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单车库设备及存取方法与运行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80740发布日期:2021-04-30 12:5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共单车库设备及存取方法与运行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公共单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公共单车库及存取方法与运行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交通任务,为市民提供可异地还车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破解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地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也有文献称196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期望供人们长期免费使用,称为“白色自行车计划”。与倡议者的初衷相反,几天之内,所有的自行车都丢失或破坏殆尽,计划彻底失败。然而,这次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后来哥本哈根、里昂、巴黎、美国等以及国内杭州、天津、武汉和无锡等地也陆续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

在中国,公共自行车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自行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自行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自行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尽管无桩单车相比有桩单车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便捷,借还车方便,尤其是还车,随地锁上单车即可,但是也助长了市民违法停放的歪风,很多城市的人行道、机动车出入口、各建筑物出入口等的交通大受影响,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占为己有或恶意破坏的现象。另外,无论是有桩单车还是无桩单车都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造成交通拥挤。针对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用于停放共享单车的立体车库,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060403a公开的一种共享自行车用智能立体停车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968474a公开的一种用于共享自行车存放的智能立体车库、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545029a公开的一种新型公共自行车立体车库系统,但是这些立体车库普遍结构复杂、危险系数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此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公开号为cn108678448a、名为一种共享单车运行管理方法及其停车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该方案通过设置在基坑中的停车设备予以实现,解决了单车停放占地面广、有桩还车不便与无桩停车混乱的技术缺陷,但该方案需要挖设基坑,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难度,尤其是地下埋设有光缆或电缆的情况下,为此,有必要提供另一种能够解决有桩还车不便与无桩停车混乱矛盾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公共单车库设备及存取方法与运行管理方法,有效解决有桩还车不便与无桩停车混乱矛盾问题的同时大大降低施工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公共单车库设备,用于升降存取若干单车,包括

停车平台,所述停车平台用于单车落定就位;

托臂,所述托臂用于在升降过程中托住单车;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托臂沿j/u形轨迹运动,所述托臂从j/u形轨迹下端向上端运动的过程中捞起已就位的单车;和

主体支撑,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撑上。

本发明通过沿j/u形轨迹升降的托臂与单车停放位置的配合,使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托臂在运动过程捞起停放到位的单车,然后带着单车沿直线段上升,使得公共单车的可以被方便而有序地向高处停放,更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减少公共单车库的占地面积,这样,公共单车库数量可以相应增加,公共单车库间距离可以相应缩减,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有桩还车不便、占地面积大、应用量少与无桩停车混乱无序、无法有效管理的矛盾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公共单车库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应用该公共单车库的运行管理方法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此外,无桩单车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因此应用该公共单车库的运行管理方法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为消费者带来便捷。托臂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而升降机构设置在主体支撑上,也就是说组成公共单车库的构件,尤其是存在运动关系的构件,基本上设置在主体支撑之中,不会对过往行人及车辆构成潜在伤害。

本发明的托臂沿j/u形轨迹运动,尤其沿u形轨迹运动时,若干托臂可以被相距分布在升降机构的j/u形结构上,这对于保证被托臂托起升空的单车之间保有合适的间距具有实际意义,无需在托臂的升降上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控制。但此时势必存在部分托臂从j/u形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的情况,形成非字形状态,使得公共单车库的宽度提高一倍,为此,所述托臂设为单向可折叠结构,在所述升降机构一侧呈可展开状态以托住单车,在升降机构另一侧呈折叠状态,使得静态控制单车间距与保持较少占地的矛盾问题得以解决。

为提高托臂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的顺畅度,所述托臂从升降机构一侧向另一侧运动过程中由展开状态自动转为折叠状态,从升降机构另一侧向一侧运动过程中由折叠状态自动转为展开状态。具体地,所述托臂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至升降机构,同时在托臂的上侧或下侧设置障碍物限制托臂有且仅有90°的转动自由度,因此,在j/u轨迹一侧,障碍物位于托臂的下侧,由于障碍物的存在托臂无法向下转动而呈展开状态用于承托单车,当托臂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运动到j/u轨迹另一侧时,托臂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调转,障碍物位于托臂的上侧,无法阻挡托臂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而向下转动,此时托臂呈现折叠状态。

在本发明中托臂用于升降过程中承托单车,使得单车可以被有序地高耸到空中。相比于传统采用层层平台停放单车的方案,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采用托臂来提起并承托单车,具有结构精简、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为使单车能够被托臂稳定地托起,所述托臂包括

a型臂,所述a型臂上设有用于托住单车车架的卡位;和/或

b型臂,所述b型臂上设有卡块,所述单车上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挂钩。

众所周知,单车通常以车架为主体结构,车架前下侧连接有前轮、后下侧连接有后轮、中下侧连接有驱动前轮或后轮的踏板驱动机构、中上侧连接有坐具、前上侧连接有用于控制方向的扶手。车架通常由管件或杆件构成,其中具有众多镂空结构,本发明正是利用车架上的这些镂空结构,通过向镂空部分插入托臂的方式来托起单车。然而由于车架与托臂接触处通常为点接触或线接触,这种接触不匹配可能存在翻车等安全隐患,为此,本发明对托臂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两种结构设计方案:一种仅对托臂结构进行设计,在托臂上设置与车架相匹配的卡位,限制车架与托臂之间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从而有效防止侧翻;另一种分别对托臂和单车进行了设计,在单车上装配挂钩,并在托臂上设置与该挂钩配合的卡块,同样能够起到限制车架与托臂之间相对转动自由度的作用;优选地,该挂钩可以被设置为各种形状的盖结构或环结构,例如方盖、方环、圆盖、圆环等,不仅能够防止侧翻,还能限制单车相对托臂前后移动的自由度。

为使单车能够稳定地托起,通常优选每辆单车采用两个托臂来承托,这种情况下,生产商或采购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每辆单车配置“a型臂+a型臂”、“b型臂+b型臂”或“a型臂+b型臂”的方案,基于承托稳定性和单车改造成本的考量,优选采用“a型臂+b型臂”的方案。

托臂升降轨迹与单车停放位置的相互配合不仅仅提供了一种向高空输送单车并将单车稳定停放于空中的可能性,设计好单车摆放角度后还可以为同高度停放多辆单车开辟了空间,为此,所述a型臂上设有若干沿臂长阵列分布的卡位;或所述b型臂上设有若干沿臂长阵列分布的卡块。同一托臂上的每个卡位或每个卡块可以相应托起一辆单车,使得公共单车库的存车数量得以成倍增长,当然,考虑到托臂与升降机构的受力情况以及公共单车库的整体结构与占地面积,每一托臂的卡位或卡块数量不宜过多,优选1~3。

本发明中,所述升降机构由电机等可以产生回转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为使托臂能够沿j/u形轨迹升降,所述升降机构为诸如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能够使托臂沿j/u形轨迹升降的传动机构。

为杜绝安全隐患,减少用户进入公共单车库,甚至出现在托臂升降所须经过的空间中的机会,所述停车平台移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用于将单车平移就位/平移出库。这样,停车平台的平移及托臂的升降便使停放在停车平台的单车可以沿l形运动轨迹由下而上停入公共单车库中,或使被托臂托在空中的单车可以沿l形运动轨迹由上而下移出公共单车库。当然,所述停车平台也可以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仅用于将单车限定在一个指定位置。

为方便控制停车平台的平移行程,所述公共单车库中设有用于感应停车平台就位的传感器,确保停车平台平移到位,从而确保托臂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捞到单车。

为确保托臂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顺利捞起单车,所述停车平台上设有至少用于摆正单车的限位机构。除此之外,该限位机构还可以被配置为同时具有防盗作用的锁车机构,或者所述停车平台上另外设有起防盗作用的锁车机构。

此外,所述公共单车库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托臂升降幅度的行程开关,确保托臂能够在单车到位后再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从而捞到单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公共单车存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车:托臂由下而上沿j/u形轨迹运动过程中捞起已就位的单车,或并托着单车继续上升;

取车:托臂由上而下沿j/u形轨迹运动过程中将其托着的单车放下。

本发明通过托臂相对单车的摆转及单车与托臂共同升降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地上的单车可以由下而上停到空中,或使被托臂托在空中的单车可以由上而下落地,使得公共单车的可以被方便而有序地向高处停放,更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减少公共单车的占地面积,这样,储存公共单车的设备可以相应增加,设备间距离可以相应缩减,从而有效解决有桩还车不便与无桩停车混乱的矛盾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公共单车存取方法简单便捷、实现难度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本发明应用于公共单车管理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此外,无桩单车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因此本发明应用于公共单车管理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停放单车时通常通过铰接于车架的支撑脚来使单车保持站立,当该支撑脚与车架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时单车将会保持“立正姿势”,但当该支撑脚铰接于车架的左右侧中的其中一侧时单车将会呈“稍息姿势”,此时可能会对托臂的摆转形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尤其是托臂需要通过摆转插入多辆并列排放的单车车身或从多辆并列排放的单车车身抽离的情况下,为此,所述存车步骤中,托臂小幅摆转捞起已就位且被限位的单车时/后解除单车限位。所述取车步骤中,托臂托着单车下降至单车落定时/后对单车进行限位,限位单车时/后托臂继续沿j/u形轨迹运动直至脱离单车。

本发明中,被停放在公共单车库中的单车即被悬挂于托臂上,为防止车库设备受到意外冲撞时,通过托臂悬挂于空中的单车从托臂上掉落,所述存车步骤中,托臂小幅摆转捞起已就位的单车时/后通过单车库内机构或车辆自身锁具锁定入库单车。所述取车步骤中,托臂托着单车下降至单车落定位置时/后通过单车库内机构或车辆自身锁具解锁单车;解锁单车时/后托臂继续沿j/u形轨迹运动直至脱离单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公共单车运行管理方法,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公共单车库或应用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存取方法的公共单车库,和与所述公共单车库通信连接的中央管理系统,用户通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连接进行存取车,取车时用户将落定的单车取走,存车时用户将单车存入就位。

本发明提供的公共单车库及公共单车存放方法采用结构精简的托臂来完成将单车向高处停放的任务,不需要体积相对较大且耗材更多的若干停车板来承载旨在悬停空中的单车,既能提供空间利用率又能降低施工难度。此外,由于公共单车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该运行管理方法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此外,无桩单车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因此该运行管理方法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所述公共单车运行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用户存取车时均需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并由中央管理系统判断用户是存车或是取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管理者借助托臂将公共单车由下而上依次停入库中各层;

s2.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中央管理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并对用户的存取车行为作出判断;

s3.中央管理系统检测到用户未有待还的公共单车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取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停有公共单车,用户从停车平台上取走公共单车,于此同时中央管理系统开始计时或计费;或

中央管理系统检测到用户有待还的公共单车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存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上有空位,用户向停车平台存入公共单车,中央管理系统停止计时或计费并结算。

第二种方案,用户取车时需要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存车时只需要将公共单车存入公共单车库,中央管理系统将会自动识别公共单车并结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管理者借助托臂将公共单车由下而上依次停入库中各层;

s2.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中央管理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取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停有公共单车,用户从停车平台上取走公共单车,中央管理系统将公共单车与用户身份绑定,并开始计时或计费;

s3.用户到达目的地后将公共单车存入停车平台,中央管理系统识别公共单车,停止计时或计费并结算、将公共单车与用户身份解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提供的公共单车库及公共单车存放方法采用结构精简的托臂来完成将单车向高处停放的任务,不需要体积相对较大且耗材更多的若干停车板来承载旨在悬停空中的单车,既能提供空间利用率又能降低施工难度。

其次,本发明的托臂采用摆转的方式托起单车,不必要通过移动的平台来配合完成单车升降的任务。但也可以结合移动的停车平台来为公共单车的自动化存取创造更为安全的有利条件,用户存取单车时,停车平台在库外等待,使用者只需要跟停车平台进行互动,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公共单车的其他构件均可被包围在库中,与外部完全隔离,杜绝安全隐患。

最后,由于公共单车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该运行管理方法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此外,无桩单车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因此该运行管理方法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公共单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公共单车库存放单车的示意图。

图3是升降机构带动托臂提升单车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托臂摆转捞起单车的示意图,图3b是托臂托车上升的示意图。

图4是升降机构带动托臂放下单车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托臂托车下降的示意图,图4b是托臂摆转脱离单车的示意图。

图5是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托臂与升降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是配合b型臂的单车结构示意图(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8是托臂的展开与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停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托臂100,安装板101,a型臂110,卡位111,b型臂120,卡块121,障碍物130,行程开关140,停车平台200,传感器210,限位机构220,升降机构300,电机301,上链轮310,下链轮320,链条330,上传动轴340,下传动轴350,主体支撑400,单车500,挂钩51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公共单车库设备,用于升降存取若干单车500,以便更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对公共单车500进行储存。如图1~2所示,该公共单车库包括停车平台200、托臂100、升降机构300和主体支撑400;停车平台200用于单车500落定就位;升降机构300安装于主体支撑400中,用于带动托臂100沿j/u形轨迹运动,托臂100从j/u形轨迹下端向上端运动的过程中捞起已就位的单车500并在升降过程中托住单车500,从而带动单车500升降。

其中,单车500落定就位是指单车500落定在停车平台200上并保持能够被摆转的托臂100捞起的状态,如图3a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沿j/u形轨迹升降的托臂100与单车500停放位置的配合,使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托臂100在运动过程捞起停放到位的单车500(如图3a所示),然后带着单车500沿直线段上升(如图3b所示),使得公共单车500的可以被方便而有序地向高处停放,更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减少公共单车库的占地面积,这样,公共单车库数量可以相应增加,公共单车库间距离可以相应缩减,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有桩还车不便、占地面积大、应用量少与无桩停车混乱无序、无法有效管理的矛盾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公共单车库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500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应用该公共单车库的运行管理方法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500,此外,无桩单车500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500,因此应用该公共单车库的运行管理方法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500,为消费者带来便捷。托臂100与升降机构300传动连接,而升降机构300设置在主体支撑400中,也就是说组成公共单车库的构件,尤其是存在运动关系的构件,基本上设置在主体支撑400之中,不会对过往行人及车辆构成潜在伤害。

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300由电机301驱动,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电机301的回转运动转化为托臂100沿j/u形轨迹升降的链传动机构。本实施例设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纵贯主体支撑400上下部的链传动机构,每组链传动机构包括上链轮310、下链轮320和套接啮合上链轮310与下链轮320的链条330。两组链传动机构的上链轮310分别连接于一上传动轴340的两端并通过该上传动轴340与主体支撑400的上部定位连接,同样,两组链传动机构的下链轮320分别连接于一下传动轴350的两端并通过该下传动轴350与主体支撑400的下部定位连接,电机301与下传动轴35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能够将电机301的回转运动转化为托臂100沿j/u形轨迹升降的传动机构还可以是带传动机构等,当然,升降机构300也可以由其他能够产生回转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

如图6所示,托臂100通过一安装板101连接至左右两侧的链条330,链条330上连接有相距设置的若干安装板101,每块安装板101的背面与链条330固定连接,正面连接有一组托臂100;右边的托臂100为a型臂110,其上设有用于托住单车500车架的卡位111,可以限制车架与托臂100之间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从而有效防止侧翻;左边的托臂100为b型臂120,其上设有卡块121,如图7所示,单车500上设有与该卡块121配合的挂钩510,同样能够起到限制车架与托臂100之间相对转动自由度的作用,该挂钩510设计为方盖结构,不仅能够防止侧翻,还能限制单车500相对托臂100前后移动的自由度,除此之外,该挂钩510还可以被设置为各种形状的盖结构或环结构,例如圆盖、方环、圆环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使单车500能够稳定地托起,本实施例采用“a型臂110+b型臂120”的方案为每辆单车500配置了两个托臂100,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a型臂110+a型臂110”或“b型臂120+b型臂120”的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托臂100升降轨迹与单车500停放位置的相互配合不仅仅提供了一种向高空输送单车500并将单车500稳定停放于空中的可能性,设计好单车500摆放角度后还可以为同高度停放多辆单车500开辟了空间,为此,所述a型臂110上设有若干沿臂长阵列分布的卡位111;或所述b型臂120上设有若干沿臂长阵列分布的卡块121。同一托臂100上的每个卡位111或每个卡块121可以相应托起一辆单车500,使得公共单车库的存车数量得以成倍增长,当然,考虑到托臂100与升降机构300的受力情况以及公共单车库的整体结构与占地面积,每一托臂100的卡位111或卡块121数量不宜过多,优选1~3。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0采用链传动机构,托臂100沿j/u形轨迹运动,尤其沿u形轨迹运动时,若干组托臂100通过安装板101被相距连接至链条330,这对于保证被托臂100托起升空的单车500之间保有合适的间距具有实际意义,无需在托臂100的升降上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控制。但此时势必存在部分托臂100从j/u形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的情况,形成非字形状态,使得公共单车库的宽度提高一倍,为此,所述托臂100设为单向可折叠结构,在所述升降机构300一侧呈可展开状态以托住单车500,在升降机构300另一侧呈折叠状态,使得静态控制单车500间距与保持较少占地的矛盾问题得以解决。如图6所示,托臂100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至安装板101,位于升降机构300前侧的托臂100的下侧设有障碍物130,限制托臂100有且仅有90°的转动自由度,因此,如图8~9所示,在升降机构300的前侧,由于障碍物130的存在托臂100无法向下转动而呈展开状态用于承托单车500;当托臂100在链条330的带动下运动到升降机构300的后侧时,托臂100与障碍物130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调转,障碍物130位于托臂100的上侧,无法阻挡托臂100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而向下转动,此时托臂100呈现折叠状态。

此外,如图6所示,公共单车库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托臂100升降幅度的行程开关140,确保托臂100能够在单车500到位后再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从而捞到单车500。

停车平台200是指能够供用户存取车的平台,该平台可以是天然或人为形成的地面,不一定是另外加装的。对于另外加装的停车平台200,可以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仅用于将单车限定在一个指定位置。但是为杜绝安全隐患,减少用户进入公共单车库,甚至出现在托臂100升降所须经过的空间中的机会,如图10所示,所述停车平台200移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300的下方,用于将单车500平移就位或将单车500平移出库。这样,停车平台200的平移及托臂100的升降便使停放在停车平台200的单车500可以沿l形运动轨迹由下而上停入公共单车库中,或使被托臂100托在空中的单车500可以沿l形运动轨迹由上而下移出公共单车库。为方便控制停车平台200的平移行程,公共单车库中设有用于感应停车平台200就位的传感器210,确保停车平台200平移到位,从而确保托臂100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捞到单车500。为确保托臂100从j/u形轨迹的弧线段向直线段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顺利捞起单车500,所述停车平台200上设有至少用于摆正单车500的限位机构220。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机构220可以同时具有防盗作用,或者在停车平台200上另外设置起防盗作用的锁车机构。

为杜绝安全隐患,主体支撑400外侧围设形成外壳,将组成公共单车库的所有机构包围在库中,与外部完全隔离,存取单车500时,停车平台200再平移出库,用户只需要跟停车平台200进行互动,操作简便。

实施例2

一种公共单车存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车:托臂100由下而上沿j/u形轨迹运动过程中捞起已就位的单车500,或并托着单车500继续上升,如图4所示;

取车:托臂100由上而下沿j/u形轨迹运动过程中将其托着的单车500放下,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托臂100相对单车500的摆转及单车500与托臂100共同升降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地上的单车500可以由下而上停到空中,或使被托臂100托在空中的单车500可以由上而下落地,使得公共单车500的可以被方便而有序地向高处停放,更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减少公共单车500的占地面积,这样,储存公共单车500的设备可以相应增加,设备间距离可以相应缩减,从而有效解决有桩还车不便与无桩停车混乱的矛盾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公共单车500存取方法简单便捷、实现难度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500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本实施例应用于公共单车500管理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500,此外,无桩单车500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500,因此本实施例应用于公共单车500管理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500,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停放单车500时通常通过铰接于车架的支撑脚来使单车500保持站立,当该支撑脚与车架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时单车500将会保持“立正姿势”,但当该支撑脚铰接于车架的左右侧中的其中一侧时单车500将会呈“稍息姿势”,此时可能会对托臂100的摆转形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尤其是托臂100需要通过摆转插入多辆并列排放的单车500车身或从多辆并列排放的单车500车身抽离的情况下,为此,所述存车步骤中,托臂100小幅摆转捞起已就位且被限位的单车500时/后解除对单车500的限位。所述取车步骤中,托臂100托着单车500下降至单车500落定时/后对单车500进行限位,对单车500进行限位时/后托臂100继续沿j/u形轨迹运动直至脱离单车500。

本实施例中,被停放在公共单车库中的单车500即被悬挂于托臂上,为防止车库设备受到意外冲撞时,通过托臂悬挂于空中的单车500从托臂上掉落,所述存车步骤中,托臂小幅摆转捞起已就位的单车500时/后通过单车库内机构或车辆自身锁具锁定入库单车500。所述取车步骤中,托臂托着单车下降至单车落定位置时/后通过单车库内机构或车辆自身锁具解锁单车;解锁单车时/后托臂继续沿j/u形轨迹运动直至脱离单车。

实施例3

一种公共单车运行管理方法,基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公共单车库设备或应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存取方法的公共单车库,和与所述公共单车库通信连接的中央管理系统,用户通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连接进行存取车,取车时用户将落定的单车500取走,存车时用户将单车500存入就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公共单车库及公共单车500存放方法采用结构精简的托臂100来完成将单车500向高处停放的任务,不需要体积相对较大且耗材更多的若干停车板来承载旨在悬停空中的单车500,既能提供空间利用率又能降低施工难度。此外,由于公共单车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使得增加公共单车500存取点的密度成为可能,两个存取点之间距离的减少,使得该运行管理方法在还车这一环节上的便利性接近于无桩单车500,此外,无桩单车500无固定取还点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取车时不一定能在短距离内取到公共单车500,因此该运行管理方法在借车这一环节上又优于无桩单车500,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所述公共单车运行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用户存取车时均需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并由中央管理系统判断用户是存车或是取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管理者借助托臂100将公共单车500由下而上依次停入库中各层;

s2.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中央管理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并对用户的存取车行为作出判断;

s3.中央管理系统检测到用户未有待还的公共单车500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取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200停有公共单车500,用户从停车平台200上取走公共单车500,于此同时中央管理系统开始计时或计费;或

中央管理系统检测到用户有待还的公共单车500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存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200上有空位,用户向停车平台200存入公共单车500,中央管理系统停止计时或计费并结算。

第二种方案,用户取车时需要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存车时只需要将公共单车500存入公共单车库,中央管理系统将会自动识别公共单车500并结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管理者借助托臂100将公共单车500由下而上依次停入库中各层;

s2.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中央管理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并向公共单车库发送取车指令,公共单车库确认或控制停车平台200停有公共单车500,用户从停车平台200上取走公共单车500,中央管理系统将公共单车500与用户身份绑定,并开始计时或计费;

s3.用户到达目的地后将公共单车500存入停车平台200,中央管理系统识别公共单车500,停止计时或计费并结算、将公共单车500与用户身份解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