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44873发布日期:2021-03-12 13:2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屋面板安装前应严格检查屋面梁、檩条的安装直线度,待复查合格后在屋面上设纵横控制点(每个柱子处设一点)形成控制网。

而目前市场的装配式建筑屋面在进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a.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屋面在进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屋面的结构限制,在对装配式建筑屋顶进行安装屋面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人工进行安装,从而使得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的屋面工作效率降低。b.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屋面在进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屋面的结构限制,在对装配式建筑屋顶进行安装屋面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不同长度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使得机械的适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首先将机械运动到需要进行安装屋面的装配式建筑屋旁边,在通过固定装置进行上料,将需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运输到装配式建筑屋的上方;

s2、固定:s1步骤完成后,在通过夹紧装置根据不同长度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当夹紧固定之后将需要安装的屋面放置到装配式建筑屋顶上;

s3、下料:s2步骤完成后,通过设置的推料装置将放置在装配式建筑屋顶上的屋面进行推料,使得放置的多层屋面的端面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安装;

采用上述步骤s1-s3的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在对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还具体涉及到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设备,包括工作台、固定装置、夹紧装置和推料装置,所述的工作台顶部左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工作台的上方且位于固定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的推料装置设置在夹紧装置的右侧;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转动圆杆、不完全齿轮、移动架、伸出板、平衡块、滑动槽和滑动架,所述的工作台右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的工作台顶部中心位置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圆杆,所述的转动圆杆的下端外侧套设有不完全齿轮,所述的工作台顶部且位于不完全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的转动圆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出板,所述的伸出板的底部且位于转动圆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平衡块,所述的伸出板的底部且位于转动圆杆的右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内设置有滑动架;

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滑移槽、伸缩支架板、推料架、一号电动推杆、固定板、夹紧架和伸缩弹簧杆,两组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内安装有伸缩支架板,两组所述的滑移槽的左端面安装有伸缩弹簧杆,伸缩弹簧杆的一端和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架的右端中部设置有推料架,所述的推料架穿设固定架且和滑移槽内的伸缩支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的伸缩支架板的上端相对面开设有一号矩形凹槽,一号矩形凹槽内安装有一号电动推杆,所述的一号电动推杆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呈倾斜状,两组所述的固定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夹紧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料装置包括l形板、伸缩杆和推板,所述的固定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l形板,所述的l形板的竖直端且靠近夹紧装置的一端和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伸出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架包括矩形长块、二号矩形凹槽、齿条、驱动电机、偏心轮、环形块、推动杆和限位块,所述的工作台顶部且位于不完全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矩形长块,所述的矩形长块的顶部开设有二号矩形凹槽,二号矩形凹槽内设置有齿条,所述的齿条和不完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工作台顶部且位于齿条的前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偏心轮固定连接,所述的偏心轮外套设有环形块,所述的环形块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所述的工作台顶部且位于环形块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的推动杆穿设限位块,且其中一组推动杆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动架包括电动气缸、电动滑块、限位杆、倾斜板、限位板、双向电动推杆和l形夹紧板,所述的滑动槽内设置有电动气缸,且滑动槽内还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的电动滑块的一端和电动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气缸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倾斜板,所述的倾斜板的下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底部开设有阶梯槽,所述的阶梯槽内安装有双向电动推杆,所述的双向电动推杆的两端移动端固定安装有l形夹紧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料架包括丝杆、圆环块、螺母、一号齿轮、一号电机、圆柱杆和二号齿轮,所述的固定架的右端中部设置有丝杆,所述的丝杆的一端穿设固定架且和伸缩支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丝杆的外侧套设有圆环块,圆环块安装在固定架的右端,所述的丝杆外侧设置有螺母,螺母通过直线轴承与圆环块相连接,所述的螺母的外侧安装有一号齿轮,且固定架的右端设置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与圆柱杆固定连接,圆柱杆一端固定安装有二号齿轮,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啮合传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夹紧架包括固定块、移动槽、滑动圆杆、阶梯形夹紧板、二号电动推杆、推动板和支撑杆,两组所述的固定板的相对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滑动圆杆,所述的滑动圆杆固定安装在阶梯形夹紧板上,两组所述的固定板的相对面且位于两组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有二号电动推杆,所述的二号电动推杆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板,所述的阶梯形夹紧板的相对面通过销轴设置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的一端与阶梯形夹紧板相连接,且两组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推动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且位于滑移槽的位置设置有刻度尺,且两组所述的固定架的底部和开设有一号弧形凹槽,一号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一号轮胎,所述的工作台的底部前后对称开设有二号弧形凹槽,二号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二号轮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工作台、固定装置、夹紧装置和推料装置的配合,首先通过固定装置对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吊装,使得要安装的屋面位于装配式建筑屋顶的上方,在通过夹紧装置将要进行安装的屋面的两端进行二次夹紧固定,当夹紧好之后按顺序将屋面放置到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最后通过推料装置将放置好的屋面的端面进行贴合,从而使得机械在进行安装屋面的工作效率提高。

2.本发明设置的夹紧装置,当固定的屋面位于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方时,此时伸缩支架板向上位移,使得两组伸缩支架板相对面设置的夹紧架和固定屋面的两端进行平齐,此时启动一号电动推杆,一号电动推杆使得夹紧架位于屋面的两端,并根据屋面不同的长度来进行对屋面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使得机械的适用性提高。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刻度尺,当推料架推动伸缩支架板进行位移时,使得伸缩支架板上的屋面位移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屋面的精确度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k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图4的n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3的m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作业对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阅图1-9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首先将机械运动到需要进行安装屋面的装配式建筑屋旁边,在通过固定装置2进行上料,将需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运输到装配式建筑屋的上方;

s2、固定:s1步骤完成后,在通过夹紧装置3根据不同长度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当夹紧固定之后将需要安装的屋面放置到装配式建筑屋顶上;

s3、下料:s2步骤完成后,通过设置的推料装置4将放置在装配式建筑屋顶上的屋面进行推料,使得放置的多层屋面的端面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安装;

采用上述步骤s1-s3的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方法在对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还具体涉及到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安装施工设备,包括工作台1、固定装置2、夹紧装置3和推料装置4,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左端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的工作台1的上方且位于固定装置2的右侧设置有夹紧装置3,所述的推料装置4设置在夹紧装置3的右侧;

所述的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架21、转动圆杆22、不完全齿轮23、移动架24、伸出板25、平衡块26、滑动槽27和滑动架28,所述的工作台1右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1,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中心位置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圆杆22,所述的转动圆杆22的下端外侧套设有不完全齿轮23,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不完全齿轮23的左侧设置有移动架24,所述的转动圆杆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出板25,所述的伸出板25的底部且位于转动圆杆2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平衡块26,所述的伸出板25的底部且位于转动圆杆22的右侧开设有滑动槽27,所述的滑动槽27内设置有滑动架28;

首先将机械运动到需要进行安装屋面的装配式建筑屋旁边,此时通过移动架24带动不完全齿轮23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转动圆杆22进行旋转,使得转动圆杆22上的伸出板25位于要进行安装的屋面的上方,此时利用滑动架28将需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并进行吊装,当夹紧固定之后此时再利用移动架24带动转动圆杆22进行回复至原位,此时固定的屋面位于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方,此时再利用夹紧装置3对固定的屋面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

两组所述的固定架21的顶部且位于滑移槽31的位置设置有刻度尺211,且两组所述的固定架21的底部和开设有一号弧形凹槽,一号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一号轮胎212,所述的工作台1的底部前后对称开设有二号弧形凹槽,二号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二号轮胎213;

首先通过设置的一号轮胎212和二号轮胎213将设置的机械运动到需要进行安装屋面的装配式建筑屋旁边,当推料架33推动伸缩支架板32进行左右位移时,通过设置的刻度尺211使得伸缩支架板32上的屋面位移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屋面的精确度提高;

所述的移动架24包括矩形长块241、齿条242、驱动电机243、偏心轮244、环形块245、推动杆246和限位块247,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不完全齿轮23的左侧设置有矩形长块241,所述的矩形长块241的顶部开设有二号矩形凹槽,二号矩形凹槽内设置有齿条242,所述的齿条242和不完全齿轮23啮合传动,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齿条242的前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驱动电机243,所述的驱动电机243的输出轴和偏心轮244固定连接,所述的偏心轮244外套设有环形块245,所述的环形块245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推动杆246,所述的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环形块245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47,所述的推动杆246穿设限位块247,且其中一组推动杆246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首先启动驱动电机243,驱动电机243带动偏心轮244进行旋转,偏心轮244带动环形块245进行前后位移,使得环形块245带动推动杆246在限位块247内前后位移,使推动杆246推动齿条242进行前后位移,此时齿条242带动不完全齿轮23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不完全齿轮23带动转动圆杆22进行旋转,并完成对屋面的吊装上料;

所述的滑动架28包括电动气缸281、电动滑块282、限位杆283、倾斜板284、限位板285、双向电动推杆286和l形夹紧板287,所述的滑动槽27内设置有电动气缸281,且滑动槽27内还设置有电动滑块282,所述的电动滑块282的一端和电动气缸28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气缸281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83,所述的限位杆28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倾斜板284,所述的倾斜板284的下端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85,所述的限位板285底部开设有阶梯槽,所述的阶梯槽内安装有双向电动推杆286,所述的双向电动推杆286的两端移动端固定安装有l形夹紧板287;

当滑动架28对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吊装上料时,此时电动气缸281向下位移,从而使得电动气缸281推动l形夹紧板287位于屋面的正上方,此时启动双向电动推杆286,双向电动推杆286进行收缩,使得双向电动气缸281推动l形夹紧板287进行收缩,从而对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当夹紧固定之后伸出板25带动滑动架28位于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方。

所述的夹紧装置3包括滑移槽31、伸缩支架板32、推料架33、一号电动推杆34、固定板35、夹紧架36和伸缩弹簧杆37,两组所述的固定架21的顶部开设有滑移槽31,滑移槽31内安装有伸缩支架板32,两组所述的滑移槽31的左端面安装有伸缩弹簧杆37,伸缩弹簧杆37的一端和固定架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架21的右端中部设置有推料架33,所述的推料架33穿设固定架21且和滑移槽31内的伸缩支架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的伸缩支架板32的上端相对面开设有一号矩形凹槽,一号矩形凹槽内安装有一号电动推杆34,所述的一号电动推杆34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5,所述的固定板35呈倾斜状,两组所述的固定板35的相对面设置有夹紧架36;

当固定的屋面位于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方时,此时伸缩支架板32向上位移,使得两组伸缩支架板32相对面设置的夹紧架36和固定屋面的两端进行平齐,此时启动一号电动推杆34,一号电动推杆34推动夹紧架36位于屋面的两端,并通过夹紧架36对屋面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当夹紧固定之后,此时通过推料架33对伸缩支架板32进行左右位移,使得伸缩支架板32上的屋面位于合适的位置,再利用伸缩支架板32向下位移,使得屋面接触到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此时夹紧架36不在对屋面进行夹紧,此时利用推料装置4将屋面进行推料,使得放置的多层屋面的端面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安装;

所述的推料架33包括丝杆331、圆环块332、螺母333、一号齿轮334、一号电机335、圆柱杆336和二号齿轮337,所述的固定架21的右端中部设置有丝杆331,所述的丝杆331的一端穿设固定架21且和伸缩支架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丝杆331的外侧套设有圆环块332,圆环块332安装在固定架21的右端,所述的丝杆331外侧设置有螺母333,螺母333通过直线轴承与圆环块332相连接,所述的螺母333的外侧安装有一号齿轮334,且固定架21的右端设置有一号电机335,一号电机335的输出轴与圆柱杆336固定连接,圆柱杆336一端固定安装有二号齿轮337,一号齿轮334和二号齿轮337啮合传动;

此时启动一号电机335正转,一号电机335带动二号齿轮337进行旋转,二号齿轮337带动一号齿轮334进行旋转,一号齿轮334带动螺母333进行旋转,此时在圆环块332的作用下丝杆331进行向右位移,使得丝杆331带动伸缩支架板32进行位移,从而带动夹紧好的屋面位移到合适的位置,当放置好一层屋面时,此时此时启动一号电机335反转,一号电机335带动二号齿轮337进行旋转,二号齿轮337带动一号齿轮334进行旋转,一号齿轮334带动螺母333进行旋转,此时在圆环块332的作用下丝杆331进行向左位移,使得丝杆331带动伸缩支架板32进行位移到滑移槽31的最左侧,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上料;

所述的夹紧架36包括固定块361、移动槽362、滑动圆杆363、阶梯形夹紧板364、二号电动推杆365、推动板366和支撑杆367,两组所述的固定板35的相对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361,固定块36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362,移动槽362内设置有滑动圆杆363,所述的滑动圆杆363固定安装在阶梯形夹紧板364上,两组所述的固定板35的相对面且位于两组固定块361之间固定安装有二号电动推杆365,所述的二号电动推杆365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板366,所述的阶梯形夹紧板364的相对面通过销轴设置有两组支撑杆367,两组支撑杆367的一端与阶梯形夹紧板364相连接,且两组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推动板366相连接;

当启动一号电动推杆34推动固定板35位于屋面的两端,此时启动二号电动推杆365收缩,二号电动推杆365上的推动板366进行收缩,从而使支撑杆367合拢,支撑杆367带动阶梯形夹紧板364上的滑动圆杆363在移动槽362内位移,使得阶梯形夹紧板364进行合拢,从而使得阶梯形夹紧板364对固定的屋面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

所述的推料装置4包括l形板41、伸缩杆42和推板43,所述的固定板35的右端固定安装有l形板41,所述的l形板41的竖直端且靠近夹紧装置3的一端和伸缩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伸出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板43;

当屋面接触到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时,此时夹紧架36不在对屋面进行夹紧,此时伸缩杆42张开,使得伸缩杆42推动推板43进行位移,推板43推动屋顶上的屋面进行位移,使得放置的多层屋面的端面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安装。

具体工作时,首先通过设置的一号轮胎212和二号轮胎213将设置的机械运动到需要进行安装屋面的装配式建筑屋旁边,启动驱动电机243,驱动电机243使齿条242带动不完全齿轮23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不完全齿轮23带动转动圆杆22进行旋转,使得转动圆杆22上的伸出板25位于要进行安装的屋面的上方,此时电动气缸281向下位移,从而使得电动气缸281推动l形夹紧板287位于屋面的正上方,此时启动双向电动推杆286,双向电动推杆286进行收缩,从而对要进行安装的屋面进行夹紧固定,当夹紧固定之后伸出板25带动滑动架28位于要进行安装的装配式建筑屋顶上方,伸缩支架板32向上位移,使得两组伸缩支架板32相对面设置的夹紧架36和固定屋面的两端进行平齐,此时启动一号电动推杆34,一号电动推杆34推动固定板35位于屋面的两端,此时启动二号电动推杆365收缩,从而使得阶梯形夹紧板364对固定的屋面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此时启动一号电机335正转,使得丝杆331带动伸缩支架板32进行位移,从而带动夹紧好的屋面位移到合适的位置,此时夹紧架36不在对屋面进行夹紧,此时夹紧架36和滑动架28不在对屋面进行夹紧,此时伸缩杆42张开,推板43推动屋顶上的屋面进行位移,使得放置的多层屋面的端面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方便下一层屋面的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