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及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0849发布日期:2020-12-18 13: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及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及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为提高卫生间的施工效率,卫生间楼板预制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应用。目前的卫生间楼板有预制沉箱和叠合楼板降板两种方式。预制沉箱的弊端是制作复杂,占用上下层使用空间较大,且沉箱积水需二次排水。目前叠合楼板由于地漏和蹲便器排水器安装,需降板施工,降板高度一般为300-400mm,降板后则降低了下层使用空间,且也存在积水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下层使用空间、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及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包括预制层本体和排水器,所述排水器的下部预埋于预制层本体中,所述排水器包括水封部和连接部,所述水封部中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水封部上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接口,所述水封部的顶面开设有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与排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一侧排地漏连通,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排水通道连通的竖向通孔。

排水器预埋使得施工效率更高,且较传统现场开洞后再二次浇筑防水性能更好。此外,侧面的第一接口与侧排地漏相连,现场施工时可将现浇层铺设于预制层本体和排地漏之间,装饰层部分覆盖侧排地漏,由此排水器高度与叠合楼板总高度相近,从而实现叠合楼板不降板或微降板。不仅节省空间,而且无需二次回填,降低了施工成本。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包括现浇层、上层排水立管、下层排水立管和坐便器排水管,以及上述的叠合楼板预制结构,所述现浇层铺设于预制层本体上并与排水器连接,所述侧排地漏设于现浇层之上,所述上层排水立管和下层排水立管均与竖向通孔连通,所述坐便器排水管与上层排水立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洗漱盆排水管,所述洗漱盆排水管与第二接口连通。

所述现浇层的表面铺设有装饰层,所述预制层本体、现浇层和装饰层叠合形成楼板。

所述楼板的四周围设有剪力墙,所述剪力墙和楼板围合形成建筑空间,所述建筑空间中设有分隔墙从而将建筑空间分隔成活动空间和管井,所述排水器、上层排水立管、下层排水立管和坐便器排水管均位于管井中,所述坐便器排水管部分伸入活动空间中,所述侧排地漏位于活动空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排水器埋设于叠合楼板中,由于排水器高度与叠合楼板总高度相近,因此,采用一体水封排水器和侧排地漏可实现叠合楼板不降板或微降板。一体水封排水器和侧排地漏在工厂直接预埋,简化结构设计节点,且有效解决了因沉箱造成占用下层使用空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预制层本体;2、排水器;21、水封部;211、排水通道;212、第一接口;213、第二接口;22、连接部;221、竖向通孔;3、现浇层;4、上层排水立管;5、下层排水立管;6、坐便器排水管;7、侧排地漏;8、装饰层;9、剪力墙;10、分隔墙;11、活动空间;12、管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包括叠合楼板预制结构、现浇层3、装饰层8、上层排水立管4、下层排水立管5、坐便器排水管6、侧排地漏7和洗漱盆排水管(图中未示出)。

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包括预制层本体1和排水器2,排水器2的下部预埋于预制层本体1中。如图2所示,排水器2包括水封部21和连接部22,水封部21中具有排水通道211,水封部21上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接口212,水封部21的顶面开设有第二接口213;第一接口212和第二接口213均与排水通道211连通,连接部22上开设有与排水通道211连通的竖向通孔221。侧排地漏7与第一接口212连通。预制层本体1、排水器2和侧排地漏7在工厂预制而成。

继续参阅图1,现浇层3铺设于预制层本体1上并与排水器2连接,装饰层8铺设于现浇层3上,预制层本体1、现浇层3和装饰层8叠合形成楼板。楼板的四周围设有剪力墙9,剪力墙9和楼板围合形成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中设有分隔墙10从而将建筑空间分隔成活动空间11和管井12,排水器2、上层排水立管4、下层排水立管5和坐便器排水管6均位于管井12中,坐便器排水管6部分伸入活动空间11中,侧排地漏7设于现浇层3上且位于活动空间11中。

活动空间11可陈设洗漱台和坐便器,坐便器的排水口与坐便器排水管6伸入活动空间11中的部分连通,洗漱台的洗漱盆排水管伸入管井中与第二接口213连通,上层排水立管4和下层排水立管5均与竖向通孔221连通,坐便器排水管6位于管井12中的部分与上层排水立管4连通。

由此,排水器埋设于叠合楼板中,由于排水器高度与叠合楼板总高度相近,因此,采用一体水封排水器和侧排地漏可实现叠合楼板不降板或微降板,一体水封排水器和侧排地漏在工厂直接预埋,简化结构设计节点,有效解决了因沉箱造成占用下层使用空间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

本技术:
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层本体(1)和排水器(2),所述排水器(2)的下部预埋于预制层本体(1)中,所述排水器(2)包括水封部(21)和连接部(22),所述水封部(21)中具有排水通道(211),所述水封部(21)上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接口(212),所述水封部(21)的顶面开设有第二接口(213);第一接口(212)和第二接口(213)均与排水通道(211)连通,所述第一接口(212)与一侧排地漏(7)连通,所述连接部(22)上开设有与排水通道(211)连通的竖向通孔(221)。

2.一种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层(3)、上层排水立管(4)、下层排水立管(5)和坐便器排水管(6),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预制结构,所述现浇层(3)铺设于预制层本体(1)上并与排水器(2)连接,所述侧排地漏(7)设于现浇层(3)之上,所述上层排水立管(4)和下层排水立管(5)均与竖向通孔(221)连通,所述坐便器排水管(6)与上层排水立管(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漱盆排水管,所述洗漱盆排水管与第二接口(2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3)的表面铺设有装饰层(8),所述预制层本体(1)、现浇层(3)和装饰层(8)叠合形成楼板。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的四周围设有剪力墙(9),所述剪力墙(9)和楼板围合形成建筑空间,所述建筑空间中设有分隔墙(10)从而将建筑空间分隔成活动空间(11)和管井(12),所述排水器(2)、上层排水立管(4)、下层排水立管(5)和坐便器排水管(6)均位于管井(12)中,所述坐便器排水管(6)部分伸入活动空间(11)中,所述侧排地漏(7)位于活动空间(11)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预制结构及装配式建筑排水结构,预制结构包括预制层本体和下部预埋于预制层中的排水器,排水器包括水封部和连接部,水封部中具有排水通道,水封部上部侧面开设第一接口,顶面开设第二接口;第一和第二接口均与排水通道连通,第一接口与一侧排地漏连通,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排水通道连通的竖向通孔。该排水结构包括现浇层、上下层排水立管、坐便器排水管和上述的预制结构,现浇层铺设于预制层本体上并与排水器连接,侧排地漏设于现浇层上,上下层排水立管均与竖向通孔连通,坐便器排水管与上层排水立管连通。排水器埋设于叠合楼板中,由于排水器高度与叠合楼板总高度相近从而可实现叠合楼板不降板或微降板。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刘钽;吴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岳阳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6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