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3879发布日期:2021-04-02 10:1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筑特别是房屋建筑过程中,通常用线砣吊线或经纬仪将下层的垂直线引导到上一层去,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墙体抹灰的平整度进行测量,整体抹灰抄平结束后再对对墙体进行测量,保证质量,前后需要采用上述方法测量两次,操作费事,且两次操作测量存在误差,导致测试不准确。

其次,现有的抹灰抄平工艺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施工时选取有经验的工人采用的为大型方形尺进行抄平,但是抄平方法往往无法有效的保证抹灰的整体质量,由于抹灰位置薄厚不同还存在后期墙面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操作费事、误差大且操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包括:

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均包括一组限位尺及连接所述限位尺的若干连接部件;

所述限位尺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为一体,其横截面形成l型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排渣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挂线孔;

使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下平行设置于墙体表面,同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中的所述限位尺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所述限位尺的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孔为圆形,用于排除压出的抹灰料,从而使所述限位尺中的所述第一侧壁均匀压紧到墙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挂线孔为一“凹”型结构,测量线绕设于上下两组所述挂线孔中,从而利用测量线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对墙体平整度进行测量。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孔之间的间距为5-20cm,所述排渣孔直径为2-5cm。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挂线孔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挂线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尺中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杆穿过所述定位孔,另一端用所述定位螺母锁紧,从而对相应设置的一组定位尺进行连接并固定于墙壁上。

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抄平装置,步骤包括:

s1:施工之前在待抄平墙体进行放线;

s2:在墙体上端两侧各放置一组限位尺,并通过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将一组所述限位尺连接固定到墙体两侧上,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s3:重复s2步骤,在墙体下端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根据刮杠长度进行设置,其间距应小于刮杠长度;

s4:将测量绳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所述挂线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挂线孔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线砣;

s5:观测测量绳下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内壁的距离,从而判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重力方向上是否相平齐;

s6:通过调整定位螺母,夹紧或松开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以使所述第一线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重力方向上相平齐;

s7:将刮杠的两端分别搭置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侧壁上,然后推动刮杠对墙壁抹灰进行抄平;

s8:抄平后,将测量绳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挂线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固定连接;

s9:观测测量绳与墙面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墙面的平整度,从而进一步按照相关标准判定是否符合抄平施工质量要求。

采用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上下两组限位部,使其刮杠在抄平过程中能够在其间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实现墙体抹灰快速抄平;同时该装置还设有挂线孔,用于对抄平后墙体表面平整度的测量,保证施工质量。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将施工步骤和检测步骤采用一个装置即可完成,有效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墙体抹灰抄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抄平装置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抄平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位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限位尺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

13、排渣孔14、定位孔15、挂线孔

20、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墙体抹灰抄平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设置于墙体上部的第一限位部和下部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由两个限位尺10和四个连接部件20组装而成,而限位尺10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且其宽度相同;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一侧边垂直固定连接于一体,形成一90°角钢的结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长度与墙体宽度相适配。

第一侧壁10并行于墙面并与墙面紧贴设置,其上设置有排渣孔13,用于在紧贴压紧到墙面壁时排除多余抹灰,而第二侧壁12上设置挂线孔15,其孔的形状类似“凹”结构,其凹型开口垂直朝向于第一侧壁11方向,且其开口处宽度比开口底部宽度略窄,有利于对线的固定,使其在稳定在挂线孔15内。

连接部件20包括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两个限位尺10通过其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到墙体的两侧面,然后通过定位螺栓和定位螺母连接于一起,并利用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两端的定位孔14将两限位尺10连接并固定到墙体上。

通过上述内容在墙体下端在设置第二限位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组成第一限位部的限位尺10与第二限位部的限位尺10的第一侧壁11同向设置;二是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后期抄平所用的刮杠的长度。

综上所述,如图1所示,两组对应设置的限位尺10和连接部件组成上端的第一限位部和下端的第二限位部,形成整体抄平装置组件。

在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压紧到墙体表面时,由于抹灰墙体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这样在压紧的过程中会对限位尺10造成弯曲,不仅造成限位尺10的损坏,而且无法实行下一步的抄平工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限位尺第一侧壁11上设置多个排渣孔13,其排渣孔13的孔径不小于2cm,但也不能太大,最好的孔径范围是2-5cm,同时排渣孔的设置间距最好在5-20cm范围之间,且均匀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上,这样设置的结构能够在压紧的过程中有效排除多余的抹灰,从而能够保持限位尺10与墙面基准面相平行,也不会造成对限位尺10的损坏。

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反复测量墙面平整度的问题,在限位尺10的第二侧壁12上设置挂线孔15,通过挂线孔15在其上挂置测量绳,对墙体平整度直接进行测量,省去了再次找基准,布置相关仪器的过程,实现抄平装置组件的一体两用。

有的时候,墙体不仅需要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平整度,横向平整度也需要测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限位尺10的第二侧壁12上设置多个挂线孔15,其挂线孔15的间距最好设置为10-20mm范围内,且均匀设置在第二侧壁12上,也可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调整相应的间距,这样测量每条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同距离之间的差来判断墙体横向平整度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种墙体抹灰抄平杂质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s1:首先,自施工之前需要对所需抄平墙体进行放线,做好基准线设置。

s2;然后,在墙体的上端两侧放置一组限位尺10,并通过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连接固定到墙体两侧上,形成第一限位部。

s3:重复上述步骤,在墙体上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根据刮杠长度进行设置,注意其间距应小于刮杠长度。

s4:之后,将测量绳穿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15,其一端与第一限位部的挂线孔15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线砣。

s5:观测测量绳下端与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15内壁的距离,从而判断第一线部与第二限位部在重力方向上是否相平齐。

s6:通过调整定位螺母,夹紧或松开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一线部与第二限位部在重力方向上相平齐。

s7:上述步骤做完后,就可以对墙体进行抄平了,将刮杠的两端分别搭置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第一侧壁11上,然后推动刮杠对墙壁抹灰进行抄平。

s8:抄平后,将测量绳穿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15,其一端与第一限位部的挂线孔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的挂线孔15固定连接。

s9:观测测量绳与墙面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墙面的平整度,从而进一步按照相关标准判定是否符合抄平施工质量要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