位,砌筑隔墙。多余土方放
置在车库顶层做覆土层。
71.车库顶预制顶板的构造做法同一般地下车库顶板做法相同,顶板做防水隔离层,种植屋面还需设置耐根刺卷材,原地面土放坡回填至预制顶板,形成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完成放坡后进行植物种植或道路铺装。
72.由于加建地上停车库后原一楼被加建车库所包围,原一楼居民的生活可能受到影响,可以将一楼居民搬离至顶层加建层,原一楼可用作储物间或自行车停车库,也可在原一楼外加建电梯,解决现有加装电梯矛盾。若停车库空间不够时,也可将原一楼空间与加建的停车库空间打通扩容。
73.待地上停车库加建完成后,原地面土可运至新建车库顶用于覆土,如作为绿化带的种植土使用,整个施工过程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装配式停车库全部由预制桩、预制承台、预制柱、预制梁和预制顶板等装配式构件安装完成,安装方便,建设工期短,成本低,对周围工作、生活影响小。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5.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