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砖镂空砖墙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3854发布日期:2021-03-27 02:38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开孔砖镂空砖墙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建筑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镂空砖墙是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表现形式。镂空砖墙能够对墙体内外的光线进行交换,达到透景等光影效果,对于室内空间,还能通过透空砖墙将部分室外光线引入室内,起到改善室内照明效果等作用,以及改善室内通风效果等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例如,新疆制作葡萄干的荫房,通过采用镂空砖墙,实现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效果,方便了葡萄干的制作。
3.然而对于现有镂空砖墙而言,其整体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大型结构墙体的制作。为了提高镂空砖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多层砌体而言,需要在竖直方向设置构造柱以及在水平方向设置腰梁,但这样的结构设计将镂空砖墙墙体分成了多个部分,制约了镂空砖墙正面视觉效果的表达,难以形成完整一体的效果。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及其施工工艺,能够提高墙体整体稳固性,并提高整体美观度。
6.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包括层叠布置的若干砖墙单元,上下砖墙单元之间设有挑板,挑板,挑板与横向设置的腰梁固定连接,腰梁布置在墙体内侧,并且砖墙单元通过若干纵向构造柱连接支撑;在挑板上侧和下侧,砖墙单元设有与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开孔砖层,第一开孔砖层设有若干第一开孔砖组,第一开孔砖组沿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一块第一开孔砖,第一开孔砖组依次排布形成镂空空间;砖墙单元还设有与第一开孔砖层固定连接的第二开孔砖层,第二开孔砖层设有砌筑在一起的一排第二开孔砖,第二开孔砖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平铺布置;
7.砖墙单元设有至少一层第一开孔砖层和至少一层第二开孔砖层,第一开孔砖层和第二开孔砖层层叠固定连接、层叠布置;同一砖墙单元中第一开孔砖设有开孔a,对应地,第二开孔砖设有开孔b;开孔a和开孔b截面等大、贯通,其中设有钢筋混凝土芯柱。
8.优选地,挑板厚度与第二开孔砖厚度相同,在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具有与第二开孔砖层相同的视觉效果。
9.优选地,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结构相同,设有一个开孔或不少于两个开孔;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开孔尺寸相同或不同。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均设有一个开孔,第一开孔砖层和第二开孔砖层凹凸砌筑。
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均为两孔砖,包括两个相同的开孔;
第一开孔砖相对于第二开孔砖错缝砌筑,第一开孔砖中两开孔分别与两第二开孔砖的一开孔贯通,贯通的开孔中设有钢筋混凝土芯柱。在该方案中可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重,降低支撑称重结构的设计要求。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为五孔砖,第一开孔砖层和第二开孔砖层凹凸砌筑;第一开孔砖包括开孔a和设置在开孔a两侧的两排开孔c,第二开孔砖包括开孔b和设置在开孔b两侧的两排开孔c。该方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重,降低支撑称重结构的设计要求。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采用不同开孔数量的开孔砖,凹凸砌筑。
14.本发明涉及上述开孔砖镂空砖墙的施工工艺,先砌筑一砖墙单元,再在贯通的开孔a和开孔b中灌浆,形成钢筋混凝土芯柱;之后浇筑挑板,在浇筑好的挑板上砌筑下一砖墙单元,重复砌筑至墙体达到设计高度,最后浇筑构造柱。技术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6.1)根据《gb

50003

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墙的高厚比按照β=h0/h≤μ1μ2[β]计算,其中,h0为墙、柱的计算高度,h为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μ1为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2为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β]为墙、柱的允许高厚比;故以墙高4.5m为例,相对于传统结构镂空砖墙,本发明可以每隔1.5m高设置挑板作为腰梁,将墙体分为三大砖墙单元,与直接砌筑4.5m(h0)相比,计算高度仅为后者1/3,因此墙的高厚比为后者的3倍,墙体稳定性更高,且能够通过挑板提高墙体长度方向上的可扩展性以及墙体高度方向上的可扩展性,有利于制造大型墙体;而同一层顺砖砌成一体,能够将增设的挑板巧妙地隐藏在砖墙内,避免挑板的加入影响镂空砖墙整体美观度;
[0017]
2)采用顺砖丁砖层叠砌筑的方式,顺砖丁砖砖块通孔对位并浇筑芯柱形成砖柱,砖柱阵列设置,芯柱隐藏在砖墙内部,进一步提高了砖墙单元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构造柱的隐藏效果和整体美观度;且顺砖丁砖层叠砌筑的方式在实现镂空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凹凸造型的视觉效果;
[0018]
3)相较于传统镂空砖墙,保持了墙面外观,在提高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更大尺寸镂空墙体的建造以及带来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a为实施例1中一种镂空砖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b为实施例1中另一种镂空砖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1c为实施例1中开孔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a为实施例2中镂空砖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b为实施例2中开孔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a为实施例3中镂空砖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b为实施例3中开孔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a为实施例4中镂空砖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b为实施例4中第一开孔砖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c为实施例4中第二开孔砖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第一开孔砖层10、第二开孔砖层20、钢筋混凝土芯柱30;
[0030]
第一开孔砖1、第二开孔砖2、挑板3、构造柱4、腰梁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
[0032]
本实施例涉及采用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砌筑成的镂空砖墙,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的结构如图1c所示,包括中间的大方孔,和设置在大方孔两侧的两排小方孔,小方孔总共有四个。
[0033]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包括层叠布置的若干砖墙单元,上下砖墙单元之间设有挑板3,挑板3与横向设置的腰梁5浇筑成一体,并且砖墙单元通过若干纵向构造柱4连接支撑;挑板厚度与第一开孔砖厚度相同;在挑板3上侧和下侧,砖墙单元设有与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开孔砖层10,第一开孔砖层10设有若干第一开孔砖组,第一开孔砖组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块第一开孔砖1,第一开孔砖组等间距排布形成镂空空间;砖墙单元还设有与第一开孔砖层10固定连接的第二开孔砖层20,第二开孔砖层20设有砌筑在一起的一排第二开孔砖2,第二开孔砖2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平铺布置。在另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结构中,第一开孔砖组沿高度方向设有两块第一开孔砖1,如图1b所示。
[0034]
砖墙单元设有至少一层第一开孔砖层和至少一层第二开孔砖层,第一开孔砖层和第二开孔砖层层叠固定连接、层叠布置;同一砖墙单元中第一开孔砖的大方孔,与对应的第二开孔砖的大方孔贯通,其中设有钢筋混凝土芯柱30。实施例2
[0035]
本实施例涉及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砌筑成的镂空砖墙,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的结构如图2b所示,在砖体一侧设置一个大方孔。在一些施工案例中,还可以在砖体中间位置设置大方孔。
[0036]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孔砖镂空砖墙,包括层叠布置的若干砖墙单元,上下砖墙单元之间设有挑板3,挑板3与横向设置的腰梁5浇筑成一体,并且砖墙单元通过若干纵向构造柱4连接支撑;在挑板3上侧和下侧,砖墙单元设有与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开孔砖层10,第一开孔砖层10设有若干第一开孔砖组,第一开孔砖组沿高度方向设有一块第一开孔砖1;砖墙单元还设有与第一开孔砖层10固定连接的第二开孔砖层20,第二开孔砖层20设有砌筑在一起的一排第二开孔砖2,第二开孔砖2沿墙体长度方向连续平铺布置。第二开孔砖2两两一组,大方孔彼此靠近砌筑;对应第二开孔砖2,在第二开孔砖2上和/或下设有大方孔相通的第一开孔砖1,大方孔中设有钢筋混凝土芯柱30;第一开孔砖1上实心一侧朝向墙外设置,具有独特的镂空及凹凸效果。
[0037]
砖墙单元设有至少一层第一开孔砖层和至少一层第二开孔砖层,第一开孔砖层和第二开孔砖层固定连接、层叠布置。实施例3
[0038]
本实施例涉及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砌筑成的镂空砖墙,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的结构如图3b所示,在砖体上对称设置两个大方孔。
[0039]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错缝砌筑,第一开孔砖1等间距布置,形成镂空结构,如图3a所示。和图1a所示结构相比,本实施例在实现镂空砖墙效果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重。实施例4
[0040]
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第一开孔砖1和第二开孔砖2砌筑成的镂空砖墙。
[0041]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砖和第二开孔砖采用不同结构;第一开孔砖1设有一个大方孔和一个小方孔,如图4b所示,大方孔和小方孔在墙体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开孔砖层可调,从而能够形成尺寸渐变的凹凸砌筑效果;第二开孔砖2设有一个大方孔,大方孔两侧设有一对小方孔,如图4c所示。
[0042]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