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6963发布日期:2020-10-28 12:16阅读:10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建筑体系,它以钢构件代替传统的钢筋砼或砖混承重体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特点,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环保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厂房和仓储兴起,彩钢板维护结构也在钢结构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节点,竖向墙体与平面彩钢屋面板接缝处易发生渗水、漏水的问题;目前,实际使用中一般通过在接缝处打满防水胶的方式实现防水;但防水胶受风吹日晒损耗严重,同时其热变形较大,导致接缝处需要经常补胶水,两块泛水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两块泛水板之间因热胀冷缩或屋面板活动原因相互拉裂、变形,起不到防水作用,严重影响了生产和办公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以保证节点部位结构牢靠,不塌陷,不积水,不拉裂,达到防水极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包括砖混墙体、屋面板、屋面檩条,所述屋面板固定在屋面檩条上方,且屋面板与屋面檩条之间铺设有保温棉,所述砖混墙体位于屋面板和屋面檩条外侧,所述屋面板与砖混墙体之间的缝隙处设有防水处理节点,所述防水处理节点包括钢板固定件、支撑套件、泛水套件,

呈“l”形的钢板固定件由水平边和竖直边构成,所述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与屋面檩条固定连接,所述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紧贴砖混墙体内侧设置;

所述支撑套件和泛水套件设置在屋面板外侧与砖混墙体内侧之间的缝隙处,所述泛水套件包括呈上下相互扣合的上泛水件、下泛水件,所述上泛水件位于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内侧且与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相固定,所述上泛水件上端形成一个外端倾斜向上延伸的上翻边,所述上泛水件的上翻边插入砖混墙体中,所述下泛水件下端与屋面板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下泛水件与屋面板顶部之间设有一层防水胶泥;所述支撑套件包括呈上下相互扣合的上支撑件、下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的固定端与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件的固定端与屋面板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砖混墙体内侧在位于上泛水件的上翻边之上的部位设有一个向内凸出的砖墙泛檐,所述砖墙泛檐内完全覆盖住上泛水件的上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下泛水件、上支撑件与屋面板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下泛水件、防水胶泥、屋面板后旋入上支撑件,从而实现下泛水件、上支撑件与屋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泛水件内端与屋面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泛水件外端倾斜向上延伸后设有一泛水平台,所述泛水平台的外端设有一向上且向内侧凸出的泛水翻边,所述上泛水件底部设有能包裹住所述泛水翻边的泛水包裹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件内端与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件的外端设有一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竖向板,所述竖向板的顶端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支撑翻边;所述上支撑件的内端与屋面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件的外端设有一个向上凸出且能包裹住所述支撑翻边的支撑包裹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是基于上述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屋面檩条上铺设保温棉;

步骤二、将“l”形的钢板固定件放置在屋面檩条与砖混墙体交接处,使得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支撑在屋面檩条上、竖直边紧贴砖混墙体内侧设置,并在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上表面放置下支撑件,通过第二螺钉将下支撑件、钢板固定件的水平边一起固定在屋面檩条上;

步骤三、在保温棉上安装屋面板,并将屋面板与屋面檩条固定;

步骤四、在屋面板外侧与砖混墙体内侧之间的缝隙处安装支撑套件和泛水套件,具体操作过程为:

首先,在屋面板外侧底部放置上支撑件,使得上支撑件的固定端位于屋面板下方,且上支撑件的自由端向外延伸并与下支撑件的自由端相互扣合;

其次,在屋面板外侧顶部设置防水胶泥,再安装下泛水件,通过第一螺钉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下泛水件、防水胶泥、屋面板后旋入上支撑件,从而实现下泛水件、上支撑件与屋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再次,将上泛水件置于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内侧,并将上泛水件上端的上翻边插入到砖混墙体中,并使得下泛水件下部的自由端与上泛水件上部的自由端相互扣合,通过第三螺钉由内向外穿过上泛水件上部、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从而实现上泛水件与钢板固定件的竖直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其通过钢板固定件实现整个节点与屋面檩条的固定连接,并通过在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部位设置支撑套件和泛水套件,泛水套件和支撑套件分别位于屋面板的上下两侧,通过泛水套件能完全覆盖住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通过支撑套件对屋面板的端部、以及其上的泛水套件都能起到很好的支撑稳固的作用,有效防止泛水套件及屋面板外侧端部变形塌陷,使得整个节点稳固牢靠。此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是同一类材质的两种结构(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在交接部位的防水问题,且能完全保证原墙体的渗漏水问题,防水效果特别明显。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其上泛水件的上翻边插入砖混墙体中,能有效避免砖混墙体内侧渗水,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此外,在砖混墙体内侧位于上泛水件的上翻边之上的部位设有砖墙泛檐,即使是在上翻边脱出砖混墙体之外的情况下,该砖墙泛檐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具有双重防水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其泛水套件中,上下两个泛水件均为一端固定形成固定端、另一端悬空形成自由端的连接方式,且两个泛水件的自由端相互扣合,形成相互交叉、但互不固定、独立存在的防水单体,两个泛水件之间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具有柔性的防水结构,不受热胀冷缩的自然天气影响,防水效果极佳。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其支撑套件中,上下两个支撑件均为一端固定形成固定端、另一端悬空形成自由端的连接方式,且两个支撑件的自由端相互扣合,形成相互交叉、但互不固定、独立存在的支撑结构,两个支撑件之间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具有柔性的支撑结构,能适应因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等情况,灵活性好,进而保证了整个防水处理节点的稳固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不使用半液体防水胶,从而在防水效果和耐久性上大大加强。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其整个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防水效果和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屋面檩条,2保温棉,3屋面板,4滑动支架,5钢板固定件,51水平边,52竖直边,6下支撑件,61竖向板,62支撑翻边,7上支撑件,71支撑包裹部,8砖墙泛檐,9上泛水件,91泛水包裹部,92上翻边,10下泛水件,101泛水平台,102泛水翻边,11防水胶泥,12第一螺钉,13砖混墙体,14檩托板,15第二螺钉,16第三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包括砖混墙体13、屋面板3、屋面檩条1,屋面板3通过滑动支架4固定在屋面檩条1上方,屋面檩条1固定在檩托板14上。且屋面板3与屋面檩条1之间铺设有保温棉2,砖混墙体13位于屋面板3和屋面檩条1外侧,其特征在于:屋面板3与砖混墙体13之间的缝隙处设有防水处理节点,防水处理节点包括钢板固定件5、支撑套件、泛水套件。

呈“l”形的钢板固定件5由水平边51和竖直边52构成,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与屋面檩条1固定连接,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紧贴砖混墙体13内侧设置。

支撑套件和泛水套件设置在屋面板3外侧与砖混墙体13内侧之间的缝隙处,泛水套件包括呈上下相互扣合的上泛水件9、下泛水件10,上泛水件9位于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内侧且与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相固定,上泛水件9上端形成一个外端倾斜向上延伸的上翻边92,上泛水件9的上翻边92插入砖混墙体13中,下泛水件10下端与屋面板3顶部固定连接,且下泛水件10与屋面板3顶部之间设有一层防水胶泥11;支撑套件包括呈上下相互扣合的上支撑件7、下支撑件6,下支撑件6的固定端与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固定连接,上支撑件7的固定端与屋面板3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砖混墙体13内侧在位于上泛水件9的上翻边92之上的部位设有一个向内凸出的砖墙泛檐8,砖墙泛檐8内完全覆盖住上泛水件9的上翻边92。设置该砖墙泛檐8,即使是在上翻边92脱出砖混墙体13之外的情况下,该砖墙泛檐8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具有双重防水的作用。

下泛水件10、上支撑件7与屋面板3之间通过第一螺钉12实现固定连接,第一螺钉12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下泛水件10、防水胶泥11、屋面板3后旋入上支撑件7,从而实现下泛水件10、上支撑件7与屋面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

下泛水件10内端与屋面板3顶部固定连接,下泛水件10外端倾斜向上延伸后设有一泛水平台101,泛水平台101的外端设有一向上且向内侧凸出的泛水翻边102,上泛水件9底部设有能包裹住泛水翻边102的泛水包裹部91。

下支撑件6内端与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固定连接,下支撑件6的外端设有一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竖向板61,竖向板61的顶端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支撑翻边62;上支撑件7的内端与屋面板3底部固定连接,上支撑件7的外端设有一个向上凸出且能包裹住支撑翻边62的支撑包裹部71。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是基于上述的一种砖混墙体与彩钢屋面板缝隙防水处理节点,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屋面檩条1安装在檩托板14上,在屋面檩条1上铺设保温棉2;

步骤二、将“l”形的钢板固定件5放置在屋面檩条1与砖混墙体13交接处,使得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支撑在屋面檩条1上、竖直边52紧贴砖混墙体13内侧设置,并在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上表面放置下支撑件6,通过第二螺钉15将下支撑件6、钢板固定件5的水平边51一起固定在屋面檩条1上;

步骤三、在保温棉2上安装屋面板3,并通过滑动支架4将屋面板3与屋面檩条1固定;

步骤四、在屋面板3外侧与砖混墙体13内侧之间的缝隙处安装支撑套件和泛水套件,具体操作过程为:

首先,在屋面板3外侧底部放置上支撑件7,使得上支撑件7的固定端位于屋面板3下方,且上支撑件7的自由端向外延伸并与下支撑件6的自由端相互扣合;

其次,在屋面板3外侧顶部设置防水胶泥11,再安装下泛水件10,通过第一螺钉12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下泛水件10、防水胶泥11、屋面板3后旋入上支撑件7,从而实现下泛水件10、上支撑件7与屋面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

再次,将上泛水件9置于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内侧,并将上泛水件9上端的上翻边92插入到砖混墙体13中,并使得下泛水件10下部的自由端与上泛水件9上部的自由端相互扣合,通过第三螺钉16由内向外穿过上泛水件9上部、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从而实现上泛水件9与钢板固定件5的竖直边52固定连接。即可形成环环相扣但互不干扰的防水处理节点。本实施例可在不是同一类材质的两种结构砖混墙体13与彩钢屋面板3的交接部位的防水处理节点上广泛采用,能有效保证该处节点的使用功能和搭接处防水功能,并保证搭接部位的牢靠性,延展性,并能适应由于热胀冷缩带来的屋面滑移现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