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体成型用捅模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3902发布日期:2021-01-23 09:0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板体成型用捅模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质墙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体成型用捅模杆。


背景技术:

[0002]
轻质墙板是《国标gb/t23451-2009》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的简称,是指采用轻质材料或轻型构造制作,两侧面设有榫头榫槽及接缝槽,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内隔墙的预制板。目前,一种制作方法为将混合有轻质材料的混凝土浇筑到模具中,经过蒸压养护等工序成型为预制轻质墙板,采用的模具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模腔,生产时将轻质混凝土料浇倒至模腔中即可,浇倒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料填满模腔,通常采用人工手持一根长杆在浇倒的同时在模腔内搅动,这样需要人为控制长杆对准各个模腔,人为控制长杆搅动范围、搅动速度、搅动频率、搅动深度等,操作较为麻烦,而且长杆也多为常见的光滑杆件,搅动效果较差,需要较大的搅动量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劳动强度较大,人力成本较高,搅动效果也因为人为经验的影响不能保证均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板体成型用捅模杆,以解决现有轻质墙板浇倒成型过程中人工搅动模腔内的轻质混凝土料使用光滑杆件搅动效果差的问题。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板体成型用捅模杆,包括杆体,杆体上沿周向固定有若干搅拌筋,搅拌筋在杆体上呈交错分布,杆体的一端固定有机械连接结构,杆体的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结构。
[0005]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杆体上分布的若干搅拌筋增大了杆体表面与模腔内原料的接触面积,杆体转动或搅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带动原料搅动,交错分布的搅拌筋使得原料搅动过程中形成不规则的流动,使得原料不会沉积、分层,这样相比原有长杆达到相同的搅动效果只需要更少的搅动操作,劳动强度降低,而且杆体的端部设置机械连接结构可用于与电机等动力源连接,进而实现机械化的搅动,更好的降低劳动强度。而杆体另一端固定导向结构,在操作杆体进入模腔的过程中能够更顺利的完成,更能够避免杆体端部对形成模腔的模板造成损坏。
[0006]
进一步,搅拌筋为长条状,搅拌筋的侧端固定在杆体上。作为优选这样既能够增大杆体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又具备紧凑的结构,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对于模腔较为狭窄或模腔的边缘部位具有优异的适用效果。
[0007]
进一步,搅拌筋呈u型,搅拌筋的两端均固定在杆体上。作为优选这样设置的搅拌筋使得杆体的搅动范围更大,而且搅拌筋与杆体之间围成的孔洞能够更好的促进原料的不规则流动,使得模腔内的原料更加均质化,成型的轻质墙板各部位的性能更加均匀、稳定。
[0008]
进一步,搅拌筋焊接固定在杆体上。作为优选采用焊接使得杆体与搅拌筋的选型使用更加灵活,生产制造更加方便。
[0009]
进一步,搅拌筋与杆体一体成型。作为优选采用一体成型使得杆体与搅拌筋的结
构强度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0010]
进一步,机械连接结构为固定在杆体端部的法兰。作为优选法兰易于获取,而且具有孔洞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易于同各种动力设备连接,使得杆体采用机械化驱动具备更大的适用范围,并且法兰的扁平结构使得其回转中心稳定,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杆体的失稳。
[0011]
进一步,机械连接结构与杆体偏心设置。作为优选采用偏心设置使得杆体跟随机械连接结构转动的过程中具备更大的搅动范围,对模腔内的原料整体搅动效果更好,成型的轻质墙板质地更加均匀。
[0012]
进一步,机械连接结构与杆体之间的偏心距离为10-15mm。作为优选采用这样的偏心距离保障杆体搅动效果更佳,同时可避免杆体使用过程中对模板造成影响。
[0013]
进一步,导向结构为固定在杆体端部的网状锥体。作为优选网状锥体为镂空的锥状体,这样质量相对较轻,在对杆体进行有效导向的同时不会因质量的增加影响杆体动作的稳定性,而且网状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对模腔底部原料的搅动效果,促进原料的不规则流动,保障成型轻质墙板的质地均匀。
[0014]
进一步,网状锥体靠近杆体端部的部位向外侧凸起形成保护台,保护台突出于杆体表面。作为优选这样设置使得网状锥体的最大回转直径大于杆体的回转直径,这样除了能够更好、更大范围的搅动原料外,还能够在进入模腔的过程中加快杆体前端大于杆体直径范围内的原料流动,使得杆体进入模腔过程中原料产生的阻力相对更小,更便于杆体深入模腔。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机械连接结构与杆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杆体1、法兰2、搅拌筋3、网状锥体4、网筋41、保护台42。
[002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板体成型用捅模杆,包括杆体1,本实施例中杆体1为圆杆,也可以是方杆。杆体1上沿周向固定有若干搅拌筋3,搅拌筋3在杆体1上呈交错分布,搅拌筋3为长条状的钢筋,搅拌筋3的侧端点焊或满焊连接固定在杆体1上。杆体1的顶端固定有机械连接结构,杆体1的底端固定有导向结构。
[0021]
机械连接结构为焊接固定在杆体1端部的法兰2。法兰2与杆体1偏心设置,法兰2与杆体1之间的偏心距离为10mm。
[0022]
导向结构为固定在杆体1端部的网状锥体4。网状锥体4包括三个l型的网筋41,三个网筋41的短边端部周向均匀焊接在杆体1的底端外壁上,三个网筋41的长边端部焊接为呈锥尖状的一体,且锥尖位于杆体1的轴线上。三个网筋41的弯折部位形成网状锥体4靠近杆体1端部的向外侧凸起的保护台42,保护台42突出于杆体1表面,使得回转过程中保护台
42的回转直径大于杆体1的回转直径。
[0023]
实施例2,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筋3呈u型,搅拌筋3的两端均固定在杆体1上。
[0024]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法兰2与杆体1之间的偏心距离为13mm,这样同样具备优异的搅动效果,且适用于国标或行标对轻质墙板的厚度要求。
[0025]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法兰2与杆体1之间的偏心距离为15mm,这样同样具备优异的搅动效果,且适用于国标或行标对轻质墙板的厚度要求。
[0026]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筋3与杆体1一体成型,这样杆体1与搅拌筋3之间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0027]
实施例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械连接结构为法兰2。法兰2的底端焊接有连接筒21,连接筒21的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四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紧固螺栓22,连接筒21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10mm。杆体1的顶端插入到连接筒21内,并通过紧固螺栓22紧固,实现杆体1与法兰2的偏心连接。这样便于杆体的拆卸、更换操作。
[0028]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为了达到更加高效和稳定的搅动效果,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电机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一个法兰2,电机用气缸或液压缸等驱动的升降装置带动升降移动,将电机及升降装置安装在模具的上方,将杆体1顶端的法兰2与电机输出端的法兰2用螺栓连接。在向模具模腔中浇道轻质混凝土原料的过程中,通过升降装置带动电机下降,进而带动杆体1向下移动,同时启动电机,使得杆体1在法兰2带动下偏心转动。杆体1下端的网状锥体4先进入模腔,在转动的过程中网状锥体4搅动模腔中的原料并引导杆体1深入模腔。杆体1在模腔中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网状锥体4、搅动筋不断搅动原料,使得模腔内各区域的原料不规则流动混合至质地均匀,通过设置多个杆体1,或移动单个的杆体1可实现对模腔内原料的充分搅动。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于机械化的生产,劳动强度低,搅动效果好,生产的轻质墙板质量显著优于现有产品。
[0029]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