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8849发布日期:2020-10-28 12:1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平移后的竖向构件连接施工中,因原结构的平移施工存在误差,而新址基础一般按原结构图设计连接施工,从而造成新旧柱连接存在偏位的问题;同时,又由于连接柱施工空间狭小(净高较低),存在连接柱混凝土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要解决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建筑物平移后竖向构件连接施工存在偏位及狭小空间新结构柱混凝土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支设在平移后建筑物的原结构柱的下方;所述原结构柱固定连接在托盘梁上,并且原结构柱的下端超出托盘梁的底面;所述原结构柱的底面由两个斜面拼接而成,每个斜面由中间向侧边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托盘梁的下方设置有筏板、滑道梁和步履行走装置;所述模板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进料通道、支撑件、次楞、主楞、压角板;所述模板面板有四块,分别设置在待浇筑的新结构柱的四周侧面处,并且模板面板的上端与原结构柱的下端搭接;在模板面板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通道安装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上、对应进料口的位置处,并且进料通道由内而外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支撑件包括有支撑杆和托块;所述支撑杆支设在进料通道的下方,并且支撑杆的上端与进料通道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托块垫设在进料通道与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托块的顶面与进料通道底面相贴合;所述压角板沿着模板面板的底部边缘压设在模板面板的外侧;所述次楞沿水平向平行间隔压设在模板面板的外侧面,并且次楞的下端支撑在压角板上;所述主楞沿竖向平行间隔压设在次楞的外侧,且主楞与次楞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道梁有一组,平行间隔设置在筏板上,并且滑道梁的顶部与托盘梁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步履行走装置在每根滑道梁上设有一组,且沿滑道梁的纵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托盘梁支撑在步履行走装置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原结构柱的下端超出托盘梁底面的长度为30cm~50cm。

优选的,所述进料通道的水平投影的长度为25cm~35cm,进料通道的竖向投影的长度为5cm~10cm。

优选的,所述次楞为木方或者方钢制成,且相邻的次楞之间的间距为15mm~300mm。

优选的,所述主楞为木方或者方钢制成,且相邻的主楞之间的间距为400mm~600mm;最上部的主楞与模板面板的顶端的间距为150mm~250mm;最下部的主楞与模板面板的底端的间距为150mm~2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平移后新结构柱和原结构柱的连接施工中,因平移施工及原结构施工存在误差,而新址基础一般按原结构图设计连接施工,造成新结构柱和原结构柱的连接存在偏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模板体系搭接在原结构柱下部,并且通过设置的进料通道进行新结构柱混凝土的浇筑,解决了新结构柱和原结构柱的连接处存在偏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进料通道的底部支设支撑件,保证了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进料通道的稳定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体系的搭设方法简单,并且在后期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方便,解决了由于空间狭小引起的混凝土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确保了连接处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平移后建筑物的原结构柱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搭设在筏板上的竖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筏板上设置杯口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新结构柱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体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原结构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结构柱、2-托盘梁、3-斜面、4-筏板、5-滑道梁、6-步履行走装置、7-模板面板、8-进料通道、9-支撑件、9.1-支撑杆、9.2-托块、10-次楞、11-主楞、12-压角板、13-新结构柱、13.1-柱主筋、13.2-柱混凝土、13.3-箍筋、14-杯口基础、14.1-杯口基础钢筋、14.2-杯口基础混凝土、15-连接件、16-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这种用于建筑物平移后的新旧结构柱连接的模板体系,支设在平移后建筑物的原结构柱1的下方;所述原结构柱1固定连接在托盘梁2上,并且原结构柱1的下端超出托盘梁2的底面;所述原结构柱1的底面由两个斜面3拼接而成,每个斜面3由中间向侧边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托盘梁2的下方设置有筏板4、滑道梁5和步履行走装置6;所述模板体系包括有模板面板7、进料通道8、支撑件9、次楞10、主楞11、压角板12;所述模板面板7有四块,分别设置在待浇筑的新结构柱13的四周侧面处,并且模板面板7的上端与原结构柱1的下端搭接;在模板面板7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通道8安装在模板面板7的外侧面上、对应进料口的位置处,并且进料通道8由内而外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支撑件9包括有支撑杆9.1和托块9.2;所述支撑杆9.1支设在进料通道8的下方,并且支撑杆9.1的上端与进料通道8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托块9.2垫设在进料通道8与支撑杆9.1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托块9.2的顶面与进料通道8底面相贴合;所述压角板12沿着模板面板7的底部边缘压设在模板面板7的外侧,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底部漏浆;所述次楞10沿水平向平行间隔压设在模板面板7的外侧面,并且次楞10的下端支撑在压角板12上;所述主楞11沿竖向平行间隔压设在次楞10的外侧,且主楞11与次楞10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道梁5有一组,平行间隔设置在筏板4上,并且滑道梁5的顶部与托盘梁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步履行走装置6在每根滑道梁5上设有一组,且沿滑道梁5的纵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托盘梁2支撑在步履行走装置6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原结构柱1的下端超出托盘梁2底面的长度为30cm~5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通道8的水平投影的长度为25cm~35cm,进料通道8的竖向投影的长度为5cm~1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次楞10为木方或者方钢制成,且相邻的次楞10之间的间距为15mm~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楞11为木方或者方钢制成,且相邻的主楞11之间的间距为400mm~600mm;最上部的主楞11与模板面板7的顶端的间距为150mm~250mm;最下部的主楞11与模板面板7的底端的间距为150mm~2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筏板4中、位于新结构柱13的底部设置有杯口基础14;所述杯口基础14包括有杯口基础钢筋14.1和杯口基础混凝土14.2;所述新结构柱13设置在杯口基础14上,该新结构柱13包括有柱主筋13.1、柱混凝土13.2;所述柱主筋13.1下端埋设在杯口基础14中,上端与原结构柱1通过连接件15连接;所述柱混凝土13.2浇筑在柱主筋13.1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5为冷挤压套管或者灌浆套筒。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结构柱13与原结构柱1的截面尺寸一致;所述杯口基础14的边长比原结构柱1的边长大300mm~700mm,杯口基础14的深度≥7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杯口基础14与筏板4的预留施工采用钢丝网或者快易收口网做为混凝土的隔离措施。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混凝土13.2及杯口基础混凝土14.2均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在混凝土施工时可以起到免振捣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主筋13.1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箍筋13.3;相邻箍筋13.3之间的间距100mm~2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楞11的底部、靠近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托板16;所述托板16与次楞1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